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版(PI-RADs v2)≤3分患者行前列腺穿刺后的肿瘤检出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构建的数据库中49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对比分析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CSPCa)、临床无意义前列腺癌(CIPCa)以及穿刺阴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计算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对于CSPCa的阴性预测值。结果491例患者中,273例患者PI-RADs v2评分小于3分(A组),218例患者PI-RADs v2评分等于3分(B组)。A组患者中,前列腺癌(PCa)检出率为21. 6%(59/273),CSPCa检出率为7. 3%(20/273),CIPCa检出率为14. 2%(39/273),良性(Benign)患者检出率为78. 4%(214/273)。B组患者相应的检出率分别为37. 2%(81/218)、23. 4%(51/218)、13. 8%(30/218)、62. 8%(137/218)。两组患者中检出的CSPCa、CIPCa、Benign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每个患者的阳性针数及每针的肿瘤占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mp-MRI对于PCa及CSPCa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和93%。结论 PI-RADs v2评分≤3分患者中,仍具备一定比率的PCa及CSPCa患者,需综合相关临床指标来决定是否行前列腺穿刺。对于mp-MRI阴性(PI-RADs v2 3分)患者,若PSAD 0. 20 ng/ml2,其罹患CSPCa的可能性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用于前列腺多参数MRI对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前列腺MR检查数据库资料,筛选临床、影像及病理结果齐全的前列腺疾病初诊患者64例。由1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根据PI-RADS v2对病灶进行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PI-RADS v2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64例患者中,前列腺癌33例(其中临床显著癌29例,非临床显著癌4例),非前列腺癌31例。PI-RADS v2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临床显著癌检出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96。PI-RADS v2诊断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88.57%。结论 采用PI-RADS v2对前列腺临床显著癌诊断效能很高,推荐临床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3.
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是一个应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 MRI)检查进行前列腺临床显著癌诊断的影像学规范。PI-RADS V2制定了mp MRI技术参数的最低标准,简化并标准化影像学报告内容,提出了与前列腺临床显著癌风险相关的分级标准。笔者根据PI-RADS V2的标准化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构建了前列腺mp MRI的结构式报告模板,旨在对该结构式报告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参数、多序列M R成像在前列腺中央腺体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期间于我院进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确诊的35例男性前列腺中央腺体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比较T2WI、DW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应用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T2WI与DWI、动态增强扫描影像的综合分析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病变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单纯常规序列检查。结论:T2WI与DWI、动态增强扫描影像的综合分析,可明显提高前列腺中央腺体疾病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探讨双参数MRI联合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对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sPCa)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PCa)80例,前列腺增生(BPH)47例,前列腺炎症4例均进行3.0T双参数核磁共振检查(T_2WI+DWI),由2名诊断医师在双盲情况下对以上影像图像分别进行PI-RADS评分并记录,检测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测量前列腺体积(PV),计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以穿刺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PCa组与非PCa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a组与非PCa组PSAD平均值分别为1.19±0.88,0.38±0.40;PIRADS V2评分平均值分别为3.90±1.00,2.30±0.55,两组间PSAD及PI-RADS V2评分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AD,t=10.10,P<0.05;PI-RADS,t=5.91,P<0.05)。PSAD,PI-RADS评分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0.894。PSAD诊断sPC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68%,30%,68.18%,94.12%;PI-RADS评分诊断sPC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7%,69.23%,81.00%,83.72%;两者联合诊断sPCa时,当PI-RADS=3分及PSAD≥0.15,PI-RADS≥4分及PSAD≥0.15,sPCa阳性率分别为72%,92%;当PI-RADS<3分及PSAD≥0.15,PI-RADS>3分及PSAD<0.15,sPCa阳性率为20%,25%;当PI-RADS≤3分及PSAD<0.15,sPCa阳性率为0。结论 :基于PI-RADS V2,双参数MRI联合PSAD对sPCa诊断不仅准确性更高,而且对患者穿刺病理结果的预测有重要意义,当PI-RADS≤3分及PSAD<0.15,可以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6.
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根据DWI所得ADC值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前列腺中央腺体癌患者(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组)和6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的资料,测量两组患者的ADC值,绘制ROC曲线,寻找最佳临界点,确定中央腺体癌的ADC值的诊断标准。结果①中央腺体ADC值: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组为(1.22±0.20)×10-3mm2/s,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为(1.51±0.1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2,P<0.001);根据ROC分析,Youden指数最大为0.656,最佳临界点为1.316×10-3mm2/s,此时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敏感度为70.40%,特异度为95.20%,准确率为87.64%。②最小ADC值: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组为(0.82±0.16)×10-3mm2/s,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为(1.15±0.11)×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16,P<0.001);根据ROC分析,Youden指数最大为0.762,最佳临界点为0.953×10-3mm2/s,此时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敏感度为77.80%,特异度为98.40%,准确率为92.13%。结论制定ADC值标准有助于DWI诊断前列腺中央腺体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定量分析并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接受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8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5例)的MRI资料,计算并比较中央腺体偶发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中央腺体ADC值及最小ADC值.结果 ①中央腺体ADC值: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组[(1.48±0.18)×10-3 mm2/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50±0.14)×10-3 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12,P=0.756).②最小ADC值:中央腺体偶发癌组[(1.15±0.10)×10-3 mm2/s]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15±0.11)×10-3 mm2/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132,P=0.895).结论 DWI不能鉴别前列腺中央腺体偶发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评分≤3分患者前列腺穿刺术后非临床有意义结果的预测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数据选自2012年1月至2018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患者构成的数据库。统计分析其相关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确定穿刺非临床有意义结果的预测因素,并构建基于此因素的模型。ROC曲线用以评估模型及各临床指标预测的诊断效能。结果共491例患者纳入研究。前列腺癌(PCa)的检出率为28. 5%(140/491),临床有意义PCa(CSPCa)的检出率为14. 5%(71/491),临床无意义PCa(CIPCa)的检出率为14. 1%(69/491),良性结果为71. 5%(351/491)。非临床有意义结果(包括临床无意义前列腺癌和良性结果)的检出率为85. 5%(420/491)。多因素分析证实,仅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PI-RADs v2为非临床有意义前列腺癌(non-CSPCa)的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基于以上3个指标构建的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以上3个指标。当以PSAD为0. 20 ng/ml~2作为阈值时,模型预测non-CSPCa的AUC较PSAD阈值为0. 15 ng/ml2时高,而模型预测non-PCa的AUC则以PSAD阈值为0. 15 ng/ml~2时更高。结论年龄、PSAD、PI-RADs v2为non-CSPCa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年龄、PSAD、PI-RADs v2等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v2)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诊断外周带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95例,其中外周带PCa的患者35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或)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均于穿刺前接受T2WI、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图像分别进行T2WI和DWI评分、DCE-MRI分类,再进行PI-RADSv2评分。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T2WI、DWI、DCE-MRI和基于PI-RADSv2的mp-MRI诊断外周带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T2WI、DWI、DCE-MRI及基于PI-RADSv2的mp-MRI诊断外周带PCa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AUC分别为82.86%(29/35)、80.00%(48/60)、81.05%(77/95)、0.849,77.14%(27/35)、88.33%(53/60)、84.21%(80/95)、0.866,80.00%(28/35)、76.67%(46/60)、77.89%(74/95)、0.783,88.57%(31/35)、78.33%(47/60)、82.11%(78/95)、0.881。结论 基于PI-RADSv2的mp-MRI通过优化序列组合,对外周带PCa的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18)F-PET/CT)延迟显像对于前列腺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7年间于北京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偶然发现前列腺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并进一步行延迟显像的男性患者48例。48例患者中,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者13例纳入恶性病变组;经其他影像学检查排除,且至少随访1年未发现前列腺病变,经病理活检证实前列腺无恶性病变者35例纳入非恶性病变组。以目测法分析PET/CT图像中的前列腺放射性摄取增高灶,采用感兴趣区技术勾画摄取增高灶,获得常规及延迟显像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分别计算两组的储留指数(RI)。将恶性病变组及非恶性病变组的常规SUVmax行t检验,并分别将两组延迟前后的SUVmax行配对t检验。分别以RI 15%、RI 10%、RI 0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截止点,计算RI诊断前列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常规显像恶性病变组和非恶性病变组之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55)。恶性病变组常规显像放射性摄取增高灶SUVmax为2. 4~11. 1,平均5. 8±2. 9;延迟显像SUVmax为2. 8~11. 6,平均7. 2±4. 2;常规和延迟显像SUVmax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1)。非恶性病变组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常规显像SUVmax为2. 3~13. 9,平均5. 3±2. 6;延迟显像SUVmax为2. 0~15. 9,平均5. 6±2. 8;常规和延迟显像SUVmax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339)。恶性病变组所有延迟显像SUVmax均较常规显像进一步升高,RI为7%~51%,平均(32±15)%;而非恶性病变组中,12例"增高灶"的延迟显像SUVmax较常规显像降低,1例无变化,22例升高,SUVmax升高者RI为2%~75%,平均(26±20)%。分别以RI 15%、RI 10%、RI 0为诊断前列腺癌的截止点,计算得到的RI诊断前列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5%、92%、100%,特异度分别为63%、54%、3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6%、41%、3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5%、100%,准确性分别为69%、64%、51%。结论延迟显像能提高~(18)F-FDG PET/CT鉴别诊断前列腺放射性异常增高灶的良恶性的能力。延迟显像SUVmax降低者,恶性病变可能性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参数MRI联合影像组学在区分前列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PI-RADS)4~5分病灶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构建能够有效区分两者的模型,提高诊断精确度。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行前列腺多参数MRI(multiparametric MRI, mpMRI)检查后PI-RADS评分为4~5分的患者病例共135例,其中病理诊断良性64例,恶性71例。将入组病例随机分层采样按照7∶3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95例,良性45例,恶性50例)和测试集(40例,良性19例,恶性21例),分析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antigen,PSA)、 MRI传统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T2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ADC三种模态]及联合模型(多模态影像组学联合传统参数ADC值)对PI-RADS 4~5分病灶良恶性的鉴别效力,构建诊断模型。结果 良性病变组ADC值[(0.791±0.149)×10...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 恶性肿块 6 3例 (浸润性导管癌 5 9例 ,单纯癌 2例 ,导管内癌 2例 ) ,良性肿块 46例 (纤维腺瘤 43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 1例 ,小叶增生 2例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恶性肿块无血液 ( 0级 )检出率 4.8%,显著低于良性肿块 ( 5 2 .2 %)。Ⅱ级以上血流检出率 ,恶性肿块为 80 .9%,显著高于良性肿块 ( 10 .9%)。恶性肿块阻力指数为 0 .74± 0 .0 5 ,良性肿块阻力指数为 0 .6 4± 0 .0 7,恶性肿块搏动指数为 1.6 8± 0 .49,良性肿块搏动指数为 1.0 0± 0 .0 7,两者之间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1)。恶性肿块最大血流速度高于良性肿块 ,但差异不大 (P >0 .0 5 )。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 95 .2 %、89.1%、92 .3%。结论 彩色多普勒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探讨多参数MRI(multi-parametric MRI,Mp-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评分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8例前列腺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其中前列腺癌7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48例、前列腺炎5例,所有患者均行3.0 T MRI扫描,获取完整的T2WI、DWI及DCE图像;由2名前列腺诊断医师在不知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的情况下采用PIRADS V2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分别记录;所有患者均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病理穿刺,并由泌尿专业病理诊断医师进行诊断,对前列腺癌则进行Gleason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I-RADS V2评分与穿刺病理的相关系数,并采用ROC曲线分析PI-RADS V2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PI-RADS V2评分与穿刺病理呈正相关,r=0.887。PI-RADS V2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0.975,其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96.23%,准确性为94.51%,阳性预测值97.22%,阴性预测值91.07%。Gleason评分≥8分的前列腺癌的PI-RADS V2评分为5分。结论 PI-RADS V2评分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的相关性高,PI-RADS V2评分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病变9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经病理确诊,包括良性病变60例、恶性病变30例,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均接受MRI平扫、MRI-DWI及MRI-DCE检查,比较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MRI-DCE参数(达峰时间、强化程度、强化率),并对观察组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患者ADC值与MRI-DCE参数进行比较,同时比较MRI-DWI、MRI-DCE及二者联合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ADC值、达峰时间低于对照组,而强化程度、强化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性病变患者ADC值、达峰时间与强化程度高于恶性病变患者,强化率低于恶性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联合MRI-DCE对前列腺病变的诊断效能均优于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DWI联合MRI-DCE对前列腺病变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临床可根据ADC值、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结合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卵巢肿瘤患者(良性30例、恶性18例)中MRI常规形态学诊断恶性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测量良恶性组的ADC值,分析两组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其最佳鉴别阈值,并得出相应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比较MRI、ADC值测量及二者联合在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MRI诊断恶性卵巢肿瘤的敏感性94. 4%,特异性80. 0%,准确性85. 4%。良性组与恶性组的ADC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1),ROC分析良恶性卵巢肿瘤ADC值鉴别的最佳阈值为1. 328x10-3mm2/s,相应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6. 7%,准确性为85. 4%。将MRI诊断与ADC值测量联合应用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80%,准确率87. 5%。结论:MRI在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ADC值测量可以量化鉴别良、恶性卵巢肿瘤,更加客观。MRI与ADC值测量联合应用,诊断价值高于二者单一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能够预测PI-RADs v2评分≤3分患者前列腺穿刺术后非临床有意义结果的列线图,并内部验证其诊断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数据选自2012年1月至2018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患者构成的数据库。统计分析相关临床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确定穿刺结果为非临床有意义的预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列线图的诊断性能由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来评估。结果共491例患者纳入研究。前列腺癌(PCa)的检出率为28. 5%(140/491),临床有意义PCa(CSPCa)的检出率为14. 5%(71/491),临床无意义PCa(CIPCa)的检出率为14. 1%(69/491),良性结果为71. 5%(351/491)。非临床有意义结果(non-CSPCa,包括CIPCa和Benign)的检出率为85. 5%(420/491)。基于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PI-RADs v2等指标构建列线图。校准曲线证实,列线图的预测一致度较好,若预测值在53%~72%之间,其具备高估风险的可能性。决策曲线显示,当阈值 70%时,用该列线图决定是否穿刺可获得明显的临床获益。结论基于年龄、PI-RADs v2、PSAD等指标构建的列线图对于前列腺穿刺术后非临床有意义结果有着良好的预测价值。此列线图应用于临床决策可使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17.
潘秀军  沈霞 《检验医学》2005,20(2):89-91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PSA(TPSA)比值[(F/T)PSA]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55例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PCa)患者和10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中的TPSA和FPSA,并计算(F/T)PSA比值.结果以TPSA>4.0 ng/ml为临界判断点,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43.1%;以(F/T)PSA<0.15作为临界判断点,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90.8%.TPSA在4.0~20.0 ng/ml时,两组患者间TPSA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F/T)PSA比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PCa组显著低于BPH组.结论以0.15作为临界判断点,(F/T)PSA比值提高了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尤其TPSA在4.0~20.0 ng/ml范围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T2WI、DWI双参数成像(bp-MRI)对前列腺良性病变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住院行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病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多参数前列腺磁共振检查(mp-MRI),由两名影像诊断医生基于T2WI、DWI的双参数MRI(bp-MRI)对是否存在前列腺癌进行PI-RADS v2评分并测量ADC值,以前列腺穿刺和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其诊断的准确性和两名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以及ADC值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并与血清生物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进行比较。结果 共有210个病例纳入研究,其中前列腺癌106例,前列腺良性病变104例。医生1和医生2利用bp-MRI判断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AUC值分别为0.821(P<0.05)和0.805(P<0.05), 观察者间一致性强,Kappa值为0.812。mp-MRI判断良恶性病变的准确性AUC为0.806(P<0.05), bp-MRI与mp-MRI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ADC值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时,两名医生测量的ADC值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795(P<0.01), 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以两者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ADC值,其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AUC为0.89(P<0.05),高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FPSA/TPSA值(P<0.05)。判断前列腺癌的ADC最佳截断值为801.4 mm2/s,其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81.6%。结论 3.0T磁共振bp-MRI和mp-MRI对前列腺癌良恶性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801.4 mm2/s为ADC阈值有助于前列腺癌和良性病变的鉴别,因此对比剂过敏、肾功能不全病例可以优先选择bp-MRI。  相似文献   

19.
经直肠超声三维显像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三维显像(3D-TRUS)在前列腺良、恶性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2例前列腺结节患者行CDFI及3D-TRUS检查,对声像图表现行血管半定量分型和血管指数(Ⅵ)定量分析.结果 ①恶性结节在部位、边界、回声类型以及对包膜和前列腺对称性的影响等方面,与良性结节差异显著(P<0.01);②经直肠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TR3D-CPA)显示前列腺癌(PCa)较良性病变血管丰富、增粗、走行纡曲、紊乱.以TR3D-CPA Ⅳ级诊断PCa,敏感性为78.38%.特异性为81.03%;PCa的Ⅵ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01).结论 3D-TRUS可为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0.
前列腺外周带癌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标准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所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的量化诊断效能及诊断标准.方法 对40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疾病患者,非癌20例,外周带癌20例, 以六分区法为基础,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每一扫描层面内两侧外周带归为非癌区或癌区,获得外周带各分区内的最小ADC值.判断诊断效能采用ROC分析.结果 癌区ADC值平均(0.98±0.30)×10-3 mm2/s,非癌区ADC值平均(1.59±0.29)×10-3 mm2/s.根据ROC分析,ADC值诊断前列腺外周带癌的最佳临界值为≤1.24×10-3 mm2/s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58%、92.42%、86.73%;只考虑获得较大特异性可选择临界值≤1.04×10-3 mm2/s,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6.56%、96.95%和86.26%,只考虑获得较大敏感性可选择临界值<1.69×10-3 mm2/s,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63%、37.07%和58.82%.结论 可选择分区内最小ADC值≤1.24×10-3 mm2/s作为前列腺外周带癌诊断标准.当分区内最小ADC值介于(1.04~1.24)×10-3 mm2/s之间时,有可能发生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