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型重症肌无力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型重症肌无力 (MG)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 1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2月上海华山医院 4 4例儿童型M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5岁起病者为 4 3 2 % ,男女患病率之比为 1 2∶1;95 5 %起病时表现为眼肌型 ,其中仅 9 5 %进展为全身型 ;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占 18 2 % ;有 31 8%在发病后出汗增多 ;2 9 5 %的患者乙酰胆碱受体 (AchR)抗体阳性 ,31 8%的患者突触前膜受体 (PsmR)抗体阳性 ,5 0 %的患者神经节苷脂 1(GM1)IgM抗体阳性。结论 我国儿童型MG在患病率、性别、发病年龄、病情进展、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各方面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和抗突触前膜(PrM)抗体在儿童重症肌无力(MG)发病中的作用。对20例儿童MG患儿进行了AchR抗体和PrM抗体的测定。结果表明;AchR抗体阳性率为30%,PrM抗体阳性率为35%,两者基本同步,且均为眼肌型。AchR抗体和PrM抗体阳性与否与起病年龄、临床治疗的效果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无相关性。本文提示除AchR抗体外,PrM抗体在儿童重症肌无力发病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患。主要发病机制是通过自身抗体的产生,导致肌肉运动终板乙酰胆碱受体(AchR)密度下降。研究证实,抗AchR抗体、肌肉特异性激酶(MuSK)抗体及多种针对其他肌肉胞浆蛋白的抗体与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相关。该病治疗主要采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胸腺切除术、血浆置换和免疫球蛋白等。应根据病人及疾病特点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干细胞疗法为难治性MG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重症肌无力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发生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由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致病性自身抗体、细胞因子、补体参与及胸腺肌细胞等复杂因素有关。临床特征为骨骼肌活动后容易疲劳,休息或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缓解。肌无力通常表现为晨轻晚重,波动性明显。2/3病例累及眼外肌,常为早期症状,10%长期局限于眼肌[1],颜面肌、咽喉肌、躯干肌和肢体肌均可受累。本病病程迁延,期间可缓解、复发或恶化。儿童感染、疲劳等常使病情加重,甚至出现危象。国外流行病学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肌无力(MG)细胞和体液免疫特点。方法收集1995—2004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神经科病房60例诊断为MG的患儿,男性34例,女性26例;发病年龄3个月至15岁。进行体液免疫检查:包括MG自身免疫抗体检查,如血清AchRab、PremRab和Titinab的测定和随访。细胞免疫检查:包括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的检测。结果(1)临床分型:I型43例(72%),Ⅱ型13例(占22%,包括IIB型3例),Ⅲ型4例(6%)。(2)自身抗体检查:①初查,AchRab43.5%(20/46)阳性,PremRab41.3%(19/46)阳性;Titinab8.7%(2/23)阳性,见于AchRab阳性病例,但无胸腺瘤影像学依据。②复查,动态随访血清AchRab与PremRab,发现53.8%由阴性转变为阳性;Titinab的随访中1例阴性转变为阳性。(3)细胞因子检查:①病例组IL-4和IFN-γ的量显示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在SPMG和对照组与SNMG和对照组的比较,IL-4未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而IFN-γ显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⑴儿童MGAchRab初发病例多为阴性,MG自身抗体AchRab、PremRab、Titinab在随访中可由阴性转为阳性;且动态随访增加儿童MG中AchRab阳性率。⑵儿童MG患儿IFN-γ、IL-4表达高于对照组,表明MG患儿体内存在特异性细胞免疫活化和细胞因子网络失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Evans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2004年3月-2013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共收治儿童Evans综合征8例,分析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 8例患儿中6例男性,2例女性,首次诊断中位年龄1岁(4个月~3岁10个月)。8例患儿中,5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62%);3例行血小板抗体(HPA)检查,均阳性(100%);8例患儿均行骨髓穿刺检查,提示增生性贫血5例(6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例(25%),骨髓象正常1例(13%);3例行细胞免疫功能检查,均有B淋巴细胞(CD19~+)比例增高(100%),其中2例合并有Th淋巴细胞(CD3~+CD4~+)比例下降(67%)。8例患儿中,5例同时接受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用量均为500mg/(kg·d)×5d,糖皮质激素应用地塞米松磷酸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泼尼松,4例达CR或PR(总有效率80%),1例无效;单一应用IVIG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各1例,均无效(0/2);1例仅经过抗感染治疗后达PR。中位随访时间18(14~24)个月,随访期间2例复发,最长维持缓解期为3个月。截止至末次随访时间,2例死亡,3例持续CR,3例失访。结论 Evans综合征难治且易复发,患儿可因出血或感染而死亡。初发病例激素与IVIG联用疗效肯定;复发或耐药病例,长期单用激素疗效不满意,且易合并严重感染,建议多药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线胸片呈大叶性肺炎改变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转归。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409例X线胸片呈大叶性肺炎改变、血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的MPP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9例中学龄期以上发病223例(54.5%),婴幼儿期发病95例(23.2%)。病程长,以发热(88.3%)为主要表现,胸片检查中359例(87.8%)单侧病变,225例(55.1%)合并肺外并发症,325例(79.4%)的患儿外周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0.80259例(63.3%),单核细胞比例0.08317例(77.5%),324例(83.7%)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CRP)高于正常;体液培养共培养出阳性菌株162例,最常见的合并细菌感染种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合并细菌感染者单纯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联合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后见效明显。结论临床需注意MPP胸片改变的多样性,对于胸片呈大叶性改变、单纯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的MPP患儿,应高度警惕合并细菌感染,及时行相关病原学检查,联合用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T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5月-2009年4月初发的35例T-ALL患儿采用ALL-2005方案进行分层治疗及疗效分析。结果 T-ALL患儿35例,男30例(86%),女5例(14%),发病时中位年龄8.3(2.0~15.6)岁。其中>10岁患儿14例,占40%。起病时外周血白细胞≥50×109/L者24例,占69%,起病时6例患儿有纵隔增宽。泼尼松治疗第8天时泼尼松试验反应好者22例(63%)。诱导治疗第35天有29例获完全缓解(83%),骨髓微小残留病(MRD)≤0.01%者共20例(67%)。治疗第55天时MRD≤0.01%共26例(87%)。4例复发,3例失访,6例死亡(包括3例复发和3例第1疗程未缓解而放弃治疗者)。随访至2011年6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39(1~71)个月,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73.5%。结论 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T-ALL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NS脱髓鞘疾病患儿115例,其中MOG抗体阳性的CNS脱髓鞘疾病患儿28例,总结28例患儿临床特点。结果28例患儿中男10例,女18例,男女比例为1.00∶1.80;起病中位年龄7岁9个月。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头痛、呕吐、嗜睡等脑病症状(13/28例),视力下降(7/28例),脊髓症状(6/28例),共济失调、口齿不清等小脑症状(4/28例),抽搐(2/28例),颅神经症状(1/28例)。24例行脑脊液检查,其中10例(41.7%)白细胞数轻度升高,2例(8.3%)蛋白升高,6例(25.0%)MOG抗体阳性,24例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均阴性。25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阳性,阳性率为89.3%,常见累及部位包括大脑白质(20/28例)、小脑(10/28例)、大脑半球灰质(9/28例)、丘脑/基底核区(6/28例)、脑干(6/28例)、视神经(5/28例)和胼胝体(4/28例)。28例患儿中,13例脊髓受累,累及颈髓10例,胸髓9例,腰髓5例,8例患儿脊髓累及≥3个节段的长节段脊髓病变。14例患儿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2例临床无视觉障碍表现的患儿存在亚临床视觉损害。患儿均接受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6例联合丙种球蛋白免疫调节治疗,急性期均临床症状缓解,随访中7例患儿病情复发,复发率为25.0%,复发患儿再次使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联合丙种球蛋白免疫调节治疗,临床症状可缓解。结论MOG抗体阳性的儿童CNS脱髓鞘疾病临床表型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为主,脊髓以累及颈胸段为主。其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为主,疗效显著,但易复发,复发后再次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疗效仍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SNL)的病因、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以提高对SNL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确诊的SN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病以学龄儿为主,平均年龄(10.4±2.9)岁,男女之比1.8∶1.临床表现主要为淋巴结肿大、压痛14例(100%),发热13例(92.9%),皮疹、肝脾肿大各2例(14.3%).14例患儿白细胞计数(2.3~7.4)×109/L,平均(3.90±0.35)×109/L,其中白细胞降低10例(71.4%),未见白细胞升高;12例C反应蛋白检测,8例轻度升高(10~30mg/dl);13例患儿行血沉检查,11例(82.6%)高于正常水平(20mm/h),平均40mm/h,最高达70mm/h;8例患儿行抗核抗体检测,2例阳性;12例患儿行抗EB病毒抗体检查4例阳性,11例行血支原体-IgM检查1例阳性,6例行柯萨奇病毒抗体检测1例阳性,柯萨奇、EB病毒混合感染1例;淋巴结组织活检可见大小不一的碎屑状坏死,坏死周围可见组织细胞增生,很少出现浆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结EB病毒DNA检测阴性.8例患儿给予强的松1.5~2.0mg/(kg·d)治疗,效果显著.病情稳定后复查血常规,5例白细胞恢复正常;复发1例,其余患儿预后良好.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疼痛的患儿,应尽早行淋巴结活检确诊,该病呈自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少数有复发,应长期随访.无证据证明EB病毒在SNL的发病中起作用,白细胞恢复正常可作为病情好转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