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喉癌基础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治疗手段的进步,喉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近30年喉癌术后患者5年生存率仍没有明显提高[1]。目前,国内、外喉癌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学及发病机制上。  相似文献   

2.
手术疗法是治疗喉癌的主要手段.喉全切除患者失去发音功能和经口、鼻呼吸功能.近年来胚胎学研究,喉是由上、下、左、右四部分组成,喉癌早期不超过此屏障,为喉部分切除术奠定了理论基础.从国内资料看,喉部分及喉全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喉癌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干细胞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通过干细胞的研究进一步阐明肿瘤的发病机制,为喉癌的研究与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肿瘤干细胞在喉癌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VEGF-C、LN-R和nm23为指标,研究喉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喉癌及9例声带息肉组织的VEGF-C、LN-R和nm23表达及分布进行研究.结果VEGF-C和LN-R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喉癌中nm23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结论VEGF-C、LN-R基因阳性表达和nm23基因阴性表达的喉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VEGF-C、LN-R和nm23可能在喉癌转移的发生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它们可作为喉癌浸润、转移的分子学指标,对预测淋巴道转移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喉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声带白斑通常被认为是喉癌最常见的癌前病变.当前预防喉癌最有效的方法是尽早发现癌前病变,延缓甚至阻止恶性变化的进展.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是声带白斑和喉癌的致病因素.本文就现阶段幽门螺旋杆菌与声带白斑、喉癌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讨论其可能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简述喉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头颈部上皮来源的原发恶性肿瘤中排第2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0倍左右,近几年来喉癌发病有明显的增高趋势。本文拟喉癌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喉癌的病因1.1喉癌的高危因素喉癌发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一些临床资料及基础实验研究表明,吸烟、饮酒、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导致喉癌的高危因素,此外,遗传因素在喉癌发病中的作用也逐步得到认识。烟草过度刺激、饮酒过量并非都致喉癌,这可能与个体间染色体的稳定性,即染色体对致突变物或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关。吸烟能引起DNA单链断裂,博来霉…  相似文献   

7.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喉癌、下咽癌的浸润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侵袭转移是喉癌、下咽癌的主要生物学行为之一,也是喉癌、下咽癌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研究喉癌、下咽癌的侵袭和转移对喉癌、下咽癌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tallo-proteinases,MMPs)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MMPs在喉癌、下咽癌分布和表达不同,因而对喉癌、下咽癌的侵袭和转移的作用也不同.不同的MMPs在喉癌、下咽癌分布和表达不同,有可能成为探索个体化治疗喉癌、下咽癌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喉癌组织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factor,M-CSF)是一种目前研究较少的同肿瘤有关的细胞因子。我们从喉癌入手研究M-CSF受体(M-CSFR)在喉癌组织中的分布,为喉癌的诊治提供实验室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实验材料。Hep-2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株。1955年由Moore等建成。现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院免疫室保存并惠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met蛋白在人类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met的蛋白表达与喉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80例人类喉癌组织标本及60例声带小结、息肉中c-met的蛋白表达,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癌基因c-met蛋白在声带小结、息肉中的表达率为10%,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65%;c-met蛋白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1).结论原癌基因c-met蛋白在喉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喉癌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组织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喉癌癌变过程中Cyclin E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20例正常喉粘膜,40例喉不典型增生和60例喉癌组织中Cyclin E的表达.结果:Cyclin E阳性表达定位于肿瘤细胞核.在喉癌癌变过程中,喉正常粘膜、不典型增生病变和喉癌中Cyclin 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1/20),20.0%(8/40)和45.0%(27/60)(P<0.001).喉癌淋巴结转移组Cyclin E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结论:Cyclin E异常表达可能是喉癌发生中早期分子事件,对喉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构建喉部纯化组织基因表达谱,筛选与喉癌相关的候选靶基因.方法 采用RNA保护技术保护组织标本,激光捕获显微切割纯化分离8例声门型喉癌标本中癌细胞及其相对应的癌旁相对正常的黏膜上皮细胞,结合HG U133.Plus2.0芯片技术,构建16例喉部纯化组织标本全基因组表达谱,筛选出喉癌相关靶基因;选择部分特异性的候选靶基因通过荧光定量PCR在mRNA水平检测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16例喉部纯化组织基因组表达谱进行统计学处理及聚类分析,筛选出与喉癌发病相关的候选靶基因2351个;假阳性率为0.63%.对特异性候选基因MMP12、KRT16、RARB、PRB1 mRNA的荧光RT-PCR检测结果与基因表达谱的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 利用全基因组基因芯片构建基因表达谱,可准确、高效地筛选出喉癌相关的候选靶基因,为寻找喉癌临床早期诊断的分子标记物及喉癌潜在的药物作用靶分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喉癌癌周毛细淋巴管形态结构特点及密度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全自动图像分析仪及透射电镜观察,对75例喉癌及癌周组织、8例正常喉组织毛细淋巴管形态结构特点及密度进行了观察和定量研究.结果 各型喉癌癌周毛细淋巴管密度、管径及管腔面积均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组较无转移组亦明显增高;喉癌声门上型癌周毛细淋巴管密度与声门下型无显著差异,而二者均显著高于声门型.电镜观察示正常喉组织毛细淋巴管具有较高通透性,喉癌癌周毛细淋巴管通透性更高,呈不同程度扩张及变性破坏改变,内皮细胞连接开放率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结论 喉癌颈淋巴结转移与癌周毛细淋巴管形态结构特点及密度密切相关,为探讨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的过程、机制以及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喉癌组织及癌旁组织CD95、CD95L的表达,了解喉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取23例喉癌手术患者的喉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法确定CD95、CD95L的分布及强度.结果喉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Fas,FasL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Fas的表达在喉癌组织为52.17%,癌旁组织为73.91%(P<0.05).喉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明显地呈低表达.FasL表达在喉癌组织为82.61%,癌旁组织为56.52%(P<0.05),喉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明显地呈高表达.结论Fas,FasL在喉癌的细胞凋亡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肿瘤细胞FasL高表达有利于肿瘤细胞逃逸机体的免疫监视.癌旁2mm处的组织有被肿瘤浸润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T1b期无淋巴结转移声门型喉癌属于早期喉癌,病变累及双侧声带,可包括前联合或后联合.临床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放疗、内镜下治疗及手术等.通过复习相关研究资料,对T1b期声门型喉癌各种治疗方法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属于非编码RNA中的一种,通过影响染色体的重塑、转录和转录后基因表达水平来调节机体功能.近年研究发现,lnc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并有多种lncRNA在喉癌中表达异常,其可能在喉癌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lncRNA在喉癌的发生、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其在喉癌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方面的应用前景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16.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传统治疗手段虽不断进步,但喉癌总生存率仍很低.肿瘤靶向治疗以其可以高效并选择性杀伤肿瘤组织细胞,最大程度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损害等优势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旨在介绍靶向治疗在喉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端粒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呈阳性表达,是一个广泛的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端粒酶在喉癌中也呈阳性表达.现对端粒及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端粒酶的检测方法,端粒酶与喉癌的关系以及在喉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喉癌细胞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的机制,探讨喉癌转移或复发的早期诊断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借助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40例喉癌E-cadherin(E-CD)表达与喉癌细胞分化、转移及复发的关系.结果表明:E-CD蛋白表达与喉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浸润性有关.高分化癌细胞具有较强的E-CD蛋白表达,低分化癌表达较弱,转移或复发癌缺乏E-CD蛋白表达.因此,E-CD蛋白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分化呈正相关,通过对喉原发癌中E-CD的检测,可以早期预测喉癌具有浸润、转移倾向.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制备抗人喉癌/抗蓖麻毒素A双功能抗体用以导向喉癌的治疗.方法在制备抗人喉癌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基础上,通过二次杂交瘤技术制备能够分泌抗人喉癌和抗蓖麻毒素A的杂交瘤细胞株.结果该双功能抗体对Hep-2细胞株杀伤力比化学偶联法的双功能抗体强15倍.结论采用二次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双功能抗体比化学偶联法的细胞毒性作用显著增高,化于化学偶联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nm23-H1蛋白在喉癌、下咽癌及其淋巴结、声带息肉中的表达,阐明nm23-H1蛋白免疫反应下降与喉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常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ABC法)nm23-H1多克隆抗体研究nm23-H1蛋白在53例喉癌及其淋巴结、9例声带息肉中的表达.结果声带息肉及未转移淋巴结中均无基因产物的表达,喉癌及转移淋巴结中nm23-H1蛋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喉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2.5%(n=32),转移淋巴结为27.3%(n=1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喉癌转移淋巴结中nm23-H1基因表达较在喉癌中显著下降,nm23-H1,基因可能在喉癌转移的发生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