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淑丽 《临床医学》2011,31(6):123-124
目的分析急诊护士压力源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防范对策,以减轻或消除压力因素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身心危害。方法抽查急诊护理人员20名,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结果被调查护理人员平均压力程度达到65.4%,其中有4项压力源是本次调查中最常见的压力源,占总调查人员的90%以上。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保健及心理疏导以应对各种压力,树立对护理专业的自信心,达到改善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或降低各种有害的压力因素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危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抽查我院急诊护理人员25名。结果被调查护理人员中平均压力程度达到64%,其中被调查压力源中有三项压力源是本次调查中最常见的压力源,占总调查人员90%以上。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保健工作,通过各种保健及心理疏导等方法,应对职业压力,树立对护理专业的自信心,保证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急诊护理工作在人民群众日常保健和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卫生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科工作性质特殊,急诊护士经常面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1~3].严重的心理压力和沉重的工作压力及人身安全受威胁等不良因素都加重了急诊护理人员流失[4].而护理人员流失在造成诸多不利影响的同时,最终会影响临床护理工作质量[5].为此,如何留住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维持护理队伍稳定性是护理管理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有研究表明,护士组织承诺是反映护理队伍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且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6-7].因此,了解急诊护理人员组织承诺现状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对于稳定护理队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认识急诊室护士诸多的职业危害因素,并积极地进行相应的预防,以有效地保护急诊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促进急诊室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 收集国内外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急诊科护理工作的切身体会和实际操作经验,认真全面地研究分析了急诊护理人员可能面对的各种职业危害.结果 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有的来自护理人员本身,有的是医院方面工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的,还有的是来自社会方面的侵扰,多种原因交织交互,情况多种多样,也十分复杂.结论 针对这些职业危害因素,从多方面人手提出一些有益的防护措施,对于急诊护理人员认识和有效规避职业危害风险、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特勤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以最有效的措施及方法缓解特勤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工作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心理测查的方法,抽查我院12名特勤科护理人员。结果被调查护理人员中平均压力程度达68%,其中被调查压力源中有4项压力源是本次调查中最常见的压力源,占此次调查的92%以上。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身心保健工作,通过各种保健及心理疏导等方法,应对职业压力,树立从事护理专业的自信心,保证特勤科护士的身心健康,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冯晴  李强 《当代护士》2018,(3):157-158
目的分析二级综合性医院急诊护理人员流失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急诊急救中心2012年1月-2016年12月离职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护理人员流失的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减少急诊护理人员流失。结果在影响急诊护士离职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工作压力,其次是职业风险、职业发展、团队氛围、福利待遇及家庭、社会因素。结论医院管理者必须重视护理工作,采用多元化策略优化管理,建立合理薪酬保障制度,加强支持系统建设,以缓解护士工作压力,降低职业风险,维护护理队伍的稳定,保障医疗工作的健康、持续开展。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护士心理疲劳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闫文英  高嵩 《护理研究》2004,18(20):1813-1814
护士的责任是帮助千差万别的人达到治疗和健康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由于手术室病人病情变化多端 ,不确定因素多 ,工作压力大等因素极易使护士产生心理疲劳 ,表现为焦虑、沮丧、不满、厌倦等情绪。如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调节和控制 ,易导致护士心身失衡 ,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 ,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 ,应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心理保健和技能的培养[1] 。本文就手术室护士心理疲劳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并对心理疲劳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 3 3名 ,年龄 18岁~ 5 5岁。已婚且生育子女者 …  相似文献   

8.
王静  闫文英高嵩 《护理研究》2004,18(10):1813-1814
护士的责任是帮助千差万别的人达到治疗和健康所需的最佳身心状态。由于手术室病人病情变化多端,不确定因素多,工作压力大等因素极易使护士产生心理疲劳,表现为焦虑、沮丧、不满、厌倦等情绪。如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调节和控制,易导致护士心身失衡,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应重视对护理人员的心理保健和技能的培养。本文就手术室护士心理疲劳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心理疲劳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儿科急诊护士职业压力的构成及现状,并探索解决职业压力的有效措施。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2011年3-12月儿童医院在岗的55名急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的职业压力源调查表及缓解职业压力需求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结果。结果引起急诊护士职业压力的诸多因素中以工作强度大、工作强度大且收入低、收入低于预期较为突出。不同年龄的护理人员在工作强度大、收入低于预期、职业前景堪忧、人际关系等条目上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减轻劳动强度及在缓解心理压力方面获得帮助是各年龄段护士缓解职业压力的最有效对策。不同年龄、职称、婚姻状况、护龄的护理人员对缓解职业压力需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作强度大、收入低于预期是儿科急诊护士主要职业压力源,适当减轻工作强度并在缓解心理压力上给予帮助,是解决儿科急诊护士职业压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与病房护士月经失调的状况,分析其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使护理人员的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我院急诊和病房的护士共98名进行月经状况的调查。结果在所调查的98名护士中,有72名护士存在川经失调,占73.5%。护士月经失调与工作压力、家庭问题、身体疲劳感、饮食规律、作息规律有关。结论管理者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开展健康教育,护士自身积极进行调节,同时呼吁社会对于护理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孟宪东  李继平 《护理研究》2011,25(36):3331-3332
护理人员流失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1]。护理人员流失可导致在职人员工作负荷加重,降低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增加流失率,最终严重影响临床护理质量[2]。研究表明,护士流失与其工作满意度存在密切关系[3]。因此,了解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状况有利于减少护理人员流失,避免其带来的不良影响。急诊科工作性质特殊,急诊护士长期承受的沉重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及人身安全受威胁等因素都降低了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水平,加剧了急诊护理人员流动[4]。文献报道多为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二级甲等医院在我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急诊护士心肺复苏技能掌握情况,分析不规范操作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急诊科护士的管理培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统一标准对186名急诊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复苏体位、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连接、简易呼吸器气囊挤压、EC固定手法、按压定位、按压移位、按压放松比例、按压时间、按压有效率共10个方面。结果急诊护士CPR技能整体掌握情况良好;不同职称护士开放气道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急诊工作年限护士在开放气道有效率、按压放松比例适当率、5组全部有效按压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士CPR技能掌握情况总体良好,但不同职称和急诊工作年限仍是影响其CPR技能掌握情况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者应注重急诊科护理人员的优化配置,针对不同的急诊科护理人员做CPR专项培训,提高急诊护理人员CPR急救技能,提升医院的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3.
护士职业压力相关因素及心理干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护理人员是高压力的群体,面临各种职业紧张因素,对于工作领域的心理社会应急因素研究表明,当前工作负荷、组织人际交往、角色压力、工作控制体验都是工作领域引起职工压力的危险因素。面对压力,若应对不良,则可能导致工作疲溃感的产生,影响工作的完成和自身家庭的照顾。为评估和认识护士职业压力,保障护士的身心健康,现将护士职业压力的相关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作一综述,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现状并分析改进的方法。方法:经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对当前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进行现状分析。结果: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的因素来自工作特殊性、工作环境、工作场所产生的暴力、外环境及护士身体和心理的压力源等。结论: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调节护士的工作量,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培养,激发护士积极学习、研究能力及提高护理人员医院暴力防卫能力,可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王元国 《天津护理》2010,18(3):156-157
分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压力,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充满的不可预知性是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急诊护士应当提高自身抵抗压力的能力,以更好的适应压力和进行高效的工作;同时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重视,建立护理人员支持系统,进行心理健康培训,提高急诊护士的心理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莉  陈烨 《当代护士》2016,(9):34-36
目的了解市级医院急诊护士压力的来源及程度,为减轻护士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宁德市级三家医院共102名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源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压力源主要表现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和护理专业方面,不同婚姻状况、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急诊护士,在工作压力源各维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因素均可对急诊护士构成压力,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急诊科护士压力,保障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护士主要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技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济南市4所临床教学医院的184名临床急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依次为:患者护理、工作量及福利待遇、护理专业及工作、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管理及人际关系,且各压力源与急诊护士改行、工作满意度相关(P<0.05,P<0.01);急诊护士面对压力时一般采取较为积极地应对技巧。结论:急诊护士压力较大,建议从管理角度、加强心理培训、提高工资待遇等方面减少或消除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急诊及外科加强压力管理干预对护士职业倦怠、压力改善的作用。方法:2014年1~12月选取87名急诊及外科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名和观察组42名,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压力管理干预。对职业倦怠、压力的改善作用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护士3个月后工作倦怠感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3个月后压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及外科护理人员,加强压力管理干预,可降低职业倦怠感,缓解压力,对保障护理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我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我院急诊科以及大内科、大外科系统的各21名护士的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状况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急诊科护士情感枯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得分与大内科、大外科相比差异显著;急诊护士压力源主要来源于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4个方面.结论 急诊科护理人员面对多种压力源,极易产生职业倦怠症,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手段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维护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现阶段护士面临的压力来源,最大限度地缓解护士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方法 自制护理人员压力相关因素调查表,对200名临床护士的压力状况进行调查,针对压力来源采取相应对策.结果 护士的压力主要来自患者、社会和工作方面.调节后,护士的压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阶段护士面临的压力来源主要有社会压力、患者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自身压力,通过采取积极的主观措施进行调节,能使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