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对照组纳入自2013-01—2014-06常规围手术期处理的42例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股骨粗隆下骨折7例),观察组纳入自2014-07—2016-12行MDT围手术期管理的39例老年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3例,股骨粗隆下骨折5例)。结果 8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0~32)个月。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高,患者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诊疗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中应用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综合分析我院3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经验.方法 选择2000-1~2010-12 本院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36例,平均随访6年.回顾性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措施,总结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经验.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5例.结果 36例老年患者均进入随访结果分析,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0.3分.结论 适应证和假体的选择,围手术期的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及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手术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7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一般情况、骨折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表浅软组织感染2.6%(2例),心脑血管意外3.9%(3例),肺炎6.6%(5例),老年谵妄15.8%(12例),术后DVT 5.3%(4例),应激性溃疡2.6%(2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骨折稳定性(股骨内后侧皮质)、ASA评分是骨折愈合后髋关节功能的预测因子(P=0.032,P=0.032,P=0.038),性别、入院后早期手术、手术时间与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较小,但围手术期仍有较多并发症。骨折稳定性、患者年龄、ASA评分与骨折愈合后髋关节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并脑梗塞后遗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的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脑梗塞后遗症,探讨围手术期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骨不连、神经损伤发生,髋关节功能按照Harris评分标准[2]评分,平均为(90.9±4.1)分。36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髋关节功能良好,仅2例发生轻度髋内翻畸形。结论合并脑梗塞后遗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充分术前准备、采用合理的麻醉方式、手术方法、准确的术后治疗和康复锻炼,可帮助患者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技巧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统计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行人工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的2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随访周期1.5-2年,分析其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Harris评分进行术后功能评价。结果术后1个月之内死亡2例,余24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7分。结论围手术期的正确评估和处理、术中的正确操作、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中药消肿汤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患者视觉模拟(VAS)评分、Harris 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 年2 月—2020 年8 月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7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PFNA 治疗基础上辅以中药消肿汤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后第1、3、5 和7 天疼痛情况进行评估,采用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对患者术前、术后1 周、4 周、8 周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对比两组术后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术后1 d,两组间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术后3、5、7 d,研究组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髋关节情况比较,术后1、4、8 周,研究组Harri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运用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同时辅以中药消肿汤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肢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康复进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及短期疗效。方法自2006-01—2012-01共收治11例65岁以上髋部骨折合并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8例股骨颈骨折均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总结此类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方法,并报道短期随访临床结果。结果 5例在院期间出现并发症。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术后12 d死亡,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患者于术后7、9个月死于心血管意外,其余8例基本恢复术前的活动能力。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股骨粗隆间骨折平均61.7(49~74)分,股骨颈骨折平均82.6(69~92)分。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愈合,至末次随访时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X线片未发现股骨假体松动。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的围手术期评估非常重要,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合适的手术方式选择能明显提高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术后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治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自2016-01—2019-12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4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21例采取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多学科协同组),121例采取常规诊疗模式(常规诊疗组)。比较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1、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Barthel评分。结果 2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多学科协同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常规诊疗组缩短,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Barthel评分高于常规诊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学科协同组术后早期谵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常规诊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围手术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患者制定有效的综合诊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术前检查及等待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围手术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连续随访88例在我院骨科实施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其中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期间治疗的47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案,作为对照组;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期间治疗的41例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策略,作为研究组;随访至术后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进程。结果加速康复外科组与常规手术方案治疗组相比,术后2周内院内感染、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评估术后1年内的髋关节功能H arris评分,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康复进程加快。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案更有利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3—2019-01间伊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33例)和DHS组(29例)2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等各项指标均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比较,PNF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微创性好、骨折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术的患者,按围术期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加速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基本生活能力评分(改良BADL量表)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加速组在术后1、12、24、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4/40)vs(11/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速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组[(6.82±0.64)d vs(9.21±0.83)d,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加速组术后3个月时Harris评分和基本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其中Harris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围术期中应用ERAS理念是安全可行的,不但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生存质量,而且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2月,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14例采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闭合复位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联合组)。而另外14例仅采用常规PFNA固定手术治疗(常规组)。比较两组的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两组下地行走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联合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与术后6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Harris评分和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联合组的VAS、Harris评分和ROM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影像评估方面,联合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P0.05);末次随访时,联合组内固定物松动等改变显著轻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减少并发症,改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VAS(疼痛)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其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讨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围手术期处理、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方法 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16例,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97例,平均随访6.5个月,骨折均愈合.功能恢复评估方法采用李强等报道的分项百分制髋关节评分方法(改良Harris法),优良率84.54%.结论 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具有损伤小、生物力学优点突出等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DHS内固定联合骨水泥灌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切口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2-07—2014-02诊治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21例采用小切口DHS内固定配合骨水泥灌注强化治疗(骨水泥组),18例单纯采用小切口DHS内固定术(单纯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2组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所有患者术后获得平均11.4(5~18)个月随访。骨水泥组:围手术期无骨水泥相关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切割股骨头、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10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0.5%。单纯组:1例内固定松动切割股骨头,经卧床非手术治疗后骨折愈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8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3.3%。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DHS内固定联合骨水泥灌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在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创伤的情况下提高了内固定的稳定性,患者可早期活动,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固定的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100例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ERAS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记录两组的住院天数、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视觉模拟量表(VA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结果 ERAS 手术与较短的住院时间、较低的术后VAS评分、较早的活动和术后3个月的平均HHS评分显著改善相关,平均住院时间从6.3±2.8减少到4.9±2.6天。结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接受ERAS处理能够减少住院时间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和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5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探讨围手术期术前准备、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351例均安全度过手术,仅1例术后死于广泛心肌梗死,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下降,手术风险较大。术前准备充分、尽早手术、采用合理的麻醉方式及微创手术、精心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及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2—2015-06手术治疗的14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75例(PFNA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67例(置换组)。结果 142例均获得了18个月的随访。与PFNA组比较,置换组术后至下床时间更短,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更低,术后1、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更高,但切口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置换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慢;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术后下床时间早、疼痛缓解快、早期髋关节功能良好等优点,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锁定加压钢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研究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与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术后,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对照组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卧床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在严格掌握患者手术适应证情况下,可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均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103例中接受PFNA治疗62例患者做为观察组,将接受DHS治疗41例患者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Harri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相对于DHS,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