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对膝关节骨关节炎进行系统的影像学、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中,发现骨质疏松会导致双侧胫骨平台发生沉降。由于胫骨内侧平台承担全膝负重的60%80%[1],加之其内侧无骨性阻挡,而胫骨外侧有腓骨支撑,膝关节内侧沉降率和沉降速度明显大于外侧,这是导致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2-3]。我们根据"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理论",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治疗327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  相似文献   

2.
<正>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膝关节骨性病变及关节退行性病变有效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纠正膝关节畸形[1]。对老年患者而言,该术式虽然可以减轻膝关节病变对其自身的病痛折磨,但术后长期卧床易造成肌群力量下降,影响患者预后[2]。单纯膝关节周围肌群训练可增强肌肉力量,但对患者下肢整体功能的提升作用较小。有研究认为,周围肌群训练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自我效能感受,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3]。  相似文献   

3.
<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指盆底支持组织出现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时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及女性性功能障碍等[1-2],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是导致FPF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3]。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有价值且客观的评估方法,在过去的20年已成为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大小便失禁和排便障碍调查的主要诊断工具,用于评估盆底解剖及其功能[4]。本研究通过经会阴4D超声检查对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初产妇前盆腔结构及功能改变进行观察,初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前盆腔功能的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头颈部恶性肿瘤已成为世界上第六大常见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8%左右[1],大部分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2],且其5年生存率约40%~50%[3]。因为人体头颈独特的解剖结构及其对电离辐射的高度敏感性,故以放射性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种疾病首选治疗手段[4]。在放疗过程中,放射线在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二者常常同时发生[2-3],导致一系列不良健康结局,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4-7]。鉴于老年人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高患病率、共病性及危害性,国内外众多学者围绕两者的关联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横断面和随访研究结果均显示老年人抑郁状态与认知功能有关联[8-9],  相似文献   

6.
<正>《骨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且与解剖学、影像学等基础学科密切相关,因此,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1]。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兴趣和热情,还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能满足骨科临床教育的需要[2]。现代医学教育强调增加实践教学,提高解决现实临床问题的能力,各种新式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3-6]。COVID-19流行期间,在线课程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元,翻转课堂(?ipped classrooms,FC)也得到了迅速发展[7],鼓励学生在课前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主要是互动和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8,9]。在翻转课堂上,学生们表现出更高的满意度、积极性和参与度[10,11]。3Dbody解剖软件是一款良好的临床解剖辅助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复杂的解剖结构,提高临床学习效率。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3Dbody解剖软件结合翻转课堂应用到骨科临床教学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正>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常见的外伤性疾病,时常伴有骨、肌腱外露,常规植皮难以修复,皮瓣移植修复是解决此类创面的有效方案。股前外侧皮瓣由我国学者徐达传教授[1]在1984年首先报道,因其主干、穿支血管稳定,皮瓣可切取面积大及可携带感觉神经等诸多优点,已成为修复各种类型创面缺损的经典皮瓣,因而广泛应用于修复重建外科[2]、整形外科[3]、口腔颌面外科[4]等科室的实际临床工作中。本文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修复重建手外科、整形外科治疗的8例前臂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使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切取瓦合移植修复,供区创面Ⅰ期缝合,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口腔种植义齿因具有不伤及健康牙齿、美观舒适、咀嚼功能良好等优点,成为牙列缺损与缺失的重要修复方法之一[1]。在进行种植体植入的过程中,某些生理部位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不易把控种植方向、深度,影响种植成功率。上颌骨前壁在前磨牙区根方存在生理性骨凹陷,骨质结构相对薄弱[2],临床上常常忽略其倒凹的存在,造成植体颊侧穿孔,导致潜在的种植失败。  相似文献   

9.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1],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治疗相对棘手[2]。近年来,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接受。但是,手术带来的术后并发症也随之增多,有文献报道跟骨外侧切口的皮瓣坏死率达10%50%[3]。为了避免术后软组织并发症,我科采用闭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和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4年2月我  相似文献   

10.
<正>半月板是一种位于股骨髁和胫骨平台之间新月形纤维软骨,共同覆盖胫骨平台关节面约70%[1]。其主要成分是水(72%)和胶原(22%)、糖胺聚糖、DNA、黏附糖蛋白和弹性蛋白等[2]。内侧半月板呈C型,与外周关节囊相连接;外侧半月板呈O形,在月国肌腱裂孔处外侧半月板与关节囊没有连接,因此,外侧半月板比内侧半月板活动度更大,在某些情况下也更容易损伤。外侧半月板月国肌腱裂孔区因其解剖结构特殊性,损伤后愈合率较低,被视为难以修复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正>肱骨干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左右,由于其解剖结构及损伤机制的特殊性,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常伴随桡神经损伤[1-2]。因此,防止肌萎缩、加速骨折愈合、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的主要目标。基于神经可塑性机制的运动训练是一种个性化、系统化的康复模式并且在多个医学领域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3]。运动介导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对运动康复在神经系统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4-5]。目前,国内外基于神经可塑性机制的运动训练应用于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中的临床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2.
<正>宫颈机能不全(CIC)是孕中期宫颈无痛性扩张致反复妊娠中晚期流产和早产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为1%~2%[1]。尽管围产医学在不断进步,但早产仍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2]。有研究表明极早产婴儿,即28周前出生的婴儿,其报告的死亡率约为50%[3],因此早期识别和治疗CIC,尽可能延长妊娠孕周,可以显著降低新生儿的治疗和康复成本。宫颈环扎术是目前治疗CIC的唯一手术术式[4],宫颈环扎术可分为预防性环扎术及紧急环扎术,紧急环扎的成功率低于预防性环扎,其在妊娠28周前分娩率更高[5]。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及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1],其在孕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1%3%[2]。RSA的发病因素较确定的有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解剖异常、感染因素等。近年来,免疫因素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主要的研究方向可分为自身免疫和同种免疫。最新研究证实体内某些细胞因子、免疫失衡与本病有关[3]。现介绍RSA的相关免疫因素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正>早发性脊柱侧弯(early-onset scoliosis,EOS)是儿童在10岁前出现脊柱三维畸形的疾病[1],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神经系统等多种因素相关[2]。EOS对患儿胸廓及心肺发育有着潜在影响,可降低其生活质量[3]。目前,中医药治疗脊柱侧弯的文献报道很多且临床疗效良好,但关注早期儿童脊柱问题的研究较少。詹强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antiinflammatorypathway,CAP)研究的进一步深入[1-4],迷走神经刺激疗法(vagusnervestimulation,VNS)已作为一种新型疗法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5-6]、系统性红斑狼疮[7]、炎性肠病[8-9]、干燥综合征[10]、外科术后神经炎症[11]、局部炎症反应[12]等急慢性炎症治疗。动物实验研究发现,VNS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1],甚至,有学者认为,VNS可作为一种潜在疗法,预防或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相关炎症风暴,  相似文献   

16.
<正>心房扑动需要依赖功能或解剖的阻滞带来维持其激动的折返传导,外科手术为心房扑动的发生创造了基础条件,手术瘢痕的形成,人为地产生电静止区,使心房扑动形成的概率增加[1]。外科瘢痕相关心房扑动、肺静脉触发心房扑动[2]、左房消融后裂隙相关心房扑动[3]为左心房扑动的成因;因心房扑动发作症状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它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对心房扑动电生理机制的认识及导管消融技术的发展,使根治该类心房扑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正>性早熟是指男童在9周岁之前、女童在8周岁之前出现第二性征,或者女童在10周岁前出现月经初潮[1-2]。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女童明显高于男童[3-4]。性早熟作为儿科第二大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其对儿童身心发育均有不良影响[5-7]。  相似文献   

18.
杨文韬  何亚荣  姚鹏  周亚雄  曹钰   《四川医学》2024,45(3):301-304
<正>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的症候群[1]。一项针对全球脓毒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2]显示,2017年全球脓毒症患者有4890万,死亡人数约1100万人,其病死率达19.7%。对于脓毒症患者,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置可改善患者预后[3]。由于脓毒症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呈多样性,难以识别,导致相当比例的患者存在诊断及治疗延迟[4]。目前,国内对疑诊脓毒症患者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将连续发生3次及以上的妊娠28周之前、胎儿体质量不足1000 g的胎儿丢失定义为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1]。目前已知的主要病因有染色体或基因异常、女性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异常、母体免疫学异常及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 PTS)。大约66%的RSA患者至少存在1项凝血方面的异常[2-3],而PTS可引起机体血液呈病理性高凝或血栓栓塞倾向,  相似文献   

20.
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最常见的一种手术方式[1],该手术损伤盆底支持组织并破坏盆底整体结构,可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本研究旨在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及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功能锻炼在全子宫切除术后提升盆底功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