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估经皮胆道支架联合支架旁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取28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经皮胆道支架联合支架旁125I粒子条植入,疗效评价标准:统计手术成功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生存期.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术后梗阻性黄疸症状逐步改善,术后1个月血...  相似文献   

2.
腔内近距离放疗联合及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植入125I粒子条及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在上海中山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68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1例在胆道梗阻段同时植入支架和125I粒子条(联合治疗组),27例仅植入支架(传统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期、至黄疸进展时间及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125I粒子条和支架植入均获成功。传统支架组和联合支架组术后7、14 d血清胆红素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支架组术后未发生明显骨髓抑制;单纯支架组和联合支架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3和21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内近程放疗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安全,疗效较单纯植入支架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的基础上,联合支架内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失去根治性手术时机或不愿意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显黄疸表现,其中Ⅰ型4例,Ⅱ型7例,Ⅲ型7例,Ⅳ型5例.所有患者先行经皮穿刺胆道造影确认胆管梗阻的范围及长度并选用相匹配的胆道金属支架,准确置入胆管的狭窄段,粒子条装入塑料管,经8F胆道引流管送入所需照射部位;待黄疸减退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门部胆管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Ⅰ、Ⅱ、Ⅲ型患者序贯行单支架成形术+支架内粒子条及经皮穿刺支架外粒子植入;Ⅳ型患者,需要行多支架或多支引流,随后配合支架内粒子条及经皮穿刺支架外粒子植入.随访观察患者肝功能、肿瘤大小、并发症、肿瘤标志物、胆道支架通畅情况及生存期.结果 2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均成功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中位支架通畅期为1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术后患者的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总胆红素值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 =9.271,P=0.000),直接胆红素值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7.751,P=0.000),术后并发症少,少数仅有轻微不良反应,总体疗效高,有效率为74%.结论 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联合支架内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创伤小、安全性高,手术简单,可以治疗不同程度肿瘤并有效保持胆道支架通畅,患者生存期较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确诊为MOJ的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经DSA下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术,并植入自膨式胆道裸支架及125I粒子条。评价治疗效果、支架通畅时间、生存情况。 结果?2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疗效评价中显效18例,有效9例;1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前、术后CA199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截止随访日期,17例患者死亡;支架通畅时间为(10.1±3.2)个月;高位和低位梗阻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和10个月。结论?经PTCD行支架及125I植入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一种安全、有效,能迅速解除黄疸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胆道支架置入放射性粒子条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 方法38例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应用125I粒子,每个125I粒子长4.5 mm、直径0.8 mm,送入导管制备粒子条。先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导丝经皮通过梗阻段,先行球囊导管扩张,后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然后经支架置入8~10F胆道引流管;再将装有粒子条的导管在透视下经胆道引流管送入所需照射部位,包敷固定引流管体外部分或包埋于皮下。 结果38例中36例成功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及放射性粒子条置入术,术后患者的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P<0.05),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讨论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后联合放射性粒子条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评估胆道125I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经皮胆道125I粒子支架植入治疗40例,单纯胆道金属裸支架植入75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胆道支架通畅时间、生存时间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相关死亡发生,两组患者的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通畅时间分别为(8.93±3.28)和(6.59±3.14)个月,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2.12±6.28)和(9.02±4.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及肝内病灶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胆道125I粒子支架作为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案安全有效可行,能延长支架通畅时间及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SA透视下行经皮经肝125I粒子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11例接受125I粒子支架治疗,15例接受普通金属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统计、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生化指标变化、支架通畅率及生存期。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1年125I粒子支架通畅率明显优于普通支架(P<0.05)。普通支架组患者中位生存期3.8个月,平均生存期4.3个月,粒子支架组中位生存期7.1个月,平均生存期9.1个月,粒子支架组优于普通支架组(P<0.05)。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125I粒子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管梗阻能明显提高支架通畅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评估经皮胆道植入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在收治的14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50例患者(实验组)接受裸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92例患者(对照组)仅进行了裸支架的植入。观察两组患者支架通畅率、生存期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支架通畅期中位数为226 d,生存期中位数为194 d,对照组支架通畅期中位数为86 d,生存期中位数为117 d,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实验组中,平均15颗125I粒子(8~22)作为粒子条联合裸支架同时植入胆管内。与手术前的实验室指标相比,两组术后1周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显著降低,且两组间术后1周肝功能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严重并发症仅发生在对照组的1例患者。结论?金属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有效、安全,可以提高支架通畅时间和患者生存期,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估经皮胆道植入胆道支架和125I粒子条联合TACE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接受了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的植入后规律行5次TACE(实验组),另外47例患者仅进行了胆道支架联合和125I粒子条的植入(对照组)。对两组基线资料按照1∶2进行配对后分析两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 倾向性匹配后,实际配对完成患者10对,配对后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支架通畅期中位数为320 d,生存期中位数为376 d,对照组支架通畅期中位数为 162 d,生存期中位数为186 d,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轻微并发症均得到控制,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 金属支架和125I粒子条植入联合TACE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以提高支架通畅时间和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对4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术前做好心理干预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医师手术操作、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恶心呕吐等处理;术后加强PTCD引流管管理、辐射防护及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成功率100%;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总胆红素,黄疸基本缓解;并发症计发生胆心反射1例、PTCD引流管移位2例,术后畏寒、发热1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经有效处理后缓解;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9个月。结论术前周密的准备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术中护士密切观察、熟练掌握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早发现、早处理并发症,可让患者安全度过康复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下腔静脉(IVC)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例IVC恶性梗阻患者,行IVC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术前术后分别对IVC梗阻长度、内径,右心房与梗阻段远端压差及患者临床梗阻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分析.术后每2个月采用CT、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者IVC造影对患者IVC通畅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20例患者共植入26枚支架及40根粒子条,手术均一次性获得成功,未发生与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IVC梗阻长度为(6.82±2.21) cm,狭窄段内径由(0.50±0.27) cm扩张至(1.55±0.33) cm.右心房与梗阻远端压差由术前(16.28± 1.26) mmHg降至术后(5.90± 1.86) mmHg,患者临床梗阻症状积分由术前4~5分(中位值4分)下降至术后0~2分(中位值0分).随访2~26个月,支架通畅率为90%.结论 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治疗下腔静脉恶性梗阻安全有效,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姑息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DSA下恶性胆道梗阻塑料支架植入后阻塞取出、联合经皮经肝途径胆道金属支架植入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经消化内镜置入胆道塑料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后支架阻塞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DSA下取出阻塞胆道塑料支架技术成功率、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临床治疗成功率(对比分析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肝功能指标及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胆道金属支架通畅率。结果 所有患者DSA下取出阻塞的胆道塑料支架与经皮肝穿途径胆道金属裸支架植入手术顺利,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治疗均获成功。术后所有患者的梗阻性黄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白细胞计数逐渐恢复正常范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的转氨酶、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整个随访期间,术后1、3、6、12个月时患者胆道裸金属支架通畅分别有13例、12例、11例和9例,胆道金属支架保持通畅的中位时间为(8.4±3.2)个月。结论 对于内镜下置入胆道塑料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后发生支架阻塞,DSA下取出阻塞的胆道塑料支架联合经皮经肝穿刺植入胆道金属支架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值得临床探讨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125I条内照射以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9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共35例。所有患者首先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经皮肝胆管引流(PTCD),12例患者行胆道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23例患者接受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125I条以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结果35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两组均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TBil术后4周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胆道通畅时间为(6.50±0.34)个月,长于对照组的(2.40±0.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20±0.48)个月和(2.40±0.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125I条以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临床效果显著,能抑制肿瘤生长,延长支架开放时间及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胆道支架与十二指肠支架联合应用治疗胆道消化道梗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双支架治疗胆道及十二指肠梗阻的疗效。方法20例患者实施治疗。16例患者先经过经皮肝穿刺置入胆道支架解决胆道梗阻,患者出现十二指肠梗阻的症状后,14例患者经口腔、2例患者经胃造瘘口置入十二指肠支架。有4例患者同时有胆道和十二指肠梗阻的症状,同时置入胆道和十二指肠支架。结果所有患者都成功置入了双支架,没有出现并发症和再梗阻的表现。生存期1~14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联合双支架置入是治疗胆道和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胆道、十二指肠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胆道支架及十二指肠支架置人联合治疗胆道及十二指肠恶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2例恶性胆道及十二指肠梗阻患者先后行胆道支架及十二指肠支架植入.20例行双支架植入,2例行胆道外引流的同时行十二指肠支架植入.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十二指肠支架植入,20例成功行胆道支架植入.未出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术后胆道及消化道梗阻情况解除,术后随访6个月,支架均保持通畅.结论 胆道及十二指肠支架同时植入治疗胆道及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和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18例,为对照组;采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患者22例,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并胆道支架植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胆道开通时间分别为(8.7±0.7)和(6.2±0.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1.4±0.8)和(8.7±0.5)个月,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两组之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生存时间及胆道开通时间明显延长,对于125I粒子条联合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两种不同粒子条制作及植入方法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65例MOJ患者,38例行直型粒子条联合金属支架植入,27例行螺旋型粒子条联合金属支架植入,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改善情况、支架通畅时间、生存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功能较穿刺引流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肝功能参数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直型组的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螺旋组(P<0.05),术后出血及胆汁瘘的发生率直型组亦高于螺旋组(P<0.05)。 结论 胆道支架联合粒子条植入治疗MOJ安全有效,可延长患者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期;与直型粒子条相比,螺旋型粒子条的植入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术中的舒适度及耐受性,同时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者在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的基础上,经胆道支架内外置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胰头癌的疗效.方法 23例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PTCD基础上先行胆道支架成形术,然后经支架留置8F胆道引流管,最后将装有粒子条的导管经胆道引流管送入所需照射部位,随后配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胰头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结果 23例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者,22例成功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中位支架通畅期为1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2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支架内外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术后所有患者的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P<0.05).结论 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后联合支架内外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评价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中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2例MOJ患者,其中27例接受胆道支架联合125I粒子条植入(观察组),35例仅接受单纯胆道支架植入(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支架通畅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生存期。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的技术均获成功,临床有效率观察组为96.3%,对照组为97.1%(P=0.228)。观察组术后Child-Pugh评分下降(1.63±1.11)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0.8±1.49)分(P=0.019)。观察组的中位支架通畅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41.3周和44.6周,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8周和31周(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支架联合碘125粒子条植入对MOJ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探索胆道双支架和胆道双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治疗恶性肝门部胆道梗阻(MHBO)的治疗效果差异。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行胆道双支架(对照组)或胆道双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观察组)治疗的42例MHBO患者,分析两组患者肝功能改善情况,术后胆道再梗阻,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时间等差异。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对照组术后3、6个月和观察组术后1、3、6月白蛋白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了胆道再梗阻发生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7.0个月,1年生存率为20.0%,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0个月,1年生存率为40.9%。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胆道双支架,胆道双支架联合125I粒子腔内照射治疗MHBO,在相同减黄效果的同时,可降低术后胆道再梗阻发生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