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肾虚血瘀关系浅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妇科疾病肾虚血瘀证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肾虚致肾主生殖的功能失调,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紊乱,阴阳气血失于平衡所致。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核心病机是卵子发育延迟和排出障碍,符合肾虚血瘀的基本病理。以补肾活血作为中医治疗PCOS的基本方法在临床上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2.
从肾虚血瘀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中医病机及治法.多囊卵巢综合征是由于卵泡不能发育成熟和卵泡壁的过度增生不能破裂导致卵泡闭锁,符合中医的肾虚血瘀的病理改变.由于肾虚致肾主生殖功能失调、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紊乱,阴阳气血失于平衡所致.补肾活血法是中医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中药周期疗法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其疗效在临床上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复杂网络等方法挖掘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因、辨证分型,从不同角度、层次发现证、治间的内在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xcel 和Access 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次统计,采用SPSS 17.0 和Medisco-3S 系统进行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肾虚、痰湿、血瘀为PCOS 的基本致病因素,因此“痰瘀胞宫”为PCOS 生殖藏象的基本病机,PCOS 主要证型为脾肾两虚、肾虚血瘀、脾虚痰湿、肾虚痰瘀互阻及肾虚肝郁5 型。结论:治疗上应以补肾为主,辅以活血化痰疗法;将现代统计学方法与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等数据挖掘方法相结合应用于PCOS 文献研究中,能够为PCOS 的“痰瘀胞宫”病机理论的提出和“补肾活血化痰法”的治则治法提供文献依据和统计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医"肾藏精、主生殖"理论,整体、宏观、系统地改善妇女孕育机能,调节肾中阴阳平衡,是调节生殖功能自稳态的理论依据。基于对生殖稳态的不断认识,认为肾虚血瘀是稳态失衡的核心病机,补肾活血法为调整生殖稳态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5.
陈梅  刘保萍  刘润侠 《陕西中医》2008,29(7):928-929
PCOS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是一组以慢性无排卵、卵巢多囊性改变等为特征的综合征候群,近年来中医药对PCOS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目前PCOS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PCOS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1病因病机的研究中医学认为PCOS的发病与肾、脾、肝关系密切,肾虚、血瘀、痰湿、肝郁是PCOS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现代文献研究资料统计显示[1],在PCOS的发病机制中,肾虚占30.20%、血瘀占24.00%、痰湿占22.22%。各种病因病机相互错杂,同时并存,导致多种征候同时出现。刘瑞芬[2]认为肾主生殖,卵子的发育成熟与肾精充盛、肾阳鼓动密切相关。肾精亏虚,肾阳虚衰,无力启动氤氲之气则卵子发育迟缓,无优势卵泡形成。肾虚,气血运行无力,瘀滞冲任胞脉,故卵泡膜厚,卵子不能排出。肾阳虚不能温煦脾阳,运化失职,又可引起痰湿,症见肥胖、白带量多。痰郁化火,症见痤疮、多毛。痰郁博结,故卵巢增大。章巧萍[3]根据PCOS患者的临床表现,认为本病是以肾阳虚为主,常常是阴虚损阳所致,肾虚必有瘀,故认为本病有肾虚与血瘀两种不同病机。华苓等[4]认为本病与肾阳虚衰、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临床病症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中医证型分布关联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和大庆油田总医院共同收治的PCOS患者共80例,按照中医证候特征分为肾虚血瘀组、脾虚痰湿组和肝经湿热组,测定三组患者的痤疮严重程度评分、多毛及肥胖程度评分、月经疾病及不孕分布情况和生殖激素水平,研究患者临床病症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中医证型分布关联性。结果:肝经湿热组痤疮程度最严重;脾虚痰湿组和肝经湿热组F-G多毛评分均高于肾虚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痰湿组的BMI值、WHR值均高于肾虚血瘀组和肝经湿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CO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后期和月经过少,肾虚血瘀组不孕患者占比最高;肝经湿热组患者的PRL水平和T水平均高于肾虚血瘀组和脾虚痰湿组,肾虚血瘀组的PRL水平高于脾虚痰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主要中医证型是肾虚血瘀,其主要临床病症为月经不调和不孕;肝经湿热与血清中T和PRL相关,其主要临床病症为多毛和痤疮。  相似文献   

7.
益肾活血法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兰群  王传航 《河北中医》2003,25(5):381-382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肾虚血瘀证是男科疾病常见的一种病证类型。多由于肾精亏虚 ,气化无源 ,肾阴阳失调 ,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而成肾虚血瘀之证。运用益肾活血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以下谨就肾虚血瘀证的理论基础及益肾活血法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做初步探讨。1 肾虚是男科疾病的常见病机肾乃先天之本 ,元气之根 ,藏精气 ,主生殖 ,为水脏。肾通过经络与男子外阴、内生殖器和膀胱直接联系 ,肾与男性生殖功能及水液代谢密切相关。肾主藏精 ,肾藏之精秉受于父母 ,又不断得到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的充养。肾精是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 ,是繁衍后代的…  相似文献   

8.
温肾化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理为肾虚血瘀。因肾主生殖的功能异常,加之经期、产后生活不节等,导致冲任损伤及胞宫的藏泻功能异常,瘀血留滞发生本症。肾虚是发病之本、血瘀是发病之标。温肾化瘀为治疗大法,温肾治其本,可使天癸、冲任、胞宫功能恢复正常,化瘀治其标,可改善盆腔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排卵,加快瘀阻包块消散,促使病症痊愈。  相似文献   

9.
闭经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原发多为先天禀赋不足 ,或因患他病使然 ,当为虚证 ;继发则为后天失养 ,情志郁结 ,劳倦内伤 ,外感六淫 ,其证可为虚证或虚实夹杂。古人云“经水出诸肾” ,肾主生殖 ,月经非生理性停闭是生殖功能低下或丧失的标志 ,所以闭经的基本病机是肾虚。由于闭经病程长 ,最终均可出现瘀滞 ,或因虚致瘀 ,或因实而瘀 ,故肾虚血瘀是致病之本。现就本病的临床治疗体会略述拙见。1 补肾健脾以生血闭经是肾—天癸—冲任—子宫轴严重失调所致 ,其本质是肾虚。故补肾是治疗基本大法。经血为有形之物 ,其性属阴 ,肾司生殖是功能活动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证型分布特点,分析PCOS的证候、涉及脏腑、病理因素、治疗方法及分布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PCOS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文献中所涉及的证型、脏腑、病理因素和治疗方法进行规范,并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频次描述。结果:按照频次进行排序,PCOS中最常见的10个证型依次为:肾虚血瘀、肾虚痰湿、肾虚肝郁、脾肾两虚、痰湿血瘀、气血亏虚、肾精亏虚、肾阳虚、肝郁血瘀、肾阴虚;PCOS涉及的脏腑有肾、肝、脾;PCOS涉及的病理因素按频次排序依次为:瘀、痰、湿、热;按频次排序,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前5位依次为:补肾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法、祛湿法和调肝法。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