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 《难经·七十五难》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母子补泻作以解释,似有欠明之处,初学者甚为不解,现就教学所得,试作探讨。根据《难经》原意,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也即肝木实,肺金虚,这是一种木实反侮金的反克表现。治疗应以补肾水、泻心火为大法。一、东方实:即肝木实,木之子为心火,子能令  相似文献   

2.
浅谈泻南补北100029北京中医药大学针推系李明霞泻南补北的方法首先见于《难经·七十五难》,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难经》.不仅提出了这种治疗方法,也对这种方法作了举例说明:“东方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  相似文献   

3.
朱文晓  包小丽  吴抑扬  苏琛 《光明中医》2010,25(8):1338-1339
<正>"阳道实,阴道虚"出自《素问·太阴阳明论》曰:"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也。帝曰:愿闻其异状也。  相似文献   

4.
“荣气虚,卫气实”一语出于《内经》,《素问·逆调论》在阐述“肉苛”病机时指出:“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可见肉苛病是由荣气和卫气功能失常引起的,但原文前曰“荣气虚,卫气实”,后云“荣卫俱虚”,在卫气究竟是虚是实方面暴露了明显的矛盾,因而对肉苛病机的认识也遇到了障碍,虽然后世不少注家各抒己见,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至  相似文献   

5.
吴哲 《光明中医》2002,17(1):26-28
《中医内科学》说 :“一般而论 ,肾无表证与实证 ,肾之热属阴虚之变 ,肾之寒属阳虚之变”。《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中 ,只字未提肾实证 ,倒有肾气、肾阴、肾阳、肾精、肾气不固等诸虚证。由此看来中医理论是认为肾无实证的。肾无实主虚之说 ,始见于宋代大医家钱乙所著之《小儿药证直诀》 ,其文曰 :“肾主虚 ,无实也” ,其后有王海藏《医经小学》甚至以肝肾对举 :“肝司泄 ,肾主闭藏 ,肝为相火 ,有泻无补 ,肾为真水 ,有补无泻” ,金元之大家张元素《医学启源》亦云 :“肾本无实 ,本不可泻……无泻肾之药。”除此之外《医宗必读》、《医林绳墨…  相似文献   

6.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最早记载于《难经·六十九难》,后世针灸医家应用五输穴对该理论进行了临床发挥.目前,五输穴“补母泻子”的临床运用也是《针灸治疗学》总论讲授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历来的教材都仅就“肺虚、肺实,肝虚、肝实”加以阐述,给学生理解带来不小的歧义,笔者现将个人理解陈述如下,以做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7.
今之释虚实者,大都囿于“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一种含义。其实《内经》中所论虚实的意义甚多。兹略述如次。一、“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一语出自《素问·通评虚实论》。张志聪注解曰:“邪气者,风寒暑湿之邪;精气者,营卫之气也。盖邪气有微盛,故邪盛则实,正气有强弱,故精夺则虚。夺,失也,或为邪所夺也。”象这样用邪盛正衰来分虚实,乃虚实的基本概念,在临床上运用得最广。二、以正气本身来分虚实《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亦说:“邪入于阴经,则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于腑。”《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  相似文献   

8.
《医古文》文选部分的《内经圈则》之(四),共六句话,九十九字。短短的一段文字中,“虚”“实”字样出现了五次,而且实际含义多有变化,较难理解,成为教学中的难点,本人的肤浅理解,供同学们参考。一、本节中的“虚”字含义有两种: ①正气虚或形体虚,如:“不得虚”、“盖无虚”、“参以虚实”句中之“虚”字。②虚风,反常气候、外鄢,如:“两虚相得”句中  相似文献   

9.
为深刻理解并探讨《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具有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五行的生克制化原理,以及肝病实脾的意义及其实脾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五行相制疗法的具体应用,认识实脾的真正含义以及肝虚实证的具体治疗方法,得出实脾的分类以及肝病实脾的前提要分清虚实证候,不能以偏概全,以及由其演化出来的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浅论补法     
浅论补法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陈家英《难经·七十五难》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是谓用补法治疗虚证,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病证均可概括为虚、实两大范畴,补法之运用,可谓亦易亦难,泛泛而用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用得适宜,就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从心肺相关论冠心病的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学法 《光明中医》1999,14(4):12-13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之范畴。一般认为其以“本虚标实”为主要病机,与肝、脾、肾诸脏密切相关。然而冠心病无论“本虚”或“标实”都与气血息息相关,《内经》曰:“诸气者,皆属于肺”,“诸血者,皆属于心”。可见气与血的关系,实可谓之心与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来医家论虚实,每奉《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为圭臬,现代论者亦每以此作为虚实病机的概括。如何理解该经文的含义?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卷十六注:“风寒暑湿客身盛满为实,五脏  相似文献   

13.
“泻南补北”法首见于《难经·七十五难》中“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意为临证肝木实,郁而化火,木火刑金而扰其清虚出现的肝亢肺衰之证,其治则为泻南方心火而补北方肾水。古今医家多以“泻南补北”法治疗心肾不交之病症,而疏其论治肝实肺虚之病理变化核心,故本文基于《难经·七十五难》“泻南补北”法探析肝实证之临证理法及效验。  相似文献   

14.
黄芪功效甚广,今据古今文献记载及临床考察,试作进一步探讨。一、发汗与止汗:《本草备要》曰:“黄芪……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可止。”《本草正》亦谓黄芪:“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汗多者可止。”《本草汇言》更进一步指出:“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故阳虚之人自汗频来,乃表虚而腠理不密也,黄芪可以实卫敛汗;伤寒之  相似文献   

15.
“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这一段经文载于《难经·七十五难》。“东方实”即为肝实,西方虚”即为肺虚,“泻南方”乃是泻心火,“补北方”亦称补肾水,指出了属肝实肺虚的病证,治疗时应采用泻心火,补肾水的法则。这一法则是按着五行生克制化规律制定的。为什么东实西虚证要采用泻南补北的法则呢?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肝泄,大多起自情志不遂,肝木肆张,横克脾土,《内经》所谓“肝所生病为飧泄”。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病,迁延不已,调治颇难。其证以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脉弦苔薄,每因郁怒而症情加剧为特征。《医方考》称“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肝实  相似文献   

17.
《素问·血气形志篇》曰:“夫人之常数……阳明常多气多血。”究其原因,阳明乃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为多气多血之脏。《素问·太阴阳明论》又曰:“阳道实,阴道虚”,此阳道实即指阳明胃而言,而阳明之实,又有生理之实、病理之实的不同,兹将阳明多气多血之由及其治疗大法,析之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肾实证浅议     
肾是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藏精,生水,纳气,为“先天之本”、“水火之脏”、“阴阳之根”。肾病临床常见证候有腰冷腰痛、耳鸣耳聋、遗精滑泄、水肿、不孕、小便失调等,多辨证为肾亏,治从温肾、补肾、填精入手。故而医者一般认为,肾病皆虚。尤其自宋·钱已提出“肾主虚,无实也”之后,后世医者多尊之。目前中医学教材(如《中医内科学》等)也避实论虚,只字不提肾实。笔者浅读中医古籍,认为肾病皆虚的理论未免有些偏颇。《索问·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与实包含两层含义,涉及正与邪两个方面,即邪气盛精气…  相似文献   

19.
肾实证雏议     
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出“肾主虚,无实也”之说,后世多宗之,进而便衍义而成肾无实证。然而,“百病之生,皆有虚实”,虚实如同阴阳,乃相对而言,无虚则无实,无实亦无虚,五脏为病,皆有虚实,肾安能例外,笔者略抒拙见如下: 1 肾实证渊源关于肾实证的记载,最早始于《内经》,《灵枢·本神篇》曰:“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  相似文献   

20.
说“虚邪”     
“虚邪”一词,医经中并不鲜见。对其词义,略有两解。一是指内在病因,是由于人体五脏之间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紊乱而产生的。《难经·五十难》曰:“从后来者为虚邪,从前来者为实邪,从所为胜来者为贼邪,认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者为正邪。”这里所说的“前”和“后”是按照水、火、士、金、水五行相生的次序而言的。《太素·人迎脉口诊》说:“假令心痛,中风得之,肝来乘心,从后而来,名为虚邪。饮食劳倦,牌来乘心,从前来者,名为实邪。”据此可知,木在火之后,故肝病犯心,引起“母病及子”的病邪就叫“虚邪”,土在火之前;故脾病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