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血栓形成的一个过程 ,易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需要积极的药物治疗。我院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 UAP16例 ,用常规方法治疗 15例做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1月在我院住院的≥ 6 0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31例 ,其中女性 11例 ,男性 2 0例 ,年龄 6 0~ 80岁 ,平均 70岁 ,均符合 1979年 WTO《冠心病诊断标准》,且除外下列情况 :(1)近 3个月有颅内出血史 ;(2 )近两年内有消化道出血史 ;(3)近两个月内有手术、外伤史 ;(4)有凝…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的疗效。方法  10 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 2例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疏血通 ,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总有效率达 92 .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1.2 % (P<0 .0 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UA安全有效 ,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前不主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VAP)行溶栓治疗,而主张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肝素抗凝治疗[1]。本研究将VAP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加低分子肝素(速避凝)治疗组进行治疗,所有病例追踪1个月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VAP患者74例,诊断符合WHO标准。治疗组: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60.8岁;对照组:男19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2岁。2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1.2 治疗 对照组:口服消心痛10mg,每日3次,巴米尔0.1g,每日1次,酌情加…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武  鲁跃华  霍垚 《四川医学》2001,22(5):472-473
我院心内科自 1993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1月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 46例 ,通过对比判断低分子肝素对UAP的疗效及预后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入选及除外标准 :1993年 11月至 2 0 0 0年11月我院收治的 80例UAP患者 ,入院前 4 8小时均有 2次以上典型心绞痛发作 ,发作时有相邻两个导联ST段压低≥ 1mm或T波倒置或伪改善或发作时ST段≥ 0 .2mV ,发作后降至正常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梗塞后心绞痛及抗凝禁忌症者。1 2 方法及疗效判定 :对照组 34例用硝酸甘油 4 0~10 0 μg/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患者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01月至2016年05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除手术治疗外,两组病例均接受抗感染治疗和保肝治疗,实验组病例术后第1d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不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观察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患者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结果治疗后,实验组门静脉主干血流量及脾静脉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住院期间及治疗2个月后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血栓形成,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预后。方法 将12 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小剂量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组各6 0例,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 0 0u皮下注射每天2次,治疗5d之后给低分子肝素钙5 0 0 0u皮下注射每天1次治疗3d ,小剂量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组给予尿激酶0 5 /kg万u治疗3d ,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 0 0u皮下注射每天2次,治疗5d之后给低分子肝素钙5 0 0 0u皮下注射每天1次,治疗3d。两组患者均同时应用血塞通、钾镁液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小剂量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组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组(P <0 0 1)。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治疗措施 ,从而改善进展性脑梗死的预后。方法 :将 10 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小剂量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组各 5 0例 ,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Uih每日2次治疗 5d之后给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Uih每日 1次治疗 2d :小剂量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组给予尿激酶 2 5万U/d治疗 3d ,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 5 0 0 0Uih每日 2次治疗 5d ,之后 ,给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Uih每日 1次治疗 2d。两组病人均同时应用 70 6代血浆及胞二磷胆碱治疗 14d。结果 :小剂量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组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肝素组 (P<0 .0 10 .0 5 )。低分子肝素组出现皮下出血 1例 ;小剂量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组出现皮下出血 1例。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效果优越 ,尿激酶用量 2 5万U/d× 3d ,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 5 0 0 0Uih每日 2次× 5d ,再给低分子肝素 5 0 0 0Uih每日 1次× 2d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36例病例均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丹参20mL作基础治疗,治疗组2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病例,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壁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用7d。结果: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1W、1个月及6个月TIA及脑梗死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 (DN)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前后细胞黏附分子水平的变化及对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的 DN患者 90例 ,随机分为 2个不同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 2个对照组 ,治疗前后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 - 1(s ICAM- 1)、可溶性 E-选择素 (s E- selectin)、UAER等。结果 :1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 U治疗组治疗后 s ICAM- 1、s E- silectin水平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低分子肝素治疗后 U AER下降 ,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或 P <0 .0 1) ;3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期间仅 1例出现注射部位微小出血点 ,停药后恢复正常 ;4治疗中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均未见异常。结论 :1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明显减少 DN患者 U AER,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 ,并有剂量依从性 ;2低分子肝素能够使 s ICAM- 1表达减少 ;3低分子肝素治疗 DN有效、使用方便、安全 ,出血危险性小 ,无需特别监护 ,便于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6 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两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质量肝素钙 (速避凝 ) 5 0 0 0AXaIU每日 2次皮下注射 ,10天为 1个疗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 ,不加速避凝。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明显减少 ,差异显著 (P <0 .0 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变化无差异 (P >0 .0 5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糖尿病肾病临床蛋白尿期 ,低分子质量肝素钙治疗对减少尿蛋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6 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30例、观察组 32例。对照组给予硝酸脂类、β 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 CEI)、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u每日 2次。口服辛伐他汀2 0mg、睡前服用。以 14天为 1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73% ,治疗组为 9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的心绞痛疗效显著 ,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及预防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首次发作HSP病儿,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应用维生素C、川芎嗪、钙剂、西咪替丁治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皮疹消退时间和随诊过程(3个月)中肾炎的发生率.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的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t=2.45,P<0.05),HSPN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χ2=4.8,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HSP、预防HSPN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在传统疗法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 0 0 0U腹部皮下注射 ,每日 2次 ,10天为 1疗程 ,观察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变化 ,并与对照组传统疗法比较。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组有效率 93% ,对照组有效率 70 % ,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结果 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组治疗 2周后心绞痛缓解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5 ) ,胸痛缓解 ,发作次数减少 ,持续时间缩短 ,心电图示压低的ST段、倒置的T波恢复 ,而且治疗前后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改变。结论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 ,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效果更佳 ,而且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冠心病中危险性仅次于心肌梗死 (MI)的又一个症候群。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为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将 5 8例新近发生的静息性心绞痛持续时间 >15min者随机分两组。一组常规治疗 ,另一组加用低分子肝素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UAP的临床疗效。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998- 10~ 1999- 12收入本院住院的UAP患者 5 8例。入选者均为最近 2周发生静息性心绞痛 ,心绞痛持续时间 >15min ,且至少有以下冠心病表现之一 :①以前有MI病史 ;②冠脉造影冠脉狭窄≥ 5 0 …  相似文献   

16.
屈金刚 《中原医刊》2004,31(17):13-14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 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以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 U,皮下注射每 12h 1次 ,疗程 7天 ,其余和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药物相同。结果 :住院期间治疗组 62人中 10人发作心绞痛 ,占 16 1% ;对照组 5 8人中 2 1例发作心绞痛 ,占 3 6 2 %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后 6个月 ,治疗组 12人中 3人发作心绞痛 (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 2 5 % ) ;对照组 12人中 8例发作心绞痛 ,1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 75 % )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可明显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在住院期间和 6个月内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 ,且应用较为方便 ,安全。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 (诺易平 德国基诺药厂 )已渐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取得可喜成效。本文应用低分子肝素 ,观察其对 75岁以上高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入选及标准  1998年 11月~ 2 0 0 0年 11月我院收治的UAP患者 36例 ,年龄 75~ 87岁 ,平均年龄 (79 9± 6 9)岁。其中男 2 4例 ,女 12例。发作时均伴有ECG相邻两个导联的ST段缺血性偏移 >0 1mV ,T波压低、倒置或伪改善。用药前 4 8h内心绞痛均发作 2次以上 ,入院前后常规应用抗UAP治疗仍不能控制发作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及抗凝…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0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对照组 3 0例采用活血化瘀、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 3 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生理盐水 2 50 ml加尿激酶针 3 0万 U,2 h滴完 ,每日 1次 ,连续 3 d。尿激酶滴完 6h后用低分子肝素钙 50 0 0 IU脐周皮下注射 ,每 12 h 1次 ,连续 7d。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武胜  白云贤  陈华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0):639-640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6 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前随机分为治疗组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34例 )与对照组 (普通肝素钠治疗 33例 )。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 5 0 0 0AXaIU ,皮下注射 ,每日两次 ,10天为 1个疗程 ;对照组应用普通肝素钠 6 2 5 0U ,皮下注射 ,每日两次 ,10天为 1个疗程。结果 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率 ,治疗组为 6 7.6 % ,对照组为 4 2 .4 % ,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 (χ2 =4 .31,P <0 .0 5 )。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可作为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前安全有效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王贵奇 《吉林医学》2010,31(22):3703-370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口服阿司匹林100mg,1次/d,消心痛10mg,3次/d,静脉滴注硝酸酯类药,根据具体情况加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调脂药物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100U,2次/d,连用1周,停用低分子肝素后继续其他药物治疗1周。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