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279位在校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态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随机抽取衢州学院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1.4%的学生知道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96.8%学生对献血持肯定态度,88.8%学生愿意献血。但对献血知识了解不多,献血年龄、体重、献血量和献血间隔时间约半数人知晓,曾献过血与未献过血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学生知道血液是在不断新陈代谢的,但对血液生理知识认知肤浅,有73.5%的学生对献血无损健康不知晓,85.7%以上的学生对献血有益健康不知晓,50%学生怕献血传染疾病,39.8%学生担心献血影响健康,34.1%学生担心家人不支持,31.1%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献血。结论:针对高校学生,无偿献血的宣传要从血液生理、献血常识入手,宣传科学献血有益健康理念,促使其态度和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务工作者无偿献血的参与程度及对相关政策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培养固定低危无偿献血者,推进无偿献血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烟台地区6家二三级医疗机构中随机选取624名医务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参与本次调查的医务工作者中,有过无偿献血经历的占60.9%,其中有过两次及以上献血经历的占48.4%。从事临床医师岗位、拥有本科学历、初级职称者献血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P<0.05)。有过献血经历的医务工作者对无偿献血相关政策的认知程度比未参与献血的医务工作者要高(P<0.05)。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力度,鼓励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临床输血知识培训,保障无偿献血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安徽省大学生无偿献血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大学生无偿献血长效机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知信行理论自制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在安徽省皖南芜湖、皖中合肥、皖北阜阳抽取高校大学生共900名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有效调查889名大学生,无偿献血总体知晓率55.6%,有献血意愿者56.2%,累计献血率17.0%。单因素分析发现,合肥和芜湖地区、医学院校、家人有献血史的大学生政策得分更高;芜湖地区、女性、高年级组、家人有献血史的大学生知识得分更高;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有无献血行为的大学生献血意愿存在差异;合肥地区(OR=12.369,95%CI:4.967~30.805)、高年级(OR=3.367,95%CI:2.149~5.274)、男性(OR=1.575,95%CI:1.055~2.353)、有献血意愿(OR=1.952,95%CI:1.289~2.955)、政策(OR=1.232,95%CI:1.069~1.420)和知识(OR=1.072,95%CI:1.024~1.122)知晓水平高的大学生献血行为较好。结论大学生对无偿献血认知不够、献血意愿和参与率较低,建议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和规范献血服务以激励更多大学生参与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4.
李燕琴  白斌  田晶 《现代预防医学》2013,(2):303-305,311
目的调查西安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3~4月,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西安市5所重点高校的650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结果西安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率为22.7%。男生高于女生,老生高于新生,医学专业的学生高于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得分,女生高于男生,老生高于新生,有献血史的学生高于无献血史的学生。在未来的献血态度上,女生的未来献血意愿高于男生、有献血史的学生高于无献血史的学生,父母支持献血的学生高于父母不支持的学生。结论西安市大学生有很高的献血意愿,推行健康教育和有力的宣传可以激励更多的高校学生参与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合肥市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相关因素以提升大学生无偿献血的认知度以及增强其二次献血的行动力。方法于2019年9—11月在合肥市地区三所高校共900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无偿献血经历的学生占37%,其中无偿献血1次的学生占献血人数的72.3%,参与过两次及两次以上的同学占献血人数27.7%(P<0.05)。结论当前大学生献血人数占献血总人数的比例偏低,再次献血的人数更是大幅度下跌,其中身体不适,怕疼,家人反对等都是阻碍大学生无偿献血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互助献血员状况及其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为无偿献血员的招幕及无偿献血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门设计的调查表,选择南京市各大医院参加互助献血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调查398人,其中首次献血占74.6%;高中及以下者占60.5%。无偿献血知识和信息主要来源于电视,占47.7%。愿意继续参与无偿献血者占62.3%,有献血经历的人中44.6%愿意成为固定献血者。结论南京地区首次献血者比例远高于固定自愿献血者,且对献血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明显偏低。应加强对献血知识和临床用血方面的宣传,通过正确引导,逐步提高固定无偿献血者比例,以提高无偿献血率。  相似文献   

7.
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及态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医学生无偿献血知识,态度,方法:于1999年10月,对广东医学院271名年龄在19-24岁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7.08%的人认为无偿献血是公民应尽的义务,88.93%的人愿意参加无偿献血,绝大多数知道一般的献血知识,70.11%的人献血动机为献血救人,42.44%,的人对献血无顾虑,24.35%的人担心影响健康,20.30%的人担心家人不支持。希望获取献血知识的途径选择率高低依次为献血宣传(55.35%),医务人员(43.17),健康教育课(37.64%),报刊杂志(35.79%)。结论:医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对无偿献血有较为积极的态度,男女生比较和已参与与未参与献血者比较在部分认知上存在差别,应加强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和掌握山东省泰安市城镇居民和大学生献血人群中无偿献血理念和意愿,推动无偿献血工作进一步发展。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到泰安市中心血站及在学校参加无偿献血的城镇居民和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对以上两组人群的相关指标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共调查城镇居民和大学生各700人,其中现实型献血动机城镇居民高达58.8%,大学生占45.49%,城镇居民高于大学生(P〈0.05),而理想型献血动机大学生占46.22%,城镇居民29.02%,大学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P〈0.01)。献血知识获得途径:68.36%的城镇居民主要是大众传媒和采血车街头宣传,大学生以社团宣传和"互联网"为途径者显著高于城镇居民(P〈0.01)。调查中以前未献血的主要原因和献血前最关心的问题在两个人群中也有较大差异。结论城镇居民和大学生的献血理念与意愿各有其特点,应根据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无偿献血的知识态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无偿献血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2个乡镇36个自然村内18~55周岁的健康农民2400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无偿献血政策和知识的知晓率为18.0%,知道定期献血对健康有利的占39.8%,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占50.1%,其中需要以经济补偿方式回报的占65.7%。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献血次数的人,对无偿献血相关政策和知识知晓程度不同,接受意愿不同。[结论]农村居民无偿献血相关政策和知识知晓率低,无偿献血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做好农村居民无偿献血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孙雪莲 《中国校医》2015,29(3):171-173
目的了解我校在校学生无偿献血的现状以及对无偿献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高校更好的宣传无偿献血事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以无记名填写问卷的形式,对我校在校学生进行了无偿献血情况和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472名在校生,其中有144人献过血,献血率为30.5%;男女生的献血率分别为36.8%和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级学生的献血率分别为25.9%,32.1%,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学生对献血的态度上,光荣感、健康查体和奖励回报作为学生最重要的献血动机;害怕传播疾病、怕影响身体健康和怕针刺是影响学生献血的消极因素。在献血相关知识知晓上,献血人群要比未献血人群的知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校大学生献血热情不高,在献血宣传上还有待加强,让更多学生真正了解献血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居民无偿献血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无偿献血积极性提供针对性建议。方法 根据知信行理论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重庆市主城9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年龄、学历、职业、献血史是居民无偿献血知识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19岁(OR = 3.804,95% CI:1.739~8.325)、20~29岁(OR = 2.725,95% CI:1.532~4.846)、本科/大专(OR = 2.356,95% CI:1.469~3.779)、硕士及以上学历(OR = 3.597,95% CI:1.771~7.305)、有献血史(OR = 4.272,95% CI:2.898~6.298)居民对无偿献血知识认知程度更高,个体工商户(OR = 0.500,95% CI:0.305~0.820)、农民/农民工(OR = 0.300,95% CI:0.143~0.628)、离/退休(OR = 0.286,95% CI:0.087~0.934)居民认知程度较低;学历、献血史是居民无偿献血态度的影响因素,居民献血意愿随学历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有献血史居民(OR = 1.443,95% CI:1.028~2.025)献血意愿更强;职业是居民无偿献血行为的影响因素,农民/农民工(OR = 0.352,95% CI:0.147~0.847)献血率较低。结论 重庆市居民无偿献血知识认知较高,献血意愿较强,但献血行为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瑞安市农村无偿献血者态度、意愿,探讨符合瑞安市农村无偿献血工作模式。方法: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瑞安市农村31个乡镇,利用组织献血与街头献血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农村无偿献血者进行现场随机调查,发放问卷2 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000份,有效回收率87.0%。结果:66.0%的没有献血经历者希望采用街头献血工作方式,42.1%~47.9%的有献血经历者希望组织献血;没有献血经历者献血意愿55.0%,有献血经历者献血意愿85.0%,没有献血经历者认为血站纪念品更好,价值更高占72.0%,有献血经历者认为血站献血时间自己安排占89.0%,告知血液结果占84.0%。结论:农村组织献血与街头献血结合,建立农村爱心献血屋,发挥农村媒体宣传,加强血站献血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南京市无偿献血人群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为无偿献血员的招募及无偿献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专门设计调查表,对随机选择自愿参加个人无偿献血人员共698人进行调查.结果 698人中,54.2%的人为首次献血,学生群体多次献血比例明显低于非学生群体;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54.6%;献血意向方面,92.1%的人愿意献血,61.6%愿意成为应急献血员,愿意捐献骨髓的人占30.3%.结论 提高人群的无偿献血率,应有针对性地加大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宣传力度并正确引导,以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公民对无偿献血相关认知情况和献血意愿,为进一步强化无偿献血宣传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街头和相关单位随机向公民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用SPSS15.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以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哈尔滨市街头和相关单位发放1 500份调查问卷,回收1 468份,有效问卷率为97. 87%。其中男性占56. 1%,女性占43. 9%。调查对象中,没献过血的占40. 24%,献血一次以上的占59. 76%。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中,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和不同学历者在无偿献血知晓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公民了解献血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媒体和流动采血车。调查对象对无偿献血制度知晓率为89. 02%,对捐献成分血知晓率为45. 12%。结论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等方面影响公民无偿献血情况。公民对献血相关政策知识还不够了解,建议增加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在制定献血招募计划时,应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制定不同的招募策略。  相似文献   

15.
黄璨  李涛  易星  李双  李咏梅 《现代预防医学》2021,(20):3774-3778
目的 了解长沙市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的认知情况,分析学校、家庭等因素对其认知情况的影响,为高校献血招募提供方向。方法 在长沙市高校学生中进行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部分学生,利用自制问卷《大学生无偿献血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Cronbach α系数法和因子分析评价问卷的信效度,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统计分析大学生无偿献血知识的认知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大学生对单次献血量的知晓最好,对免费用血政策的知晓最差。学校等级(t = 6.752,P<0.05)、专业类别(F = 24.360,P<0.05)、所在年级(F = 6.645,P<0.05)、是否任学生干部(t = 4.050,P<0.05)以及户籍地(t = -2.409,P<0.05)、家人中是否有无偿献血者(F = 21.850,P<0.05)等因素,导致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校等级对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的影响最大,所在年级对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的影响最小。结论 学校、家庭因素对大学生无偿献血认知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可结合不同学校和家庭背景针对性地调整高校献血动员的宣讲内容,优化无偿献血的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终身免费用血者这一群体的特点及对无偿献血工作的支持和态度。方法: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30例终身免费用血者的基本信息、献血经历、献血意愿、免费用血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年龄段18~29岁的,男性,职业是“其它”的无偿献血者是献血主流。从献血动机和经历来看,表示肯定了无偿献血工作,95.22%表示会继续支持和参加无偿献血,但献血服务和免费用血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结论:终身免费用血者这一特殊的群体的壮大,关系到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和无偿献血工作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为无偿献血的招募及无偿献血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门设计调查表,对随机选择自愿参加个人无偿献血人员共962人进行调查。结果:962人中,54.12%的人为多次献血,多次献血比例明显高于初次,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54.16%,92.11%的人愿意献血。结论:提高人群无偿献血率,应有针对性地加大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宣传力度并正确引导,以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嘉兴市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嘉兴市无偿献血的现状,了解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法:对嘉兴市公众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献血者和非献血者对各种献血知识的认知具有统计差异,即献血者相对于未献血者,了解无偿献血知识的比例更大.认为献血者穷积极图表现、好心劝阻、鼓励支持、漠不关心的分别占到2.3%、11.6%、61.3%、24.9%,未献血者对周围同事好友的态度在上述几个方面分别占0.6%、4.0%、72%、23.4%.结论:目前嘉兴市无偿献血存在的问题包括缺乏相关政策支持、宣传不到住等.最后提出整合相关部门力量;加大宣传力度;创新无偿献血模式,探索适度补偿机制等,以期建立起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高校大学生无偿献血情况,为完善低危血液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2017年194 098名高校大学生献血情况和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参与无偿献血的高校大学生占献血总人数的比例由13.42%增加至24.67%,占在校大学生总人数的比例由3.09%增加至5.64%(P0.01)。所献血液HBsAg、抗-HCV、抗-TP及其他阳性率依次由0.45%、0.36%、0.29%、0.22%下降至0.18%、0.31%、0.17%、0.12%,除抗-HCV外,其他均P0.01;而ALT阳性率由0.89%上升至1.85%(P0.01)。与其他人群相比,大学生ALT(1.56%)、HBsAg(0.41%)及其他(0.16%)阳性率依次高于其他人群的1.36%、0.34%、0.12%(P0.01);血液总阳性率(2.67%)高于其他人群(2.39%)(P0.01)。结论高校大学生所献血液阳性率高现象亟需引起广泛关注,建议加强其献血知识普及和献血前筛查力度,完善低危血液招募策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20.
田晓蓉  王建明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05-2807
目的描述江苏省扬中市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人群分布特征及无偿献血人数变化趋势,为实现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7—2011年在镇江市中心血站扬中采供血点自愿登记并参与无偿献血的人员为研究对象,开展无偿献血人群特征分析。结果 5年来,参加无偿献血者共计8 924人次,累计无偿献血量2 847 270 ml。单次献血以300 ml为主(78.9%)。无偿献血者中男性4 577名(51.3%),女性4 187名(48.7%);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57岁,中位年龄36岁,40岁以上献血者随年龄增加,献血人数迅速降低;不同月份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数变化较大,冬春季献血人数较少;无偿献血者以该地居民为主(8614%)。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38.9%,大专及以上占31.2%,高中及中专占29.9%。结论献血员结构的分析对于制定有针对性的无偿献血宣传、动员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