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长链脂肪乳(LCT)丙泊酚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丙泊酚大剂量输注12 h对家兔血脂的影响。方法:家兔12只,在氯胺酮静脉麻醉后分别持续输注LCT丙泊酚或(L组)MCT/LCT丙泊酚30 mg/(kg.h)(M组),并于输注丙泊酚前(T0),持续输注3 h(T1)、6 h(T2)、12 h(T3)四个时点分别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1)L、M两组家兔血清TG在T0、T1、T2、T3四个时点组内对比P<0.01,L组与M组组间对比在T1、T3时点P<0.05;(2)L组TCT0、T1、T2时点同T3时点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T0时点同T3时点对比P<0.05;(3)L、M组HDL T0、T1、T2、T3四个时点之间组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4)L组LDL T2、T3时点同T0时点对比P<0.01,T2、T3时点同T1时点对比P<0.05,L组与M组组间对比在T3时点P<0.05。结论:大剂量输注MCT/LCT丙泊酚和LCT丙泊酚均会引起家兔血脂四项的升高,TG及LDL升高的程度在MCT/LCT丙泊酚组明显小于LCT丙泊酚组,MCT/LCT丙泊酚输注达12 h才会引起TC的明显升高,因此MCT/LCT丙泊酚对家兔血脂的影响小于LCT丙泊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链脂肪乳(LCT)丙泊酚和中/长链脂肪乳(MCT/LCT)丙泊酚大剂量输注12h对家兔血脂的影响.方法:家兔12只,在氯胺酮静脉麻醉后分别持续输注LCT丙泊酚或(L组)MCT/LCT丙泊酚30 mg/(kg·h)(M组),并于输注丙泊酚前(T0),持续输注3 h(T1)、6 h(T2)、12 h(T3)四个时点分别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1)L、M两组家兔血清TG在T0、T1、T2、T3四个时点组内对比P<0.01,L组与M组组间对比在T1、T3时点P<0.05;(2)L组TCT0、T1、T2时点同T3时点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T0时点同T3时点对比P<0.05;(3)L、M组HDL T0、T1、T2、T3四个时点之间组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4)L组LDL T2、T3时点同T0时点对比P<0.01,T2、T3时点同T1时点对比P<0.05,L组与M组组间对比在T3时点P<0.05.结论:大剂量输注MCT/LCT丙泊酚和LCT丙泊酚均会引起家兔血脂四项的升高,TG及LDL升高的程度在MCT/LCT丙泊酚组明显小于LCT丙泊酚组,MCT/LCT丙泊酚输注达12 h才会引起TC的明显升高,因此MCT/LCT丙泊酚对家兔血脂的影响小于LCT丙泊酚.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综合评估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和利多卡因复合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麻醉的可行性,并摸索适合的临床用药剂量.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和利多卡因维持麻醉.连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血流动力学参数,苏醒情况.结果 各组患者诱导后BIS值均明显降低,Ⅱ、Ⅲ组术中患者BIS值明显低于Ⅰ组.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Ⅰ组T2时点心率(HR)低于TO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T1、T2、T3、T4、T5、T6时点无创平均动脉压(MAP)低于TO(P均<0.05).组间比较:Ⅱ组T2、T4时点MAP分别低于Ⅰ组相应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唤之睁眼时间与Ⅰ、Ⅱ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中有1例发生术中知晓,而Ⅲ、Ⅱ组无此情况.各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和利多卡因复合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中应用具有可行性,推荐剂量为利多卡因1 mg/(kg·h)加丙泊酚3 mg/(kg·h).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丙泊酚在全麻术中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为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4mg/(kg.h),B组为丙泊酚6mg/(kg.h),C组为丙泊酚8mg/(kg.h)。分别记录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3分钟(T1)、插管后1分钟(T2)、切皮后2分钟(T3)、关腹后(T4)及拔管后(T5)各时间点的HR、MAP及BIS,观察血浆皮质醇(CORT)浓度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给药后心率与基础值比较均有变化(T2时刻除外),在T4时C组心率比A、B两组均快(P<0.05),在T5时刻A组比B组心率快。MAP在给药后T1、T2、T3、T4与基础值比较均降低(P<0.05),在T3、T4、T5时刻A组比C组MAP值高(P<0.05)。给药后各时间点BIS值比基础值均降低,组间比较在T3时刻A比C组BIS值高,在T4时A比B、C组BIS值高(P<0.05)。CORT在给药后T1时刻与基础值比较值降低,在T4、T5时比基础值升高,组间比较在T3、T4、T5时A与B、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对抑制老年患者应激反应不同,当麻醉维持中以6mg/(kg.h)泵入时,各指标变化相对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对老年患者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0~81岁,ASAⅠ~Ⅱ级,心功能1~2级。无内分泌疾患及听力障碍。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为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4mg/(kg·h),B组泵注丙泊酚6mg/(kg·h),C组泵注丙泊酚8mg/(kg·h)。分别记录入室后(TO)、麻醉诱导后3min(T1)、插管后1 min(T2)、切皮后2 min(T3)、关腹后(T4)及拔管后(T5)各时间点的HR、MAP及MLAEP各波波幅及潜伏期。在上述各时间点观察血浆皮质醇(CORT)浓度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给药后Pa、Nb的潜伏期延长,Pa/Na、Pa/Nb的波幅降低(P<0.05)。三组患者给药后Pa、Nb的潜伏期延长,Pa/Na、Pa/Nb的波幅降低(P<0.05)。组间比较:在T3、T4时刻,A组Pa、Nb比B、C两组潜伏期短,Pa/Na、Pa/Nb比B、C两组波幅长(P<0.05),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T1时刻与T0比较CORT值降低,在T4、T5时比,T0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T3、T4、T5时A与B、C比较CORT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6mg/(kg·h)可使老年患者达到足够的麻醉深度,并可抑制应激反应,各指标变化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麻醉时不同剂量丙泊酚复合乌拉地尔对其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90例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的高血压患者,年龄40~70岁,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麻醉维持时持续泵注丙泊酚4 mg/(kg·h),B组5mg/(kg.h),C组6mg/(kg.h).围术期必要降压时恒速泵入乌拉地尔3μg/(kg.min).选取诱导前(T0)、切皮时(T1)、切皮后1 h(T2)、2 h(T3)、3 h(T4)5个时点,记录麻醉过程中使用乌拉地尔的情况;记录各时刻点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结果B、C组使用乌拉地尔的量明显少于A组(P<0.05),且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在T2、T3、T4均比To显著升高(P<0.05),其他指标各时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在T2、T3、T4均比T0显著降低(P<0.05);C组患者全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T3、T4比T0显著降低(P<0.05),全血中切黏度T4比To显著降低(P<0.05),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红细胞压积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C组比较,B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在T2、T3、T4显著下降(P<0.05);C组患者全血高、中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在T3、T4比A组显著降低(P<0.05),其他指标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期间,丙泊酚5 mg/(kg.h)持续泵入且间断复合乌拉地尔能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围术期的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宫腔镜手术患者90例,年龄22-48岁,ASAI或II级,随机分为3组:即A组、B组、C组.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输注林格氏液8ml.kg-1.h—1,常规监测ECG、BP、HR、R、SpO2和BIS.麻醉开始,静脉注射地佐辛A组3.5mg、B组5mg、C组7.5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g/ml,注射5min后,三组均静脉输注丙泊酚(阿斯利康公司)1.5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手术开始,术中用5mg.kg-1.h-1丙泊酚泵注维持麻醉.观察输注地佐辛前(T0)、输注后5min时(T1)、手术开始后15min(T2)、30min(T3)、术毕(T4)、苏醒时(T5)BP、HR、R、SpO2、BIS值并记录,记录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手术时间33-45min.结果三组注射地佐辛后5min时(T1),R、BIS值下降,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P<0.01).手术后15min(T2),30min(T3),A、B两组BP升高,HR增快,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P<0.01),C组与T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A组BP升高,HR增快比B组明显(P<0.5);三组BIS值下降,C组最为明显,B组次之,A组最小,A组与B组比较(P<0.05)、与C组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苏醒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P<0.5),B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妇科宫腔镜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循环、呼吸功能稳定、苏醒质量高、快,不良反应少,临床安全可靠的优点;其中地佐辛用量7.5mg,对血压、心率稳定及BIS值的影响(即协同丙泊酚中枢镇静作用)更优于A、B两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孙浩  薄惠龙  李艳 《吉林医学》2014,(5):937-93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60例,分为四组,A组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n=15例),B组右美托咪啶(1μg/kg)泵注复合丙泊酚(1 mg/kg,n=15例),C组右美托咪啶(1μg/kg)泵注复合丙泊酚(2 mg/kg,n=15例),D组单纯丙泊酚(2~2.5 mg/kg,n=15例),观察并记录推注丙泊酚前(T0)、胃镜检查开始时(T1)、胃镜通过咽喉部时(T2)、检查完成时(T3)4个时点的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术中体动反应个数、清醒后患者的遗忘程度、不适感觉和满意度。结果:T1、T2、T3时点B组、C组、D组OA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镇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动个数A组与B组、C组比较,T1、T2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影响T1~T3时点,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患者,既减少了丙泊酚的平均用量,又降低了患者围术期呼吸循环抑制的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 组.A 组行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B 组行异氟醚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在各时点血压、心率的变化及VRS评分情况.结果 A组各指标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从T4起,各时点指标均高于T1、T2、T3,且也高于相同时点A组的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及拔管时间均较B组短(P<0.05).A组VRS评分高于B组.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胆囊结石病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新疆维吾尔族胆囊结石病患者(维族胆囊结石组)、20例汉族胆囊结石病患者(汉族胆囊结石组)及20例新疆维吾尔族经B超诊断无胆石症患者(维族非胆囊结石组)的临床资料。采用日本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仪器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apo B)指标。结果:1维族胆结石组血清TC、TG、HDL、LDL、Apo A、Apo B较汉族胆结石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维族胆囊结石组的TC、TG、LDL、Apo A、Apo B水平高于维族非胆结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水平低于非胆结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维族胆囊结石组女性患者的TC、TG,LDL、Apo A、Apo B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水平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胆囊结石病与血脂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Ⅰ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2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变化情况.同时观察3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LDL等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TG、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治疗前后TC、TG、HDL、L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患者整体疗效最佳.结论 中等剂量(20 mg/d)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作用明显,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高脂血症患者应用不同丙泊酚制剂进行麻醉时其围术期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100例2014年1月至12月的高脂血症患者并将其随机等分为四组.使甲组患者吸入七氟醚以维持全麻状态,使乙组患者使用丙泊酚长链脂肪酸(规格为50mL/500mg),使丙组及丁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厂家(且不同于乙组)生产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酸(规格为20mL/200mg).在手术结束时(T0)、术后1、24h(T1、T2)及术前(T3)分别测定患者血清淀粉酶(AMY)、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的含量.结果:四组的完成例数为:甲组24例,乙组22例,丙组21例,丁组24例.与T3时比较,乙、丙、丁组在T0时的LDL值明显下降,乙组更甚;乙组在T2时的HDL值明显升高;乙、丙、丁组在T2时的TG值明显下降,乙、丙组更甚;乙、丙、丁组在T0时的TC值明显下降,乙、丁组更甚;乙、丙、丁组在T1、T2时的AMY值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组比较,乙组在T0、T1时的LDL值明显下降;乙组在T0时的TC值明显下降;乙、丙、丁组在T1时的TC值明显下降,乙组更甚;乙、丙、丁组在T2时的AMY值明显升高,乙组更甚;丁组在T2时的AST及ALT值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长链脂肪乳相对于中长链脂肪乳给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带来的影响较小,为高脂血患者更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丙泊酚及联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寻找人流术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方法:80例ASAⅠ级接受无痛人流术者随机分为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组(A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B组),每组40例。A组患者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B组先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2μg/L输注3 min后,开始输注丙泊酚。丙泊酚初始靶浓度为2.0 mg/kg,稳定1 min后每次递增0.5~1 mg/kg直至意识消失。术中调整丙泊酚靶浓度值,维持麻醉完善,手术结束后停药。结果:麻醉效果B组优于A组(P<0.005)。B组诱导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1),B组丙泊酚总剂量明显少于A组(P<0.01)。苏醒期躁动、兴奋多语A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麻醉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扩宫时最低,术毕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两组受术者满意度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师满意度VAS评分B组高于A组(P<0.01)。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的麻醉诱导时间短,丙泊酚用量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减少,效果优于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是一种安全、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与丙泊酚全麻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可行性.②方法 选择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42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1例.A组采用羟丁酸钠联合氯胺酮全麻,B组采用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分别于麻醉前(T0)、支气管镜置入前(T1)、支气管镜置入时(T2)、退镜时(T3)、术毕10 分钟时(T4),记录SBP、DBP、HR、RR、SPO2 、苏醒时间、术中支气管痉挛、呛咳、术后舌后缀等情况.③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后各时点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HR、RR:T2、T3较B组明显减慢(P<0.05).B组术中呛咳、支气管痉挛较A组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舌后坠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苏醒时间较A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应用于气管异物取出术,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食道癌根治术中持续泵注不同剂量丙泊酚与吸入异氟醚麻醉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探索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围麻醉手术期改善微循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36 例ASA分级为I-II级择期行食道癌根治术(开胸)的患者,术前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无肺部疾患;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无合并感染及免疫系统疾病,随机分为A、B、C3组,A、B两组分别持续泵注丙泊酚4 mg/(kg·h)、8 mg/(kg·h),C组吸入异氟醚,吸入浓度1%~2%.3组患者均用瑞芬太尼0.2 μg/(kg·min)和维库溴铵 0.03 mg·kg-1维持镇痛和肌松.所有患者于颈内静脉穿刺后(T1)(麻醉前),切皮后60 分钟(T2)、120 分钟(T3)、180 分钟(T4)抽取中心静脉血各12 mL检测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上述各时间点的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髙切、低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统计学处理:应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两两比较的q检验,与常值比较应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取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血液流变学指标:组内比较:A组患者全血高、中、低切粘度和全血高、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在T2、T3、T4均比T1显著降低(P<0.05),纤维蛋白原T4比T1显著降低(P<0.05);B组患者全血高切粘度、全血髙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T3、T4比T1显著降低(P<0.05),全血中切粘度T4比T1显著降低(P<0.05),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T4比T1显著降低(P<0.05);C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髙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T2、T3、T4均比T1显著降低(P<0.05),全血中、低切粘度和全血低切还原粘度T3、T4比T1显著降低(P<0.05),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均略有增高,但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术中持续输注4 mg/(kg·h)丙泊酚可以有效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2)术中持续输注4 mg/(kg·h)丙泊酚在维持麻醉同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干扰较小,并且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比持续输注8 mg/(kg·h)更有宜,因此建议丙泊酚输注速度为4 mg/(kg·h);(3)食道癌患者术前均为高粘血症.  相似文献   

16.
安亚国 《中外医疗》2016,(15):120-121
目的:探讨高血脂患者应用不同丙泊酚制剂手术麻醉对其围手术期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3组,各30例,A组采用吸入七氟醚维持全麻,B组使用规格为50 mL/500 mg的长链脂肪酸,C组使用规格为20 mL/200mg的中长链脂肪酸,比较各组在围手术期的血脂水平变化。结果各组手术后血脂水平较T0时均有明显变化,B、C两组在T1时LDL值和TC值均有明显下降,C组下降幅度>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B、C两组TG水平明显下降;T3时B组HDL值明显上升。结论丙泊酚长链脂肪酸对患者围手术期的血脂水平变化影响较小,为高血脂症患者手术麻醉的更为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脂肪因子及脂代谢关系,明确其高危因素.方法选择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46例,根据BMI分为分为非肥胖组(A组)、肥胖组(B组),分别有77例、69例.选择无前列腺增生的正常非肥胖老年男性50例为C组.入选后分别检测3组对象血脂、血清内脂素、抵抗素、瘦素水平.结果 A组TG、TC较C组有增加(P<0.05),HDL较A组有下降(P<0.05);B组患者TG、TC、LDL较C组存在升高(P<0.05),HDL较C组存在下降(P<0.05),TG较A组存在升高(P<0.05).A组内脂素较C组有下降(P<0.05),抵抗素、瘦素较C组有上升(P<0.05);B组内脂素较C组有下降(P<0.01),抵抗素、瘦素较A组有上升(P<0.05),内脂素、瘦素水平比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与TG、TC呈负相关(P<0.01),与HDL呈正相关(P<0.05);抵抗素与TG、TC呈正相关(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瘦素与TG、TC、LDL呈正相关(P<0.05).结论脂肪因子及脂代谢是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发生的重要因素,纠正其代谢紊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红 《中外健康文摘》2012,(32):150-151
目的探讨丙泊酚、七氟烷麻醉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拟行鼻内窥镜手术老年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A组)、七氟烷组(B组),分别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吸人麻醉方法,观察比较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格拉斯哥( GCS)评分,评估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结果 B组在诱导后即刻,SBP、DBP、MAP和HR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各时点的SBP、DBP和HR,组间及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MAPB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MAPB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苏醒时间快于A组, GCS 评分情况亦优于A组( P <0.05).结论七氧烷用于老年患者鼻内窥镜手术安全有效,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后苏醒快,可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生长激素分泌状态下矮身材儿童血脂水平的差异,为生长激素缺乏对儿童体脂代谢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矮身材儿童188例,依据生长激素药物激发试验峰值分为生长激素完全缺乏(cGHD)组、生长激素部分缺乏(pGHD)组、非生长激素缺乏性(nGHD)组,研究对象均禁食禁水10 h后空腹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4项血脂水平。结果 3组儿童HD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儿童TC、TG、LDL、non-HD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cGHD组TC、LDL、non-HDL水平较其他组明显升高(P<0.05),cGHD组TG水平较nGHD明显升高(P<0.05),与pG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HD、nGHD组高TC、高LDL及高non-HDL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GHD组(P<0.05),nGHD组临界高LDL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GHD组(P<0.05)。而3组间TG、HDL的异常发生率及TC、TG...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芬太尼复合不同速率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的效果。方法将80例ASAI~II级拟在无痛胃镜下检查的患者分为A、C、B及D组,各20例。A组丙泊酚诱导注射速率为3.3mg/s,B组为1.7mg/s,C组为1.1mg/s,D组为0.8mg/s。记录分析四组患者检查前(T0),诱导后1(T1)、2(T2)及5(T3)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四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05)。A组及B组T1~T3时点上述指标与T0时点组内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C组T1~T3时点上述指标与T0时点比较部分有波动,但均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D组T1~T3时点上述指标与T0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芬太尼复合0.8~1.1mg/s丙泊酚注射速率用于胃镜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呼吸抑制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