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患儿病毒感染病原体的现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12月住院确诊为ALRTI的342例患儿深部鼻咽分泌物(NPS)标本,建立套式RT-PCR的方法测定NPS中的鼻病毒(HRV)基因,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NPS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抗原,对各种病毒在小儿ALRTI中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42例ALRTI患儿NPS标本中,检测到HRV阳性46例(13.45%)。HRV阳性患儿中,3岁以下婴幼儿38例(82.6%),1岁以下27例(58.7%)。HRV致ALRTI全年可见,3到5月份为最高峰。RSV阳性64例(18.70%),1岁以下46例(71.88%)。1岁以下与1岁以上患儿RSV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RSV的检出阳性率从2月份起逐渐下降,6到7月份达到最低,8月份起检出率逐渐升高,至12月份达到最高。ADV感染9例(2.63%),PIV感染8例(2.30%),IFV感染7例(2.0%)。本组患儿病毒混合感染共4例。130例病毒性ALRTI患儿诊断支气管肺炎122例,体温正常42例、低热34例、中度热50例、高热仅4例,以中度发热以下为主,末梢血白细胞<10×109/L93例(71.5%),中性粒细胞<50?例(72.3%),CRP<8mg/L99例(76.2%),均符合病毒性肺炎的特点。64例RSV感染病例中有30例合并喘息(46.9%),36例HRV感染病例中24例合并喘息(52.2%)。结论病毒病原在上海地区小儿ALRTI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儿病毒性ALRTI以RSV及HRV为主,ADV、PIV及IFV相对少见,混合性病毒感染少见。HRV所致小儿ALRTI以3岁以下儿童多见,尤以1岁以下为多。上海地区HRV感染主要集中于春秋两季。RSV所致小儿ALRTI以1岁以下为主,以秋、冬、春气温较低的季节多发。除RSV外,HRV也是导致ALRTI患儿喘息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2.
喘鸣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IgE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采用ELISA法检测85例喘鸣患儿鼻咽分泌物(NPS)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特异性IgE抗体(RSV-IgE)。结果提示IgE及其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了RSV感染导致喘鸣发生的机制;并且检测喘鸣患儿NPS中的RSW-IgE抗体反应,对临床诊断及估计病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ECP和IL-4、IL-5与RSV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IL-4、IL-5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RSV毛支血清及鼻咽分泌物(NPS)中的IL-4、IL-5含量,PharmaciaCAP系统检测血清及NPS中的ECP含量,并对血液和NPS进行嗜酸细胞(Eos)计数.结果①RSV毛支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血Eos直接计数及EC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IL-4、IL-5水平急性期显著高于恢复期和正常组(P<0.001),且血清IL-5恢复期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②NPS中ECP、IL-4和IL-5急性期均有明显升高(P<0.01),但未找到Eos.③NPS中ECP和IL-4含量与入院评分之间存在相关性(分别r=0.563,P=0.001和r=0.661,P=0.001).结论①ECP是反映RSV毛支气道炎症和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②RSV毛支患儿体内存在TH2细胞的活化,提示变态反应参与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42例白三烯致病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急性期和恢复期鼻咽分泌物中白三烯的水平,探讨白三烯在RSV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病房住院的42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RSV毛细支气管炎组;选取同期不伴喘息的呼吸道感染患儿21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RSV抗原检测均为阴性。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临床评分,于入院第1~7天取患儿的鼻咽分泌物(nasopharyngeal secretion,NPS),用ELISA方法做白三烯C4(leukotriene C4,LTC4)的检测,同时测定NPS的蛋白质含量,用LTC4与蛋白的比值进行校正。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SV毛细支气管炎组NPS中LTC4的质量质量浓度为14.89pg/μg,蛋白(0.21~149.18),而同期对照组为2.10pg/μg,蛋白(0.33~13.06),RSV毛细支气管炎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对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入院第1天和第7天的白三烯质量浓度进行比较,NPS中的LTC4(P=0.561)稍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临床评分,轻度组和中度组白三烯的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SV感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NPS中LTC4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入院第7天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时再次检测LTC4的质量浓度,无显著性改变,仍是增高的。根据临床评分轻度组和中度组白三烯的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CO)在大鼠心室组织孵育液中对心钠素(ANP)分泌的影响。方法将正常Wistar大鼠的左、右心室分别分为对照组(未加药)和血红素组(孵育时加入血红素,终浓度10-4mol/L),每组各12例,用Krebs液作为孵育液,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振荡孵育4 h,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孵育液中AN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红素组大鼠左心室[(9.72±3.59)ng/(g.wet tissue)vs(52.05±31.65)ng/(g.wet tissue),P<0.01]和右心室[(5.55±3.98)ng/(g.wet tissue)vs(62.73±41.66)ng/(g.wet tissue),P<0.01]组织孵育液中ANP含量明显降低。对照组大鼠左右心室组织孵育液ANP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血红素组中,大鼠右心室组织孵育液中ANP含量明显低于左心室组织孵育液中ANP含量[(5.55±3.98)ng/(g.wet tissue)vs(9.72±3.95)ng/(g.wet tissue),P<0.05]。结论CO可抑制大鼠左右心室组织孵育液ANP含量,且CO可能对右心室组织孵育液ANP含量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左心室组织孵育液ANP含量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全国儿科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研讨会议提出:各地要总结经验,将病原体分离、快速抗原检测及血清抗体检测结合起来研究。为此,我们采用免疫酶组化法(IP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109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患儿鼻咽分泌物(NPS)脱落细胞合胞病毒抗原(RSV-Ag)、血清特异性IgM、IgG抗体(SIgM、SIgG),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总结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近年来PS替代治疗已经大大降低了新生儿NRDS所致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现将我院新生儿科运用PS治疗NRDS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临床资料2002年5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出生并收入NICU病房的NRDS患儿36例,根据是否应用PS治疗分为PS治疗组和对照组(NPS组)。治疗组16例,平均孕周(31.3±1.86)周(29~35.4周),平均出生体重(1596±240)g(1080~1910g),Apgar评分1min3~10分(3分1例,5分1例,7分1例),胸片提示NRDSⅠ级5例,Ⅱ级6例,Ⅱ~Ⅲ级4例,Ⅲ级1例;…  相似文献   

8.
小儿下呼吸道沙眼衣原体感染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眼衣原体(CT)不仅引起眼部和泌尿生殖道感染,也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试剂盒由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对1997年7月至1997年12月入院的34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鼻咽分泌物(NPS)检测,获得CT阳性4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345例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患儿CT阳性41例,  相似文献   

9.
以关节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白血病(ALL)临床上较少见,容易误诊。现将我科近4a来收治的经骨穿证实的30例报告如下。男22例(73.3%),女8例(26.6%);2~5岁11例(36.6%),~10岁13例(43.3%),10岁以上6例(20%)。入院前病程半月~2个月。30例均有关节痛、发热和贫血,出血者16例(53.3%),表浅淋巴结肿大28例(93.3%),肝大25例(83.3%),脾大28例(93.3%),胸骨压痛25例(83.3%),关节活动障碍17例(56.6%)。末梢血WBC(5.0~6.0)×10~9/L,Hb(50~90)g/L,BPC(100~150)×10~9/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呼吸道标本人偏肺病毒(HMPV)方法;探讨HMPV感染现状及其临床特征。方法自行设计引物,建立检测HMPV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并与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DFA)比较,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623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1)建立的RT-PCR以HMPV为模板获得阳性结果,对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均阴性;(2)623例样本中DFA检出HMPV感染10例,检出率1.61%,RT-PCR检出HMPV感染28例,检出率4.49%;(χ2=16.05,P<0.01);(3)DFA阳性者10份RT-PCR均阳性,595份两者均阴性,18份标本DFA阴性RT-PCR呈阳性,显示很好的相关性(r=0.59,P<0.01);(4)哮喘患儿中HMPV检出率为15.4%(4/26),显著高于肺炎组(20/515,3.9%)及气管支气管炎组(0/36,0%),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1.22,P=0.011);(5)HMPV检出率与年龄有关,0~1岁阳性率2.2%(9/404),>1~3岁组13.1%(16/122),>3~6岁组3.4%(2/58),>6岁组2.6%(1/39),其中>1~3岁年龄组患儿HMPV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χ2=26.44,P=0.000)。结论选择HMPVN基因保守区域设计了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建立了检测HMPV荧光定量RT-PCR方法;荧光定量RT-PCR检测HMPV敏感性明显高于直接免疫荧光法;哮喘患儿中HMPV检出率明显高于肺炎患儿;HMPV感染以>1~3岁幼儿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对生理状态下大鼠心室组织一氧化氮(NO)分泌的影响。方法将正常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嗪15mg/L组、川芎嗪150mg/L组,每组8例。分别将其左心室和右心室的组织剪碎,用Krebs液作为孵育液,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振荡孵育4h,孵育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孵育液中NO2-/NO3-。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川芎嗪150mg/L组可NO释放减少(P<0.01),而川芎嗪15mg/L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右心室川芎嗪150mg/L组可促进NO释放(P<0.01),而川芎嗪15mg/L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在生理状态下,川芎嗪可抑制大鼠左心室组织NO释放,促进大鼠右心室组织中NO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重庆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患儿2003-2007年病毒病原学构成及变化情况,探讨鼻咽分泌物(NPS)病毒抗原检测与血清病毒抗体检测对ALRI患儿病原学诊断的价值.方法 2003年4月-2007年10月从2 529例ALRI住院患儿吸取了 NPS标本,采刚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抗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A型流感病毒(IA)、B型流感病毒(IB)、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PIV2、PIV3),采用EIJSA方法检测55 887例ADV病毒血清IgM抗体,其中45 159例采用同样方法检测了 RSV病毒血清IgM抗体.结果 2 529例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阳性778份(30.76%).其中RSV阳性668份(85.86%),PIV3阳性75份(9.64%),IA阳性20份(2.57%).ADV阳性15份(1.93%),PIV1阳性仪1份(0.13%),且与RSV协同阳性.病毒血清RSV-IgM检测各年阳性率为0.9%~15.2%,ADV-IgM检测各年阳性率为0.6%~10.6%.RSV感染主要在冬春季节好发.结论 重庆地区ALRI中病毒感染仍然是小儿ALBI的最常见病原,且仍以BSV感染居首,有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著.2007年1-10月均能检测到RSV病原,阳性率在2月可达50%,提示2007年可能是RSV流行的高峰年.而PIV3、IA、ADV及PIV1感染率较低,IB及PIV2近5 a来均未发现.ILSV病毒抗原免疫荧光检测既快速又准确,与临床诊断较符合,优于抗体检测.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68-77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ydrogensulfide,H2S)对大鼠心室组织心钠素(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分泌的影响。方法将正常Wistar大鼠的左心室和右心室分别分为对照组和H2S供体组(孵育时加入硫氢化钠,终浓度10-4mol/L),每组各12例,用Krebs液作为孵育液,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振荡孵育4h,孵育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孵育液中ANP的含量。结果H2S供体组大鼠左心室和右心室组织孵育液中ANP的含量分别为(16.89±12.85)和(18.25±14.37)ng/gwettissue,对照组分别为(52.05±31.65)和(62.73±41.66)ng/gwettissue,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2S可以抑制大鼠左右心室组织ANP的分泌。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痰液诱导方法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和有关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对4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应用5%的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诱导痰液,对痰液中的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运用RT-PCR方法检测痰液中的细胞因子IL-5、IL-8、TNF-α的mRNA表达,以正常健康儿童的痰液标本为正常对照。结果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组痰液细胞总数为(8.7±2.4)×10~6/L,其中,中性粒细胞(7.4±2.6)×10~6/L、上皮细胞(2.1±0.87)×10~6/L、淋巴细胞(0.81±0.25)×10~6/L;对照组痰液细胞总数为(2.3±0.8)×10~6/L,中性粒细胞(0.8±0.3)×10~6/L,上皮细胞为(1.1±0.2)×10~6/L,淋巴细胞为(0.17±0.10)×10~6/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痰液中上皮细胞、嗜酸粒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P>0.05)。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组痰液中IL-5、IL-8、TNF-α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27.3%,18.2%;对照组痰液中分别为12.5%、8.3%、4.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P<0.05)。提示痰液诱导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研究中,能够直接反映与气道感染性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分泌状况,并具有简单、易行、无创伤性、安全、可重复性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学情况,及其与年龄、呼吸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的儿童2073例,取其鼻咽分泌物,采用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7项呼吸道病毒抗原,分析其结果。结果2073例患儿送检标本,阳性1006份,阳性率48.5%。阳性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798例(79.3%),副流感病毒Ⅲ型(PIVⅢ)106例(10.5%),腺病毒(ADV)31例(3.0%),流感病毒A型(IVA)26例(2.6%),流感病毒B型(IVB)6例(0.6%),副流感病毒Ⅰ型(PIVⅠ)15例(1.5%)、RSV和IVA混合感染18例(1.8%),RSV和PIVⅢ混合感染3例(0.3%),RSV和PIVⅠ混合感染3例(0.3%),PIVⅡ未检测到。结论温州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以RSV为主要病原,婴幼儿(尤其<6个月)病毒感染率较高,好发于冬春季节,以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检出率最高(61.3%)。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本文报道近年收治的92例新生儿败血症中,以血培养2次阳性或血培养1次阳性加病灶培养出相同菌株证实的白色葡萄球菌败血症70例,占76%;男女之比为2.6:1。主要症状有体温异常(38℃以上者36例51.4%,低体温者7例10%),黄疸42例(60%),白细胞在20×10~9/L以上55例(78.5%),偶有低于10×10~9/L者。并发症有高胆红素血症18例(25.7%),肺炎和硬肿症各10例(各占14.7%),皮肤感染9例(12.8%)。其中轻型和中型58例  相似文献   

17.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呼吸系统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DNA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为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早期诊断 ,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检测1010例疑似MP感染患儿血、痰中的DNA ,结果发现1010例患儿中MP -DNA阳性401例 ,占39.70 % ,其中血液标本阳性率23.60 % ,DNA平均拷贝数7.88×102;痰、咽拭子标本阳性率41.71 % ,DNA平均拷贝数2.71×103。血液与呼吸道标本之间MP -DNA量差异有显著性(P<0.005)。提示FQ -PCR可快速、敏感、准确地定量检测标本中MP -DNA ,了解MP在患儿体内感染和复制情况 ,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肿瘤     
8741006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潜隐性睾丸白血病一例报告/关景林…//中华血液学杂志.—1986,7(6).—362患儿,男,6岁。半年前周身大关节游走性疼痛,近10天心慌,面色苍白加重,呼吸困难。体检:贫血貌,颌下淋巴结肿大,肝肋下0.5cm,皮肤有散在小出血点,Hb58g/L(5.8g)RBC1.89×10~(12)/L(189万),WBC4.1×10~9/L(4100),分叶8%,原淋5%、幼淋10%,淋巴77%,血小板58×10~9/L(5.8万),出血时间10分钟。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系统极  相似文献   

19.
bFGF、 FGFR在增生期血管瘤中表达的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方法 ,对增生期、退化期血管瘤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及其受体 (FGFR)进行定量检测 ,探讨bFGF及FGFR与血管瘤增生、退化的关系。材料及方法增生期血管瘤 40例 ;退化期血管瘤30例 ;正常组织 5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确诊为毛细血管瘤。将 5 μm厚的切片按常规脱蜡 ,室温下在 5 %~ 10 %正常山羊血清中孵育 10min ,加入一抗 ,孵育 30min后 ,滴加生物素标记的二抗 ,孵育 30min ;然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 ,AEC显色、封片。以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FGFR的…  相似文献   

20.
小儿和成人重型再障(SAA)的特点、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作者报道了应用骨髓移植(BMT)或免疫抑制(IS)治疗儿童获得性SAA,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病例和方法欧洲骨髓移植小组自1970~1988年间共诊断、治疗儿童(年龄<15岁)SAA304例。粒细胞≥0.2×10~9/L为中等严重度SAA(mSAA),粒细胞<0.2×10~9/L为极严重SAA(vSAA)。171例用HLA相同同胞为供体进行BMT治疗,131例采用IS治疗。171例BMT患者的预处理为;环磷酰胺(cyc-lophoshamide,CTX)78例;CTX+照射59例;CTX+其它药物34例。GVHD预防措施为: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