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长宏  肖毅 《光明中医》2023,(6):1065-1067
目的 观察舒筋活血汤治疗以髌骨爪联合钛缆内固定的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以髌骨爪联合钛缆内固定髌骨骨折的60例患者并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口服舒筋活血汤治疗4周;对比2组术后的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段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以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在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术后3个月、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Bostman评分优良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舒筋活血汤治疗和非中药治疗以髌骨爪联合钛缆内固定的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临床疗效均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前者对术后膝关节的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髌骨骨折术后早期屈膝位固定联合关节训练的疗效。方法: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术后用伸直位结合关节训练,观察组术后用早期屈膝位固定联合关节训练。结果: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HS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关节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屈膝位固定联合关节训练能显著改善膝关节肿胀,减轻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特色护理对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纳入关节镜下行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的膝关节肿胀程度、疼痛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结果术前两组间的膝关节肿胀程度、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的膝关节肿胀程度、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可以减轻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疼痛、肿胀,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术后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以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方法: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72例因髌骨骨折术后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主动功能锻炼、被动运动训练、中药外用及手法理筋、蜡疗、冰敷、本体感觉训练等综合康复方法治疗3个月,采用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和Bostman膝关节评分评价康复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72例患者经综合康复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加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stman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效果:优:68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5.3%。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髌骨骨折聚髌器内固定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折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与中医针灸联合模式的术后功能障碍康复效果。方法:选择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70例胫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行早期康复训练与中医针灸联合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康复效果。结果:术后首周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 %低于对照组的25.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94.29 %高于对照组的74.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折术后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与中医针灸联合模式可有效改善其术后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配合熏洗二号方治疗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的髌骨骨折4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治疗组为熏洗二号方熏洗,对照组为扶他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患膝关节活动改善度以及Bostman功能评分。结果:在膝关节活动度方面,熏洗二号方熏洗组在术后6周和12周的膝关节活动度优于扶他林外敷组;两组术后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stman髌骨骨折术后疗效评价,两组优良率均为100%,但是熏洗组优秀率(80.95%)高于对照组疗效优秀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熏洗二号方对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后具有一定的有止痛效果,能有效恢复膝关节活动度,能够提高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新中医》2019,(8)
目的:观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联合康复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观察的TKA患者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骨科常规护理,积极指导患者术后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对患肢使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进行理疗。对2组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术后静息疼痛及运动疼痛评分在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静息疼痛及运动疼痛评分在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均为观察组的数值低于对照组;且以上两种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 0.05)。提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1~8天内静息痛及运动痛的评分成降低趋势,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2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数值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 0.05)。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5、8天膝关节活动度随时间呈增大趋势,且增大幅度高于对照组。结论:TKA围手术期运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和康复锻炼干预,能缓解术后患肢早期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我院协定方伤科一号方治疗髌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手术治疗的67例髌骨骨折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术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33例在术后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予伤科一号方口服,连续服用60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及肿胀的疗效情况及术后HS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术后疼痛及肿胀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HSS评分上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并发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科一号方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髌骨骨折术后的疼痛及肿胀状况,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叶杨  曹谨茹  郑文浩 《新中医》2019,51(8):291-294
目的:观察超声脉冲电导治疗联合康复锻炼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观察的TKA患者9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骨科常规护理,积极指导患者术后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对患肢使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进行理疗。对2组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患者术后静息疼痛及运动疼痛评分在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静息疼痛及运动疼痛评分在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均为观察组的数值低于对照组;且以上两种评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 0.05)。提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1~8天内静息痛及运动痛的评分成降低趋势,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2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数值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处理因素与时间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 0.05)。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5、8天膝关节活动度随时间呈增大趋势,且增大幅度高于对照组。结论:TKA围手术期运用超声脉冲电导治疗和康复锻炼干预,能缓解术后患肢早期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筋活血通络汤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促进髌骨骨折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78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9例)术后常规干预,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予以舒筋活血通络汤及阶段性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干预后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并发症、膝关节HSS评分、住院时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干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84.6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患肢肿胀程度轻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为5.13%,低于对照组20.51%,P0.05;观察组患者HSS评分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SQI、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76.9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舒筋活血通络汤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促进髌骨骨折患者康复效果良好,临床疗效提升,患者恢复快,并发症率降低,心里状态及睡眠质量均改善,患者满意率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在髌骨骨折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行常规消炎镇痛及功能锻炼。观察组同时给予中药熏蒸治疗,1剂/d,早晚各熏蒸患处1次,每次半小时,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02%,对照组为73.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活动度评分及Bostman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33%,对照组为14.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对于髌骨骨折复位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蒙药熏蒸结合康复疗法对于髌骨骨折术后康复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髌骨骨折术后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选择蒙药熏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5%,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S、Bostman、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髌骨骨折术后蒙药熏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能够有效促进骨折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生血方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及对患者VAS疼痛评分、Bostman评分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克氏针固定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健脾生血方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消失(肿胀、疼痛及瘀斑)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中医证候积分、AS疼痛评分、Bostman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胀、疼痛及瘀斑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肢体疼痛、肌肉紧张、肿胀瘀斑及肢体活动受限)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Bostman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与75.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生血方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髌骨骨折能够显著加速症状消失,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轻疼痛,从而促进促进髌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郑晓捷  傅秀珍 《新中医》2019,51(7):264-266
目的:观察四子散热敷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术后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的KOA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锻炼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子散热敷患膝关节。比较2组术后疼痛、肿胀程度、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结果:术后3天、7天及14天,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天、14天和1个月,观察组膝上和膝下10 cm的肿胀程度均小于对照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四子散热敷干预行TKA治疗的KOA患者,可缓解疼痛,减轻肿胀,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析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进行早期中医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选取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观察组术后进行早期中医结合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术后仅予以康复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程度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稳定性治疗前后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于第1、2、4周膝功能疼痛、膝关节围度、关节活动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应用中医药结合康复训练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针刺疗法结合中药熏蒸及康复训练促进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方法:114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5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患者(57例)则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刺疗法结合中药熏蒸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干预前及干预3、7 d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VAS)、干预前后患者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干预后14、28、56 d患者X线骨痂评分、患者并发症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临床功能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有效率(98.25%)显著高于对照组(87.7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VAS评分相当,P0.05,干预后3、7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相当,P0.05,干预后各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4、28、56 d观察组患者X线骨痂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17.5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干预后骨折愈合时间、临床功能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疗法结合中药熏蒸及康复训练可较好促进促进胫骨中下段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术后患者疼痛轻、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好,X线显示患者骨痂评分高,术后并发症率低,安全性高,且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陈榆龙  邹青云 《山西中医》2021,(4):46-46,57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对髌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术后除常规康复锻炼外,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对照组术后只进行常规康复锻炼。6个月后根据Bostman功能评分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Bostman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愈率比较,治疗组75.00%高于对照组5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外洗对髌骨骨折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热敏灸对髌骨骨折术后局部肿胀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内固定术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术膝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热敏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肿胀值、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和骨钙素(bone gal protein, BGP)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肿胀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肿胀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大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将88例膝半月板损伤患者根据诊治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44例,采取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44例,采取早期康复训练联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干预3个月后比较Lysholm膝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ROM),评价膝关节功能疗效。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9.55%,高于对照组的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ROM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和ROM均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膝半月板损伤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30例进行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各组患者数量均为15例,对照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对2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活动度改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8周2组患者的HSS评分、ROM评分展开比较,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术后12周、16周试验组的HSS评分、RO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医针灸有利于显著改善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拓展关节活动度,具有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