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卒中后抑郁(PSD)是伴随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而出现的一种情绪障碍。抑郁症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发病率为20%~50%。抑郁症可影响患者原发疾病的康复和转归,并增加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2001—03-2009—06,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30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后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静  李根起 《天津中医药》2005,22(6):471-472
[目的]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以中药汤剂合并小剂量西药抗抑郁剂一帕罗西汀与单纯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各30例,治疗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症状评定量表(HAMD),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研究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相仿,但西药用药量少,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好,容易被患者接受,是利于患者康复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伴有抑郁症的FD(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盐酸路优解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5月—2011年5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伴有抑郁症的F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患者40例,对B组患者应用盐酸路优解与多潘立酮以及奥美拉唑进行联合治疗,对A组患者应用莫沙比利与路优泰进行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对两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其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4周治疗后,A组在缓解FD其症状方面以及治疗效果方面均优于B组,差异明显(P<0.01),并且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对伴有抑郁症的FD患者合理加用盐酸路优解进行治疗,安全有效,应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滋肾养血丸治疗卒中后抑郁症61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蜂 《光明中医》2008,23(10):1542-1543
脑卒中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居首位,大量脑卒中患者在康复中所遇到的诸多困难已成为明显的社会和家庭问题。有统计显示,约40%-50%卒中患者存在抑郁症状,而卒中后抑郁症(血管性抑郁)较一般抑郁症治疗困难,药物疗效欠佳,易复发,愈后较差。研究显示,卒中伴发抑郁者死亡率增加3-5倍。因此,卒中后抑郁症是需要临床治疗的疾病。滋肾养血丸是我院科研制剂,  相似文献   

5.
张红霞 《国医论坛》2011,26(3):23-23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病的临床常见并发症,给患者的心理及身体康复带来很大困难。现代医学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副作用大且价格昂贵、患者依从性差而效果不理想。我们采用中医理气解郁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疗脑卒中后精神障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信义 《光明中医》2010,25(7):1234-1235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2003年9月~2009年4月收治的65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采用针药结合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5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经过针刺结合中药治疗后,显效31例(47.69%),有效19例(29.23%),无效15例(23.08%),总有效率达76.92%。结论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赛乐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躯体疾病,其临床表现除有许多躯体症状外,还常伴有精神症状,尤其是抑郁症,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功能康复。国外文献报道脑卒中患者有47%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j,国内有文献报道发生率为55%"'。笔者就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机理及相关因素等特点作初步探讨,重点就应用中美史克公司生产的赛乐特(盐酸帕罗西汀)进行开放性实验对照治疗,作如下报道。Ik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人组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为脑卒中(包括脑出血或脑梗塞);②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120例,对照组患者60例,采用常规心理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91.7%;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药结合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黄 《中医研究》2007,20(9):42-43
近10年来,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已引起国内神经科医师的关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大约为30%~60%。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着消极影响,能明显降低康复治疗的效果,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增加了致残率。因此临床医师应提高PSD的识别率,并及早治疗。2005-08—2006-10,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PSD76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综合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新成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059-1059,106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及适当心理辅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舒肝解郁方及百忧解进行综合干预;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减分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减分率为75.3%、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减分率为35.5%、总有效率为48.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药舒肝解郁方配合百忧解及心理调适综合干预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导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丧失,增加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约60%的脑卒中病人在发病后2年内均可出现抑郁症状,其症状一般在脑卒中后6个月~6年内最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脑卒中患者肢体活动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的恢复[1]。笔者对伴有抑郁的脑卒中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抑郁是最常见的一种脑卒中并发症,主要指在出现脑卒中之后,出现相关抑郁症的表现及症状;同时还会合并出现部分躯体症状。如能及时发现患者所表现出的相关临床症状,并给予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还可促使神经功能更快更好得康复。诸多研究指出,脑卒中后抑郁跟脑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既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同时还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身心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黛力新和阿米替林治疗瞄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黛力新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4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40例,分别于用药42d后统计疗效,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黛力新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脑卒中老年患者抑郁发作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013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4例,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抑郁症方案治疗,分析其临床资料,归纳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方案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抑郁症治疗总有效率为91.6%,相对于治疗前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抗抑郁症方案治疗脑卒中伴发抑郁症患者,能够更好的保障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情志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后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情志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两个量表相关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情志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6.
头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风后大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抑郁症的发生。临床常表现为烦躁易怒,忧郁焦虑,悲观失望、哭笑无常,甚至拒绝治疗等精神症状。自1994年来我们在临床中运用头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病人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兹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均为...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5,(6):1319-1322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疗效,评价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以益肾调督方法取穴,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定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ADL)评定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AD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经治疗,两组患者抑郁证候均明显改善;益肾调督针法对PSD患者ADL的改善明显(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调督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确切,能全面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病因、发病相关因素、治疗。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近3年来年来收治的195例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依赖程度、年龄、性别、卒中部位的关系;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病因、治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我院近3年来195例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为45.1%;抑郁症的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常生活依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男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32%,女性为58.9%,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60岁脑卒中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56.4%,〈60岁表发生率为30.6%,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除5例蛛网膜下出血病例外,基底节区卒中抑郁症发生率为57.5%,脑叶卒中抑郁症发生率为20.7%,小脑/脑干卒中抑郁症发生率为16.1%,3者发生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左侧大脑半球卒中抑郁症发生率为46.6%,右侧大脑半球卒中抑郁症的发病卒为43.7%,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应用百优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良好。结论:通过我院195例脑卒中患者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亦不少见,特别是病情严重的基底节部位的60岁以上的女患发生率更高,应用百优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卒中急性期睡眠障碍在临床上较常见,主要表现在:睡眠颠倒,全天睡眠增多或减少,或伴有精神症状的睡眠一觉醒节律异常。收集2001年9月-2003年9月161例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伴有睡眠障碍的32例,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进行探讨。方法:给予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合理科学护理措施。结果:85例脑卒中患者中42例发生卒中后抑郁症,经过合理护理后42例患者症状均得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痊愈17例,显效1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