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改良间隙平衡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行TKA治疗的96例患者,术中行测量截骨技术45例(常规组),行改良间隙平衡技术51例(改良组)。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月时下肢力线夹角、膝关节活动度、冠状面髋-膝-踝角(HKA)及内外侧伸膝应力位、屈膝90°应力位间隙角度、膝关节功能,评估两组术后6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股骨远端截骨量更高(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胫骨外侧平台截骨量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月下肢力线夹角、冠状面HKA、内外侧伸膝应力位及屈膝90°应力位间隙角度均缩小,且改良组术后内外侧屈膝90°应力位间隙角度较常规组更小(P<0.05);两组术后6月膝关节活动度、临床及功能评分均升高,且改良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较常规组更高(P<0.05),但两组术后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间隙平衡技术可有效修正TKA患者下肢力线,保证膝关节稳定性,并改善其膝关节功能,其截骨量虽大于测量截骨技术,但安全性表现较佳,对患者术后恢复更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测量截骨法与间隙平衡法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照组采用测量截骨法,观察组采用间隙平衡法进行治疗。观察指标包括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 knee society knee score,AKSS)、36项健康简表。术后1年进行患者满意度回访。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HSS评分、ROM评分、AKS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生活质量差异无显著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满意度(95.4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间隙平衡法与测量截骨法作为两种不同截骨技术均有各自的优势,但间隙平衡法临床疗效更为突出,其优势在于股骨假体安放更为精确、创伤更小,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测量截骨法与间隙平衡法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周口骨科医院收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间隙平衡法截骨的4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A组;另选取同期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测量截骨法截骨的4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B组,且均完成术后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下肢力线与小腿解剖轴线的夹角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股骨假体外旋角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HSS评分、下肢力线与小腿解剖轴线夹角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HSS评分较术前增高,下肢力线与小腿解剖轴线的夹角较术前减小,且A组HSS评分高于B组,下肢力线与小腿解剖轴线的夹角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并发症发生率(4.65%,2/43)与B组(9.30%,4/43)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179,P=0.672>0.05)。结论 测量截骨法与间隙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清理术治疗,观察组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术后两组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90.20%)高于对照组(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能有效矫正膝关节畸形,恢复膝关节功能,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49-325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在晚期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晚期骨关节炎患者30例,根据其所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功能测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HSS评分高于对照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6.68%,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应用于晚期骨关节炎患者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升治疗优良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标尺测量截骨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获得胫骨平台的解剖后倾角(PTS)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调整胫骨平台解剖后倾的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标尺测量法行胫骨平台截骨,对照组根据术前患者后倾角调整抱踝器后倾角度后截骨。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拍摄胫骨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结果试验组患者PTS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PTS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试验组患者PTS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根据术前测量的PTS调整抱踝器后倾角平均为9. 6°±1. 8°,术后为12. 0°±1. 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中抱踝测得的PTS与术后实际获得的PTS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 88,两者呈较强相关性。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标尺测量截骨可基本还原患者解剖后倾角,而胫骨截骨板及抱踝器所读得的角度与实际获得的胫骨平台后倾角有明显差异。采用的标尺测量截骨较传统抱踝器测量截骨可获得更好的解剖后倾角。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配合功能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后患者患肢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骨伤科择期行首次单侧人工TKR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康复锻炼加温水足浴,干预组采用术后常规康复锻炼加中药足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90°所需时间、不同时间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恢复膝关节主动屈曲90°所需时间为(5.90±0.99)d,低于对照组的(6.86±0.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在术后2周和4周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3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在术后4周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配合功能锻炼有利于全TKR后患肢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阶段康复计划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分阶段康复指导,比较2组的康复积极性、术后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对康复的需求程度、依从程度、配合程度等康复积极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康复指导计划能够提高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积极性,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PMC)损伤患者膝关节镜下的表现,探讨利用关节镜技术帮助诊断。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7年8月因外伤行膝关节镜手术的7例急性膝关节PMC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治疗均在同一治疗组进行。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7~59岁,平均49.6岁。所有入选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术前评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体检膝关节屈曲30°时及0°外翻位应力试验均为阳性。术中进行关节镜下探查,确认膝关节PMC损伤,7例均行内侧半月板后角成形术或者缝合术、内侧副韧带及后内侧角锚钉修补术。术前测量患膝及术后2个月测量双膝关节屈曲30°时及0°外翻位应力X线,评估患膝VAS评分。结果 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个月,无一脱落。关节镜下探查发现:7例均能轻松观察到内侧半月板后角、5例出现内侧半月板后角容易抬起;7例均出现半月板周围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损伤。膝关节内侧间隙术前与术后2个月在膝关节外翻应力屈曲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1.3)vs(3.0±1.0)mm,P0.05];膝关节内侧间隙术前与术后2个月在膝关节外翻应力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1.1)vs(2.9±1.0)mm,P0.05]。术后2个月在膝关节外翻应力屈曲30°与健侧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1.0)vs(2.9±1.2)mm,P0.05];术后2个月在膝关节外翻应力0°与健侧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1.0)vs(2.8±1.2)mm,P0.05]。术前与术后2个月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0.3)vs(2.3±1.1)分,P0.05]。结论关节镜下探查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如果轻松观察到内侧半月板后角、内侧半月板后角容易上抬、内侧半月板后角周围出现关节囊及韧带损伤等表现均提示急性PMC损伤,及时进行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处理及修复PMC,膝关节可获得满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腓骨近端截骨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内翻型KOA患者126例(126膝),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截骨组和TKA组各63例(63膝),分别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和TKA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内翻角、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生活质量、血清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截骨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TKA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时VAS评分、股骨力线、下肢力线和关节间隙夹角和内翻角均降低,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和SF-36评分均升高(P<0.05),但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TKA组(P<0.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和TKA治疗内翻型KOA均具有确切效果,其中腓骨近端截骨术创伤更小,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并促进患者康复,较TKA具有明显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519-1521
目的探讨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选取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截骨器械治疗,观察组给予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并观察术前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程度以及下肢力线、膝关节活动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HSS评分较术前均有所提高,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术后HS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肢力线较术前均有所降低,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术后下肢力线较对照组更低,膝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可应用3D打印个性化导航模板,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轻中度内侧间室病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腓骨近端截骨术、观察组给予胫骨高位截骨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5个月并发症(感染、截骨不愈合、下肢短缩、平台骨折)发生率、手术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对照组为2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为1.56±0.71,对照组为4.58±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都可有效治疗轻中度内侧间室病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能缓解患者疼痛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及应力变化评估方法。方法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或病变患者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保守方法治疗,观察组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9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2年随访,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及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法,对患者不同时期各ROI区应力及骨密度变化进行评估。结果 9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行置换术治疗6个月后,各分区应力遮挡率最高,同治疗后1个月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置换术治疗1个月,骨密度同健侧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9个月、1、2年,骨密度同健侧对比,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ROI5区差异尤为显著(P0.01)。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但假体周围应力及骨密度会出现变化,采取有效方法进行评估,可对预后情况进行监测,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72-407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比较两组SAS、SDS评分、依从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开展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阶段膝关节功能评分(HSS)、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各阶段HSS及WOMA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及膝关节屈曲超过90°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屈曲度及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增强患膝关节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截骨手术方案对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内侧间室KOA患者共1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0例),分别采用常规截骨手术和关节镜下截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满意度、手术前后内侧间隙、外翻角、WOMAC评分、Lysholm评分、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内侧间隙和外翻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WOMAC和Lysholm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和术前(P 0.05);试验组术后血清MMP-1和MMP-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术前(P 0.05);同时两组早期膝关节无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截骨手术方案治疗内侧间室KOA能够有效缓解相关症状,改善肢体活动功能,且有助于降低血清MMPs水平,价值优于常规截骨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膝骨关节炎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采用单髁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评分)、膝关节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KSS评分、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单髁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更小,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且能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275-4278
目的探索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骨性关节病患者100例,实施奇偶数法分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关节清理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估两组手术后HSS评分、手术后1d VAS评分、手术后7d 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后HSS评分、手术后1d VAS评分、手术后7d 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膝关节屈曲角度、膝关节自主屈曲到90°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性关节病患者实施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信健康教育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5年5-1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关节外科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给予常规教育及离院后的微信教育;对照组在出院时给予常规教育。采用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系统(hospital specialsurgery knee score,HSS)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2周、6周、3个月时的康复情况进行测评,统计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HSS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6周和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门诊随访的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和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门诊随访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信教育可改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提高了患者门诊随访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雅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5例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n=52)与对照组(n=53)。试验组患者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TKR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术前术后7 d、90 d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血红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34. 2±15. 5 ml vs. 509. 4±139. 3 ml)、术中输血量(0 ml vs. 129. 4±57. 3 ml)、手术时间(16. 5±6. 4 min vs. 72. 6±15. 9 min)、住院天数(3. 4±2. 9 d vs. 12. 9±4. 6 d)及治疗总费用(3 504. 5±531. 6元vs. 47 634. 8±8 329. 6元)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前HSS评分(40. 56±14. 91分vs. 40. 29±15. 41分)、VAS评分(6. 71±2. 59分vs. 6. 75±2. 44分)及血红蛋白水平(12. 18±1. 49 g/L vs. 12. 16±1. 38 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90 d的HSS评分(70. 81±19. 69分vs. 71. 51±19. 31分)、VAS评分(2. 17±0. 96分vs. 2. 23±0. 91分)均优于术前(P0. 05),但变化幅度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术后7 d血红蛋白水平无变化,对照组患者术后7 d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患者3例出现术后初期腓浅神经损伤,术后90 d后自愈;对照组患者术后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经对症抗凝治疗后好转;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与TKR术对于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与TKR术比较,腓骨近端截骨术具有术中损伤小、出血量低及治疗费用低的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