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识别、分析某水泥厂生产工作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该水泥厂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结果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石灰石粉尘、煤尘、水泥粉尘、石膏粉尘、矽尘、电焊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氢氧化钠、盐酸、氯气、氨、联氨、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其防控重点为化学性危害因素,项目的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等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某板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确定,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岗位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和检查表分析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甲醛、氨、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等)、木粉尘、电焊烟尘、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但有1个作业岗位的木粉尘浓度和2个作业岗位的噪声强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整体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但个别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防尘设施和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的完善和执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并对其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该项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害因素有粉尘、甲醇、氯化氢、氢氧化钠、硫化氢、氨、一氧化碳、噪声、高温等,其中粉尘浓度最高为14.6 mg/m3,噪声范围为76.5~87.2 d B,高温范围为30.8~31.6℃部分检测地点的噪声和高温检测结果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粉尘、甲醇、氯化氢、氢氧化钠、硫化氢、氨、一氧化碳检测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建设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局、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等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试运行中,采取了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某公司电子级玻璃纤维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情况及控制效果。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工程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对该项目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经现场检测碳酸钠、二氧化硫、氨、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氮、煤尘、其他粉尘、石灰石尘、高温、各工种作业工人接触噪声的等效声级合格率均为100.00%;玻璃棉尘超标2个点,合格率为91.67%;矽尘超标1个点,合格率为88.89%;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53.9~107.4 d B(A),有5个检测点噪声强度超过85 d B(A)。结论该建设项目采用先进装备和工艺技术,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从职业病防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某公司年处理5 000 t离子型混合稀土处理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已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 方法 收集相关资料,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健康检查法、检查表法等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结果 该稀土处理项目存在噪声、稀土粉尘、盐酸、氢氧化钠、草酸、总烃、高温、电离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检测,稀土粉尘、盐酸、氢氧化钠、草酸、总烃、高温、电离辐射合格率均为100%,但包装车间与萃取车间作业岗位噪声强度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稀土生产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关键控制点为溶料岗位接触盐酸、灼烧车间出料岗位接触稀土粉尘、包装岗位接触稀土粉尘与噪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分析某生产DHA或AA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防护对策及管理措施。方法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盐酸、氢氧化钠、噪声、高温等;类比现场粉尘短时间接触浓度合格率为80.00%;有毒物质合格率为100.00%;噪声合格率为91.67%。结论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某炼钢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现场检测,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辅助用室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毒物、噪声、高温及热辐射、工频电场。噪声、粉尘、高温的合格率分别为:79%、94%、31%,其他危害因素的合格率为100%。结论该项目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基本齐全,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合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识别某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和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进行评价,对未满足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提出建议,为行政主管部门验收食品加工类建设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健康检查等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筛料、配料、打粉、打馅和回料岗位的粉尘;筛料、成型、烘烤岗位的氨;筛料、打粉、回料、包装岗位的粉尘以及烘烤岗位的高温为关键控制点。粉尘、氨检测合格率为100%,噪声检测合格率为75%。该项目的总体布局、建筑卫生学、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的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于食品制造业,属于职业危害一般项目,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高毒物品氨,因此判定该生产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经综合分析评价该建设项目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技术和管理措施整体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拉链生产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进行识别和判断,分析和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方法根据现行有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对该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环己酮、正己烷、异丙醇、氨、氰化物、氢氧化钠)、粉尘(其他粉尘)、噪声;检测结果:化学毒物、粉尘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噪声存在超标现象,合格率为58%。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定性为较重项目,在确保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有效运行情况下,并落实控评报告补充措施和建议情况下,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识别燃煤电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该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职业健康状况、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情况。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氨、盐酸、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六氟化硫、次氯酸钠、噪声、振动、高温、工频电场;粉尘定点检测合格率为95.83%,粉尘个体检测合格率为87.50%,化学毒物的检测合格率为100%,噪声定点、个体检测合格率均为37.50%,工频电场检测合格率为50.00%。结论该建设项目粉尘、噪声、工频电场危害较严重,须加强工程技术防护、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以确保作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某钨业公司白钨矿生产仲钨酸铵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评价相应防护措施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查表法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氢氧化钠、钨、硫酸、盐酸、氨、稀土粉尘、噪声、高温、γ射线;稀土粉尘和毒物的检测合格率均达100.0%;噪声检测合格率为83.3%。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2.
高源  蒋娣  李志春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53-1856
目的对某啤酒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该项目的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救援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噪声、高温、谷物粉尘、硅藻土粉尘、氨、二氧化碳、硫化氢、氢氧化钠、过氧化氢、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次氯酸钠(氯气)、盐酸等,其中淀粉投料操作位粉尘的CSTEL为24.5 mg/m3,超过超限倍数规定,包装车间的洗瓶、灌装、装酒压盖、贴标、装箱和满箱检测等岗位的LEX,8 h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有效,建设单位应对淀粉投料岗位和包装车间的防护设施进行改造,同时加强个人防护和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如按该评价的建议进行改进,该项目可通过竣工验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某饮料有限公司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效果,为该企业的职业卫生防治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选择对该公司进行职业卫生调查,采用职业卫生监测、经验法、检查表分析法等进行评价。结果本项目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浓度、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合格率100%;噪声共检测16个岗位,其中7个岗位噪声等效声级超过85 d B(A),最高达到91.2 d B(A)。结论本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有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对噪声的控制措施还需加强。针对噪声超标岗位,作业人员在正确佩戴使用企业提供的防噪防护耳塞后,其实际接触的噪声强度能够降到85 d B(A)以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某印刷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对该印刷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等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正己烷、二甲苯、正庚烷、噪声、粉尘等。检测7个岗位的化学毒物浓度,合格率为85.71%;噪声强度测定3个岗位,合格率为100.00%;检测粉尘3个岗位,合格率为100.00%。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较重,但是整改后,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识别和分析某公司年产20万t环氧乙烷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环氧乙烷、乙二醇、乙醇胺、氨、工频电场和噪声。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空气岗位工人接触噪声的40 h等效声级为94.2 dB(A),高于80 dB(A),属于噪声岗位;其余岗位巡视点噪声值均低于80 dB(A),不属于噪声岗位。其他各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程度严重的建设项目,该项目在职业卫生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及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相关要求,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拟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防护对策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采用类比法及定量分级法综合分析。结果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工频电场、一氧化碳、氨、盐酸、联胺、氢氧化钠等,其中粉尘浓度最高为3.3 mg/m3,噪声范围为52.5~88.0 dB,氯化氢最高1.52 mg/m3;拟建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局、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建筑卫生学等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可以预防,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可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某公司年产10万t硫酸的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对相应防护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集相关资料,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健康检查法、检查表法等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本项目存在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检测,粉尘、毒物、噪声、高温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分析某啤酒企业啤酒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环节,预测其可能造成的职业危害程度,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类比法、经验法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预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噪声、高温、谷物粉尘、硅藻土粉尘、煤尘、甲醛、二氧化碳、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氢氧化钠。类比项目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浓度、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合格率100%;噪声合格率73%;高温作业区WBGT指数合格率100%;工频电场强度合格率100%。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参考类比检测结果,项目按设计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措施,可降低运营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无菌包装用包材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危害,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查表法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氢氧化钠、硫酸、噪声等,现场采样粉尘、化学毒物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噪声监测合格率为85.0%。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某公司年产1万t造纸法烟草薄片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程分析、检测检验等方法,评价其职业病危害程度和防护措施效果。结果该建设项目选址、总平面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辅助卫生用室设置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粉尘、噪声有超标现象,有毒物质检测合格率100%,部分岗位存在高温作业。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但需加强粉尘、噪声控制和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