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纳入我院自2015年采用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均采用椎间孔镜治疗,并于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4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 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所有纳入研究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0.5±10.6)min,出血量(30.2±8.6)ml,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4周的VAS评分不断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4周JOA分数不断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椎间孔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对缓解患者疼痛具有重要作用,且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疼痛疗效、炎症指标、疼痛相关物质及神经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在院治疗的100例PH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舒肝散。观察比较各组疼痛疗效、炎症指标、疼痛相关物质及神经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同时记录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炎症指标、疼痛相关物质及神经相关因子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状况减轻明显(P<0.05)。同组治疗1,2周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白介素-2(IL-2)、β-内啡肽(β-EP)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神经肽Y (NPY)、P物质(SP)、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同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1周后相比,IL-2、β-EP及BDNF水平升高明显(P<0.05),IL-6、TNF-α、NPY、SP、S100β及NSE水平下降明显(P<0.05)。与对照组治疗1,2周后分别比较,观察组治疗1,2周后IL-2、β-EP及BDNF水平显著升高(P<0.05),IL-6、TNF-α、NPY、SP、S100β及NSE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HN患者能显著缓解疼痛状况,减轻炎症并保护神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收治的LDH患者40例,均实施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评定入院时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疗效。结果 40例患者随访1~6个月,腰腿痛VAS 评分由术前(6.69±1.25)、(8.58±1.47)分下降到术后6个月的(2.28±0.46)和(1.41±0.32)分,术后随访与术前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改良 MacNab 疗效评定为优29例、良6例、可5例,优良率为87.50%。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可作为治疗LDH的微创方法,且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联合千山活血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75例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千山活血膏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联合千山活血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不适及术后所造成的腰腿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190)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n=185)采用椎间盘镜系统(MED)治疗,随访时间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h标准评估术后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1月时的腰痛情况,ODI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疼痛不适和日常生活情况,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切口长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77.9%)明显高于对照组(65.4%)(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程度轻、腰部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例,行TESSYS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手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天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4.33土0.52)、(1.83±0.75)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7.67±0.82)分(P值〈0.05)。术后3个月的ODI指数由术前的(70.67±9.61)%降为(20.67±6.15)%,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觌优4例,良2例,1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外侧麻木,经保守治疗2个月后,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应用经皮椎问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镜下治疗椎间盘突出经椎间孔与椎板间入路术后疼痛、炎症应激状态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施以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观察组施以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直腿抬高角度、下肢疼痛(VAS)评分、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直腿抬高角度、VAS评分以及IL-8与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直腿抬高角度明显提升,VAS评分以及IL-8与IL-17水平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皮椎间孔镜下椎板间入路相比,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具有更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乔松  胡艳平  何生华 《天津医药》2023,(10):1084-1089
目的 探讨马钱子苷(loganin)调控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12)/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信号通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模型大鼠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只为假手术组(Sham组),其余大鼠建立LDH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Model组、CXCR4拮抗剂组(AMD3100组,鞘内注射20μg)、马钱子苷组(5 mg/kg,腹腔注射)、马钱子苷(5 mg/kg,腹腔注射)+CXCL12组(鞘内注射250 ng),每组10只。按照药物分组干预后,分别检测大鼠热撤足反应潜伏期与机械性撤足阈值,HE染色观察脊髓背角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脊髓背角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CXCL12/CXCR4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Model组脊髓背角组织损伤严重,大鼠热撤足反应潜伏期、机械性撤足阈值降低,脊髓背角组织小胶质细胞及TNF-α、IL-1β、IL-6、CXCL12、CXCR4、NOD样受体热蛋...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2月~2013年8月,在c臂X线透视引导下采用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对1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术前、术后测量患侧直腿抬高角度,行疼痛视觉评分(VAS),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按改良Ma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2例患者俯卧位后疼痛加剧,不能耐受而改行开放手术。余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00min,平均70min;术前患侧直腿抬高角度为(28.4±.5)°,术后为(69.7±3.9)°;术前VAS评分为(83±1.2)分,术后为(2.6±1.5)分;术前ODI指数为(77.5±17.5)%,末次随访为(19.6±8.6炀,术后直腿抬高角度改善、VAS评分、末次随访ODI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165例,良15例,可8例。结论经皮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微创、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揿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对疼痛程度、腰椎活动程度、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LD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配合揿针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腰椎功能、腰椎活动程度及血清疼痛介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肌张力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评分(JOA)及压痛阈、前屈度、后伸度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PY、5-HT、SP、IL-6、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针灸配合揿针治疗LDH的疗效显著,可缓解疼痛程度,改善临床症状、腰椎活动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神经根减压松解(BEIS)术对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术后影响。方法:将82例单节段单侧LDH患者按手术方法分组,各41例。对照组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组行椎间孔镜下BEIS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ODI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下地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与椎间孔镜下BEIS术均可有效治疗单节段单侧LDH,但椎间孔镜下BEIS术治疗单节段单侧LDH,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突出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提供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45例患者优良率为(97.78%);治疗后1周、3个月的ODI、VAS评分较治疗前优,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腰部功能,临床安全性较高,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238-240
目的研究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与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3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0例患者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对照组140例患者接受传统的椎板开窗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的生活核心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均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的治疗效果更佳,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较小,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分别使用改良Macnab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26例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21例,良3例,可1例,差1例。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ODI指数以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疼痛及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宁德市中医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甲氨蝶呤组,每组50例。甲氨蝶呤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甲氨蝶呤组基础上给予来氟米特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症状持续时间、疼痛介质[血清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相关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12(IL-12)、类风湿因子(RF)、干扰素-γ(IFN-γ)、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甲氨蝶呤组(P<0.01);2组患者晨僵、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短于甲氨蝶呤组(P<0.01);2组患者血清PGE2、S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甲氨蝶呤组(P<0.01);2组患者IL-4水平高于治疗前,IL-12、RF、IFN-γ及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升高/降低幅度...  相似文献   

16.
王东  王刚  聂远  蒋代国 《中国医药》2013,(11):1610-1611
目的总结在腰椎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为该技术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应用腰椎间孔镜治疗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腰4—5间盘突出32例,腰5-骶1间盘突出14例,2个节段突出者2例,无3个以上节段患者。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后6个月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分。结果48例患者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107±20)min;术中出血量5-30ml,平均(15±2)ml;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术前VAS评分平均为(6.40±0.15)分,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为(2.25±0.23)分,6个月的VAS评分为(2.45±0.19)分。6个月时2.5分以下45例,5.0分以上3例,疼痛VAS评分小于2.5分患者占93.8%。术后1例患者并发椎间盘炎,经抗炎治疗2周后缓解。1例术后疼痛不缓解患者4个月后在外院行开放手术。术后1例患者腰痛加剧,术后6周再次行椎间孔镜下手术,术后疼痛缓解。结论腰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该手术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对患者整体影响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内患者疼痛缓解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经皮椎间孔镜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4例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Macnab评分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术前VAS评分为(8.46±0.88)分,术后即刻、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1.33±1.24)、(2.50±1.53)、(2.08±1.56)、(2.00±1.62)、(2.00±1.50)分,与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评分标准,患者术后优良率达87.50%,其中优17例,良4例,可3例。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赵正琦 《河北医药》2009,31(14):1727-1729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联合O2-O3混合气体盘内外注射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3组,每组40例,射频治疗组(A组),O2-O3混合气体治疗组(B组),射频O2-O3混合体治疗组(C组)。采用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作为疼痛水平评价指标,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术后2个月手术优良率。结果3组术后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术后VAS疼痛分值C组低于其他2组(P〈0.05),C组术后2个月优良率为97.5%,高于A组和B组(P〈0.05);但A组与B组疼痛分值及术后2个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联合O2-O3混合气体盘内外注射消融治疗LDH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射频消融或O2-O3消融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4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传统手术及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治疗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卧床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术前,研究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t=0.371,P=0.524,ODI比较t=0.722,P=0.224;术后,研究组VAS评分及ODI显著优于对照组(t_(VAS评分)=3.284,P=0.021,t_(ODI)=5.131,P=0.0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腰椎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在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三氧椎旁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实验组给予腹针联合三氧椎旁注射进行治疗,对照1组给予阿咪替林联合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对照2组给予加巴喷丁联合传统体针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三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对照1组为70.0%,对照2组为80.0%,三组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一个疗程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1组和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联合三氧椎旁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