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蓉赛 《现代保健》2014,(12):94-96
目的:探讨孕妇在产前给予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对孕产妇以及新生儿健康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20例围产期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所有孕妇均行基础产前准备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产前给予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生活质量、产后出血量、抑郁程度、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待产期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母婴保健知识和对产科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妇产前给予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服务模式对于提高产科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产科护理水平,改善产妇待产期生活质量、降低产后出血量及抑郁水平,提高产妇对于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其对产科服务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全程陪伴分娩的产时服务模式对产科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蓉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063-3064
目的:探讨全程陪伴分娩的产时服务模式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05年1~12月实施全程陪伴分娩的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产妇760例为观察组,设前一年同期未全程陪伴的748例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改变产时服务模式后对产科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7.11%,明显高于对照组68.85%,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1.84%,明显低于对照组29.34%,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1.11%、胎儿窘迫发生率为5.23%、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32%、新生儿病率为0.9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子宫破裂、会阴三度裂伤、无产时子痫。改变产时服务模式后提高了产科质量,明显减少产科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产妇精神放松配合产程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妇满意度为93.3%,对照组为80.2%,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全程陪伴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率、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病率。全程陪伴分娩能够实现以人为本、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产时服务模式及保护、促进、支持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程导乐陪伴分娩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产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定期产前检查且自愿要求全程导乐陪伴分娩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产妇75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528例定期产检、传统方式分娩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等。结果: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导乐陪伴分娩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是目前一种理想的以产妇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促进母婴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助产士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100例产妇进行分析,设为观察组,实施助产士护理分娩;以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未实施助产士护理分娩的100例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主要分娩方式为自然分娩(72%),明显高于对照组(60%);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对产妇实行全程陪伴分娩,能让产妇得到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护理,消除紧张、焦虑情绪,继而保证母婴安全,提高产科分娩质量,值得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全程导乐陪伴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建卡拟行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60例,根据产妇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152例产妇采用常规分娩护理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研究组10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程导乐陪伴,全面评价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缩宫素、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娩时平均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均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程导乐陪伴分娩联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在心理和生理上给予了产妇最大的支持,促进母婴健康,提高了产科质量,是极具人文理念的产时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程助产责任制和丈夫陪伴分娩两种产时服务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自愿接受全程助产责任制和丈夫陪伴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随机抽取180例全程助产责任制产妇作为观察组和133例丈夫陪伴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总产程短、自然分娩率高、剖宫产率低、阴道助产率低、新生儿窒息率低(P<0.05),两组间产后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程助产责任制有利于缩短产程,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提高产科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全程责任助产士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1月~2009年2月住院的218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118)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娩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全程责任助产士陪伴分娩。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会阴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为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0%。结论:全程责任助产士陪伴分娩能够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专人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对产妇的分娩包括分娩方式以及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到我院待产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产妇全程由专人陪伴,对照组常规分娩,观察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在第一及第二产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人全程陪伴分娩作为一项新技术,在很大的程度上促进了产时服务模式的转变,可以对产妇起到保护作用,积极促进产妇自然分娩,有效的降低了剖宫产率,缩短了产程,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缪秀婷 《医疗装备》2022,(18):161-163
目的 探讨导乐镇痛仪联合全程导乐陪伴分娩护理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在上饶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待分娩的58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名。对照组采用全程导乐陪伴分娩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导乐镇痛仪干预,比较两组分娩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焦虑[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情绪、抑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情绪、新生儿健康状况[采用阿氏评分(Apgar评分)评估]、产程时间及母婴结局。结果 观察组分娩时VAS、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5 min后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婴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乐镇痛仪联合全程导乐陪伴分娩护理可有效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程度,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加快产程进展,并可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型医院导乐陪伴分娩模式中全程助产责任制与产科质量的关系。方法:把2003年3 671例及1997年3 789例全年随机到保健院产房分娩的产妇分为两组进行对照,一组为全程助产责任制下的导乐陪伴分娩组.另一组为传统产房模式组。结果:导乐陪伴分娩组难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产时产后2 h内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相似,无显著差异。结论:产程助产责任制度在产妇数量较大的医院实施导乐陪伴分娩中是一种有效的模式,可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期综合管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广元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40例初产妇,在产科门诊进行孕期综合管理的120例为观察组,同期行孕期常规检查的1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产前负性情绪、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产前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围生儿不良结局(巨大儿、早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综合管理有利于母婴健康,提高了自然分娩率,是一种有效的产科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2.
陈芳芳  张萍 《现代保健》2014,(17):65-6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高龄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接受治疗的56例高龄产妇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有15例护理效果较好,患者治疗后基本痊愈;11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护理总有效率92.9%,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观察组对本院护理满意度为89.3%,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观察组中选择阴道分娩的产妇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有4例产妇行产钳助产分娩,观察组中有1例产妇行产钳助产分娩(P〈0.05);观察组产妇总产程时长为(9.3±2.1)h,对照组产妇总产程时长为(12.6±3.5)h(P〈0.05);对照组产妇抑郁情绪评分为(49.5±2.4)分、焦虑情绪评分为(68.5±2.4)分,均高于观察组的(37.7±2.3)分、(40.3±2.7)分。结论:心理护理在高龄产妇分娩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缩短分娩时长,提高成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韦焱 《现代保健》2014,(10):98-99
目的:总结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2月期间本院产科收治的8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0例与对照组350例,对照组产妇围生期给予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围生期在常规产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安全、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9.11%、产后出血率4.00%、新生儿窒息率0.89%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各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房护理管理中选择优质护理服务能大幅度提高护理管理效果,改善产科护理质量,提升护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住院分娩、无精神病史且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60例孕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产期保健和护理,观察组给予产前、产时、产后1~6周的全程护理干预,由经过问卷调查培训的产科护士用抑郁量表(SDS)于产妇出院前测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复评,观察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结果:两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前,孕期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孕产期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会阴无保护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与疗效。方法选取赣县妇幼保健院2012年6月-2{)13年5月住院分娩产妇中自愿选择会阴无保护分娩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826例),术中采用一对一护理模式在会阴无保护状态下分娩;选择该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住院分娩产妇中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736例),采用常规护理和传统的保护会阴接生方法进行分娩。比较两组顺产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产后2h内的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顺产率较对照组高(P〈0.01),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和产后2h内出血量均较对照组低(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和出生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会阴无保护分娩的服务新模式,为产妇提供人性化护理,促进自然分娩,同时可有效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剖宫产率,对提高产科服务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晚期死胎引产产妇哀伤情绪的心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9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孕晚期死胎引产产妇62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恢复情况和对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下降更加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6.78%,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晚期死胎引产产妇哀伤情绪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和疼痛程度,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并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提高产科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9月在本院分娩的8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定时授课进行孕期健康宣教,产期进行整体护理,观察并比较产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住院周期、SAS(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为15.0%(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对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且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周期(4.15±0.9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72±1.30)d,且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5.35±1.66)分、(46.35±1.6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3±1.74)分和(47.18±1.9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以缩短住院周期,改善SAS评分及SDS评分,明显提高产妇保健知识掌握率及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的临床优越性。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传统助产模式下分娩的l44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对照组,以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204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产程时间及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U分别为-10.97、-2.95、-2.78、-4.22,均P〈0.05),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活跃期与第二产程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U分别为-31.37、-11.55,均P〈0,05),产妇满意度也有所提高(U=9.57,P〈0.05)。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是一项非常适宜的产科技术,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密切医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无剖宫产指征产妇采取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萍乡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产科分娩的无医学指征而要求剖宫产的产妇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按照产科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处理,而实验组采取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剖宫产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覆盖率、相关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剖宫产率为23.33%,对照组则为41.67%,实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产妇平均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健康教育覆盖率为100%、相关知识掌握率为91.67%,对照组则分别为90.00%、70.83%,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5.83%,对照组则为83.33%,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剖宫产指征产妇采取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健康教育,可纠正产妇错误的认知,有效缓解她们的负面情绪,同时增强自然分娩信心,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住院时间与费用,并提高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