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细胞产生的细胞外纳米泡称为外泌体(exosome),在组织微环境间传递信息。外泌体是纳米大小的、直径为30~100 nm的微型囊泡,由细胞以可控的方式释放介导多种细胞外和细胞间活动。外泌体的主要功能包括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细胞外基质周转、干细胞分裂或分化、新生血管形成和细胞废物清除,从而促进机体正常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外泌体可以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因子(蛋白质、RNA和脂质等),广泛存在于外周血、乳汁、尿液、唾液、腹水和羊水等体液中。母体血浆中胎盘来源外泌体的浓度在妊娠期间逐渐增加,在正常胎盘发育和母体免疫耐受中发挥作用;外泌体的生物学变化与妊娠并发症有关,如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有助于研发妊娠并发症风险妇女的早期诊断技术、监测治疗反应或可能研发外泌体靶向治疗。综述外泌体与妊娠及其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进展。  相似文献   

2.
细胞产生的细胞外纳米泡称为外泌体(exosome),在组织微环境间传递信息。外泌体是纳米大小的、直径为30~100 nm的微型囊泡,由细胞以可控的方式释放介导多种细胞外和细胞间活动。外泌体的主要功能包括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细胞外基质周转、干细胞分裂或分化、新生血管形成和细胞废物清除,从而促进机体正常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外泌体可以携带多种生物活性因子(蛋白质、RNA和脂质等),广泛存在于外周血、乳汁、尿液、唾液、腹水和羊水等体液中。母体血浆中胎盘来源外泌体的浓度在妊娠期间逐渐增加,在正常胎盘发育和母体免疫耐受中发挥作用;外泌体的生物学变化与妊娠并发症有关,如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有助于研发妊娠并发症风险妇女的早期诊断技术、监测治疗反应或可能研发外泌体靶向治疗。综述外泌体与妊娠及其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进展。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气道重塑是哮喘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 气道重塑过程中的病理改变加速了肺功能的恶化, 同时也降低了对治疗的反应性。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释放的胞外生物性囊泡, 包含多种生物信息分子, 介导细胞间信号转导, 参与炎性反应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作为介导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的介质, 外泌体在哮喘的气道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外泌体是一类细胞外囊泡, 是近年来子宫内膜损伤后再生与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外泌体可由多种细胞释放, 能通过miRNA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调节受体细胞功能, 从而有效促进组织的再生修复。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 IUA)是一种常见的由于子宫创伤、感染、遗传因素等导致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的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 常因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而引起月经异常、不孕或反复流产等临床问题, 是女性生育困难原因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并且现有的治疗措施无法实现满意的子宫内膜损伤后修复效果。因此, 近年来有研究对外泌体促进IUA中内膜修复、生育力恢复的作用进行新探索, 证明了外泌体修复内膜损伤的有效性, 并逐渐摸索出其中的作用机制。外泌体凭借抑制细胞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及纤维化、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参与免疫调控等作用, 可增加受损内膜的厚度和腺体数量, 并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及生育力, 将来有望成为IUA的新型治疗手段。本文将对外泌体治疗IUA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为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双层膜囊泡,且存在于人体不同的体液中。外泌体可通过携带DNA、RNA、蛋白质和脂质等物质至受体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此外,外泌体具有多种功能,可参与至抗原提呈、免疫激活、免疫抑制等免疫调节过程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外泌体在一些肺部炎症性疾病的发病进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哮喘等,且与一些肺部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及其分期呈现相关关系,如COPD等,故外泌体可望作为这些疾病的新型诊断标志物及生物治疗靶点。本文将对外泌体在一些肺部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神经损害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也是导致慢性伤口及致残的主要原因。外泌体(exosomes)与外泌体microRNAs(miRNAs)与DPN密切相关, 通过介导细胞间通讯, 参与周围神经系统的信号转导及蛋白表达。但在高糖环境中, 外泌体与外泌体miRNAs引起DPN发生发展的具体作用和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本文就高糖环境中外泌体与外泌体miRNAs在抑制轴突生长、促进炎症反应和诱导血管损伤方面促进DPN发生和发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中存在着一类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增殖能力强,在体外培养中能保持稳定的生长增殖活性,且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一样的多向分化潜能,故被称为脂肪干细胞(ADSCs)[1].该干细胞在体外可以持续分裂和增殖,不同的培养基能诱导其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分化[2-5].因其具有存在广泛、取材方便、可迅速扩增及多项分化潜能等特点,ADSCs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已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从大鼠的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ADSCs)并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脂肪组织培养,传代。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传代ADSCs表面抗原CD29表达。取第3代ADSCs用含有TGF-β4,的培养基定向诱导培养,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检测鉴定。结果显微镜下可见脂肪干细胞的形态特点。并经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证实。定向诱导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通过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测,证实向表达II型胶原的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可行性。结论证实大鼠脂肪组织中存在干细胞来源细胞。并且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物学性状保持稳定。通过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TGF-β定向分化、诱导、培养可表现出软骨细胞的部分特性。证实脂肪干细胞具有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外泌体是一种细胞外囊泡,包含很多生物活性物质,如核酸、蛋白质、脂质等,在细胞间通讯、炎症反应、免疫监督、肿瘤发生等生理或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内源性的非编码RNA,可以通过调节mRNA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目前,外泌体在生殖领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有研究表明外泌体miRNA可能与配子发育、胚胎形成及不孕相关疾病等有关,本文总结最新发表文献,主要对外泌体miRNA在配子发育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是一种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小囊泡,内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是细胞间信息交流及物质传递的桥梁,在人类健康和疾病的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神经发育、免疫、组织内稳态、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儿童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由于外泌体在生物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在儿童神经精神障碍的发展和进展中的作用,外泌体的调控被广泛研究。本文总结了外泌体的生物特性、生物产生,指出了外泌体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癫痫、精神分裂症、Tourette综合征等儿童常见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中的机制干预或影响因素,探讨了外泌体在儿童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中诊断、治疗及预后生物标志物中的潜在作用,并对未来治疗相关儿童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中的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卵母细胞和精子生长发育都受局部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的调控。在卵泡局部存在血-卵屏障,睾丸局部存在血-睾屏障,生殖细胞所在微环境是如何与机体进行信号转导和物质交换,这一过程尚不清楚。外泌体作为一种体液中普遍存在的膜性囊泡,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号转导和物质交换,介导免疫耐受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等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活动,在卵泡或睾丸局部发挥重要的作用。卵巢来源的外泌体在卵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在体外储存期间,精液中的外泌体对于维持精子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外泌体的研究是生殖医学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将会为生殖医学带来一个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循环miRNAs是"液体活检"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游离和囊泡中miRNAs,囊泡中miRNAs能够稳定存在,是循环miRNAs的主要来源。外泌体是30~150 nm的囊泡,外泌体来源的miRNAs是肿瘤细胞微环境中信号交流的重要媒介,几乎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全部生物过程。本文从循环外泌体miRNAs相关生物学特性、在结直肠癌中的生物标志物作用、血液样本收集及预处理相关注意事项、临床转化的挑战和研究局限、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能够为结直肠癌循环外泌体miRNAs研究领域的研究者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血清外泌体中miR-124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7月本院门诊与住院PMOP患者55例,同期45例健康绝经后妇女作为对照组,通过外泌体提取试剂盒分离PMOP组和对照组血清中的外泌体,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外泌体标记的蛋白分子,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血清外泌体形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量2组血清外泌体miR-1246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外泌体miRNA-1246在PMOP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2组血清来源的外泌体直径为40 nm~200 nm囊泡体,均表达蛋白CD9、CD63和CD81。患者血清外泌体miRNA-124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外泌体miR-1246在PMOP患者中的表达与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骨代谢标志物、钙、镁磷、肌酐、甲状旁腺激素、白细胞介素-6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都无关,然而与腰1至腰4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的T值成负相关关系(r=-0.36)。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外泌体miRNA-1246在PMOP中的诊断效能较大(AU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POI)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7-5p与调节性T(regulatory T, Treg)细胞的关系及其在POI发生中的机制。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确诊的32例中国汉族特发性POI患者为POI组, 32例同期行健康体检且月经规律的中国汉族女性作为正常组。应用实时定量PCR验证血清外泌体miR-17-5p相对表达量。收集健康成年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与提取的POI患者或正常组女性血清外泌体共培养72 h及转染miR-17-5p模拟物72 h(记为miR-17-5p模拟物组), 同时以PBS为阴性对照,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Th1、Th17和Treg细胞比例。通过miR-17-5p 模拟物/抑制剂转染体外诱导诱导型Treg(induced Treg, iTreg)细胞,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情况, 生物信息分析miR-...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血浆外泌体源性miR-183-5p通过靶向FOXO1影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方法 选取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不孕患者,其中接受IVF治疗的20名RIF患者作为RIF组,20名同期无特殊病史的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不孕患者的血浆外泌体miR-183-5p的表达。从血浆中提取外泌体并与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系(HESC)共培养48h后进行蜕膜化诱导,检测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和催乳素(PRL)的表达。将miR-183-5p的agomir和antagomir转染HESC细胞并诱导蜕膜化后检测蜕膜化水平。通过q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WB)实验检测miR-183-5p对于FOX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RIF患者血浆外泌体能够抑制蜕膜化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IGFBP-1和PRL的表达(t值分别为5.324、9.056,P<0.05)。与对照组比较,RIF患者血浆外泌体和子宫内膜组织高表达miR-183-5p((t值为-2.486、-4.821,P<0.05)。miR-183-5p能够抑制蜕膜化HESC细胞FOXO1的mRNA(agomir-NC vs agomir,t=3.120,P<0.05)和蛋白质的表达(对照组vs agomir,t=2.793,P<0.05)。结论 RIF患者血浆外泌体源性miR-183-5p能够抑制FOXO1表达,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  相似文献   

16.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女性生殖道肿瘤之首。长久以来,对卵巢癌转移机理的研究一直聚焦于肿瘤细胞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近年来,外泌体被发现在肿瘤细胞及肿瘤微环境物质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传递,这为肿瘤转移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思路。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级囊泡,广泛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换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外泌体不仅能够反映分泌细胞的生理和功能状态,在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外泌体在卵巢癌转移机制及诊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胎盘来源特异性外泌体是母胎界面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妊娠期间胎盘释放大量外泌体,其内容物包括蛋白质、脂质和微小RNA(microRNA,miRNA)等,促进胚胎生长发育。miRNA作为外泌体生物活性物质,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的发生、发展。此外,外泌体来源的胎盘碱性磷酸酶(placental alkaline phosphatase,PLAP)、游离DNA(cell-free DNA,cfDNA)等也可作为特异性标志物应用于FGR的临床诊断。FGR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围产儿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因此及早进行病因学诊断极为重要。介绍胎盘来源外泌体的功能,并综述其在FGR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创伤是骨科常见的受伤机制,伤口、软组织及骨组织愈合慢、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也使临床医生的工作增加了难度。创面和软组织愈合不良,不仅对患者的外观造成影响,而且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创伤后骨组织愈合延迟和不愈合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甚至导致坏死风险的提高。故而在既往治疗骨科创伤的基础之上,早期干预、促进修复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外泌体(exosomes,Exos)是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分泌的多泡体,是一种可作为细胞间媒介参与细胞通信、细胞迁移、细胞免疫和肿瘤细胞生长等过程的载体,含有多种调控细胞代谢因子。近年来,随着干细胞外泌体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MSC-exos可以作为一种非细胞手段参与组织修复,而MSC-exos强大的非细胞治疗潜能为创伤修复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体外培养及诱导分化成为平滑肌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SD大鼠双侧腹股沟脂肪组织,酶消化法分离,体外扩增ADSCs,流式细胞仪检测ADSCs表面标志物表达及细胞周期。取第3代生长期的细胞,分别用一定浓度的维生素C、地塞米松、肝素诱导分化并培养2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和形态变化,在诱导28 d左右取对照组及诱导组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平滑肌α-肌动蛋白(SMA-α)表达,采用荧光半定量PCR法检测SMA-αmRNA水平。结果培养的ADSCs呈多层生长,形态多为梭形。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105、CD29、CD44呈阳性表达,HLA-DR、v WF、CD34呈阴性表达;细胞周期结果显示细胞为二倍体。处于生长对数期的细胞加入诱导剂诱导后细胞多为短梭形,有胞浆突起,细胞核明显,有部分细胞出现多核,相邻细胞相互融合,有向相同方向生长的趋势。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MA-α呈阳性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MA-α在诱导组相对含量高。荧光半定量PCR结果显示诱导组的SMA-α高表达。结论由脂肪组织分离培养的ADSCs具有干细胞特性。ADSCs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成平滑肌细胞。  相似文献   

20.
王英丽  张阳  徐广伟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774-2776
目的:探讨负载乳腺癌抗原的人脐带血树突状细胞(DCs)分泌的外泌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提取新鲜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DCs,提取乳腺癌细胞MCF-7肿瘤抗原,并冲击脐血DCs,加入LPS诱导其成熟,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型;超速离心法收获负载抗原的脐血DC外泌体;MTT法检测外泌体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其激活的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脐血DC表面标志CD34、CD80、CD86、CD11c阳性细胞数与新鲜脐血单个核细胞相比明显增加(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负载乳腺癌的脐血DC外泌体携带有MHC-Ⅱ类、CD40、CD80、CD86分子;成熟脐血DC组及负载乳腺癌抗原脐血DC外泌体对同种异体来源的T细胞均有明显促增殖作用;负载乳腺癌抗原的脐血DC及其外泌体激活的CTL均能对乳腺癌细胞MCF-7产生显著地杀伤作用(P<0.05)。且在效靶比100∶1时,外泌体的杀伤作用高于负载抗原的脐血DC(P<0.05)。结论:负载乳腺癌抗原脐血DC分泌大量外泌体,可促进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并能诱导特异性抗乳腺癌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