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周云芳  邹晓华  陈志恩 《医药导报》2006,25(10):1007-1008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3例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口服阿立哌唑片起始剂量为10 mg·d 1,最大剂量30 mg·d 1,平均(20.3±3.2)mg·d 1;对照组41例,口服利培酮片,起始剂量为1 mg·d 1,最大剂量6 mg·d 1,平均(3.5±1.6)mg·d 1。疗程均为6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6.7%和88.1%,对照组分别为68.3%和90.2%(均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少而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分裂症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洛沙平合并解郁化痰安神合剂与单用洛沙平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洛沙平减半剂量合并解郁化痰安神合剂,对照组单用洛沙平维持剂量不变治疗,疗程8周。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8周后两组患者PANSS总分及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根据PANSS减分率评定,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8.8%,对照组为64.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2%、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洛沙平合并解郁化痰安神合剂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洛沙平合并解郁化痰安神合剂与单用洛沙平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洛沙平减半剂量合并解郁化痰安神合剂,对照组单用洛沙平维持剂量不变治疗,疗程8周。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8周后两组患者PANSS总分及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根据PANSS减分率评定,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8.8%,对照组为64.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2%、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洛沙平合并解郁化痰安神合剂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虞洪  骆菊英  夏时炎 《医药导报》2004,23(10):0725-0727
目的:评价洛沙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4例,使用洛沙平34~204 mg·d 1,平均 (123.6±50.9) mg·d 1,治疗16周,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PANSS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有显著下降,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15例,有效率65.9%。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锥体外系反应(EPS)。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疗效相当,但EPS发生率低。结论:洛沙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较好,可作为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洛沙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内洛沙平组和利培酮组,分别给予洛沙平与利培酮治疗12周,并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价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洛沙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总的有效率为82.6%,利培酮总有效率为82.1%。洛沙平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反应,多出现在治疗后的前2周内,但程度轻,经加用相应药物后很快减轻或消失。结论 洛沙平对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安全性高,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二酸洛沙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积累经验。方法将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丁二酸洛沙平组31例,利培酮组31例,分别给予丁二酸洛沙平和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分别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丁二酸洛沙平组显效率77.42%,利培酮组为80.64%,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丁二酸洛沙平组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少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丁二酸洛沙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并与氯氮平作比较。方法 :将 3 0例既往对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5例。治疗组给予利培酮 6mg·d 1 ,po ;对照组给予氯氮平 3 0 0mg·d 1 ,po。两组根据不同个体的情况 ,对剂量进行调整。最后治疗组的利培酮平均剂量为 6.4mg·d 1 ,对照组氯氮平的平均剂量为 2 91.2mg·d 1 ,两组疗程均 8周。两组疗效评定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不良反应采用不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结果 :治疗组显效 10例 ,好转 3例 ,无效 2例。治疗前后PANSS评分分别为 (90 .79± 16.44 )和 (5 2 .85± 13 .0 1)分 ,差异显著性 (t =6.3 78,P <0 .0 1)。对照组显效 8例 ,好转 6例 ,无效 1例。治疗前后PANSS评分分别为 (76.63± 8.3 4)和 (4 8.5 6± 10 .3 8)分 ,差异有显著性 (t=2 .65 4,P <0 .0 5 )。两组PANSS评分减分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t=1.5 2 ,P >0 .0 5 )。结论 :对于传统抗精神病药效果不佳或无法耐受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利培酮不仅耐受良好 ,而且与中等剂量的氯氮平效能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13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5例予以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65例采用利培酮治疗,疗程共计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总分值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优于利培酮,且不良反应与利培酮相似。  相似文献   

9.
周宏 《现代医药卫生》2014,(11):1696-1697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门诊和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奋乃静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6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按照PANSS减分率规定标准评定两组疗效,研究组显效率为83.33%(25/30),对照组为80.00%(24/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ESS 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明确疗效,与奋乃静相当;对阴性症状的改善大于奋乃静,而且不良反应低于奋乃静,患者用药依从性好,适合作为精神分裂症一线药物选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n=38)给予阿立哌唑,剂量10~30 mg/d;对照组(n=38)给予利培酮,剂量2~6 mg/d,疗程各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1%。两组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药的不良反应相比,研究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较好。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阿利哌唑组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观察舍曲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阴性症状为主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利培酮起始剂量1 mg&#8226;d 1,po,平均(4.5±1.3) mg&#8226;d 1,联合舍曲林50~100 mg&#8226;d 1,平均(66.2±23.7) mg&#8226;d 1,po;对照组:利培酮起始剂量1 mg&#8226;d 1,平均(4.9±1.1) mg&#8226;d 1,po。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4周末两组PANSS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及8周末两组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8周末治疗组PANSS总分及阴性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舍曲林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蒋永红  沈仲夏 《医药导报》2007,26(10):1147-1148
目的 考察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60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阿立哌唑,起始剂量5 mg·d-1,以后每周增加5~10 mg,治疗剂量10~30 mg·d-1;对照组给予利培酮,起始剂量1 mg·d-1,隔3~7 d增加1 mg,2周内加至4 mg·d-1,治疗剂量2~6 mg·d-1,疗程均为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显效率63.3%,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率63.3%,有效率86.7%(P>0.05).两组治疗后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前者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奎硫平组显效率92.5%,利培酮组显效率95.0%。利培酮组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稍高于奎硫平组。结论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使用奎硫平300~600 mg·d-1,bid;对照组30例,使用氯氮平300 mg·d-1,bid。疗程均为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与氯氮平同样有效,但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利培酮为对照,探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奎硫平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奎硫平组和利培酮组的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奎硫平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帕利哌酮缓释片口服,初始剂量为3 mg/d,剂量范围3~6 mg/d;对照组予利培酮片(1 mg/片)口服,起始剂量0.5 mg/d,剂量范围0.5~4 mg/d。严重失眠患者可小剂量服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如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可合并使用安坦。疗程均为8周。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87.5%,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相当,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老年期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张俊青  王秋玲  张增 《医药导报》2005,24(10):889-890
目的比较米安舍林与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86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给予米安舍林30~90 mg·d-1,对照组给予阿米替林75~225 mg·d-1,进行为期6周的随机对照试验,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米安舍林和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相当(P>0.05),其显效率分别为62.8%和65.1%,两组治疗前后HAMD、PANSS评分分别比较,均有极显著性改善(P<0.01),但米安舍林起效快,且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米安舍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肯定,用药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月霞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9):1568-1569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各2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周末采用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ANSS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少。结论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利培酮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利培酮联合氟伏沙明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3年12月入住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的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利培酮联用氟伏沙明治疗,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后4、8、12周末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8周末起,两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12周末,研究组阴性症状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且程度较轻。结论利培酮联用氟伏沙明治疗Ⅱ型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利培酮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小剂量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及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42例接受小剂量利培酮(A组)患者,以中等剂量利培酮(B组,40例)为对照;利培酮治疗8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A、B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生效时间比B组晚,A组的TESS总分显著低于B组。1周末9-羟利培酮(9-OH—RSP)与活性物(RSP+9-OH—RSP)血浓度,B组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中小剂量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有确切疗效,9-羟利培酮血浓度、活性物血浓度均与疗效及不良反应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