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本文总结63例老年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病例,分析老年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并浅谈我们在治疗中的一些体会。临床资料 1、手术病例共63例。男44例,女19例。  相似文献   

2.
徐冬贵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4):385-387,390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为全身恶性肿瘤的8.2%,其中上皮组织来源最多,尤其是鳞状上皮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最为常见,约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80%以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虽然经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但总的生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颌面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为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诊治提供借鉴.方法:对近10年来口腔颌面外科老年住院肿瘤患者1254例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颌面部肿瘤患者中男∶女=1.55∶1,其中恶性肿瘤占59.81%,男∶女=1.65∶1;良性肿瘤男:女=1.29∶1.结论: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肿瘤在发病情况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的含量,探讨HA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4例,健康人24例。肿瘤患者于手术前或化疗开始前采血,其中20例患者于手术后或化疗结束后再次采血;24例健康人于常规体检时采血。用放射免疫试验测定所有标本血清中的HA浓度。结果 治疗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血清中HA 含量与健康人无显著差异(P>0·05)。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Ⅲ、Ⅳ期患者血清中HA含量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和健康人(P<0·05)。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A含量低于治疗前,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HA含量测定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可能有辅助诊断价值。血清中HA的含量变化可作为肿瘤分期和判断肿瘤预后的参考,但不能用于治疗效果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作者总结258例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联合根治术,全部采用气管插管普鲁卡因复合液静脉点滴麻醉。经初步观察,认为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安全可靠、副作用少,用于老年患者有许多优点,特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河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1958~1990年收治的25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全部在普鲁卡因静脉复合全麻下施行联合根治术,其中初老期40~49岁84例,50~59岁107例,老年期60~69岁61例,高龄期70岁以上6例。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5%,其组织病理学类型多样,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约占90%以上。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不仅影响外观,而且造成咀嚼、吞咽、呼吸和语音等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危及生命。手术、放疗和化疗是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3大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对某些类型的肿瘤和晚期患者是必要的补充和辅助措施。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患者则提倡综合序列治疗,并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在65%左右,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30%。为了规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牵头,组织国内从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知名专家,参考国内外文献,尤其是2009年美国NCCN指南中的相关内容,撰写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希望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规范治疗起到指导作用。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方法、药物会不断出现,本指南将及时予以更新,以反映和纳入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广大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较多,一般都以手术治疗为主。口腔颌面部关系到病人的面容和功能,手术切除常遗留明显的畸形。自低温医学发展以来,冷冰疗法已用于治疗口腔颌面部许多病变,其中以良性病变较多,效果比较显著。自1977年以来,我们用冷冻疗法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因其方法简  相似文献   

8.
75岁以上老年患者,绝大多数合并心脑血管以及呼吸系统的内科疾病,而口腔颌面部手术往往引起呼吸道梗阻,肺部功能降低和颅脑灌注的增加,而导致脑功能降低,在麻醉恢复期老年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风险性较年轻成人手术要大,应值得重视。本文选择2005-2007年10月,我院109例75岁以上老年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术后入麻醉恢复室,其中42例患者出现需及时诊断和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ǻ��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要: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5%,其组织病理学类型多样,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约占90%以上。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不仅影响外观,而且造成咀嚼、吞咽、呼吸和语音等功能障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危及生命。手术、放疗和化疗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对某些类型的肿瘤和晚期患者是必要的补充和辅助措施。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晚期患者则提倡综合序列治疗,并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总存活率在65%左右,晚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不足30%。为了规范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远期存活率,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牵头,组织国内从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的知名专家,参考国内外文献,尤其是2009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制订的指南中的相关内容,撰写了《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希望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规范治疗起到指导作用。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方法、药物会不断出现,本指南将及时予以更新,以反映和纳入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广大患者提供最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共4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由刘洪臣教授主编,栾文民、缪其平等专家主审的《老年口腔医学》,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在从事老年口腔医学临床、科研、教学和保健工作的实践基础上,总结从事老年口腔医学经验,并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编著而成。该书对老年口腔医学的概念、老年口腔医学的研究内容、老年口腔解剖生理以及老年口腔病的特点作了介绍,全书共22章,分别为绪论、老年口腔解剖生理改变、老年牙体牙髓病、老年牙本质损伤及牙本质过敏、老年根面龋、老年牙周疾病、老年口腔粘膜病、老年人的口腔修复、老年人的种植修复、老年颞下颌关节疾病、老年口腔颌面部炎症及损伤、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老年口腔颌面部手术麻醉、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常用X线片的投照及阅读、老年人的口腔用药、老年口腔病的预防、老年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对4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31例治疗后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以及42例健康的正常人进行了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结果表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对临床上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水平分别比正常人和治疗后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水平高。但由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无抗原特异性,所以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在鉴定恶性肿瘤特异性抗原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olubleCD44v6,sCD44v6)的含量及其含量在恶性肿瘤不同分期和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 2 8例 ,正常对照组 2 8例。患者于手术或化疗开始前第一次采取空腹静脉血 ,手术或化疗结束后 1周第二次采取空腹静脉血 ,正常对照组于常规体检时采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检测血清中sCD44v6的含量。 结果 :治疗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sCD44v6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口腔颌面部鳞癌、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含量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Ⅲ、Ⅳ期患者血清中sCD44v6含量高于Ⅰ、Ⅱ期和健康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经配对t检验 ,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CD44v6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含量 (P <0 .0 5 )。结论 :血清中sCD44v6含量不能作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但可能对口腔颌面部鳞癌治疗效果的监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楼伟君 《上海口腔医学》1995,4(2):117-117,119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电解质变化的观察(附60例临床分析)楼伟君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因手术范围广,时间长,体液离失多,机体耐受性差,常常造成术后电解质变化,甚至引起电解质紊乱,将导致全身并发症的发生,重者危及生命。本文通过对6...  相似文献   

15.
颌面部骨折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因此对其颌面部骨折的诊治具有一定特点。笔者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69例老年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老年患者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为今后老年患者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的麻醉处理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510120)徐忠东蔡华雄钟亮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常需行联合根治术,手术时间较长、出血较多,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困难,现将67例这类手术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67例中,男...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收集20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的ABO血型分布,旨在为研究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遗传因素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VIP、CBM,以及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有关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1月,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4 31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经meta分析,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OR=3.82,95%CI:2.21~6.62,P<0.0001)、ASA评分(OR=1.39,95%CI:1.22~1.59,P<0.0001)、BMI(<20 kg/m2)(OR=2.43, 95%CI:1.85~3.18,P<0.0001)、手术方式(OR=4.39,95%CI:1.86~10.31,P=0.0007)、缺损修复方式(OR=5.29,95%CI:2.08~13.42,P=0.0005)、下颌骨切除术(OR=1.94,95%C...  相似文献   

19.
光动力疗法及其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动力疗法及其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河北医科大学口腔系(050017)邢汝东几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求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目前,手术、放疗和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仍发挥着主导和积极的作用。然而,手术治疗颌面部肿瘤常常是破坏性的,对面容有一定影...  相似文献   

20.
<正> 骨转移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常见的远位转移部位之一,及早发现,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案选择以及预后的判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总结1993年10月~2000年3月间我科应用核素骨显像诊断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病人16例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X线片与核素显像结果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