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血清蛋白与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相关性及血脂紊乱对肾脏损伤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1)检测3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和30例健康者的总蛋白、自蛋白、TC、TG、HDL-C、LDL-C、apoA1、apoB100,并对30例患者中的20例缓解病例检测以上项目;(2)血清蛋白电泳法检测3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和30例健康者α2球蛋白。结果 (1)NS患者血清TC、TG、LDL-C及apoB100显著升高(P〈0.01),血清HDL-C、apoAl及apoA1/apoB100比值显著降低(P〈0.05);(2)NS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显著降低(P〈0.01),α2球蛋白显著升高(P〈0.01);(3)血清TC、TG、LDL-C与血清总蛋白及自蛋白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血清TC、LDL-C、apoB100与α2球蛋白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γ球蛋白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apoB100与LDL-C、TC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其他均无显著相关性;(4)缓解期激素治疗蛋白尿好转(P〈0.05)。结论 肾病综合征血清蛋白与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脂质紊乱对肾脏损伤和预后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营养不良及贫血的关系。方法:71例2010年8月-9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MHD患者,根据睁CRP水平分为微炎症组(≥3mg/L)和非微炎症组(〈3mg/L)。透析前空腹采血检测患者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及hs-CRP,透析后采血检测BUN、测量人体学指标。结果:①7l例MHD患者发生微炎症30例(42.25%);微炎症者营养不良(SGA2-3)发生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非微炎症者(P〈0.01);微炎症组患者血红蛋白、ALB、PA、TSF、MAMC、MAC、GS均显著低于非炎症组(P〈0.01,P〈0.05)。②相关分析结果:hS-CRP与HB、ALB、PA、TSF、MAMC、MAC显著负相关(P〈0.01,P〈O.05);控制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s-CRP与HB、ALB、MAMC、MAC显著负相关(P〈0.01,P〈0.05)。结论:MHD微炎症患者营养状况差、贫血较严重,hS-CRP水平可反映MHD患者营养不良及贫血程度;降低微炎症反应,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前清蛋白(PA)和C-反应蛋白(CRP)在区分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病原体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A、CRP水平。结果 ①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正常对照组比较,PA明显降低,CRP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均p〈0.01;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A、CRP差异无显著性p〈0.05(t=1.929,1.786);②细菌性感染组患者治疗前P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后,而CR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t=3.632,6.993);③细菌性感染组血清PA、CRP阳性率均高于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PA和CRP定量检测可用于急性呼吸系统病原体的鉴别及疗效的观察,其价值明显高于白细胞计数和细菌培养,是反应急性呼吸系统感染的敏感且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血清蛋白分析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仁明  魏中华 《四川医学》2006,27(2):141-142
目的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电泳谱、血清蛋白测定及其在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法国SEBIA电泳仪琼脂糖电泳技术,检测40例对照组和173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慢性乙型肝炎56例、肝癌44例和73例肝硬化的血清蛋白电泳谱;日立7600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结果慢性肝病的Alb明显低于对照组,γ球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的Alb高于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组,P〈0.01;肝癌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1,而α1、α2、β球蛋白高于对照组、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P〈0.01,但α2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γ-球蛋白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Alb则明显低于慢性乙肝组,P〈0.01,但α1、α2、β-阻球蛋白与慢性乙肝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P、Alb和PA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组什、Alb明显低于肝癌组、慢性乙肝组,P〈0.01。而肝硬化组PA高于肝癌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蛋白、PA测定及其电泳谱分析,对慢性肝病的诊断及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清CRP、IL-6、TNF-α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光余  黄晓辉  吴国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012-1013,10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及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RP、IL-6、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组(20例)、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20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患者血清中CRP、IL-6、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并发症组血清IL-6、TNF-α及CRP的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有升高(P〈0.01或P〈0.05),大血管并发症组IL-6、TNF-α及CRP的水平较2型DM组也有升高(P〈0.01或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可能是细胞因子CRP、IL-6、TNF-α介导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ACS的患者134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和PA的水平浓度。结果:SAP、UAP、AMI患者的PA逐渐降低,AMI患者的PA水平明显低于SAP和UAP患者(P〈0.01);血清hs-CRP水平逐渐升高,AMI患者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和UAP患者(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的变化,由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到三支病变,hs—CRP的水平也逐渐升高,PA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hs-CRP和PA水平与AC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脓毒症(sepsis)患儿血清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探讨CHE、PA、hsCRP和CRP变化及对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7-01—2009—02住院的59例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患儿,经治疗原发病和应用呼吸支持、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抗感染、对症治疗等处理后,依据疾病转归情况将患儿分为未愈/死亡组18例和治愈/存活组41例,全部于人组当天及第3天检测血清CHE、hsCRP、CRP、肝功能等其他各项指标,49例同时检测血清PA,设同龄普通肺炎对照组患儿30例。结果脓毒症患儿未愈/死亡组与治愈/存活组比较:人组当天及第3天血清CHE、PA均明显降低(均分别为P〈0.05和P〈0.01);hsCRP及CRP人组当天及第3天均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和P〈0.01)。两组分别与正常儿童比较:血清CHE、PA、均明显降低(P均〈0.01);hsCRP未愈/死亡组较对照组增高(P〈0.01);CRP治愈/存活组及未愈/死亡组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脓毒症患儿存在不同程度血清CHE、PA降低,hsCRP及CRP增高,血清CHE、PA、hsCRP及CRP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脓毒症患儿病情的危重程度,对判断脓毒症患儿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评价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前清蛋白(PA)在普外感染病人中的变化及其意义。②方法分别对42例普外感染病人进行了术前、术后血清CRP与PA水平的检测,同时与30例健康成人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感染组病人术前血清CRP、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3.12、7.28,P〈0.01);感染组病人术前、术后血清CRP、PA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1、6.37,P〈0.01)。④结论CRP、PA的检测对普外感染病人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胆碱酯酶(CHE)和总胆汁酸(TBA)的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50例(4组)不同肝病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PA、TBA、CHE、ALB、TBIL、ALT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PA、CH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肝功能损伤程度的加重,PA、CHE逐渐下降,TBA逐渐升高。各组肝病患者的PA、CHE和TBA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同组的ALB、TBIL、ALT的阳性率。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A、CHE和TBA对各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早期判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随机选择病情稳定,符合观察奈件的透析患者52例(男/女,32/20)。进行膳食营养评价、半定量SGA评分、人体测量以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以SGA评分作为评价指标,78.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vJ,ALB作为评价指标,67.3%的患者营养不良;基于AMC判断,则有55.8%的患者营养不良。营养摄入量与营养评价指标关系密切:DEI与BMI呈正相关(P〈0.05),与ALB、PA呈正相关(P〈0.05,P〈0.01),而与SGA、CRP呈负相关(P〈0.01,P〈0.05):DPI与PA呈正相关(P〈0.01)。蛋白质摄入充分组PA明显高于摄/k不足组(P〈0.01);热量摄入充分组ALB高于摄入不足组(P〈0.05)。结论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膳食营养与CAPD患者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就维持血浆蛋白而言,摄入充足的热量可能比蛋白质更重要。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后肝癌及肝硬化患者多项血清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指标变化的特征。方法:测定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肝癌患者血清Lp(a)、IL-6及前白蛋白(PA)等5项指标水平。结果:肝癌及肝硬化2组患者血清IL-6和α1抗胰蛋白酶(A1AT)均高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升高最为显著;PA、白蛋白(AL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癌组血清Lp(a)与A1AT变化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0.39,与IL-6、PA、ALB无相关性。肝硬化组Lp(a)水平与PA、ALB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45(P<0.05),与IL-6、A1AT无相关性。结论:测定患者血清Lp(a)与IL-6等指标,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鉴别诊断、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155例肝病患者进行PA及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旨在探讨PA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通过统计学处理,各组肝病患者PA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各组PA,ALB,ALT测定结果的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表明,在急性黄疸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组,PA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ALB(P〈0.05),说明肝实质损害早期PA比ALB更敏感。除急性黄疸性肝炎,其他3组肝炎阳性率明显低于PA的检出率(P〈0.05),免疫比浊法是检验PA的有较高敏感性的方法,并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可作为肝功能试验的常规项目,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灵敏指标,尤其对早期肝实质或部分损害的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羟乙基淀粉行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后围术期血浆蛋白浓度的变化。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ANIH组(A组)和对照组(B组),检测患者在麻醉诱导前、ANIH后30min、术毕、术后1d和术后3d血清中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浓度的变化;B组在相应时点监测同一指标。结果血液稀释后A组患者的TP、ALB、PA均显著下降,与麻醉诱导前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在回输自体血后TP、ALB开始回升;术后1d,两组的PA逐渐回升,CRP显著上升;术后3d,两组的TP、ALB都有较大程度的升高,且A组的上升程度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RP、PA都有明显恢复,但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6%的羟乙基淀粉(万汶)行ANIH能安全地用于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减少了患者围术期血浆蛋白的丢失,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同时,羟乙基淀粉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创伤引起的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6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住院部、急诊科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78例,检测血清中PCT、C反应蛋白fCresponseprotein,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结果与病毒感染组相比,细菌感染组患者血中PCT水平明显升高(P〈0.01),CRP、WBC的水平亦有明显升高(P〈0.01,P〈0.05);细菌感染组PCT、CRP、WB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组(P〈O.01),但三个指标中PCT阳性率明显高于CRP、WBC;PCT在三个指标中的特异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准确性均为最高。结论PCT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CRP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作为诊断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赤芍承气汤对重度肝病患者TNF—α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重度肝病住院患者48例,并随机分对照组17例和治疗组31例,两组均予以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赤芍承气汤,每日1剂,两组分别于入院时及住院治疗2周后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分别检测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 治疗组TNF—α及生化指标(TB、ALB、PTA)等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降低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PTA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1),而TB、ALB等变化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组对于改善生化指标(TB、ALB、PTA)等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且还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少住院天数,对于降低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5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好转组及死亡组,分析其死亡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PA、PTA、血氨、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ALB、血清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评分增加、血氨增高及门A降低是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的很好预测因素(P〈0.01),PA及血清钠降低亦是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Child—Pugh评分、血氨、PTA、PA、血清钠与患者预后相关,提示降低血氨、改善凝血状态、纠正低蛋白血症及低钠血症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细菌感染时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前白蛋白(PA)的变化对疾病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59例正常足月新生儿(正常对照组)和78例新生儿(细菌感染组)细菌感染治疗前、治疗后第2天、第7天血清CRP和P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菌感染组血清CRP明显升高,PA则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危重组与非危重组结果比较,血清CRP亦明显升高,PA明显降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2天、治疗后第2天与第7天比较,血清CRP有明显降低,PA明显升高,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第7天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CRP及PA不仅可以作为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灵敏指标,还可用来评估感染的危重程度,同时,动态观察其血清水平还可用来评价感染性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窦洁 《中原医刊》2011,(24):119-120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脂微球制剂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配对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制剂(10ug,每日一次)治疗,共治疗2周。观察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心绞痛发作情况评价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制剂可以降低c反应蛋白及血液粘滞性水平,从而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术后患者术后恢复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43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体质量(BW)、肱三头肌皮肤皱褶(TSF)和疲劳指数(Christensen’s评分),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Kamofsky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第7天的BW、TSF、ALB、TF、PA和RBP均较术前第1天出现明显降低(P〈0.01),而PN组的TF、PA和RBP水平较EEN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两组的BW、TSF和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7天的Christensen’s评分较术前第1天出现明显提高,而PN组的升高较EEN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N组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Kamofsky评分均较PN组明显缩短或者降低(P〈0.01),而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胃癌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好转组及死亡组,分析其死亡危险因素及12周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PA、PTA、血氨、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ALB、血清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评分增加、血氨增高及PTA降低是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很好预测因素(P〈0.01),PA及血清Na降低亦是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P〈0.05)。乙型病毒性肝炎导致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12周生存率为34.48%。结论Child-Pugh评分、血氨、PTA、PA、血清Na与患者预后相关,提示降低血氨、改善凝血状态、纠正低蛋白血症及低钠血症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