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总结杨学信主任多年的临床经验,观察萎胃灵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探讨杨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思路和临床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其经验。结果萎胃灵方临床疗效确切。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关键为"脾胃气虚,气滞血瘀",脾胃气虚为本,胃络血瘀为标,杨师依据本病病机特点自拟"萎胃灵方"用于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于胃黏膜上皮的反复炎症反应导致胃黏膜病变的一种消化系统慢性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中上腹隐痛不适、纳差、嗳气、食后腹胀等。世界卫生组织于1978年将其归为胃癌前疾病。山西省中医院李晶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之本是脾气虚,病机之标是胃络瘀阻、兼夹毒邪,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时,一则不忘致病之本——脾胃虚弱,用药轻清平和,时时顾护脾胃;二则重视恢复脾胃升降之职,善用消食导滞之品,助中焦运化;三则谨记瘀血阻络贯穿疾病始终,注重理气活血解毒,同时兼顾养血活血,津血同调。临床治疗以“气虚血瘀夹毒论”为指导,以自拟萎胃方为基础,针对患者不同病情临证灵活加减,配合饮食调整、情志调摄,取得了显著疗效。文章通过案例介绍李晶主任“气虚血瘀夹毒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选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接收且经胃镜、病理确诊的89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对患者予以养胃复元汤治疗,深入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转阴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89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13%(82/89),其中,51例(57.30%)显效,31例(34.83%)有效,7例(7.87%)无效;胃镜总有效率为96.63%,其中,60例(67.42%)显效,26例(29.21%)有效,3例(3.37%)无效。结论:选养胃复元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明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黄明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入侵等有关,脾胃虚弱是本病的发病基础,基本病机是脾胃气虚、血瘀气滞,治疗应标本兼顾,并注重饮食与情志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总结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的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血瘀的关系及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探讨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运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检索系统检索1990—2014年文献,对其中符合要求的21篇文章进行汇总、分析。血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其发生与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血液循环障碍等关系密切;中医临床采用辩证分型、基本方加减及中西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中医药对本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减轻临床症状甚至逆转疾病发展趋势,但对本病血瘀证的实验研究仍较匮乏,治疗方法及疗效评判不统一,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六君子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予加味六君子汤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镁肠溶片、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病理积分、病理积分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病理疗效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六君子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西医治疗存在效果欠佳、易反复发作、副作用大等问题,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独特的优势.李学军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主要在于饮食失调、劳倦失宜、情志失和;病机以脾胃气虚为本,肝胃不和,气滞、血瘀、湿热交结日久而成浊毒,损伤胃腑黏膜致病;治疗上以补益脾胃为本...  相似文献   

8.
论黄芪配莪术在治疗胃,肝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迎雪 《江苏中医》1999,20(11):39-41
慢性胃、肝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脱垂、早期肝硬化等,在一定病病理阶段,均可呈现气虚血瘀之证候。治疗选用黄芪与莪术组成之地以益气化瘀,使气旺血行,瘀去气血流通,以利血生,可以有效地阻断气虚与血瘀之间的恶性循环,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理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益气活血清热为主要治疗方法,临床观察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兼热郁血瘀证)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难治性消化系统疾病,被公认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夏军权教授临证30余载,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颇丰。夏军权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基于脾胃虚弱,热毒、血瘀相互搏结于体内,日久损伤胃络,终致胃黏膜萎缩,重视舌诊。主要证候为脾胃气虚、脾肾亏虚、胃阴不足、气滞痰凝,治法为益气健脾且降逆、温肾健脾且升阳、益胃滋阴且润燥、理气化痰且除湿、活血化瘀且消瘤;用药主张平淡取效;重视幽门螺杆菌的根除、胃镜的定期复查及病理活检,临床上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法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可夫 《中医药学刊》2004,22(3):389-390
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离不开血瘀为患,因而其治疗多采用活血化瘀法。但是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临床上少见慢性萎缩性胃炎单纯血瘀证。多并见他证,故应根据辨证,分别选用不同的活血化瘀方法,如益气活血法、养阴活血法、理气活血法。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肝疾病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脱垂、早期肝硬化等 ,在一定病理阶段 ,均可呈现气虚血瘀之证候。治疗选用黄芪与莪术组成之药对以益气化瘀 ,使气旺血行 ,瘀去气血流通 ,以利血生 ,可以有效地阻断气虚与血瘀之间的恶性循环 ,缩短病程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法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发展离不开血瘀为患,因而其治疗多采用活血化瘀法.但是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应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临床上少见慢性萎缩性胃炎单纯血瘀证,多并见他证,故应根据辨证,分别选用不同的活血化瘀方法,如益气活血法、养阴活血法、理气活血法.  相似文献   

14.
李建根 《四川中医》2010,(10):37-3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脾胃气虚为先、为主,久病则胃络血瘀、热郁湿阻,最终形成气虚、血瘀、热郁三者之间正虚邪实、互为因果的病变。治疗上当在益气健脾的基础上合以化湿和络。  相似文献   

15.
总结邱健行全国名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邱健行教授认为萎缩性胃炎以"气虚"、"浊毒"为疾病的主要病机,故自拟健脾化浊解毒汤临床治疗效果甚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虚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将7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气虚组与对照组进行治疗,并统计其临床表现中气虚症状的发生率。[结果]750例患者均有气虚表现,气虚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气虚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关系密切,补气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17.
蒋喆 《陕西中医》2014,(9):1226-1228
目的:介绍名老中医陈光伟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方法:跟随陈光伟老师临床学习,通过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结果:通过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临症分为四型,脾胃气虚,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脾胃湿热。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胃祺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及病理疗效。方法将62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硒酵母胶囊及替普瑞酮胶囊,治疗组予胃祺饮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病理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5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对照组腺体萎缩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2.5%、30.0%,肠上皮化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1%、27.6%;两组病理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祺饮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胃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及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19.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用药特色三方面总结郭淑云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虚血瘀为基本病机,以健脾益气化瘀、温阳补中化瘀、滋阴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方法,并根据临床症状随症加减治疗,善用丸散、风药、药对等,重视补中运脾,衷中参西,临床疗效显著。其从脾虚血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为临床提供了完整的治疗思路,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李合国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李合国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研究多年,临床经验颇丰,尤其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根本病机为脾胃气虚,胃络瘀阻为本病的病理基础。在临证之际,谨守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灵活,随证加减,自拟和胃方运用于临床,并尤为重视日常综合护理,故常常取得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