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疥疮误诊的原因.方法:通过对76例婴幼儿童疥疮误诊病例,分别从家庭及个人卫生状况、传染源、皮疹分布3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婴幼儿皮肤生理结构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与成年疥疮做相关比较.结果:婴幼儿疥疮的临床表现因其特殊性和隐蔽性相对成人而言更容易造成误诊.结论:重视接触传染史,耐心仔细检查,结合实验室诊断,是严防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疥疮70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 8种特殊类型的疥疮的误诊原因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疥疮误诊 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率最高为婴幼儿及老年型两种临床类型。分别占误诊病例的 5 1.4 3%和 2 0 %。其中被误诊为婴幼儿湿疹和皮肤瘙痒症发生率最高 ,分别占 4 8.5 7%和 2 2 .86 %。结论 疥疮虽有 8种难认的特殊类型 ,但主要皮损临床特征不变 ,只要抓住皮疹向阴性、亲皱性两个特点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结合接触传染史 ,疥疮的误诊率将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疥疮1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疥疮的临床特点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婴幼儿疥疮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所有患儿均有明显接触史,皮疹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隧道、结节等多种形态,皮疹遍布全身,累及面部者98例,占62.4%,经中药洗浴及外用抗疥药物均于21d内痊愈。结论:婴幼儿疥疮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应掌握临床特点,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12例婴幼儿疥疮误诊原因分析黄健生(皮肤病学教研室大理671000)关键词疥疮;误诊婴幼儿因皮肤组织薄嫩故而疥疮的临床表现较之成人复杂多样。近2年笔者所见被基层医院误诊为湿疹、脓疱疮等皮肤病的婴幼儿疥疮12例,经仔细询问病史,皮疹及刮片检查后确诊,现...  相似文献   

5.
汪为家 《海南医学》2009,20(11):116-117
目的探讨婴幼儿胸腺的X线表现。方法收集婴幼儿右叶胸腺增大病例49例,主要讨论婴幼儿胸腺的X线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X线表现:胸腺似右上叶肺实变30例,圆形或类圆形凸出右上纵隔似纵隔肿瘤18例,朝肺野凸出呈三角形似右肺中叶综合征1例。结论X线平片对婴幼儿胸腺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意义,定性诊断需要穿刺活检及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疥疮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70例疥疮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由非皮肤专业医生诊治的最多(占78.57%);(2)初诊前患者或其家属自行给予皮质类固醇霜有12例(占17.14%);(3)初诊时均未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4)误诊率最高的为婴儿43例(占61.43%),其中婴幼儿湿疹的发病率最高,为36例(占51.43%).结论 疥疮误诊原因是多方面的,提高医生对疥疮病的诊治水平,增强公众对皮肤病的就医意识,避免自行用药,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目前婴幼儿疥疮的发病情况及感染方式,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9年5月~2010年5月诊治的265例疥疮患者进行调查、随访及分析.结果 265例确诊病例中有明确的感染方式者234例(88.30%),经正规治疗10天痊愈257例(96.98%).随访三个月复发12例(4.53%).结论 婴幼儿疥疮病因明确,多有明确的感染方式,经积极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食用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相关的婴幼儿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10月中日友好医院儿科门诊2539例食用可疑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小儿泌尿系统筛查情况.筛查项目包括尿常规和泌尿系超声检查.对确诊因食用受污染配方奶粉致泌尿系结石的患儿行血尿素氮、肌酐检测.分析三聚氰胺相关泌尿系结石的流行病学、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2539例接受筛查的小儿中结果异常者54例.其中21例患儿初步诊断三聚氰胺相关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超声检查提示双侧肾结石6例,左肾结石8例.右肾结石7例,其中2例合并单侧肾盂积水和肾盂扩张.21例肾结石患儿血尿素氮、肌酐均正常.结论:食用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可以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超声检查对诊断、鉴别诊断三聚氰胺相关泌尿系结石十分重要.对较小结石、无尿路梗阻和临床症状者.无需特殊干预,可定期随诊;对较大结石、有短期部分尿路梗阻者多首选内科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挪威疥疮(Norwegian scabies)又称为角化性疥疮,临床罕见.该病与普通疥疮为同一病原体,而临床皮损与普通疥疮却完全不同,非常容易引起误诊、误治,现将本院诊治的1例挪威疥疮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肠套叠系一部分肠管之中,其发病率占婴幼儿肠梗阻的首位.其典型表现为: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若有上述三大特征临床即可确诊.非典型病例则需与痢疾、过敏性紫癜、肠囊肿以及肠内外肿瘤中引起出血或肠梗阻相鉴别.加之患儿病症不能准确叙述,临床查体不配合亦对诊断造成一定困难.我们自1990年采用结肠充气诊断67例患儿,无1例误诊,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儿阑尾炎多见于年龄较大儿童,2岁以下婴幼儿则少见,故婴儿腹泻的鉴别诊断中很少考虑本病,婴儿腹泻合并阑尾炎更为罕见。但儿科临床工作中,确实可遇到急性阑尾炎误诊为婴儿腹泻和婴儿腹泻合并急性阑尾炎,作者报告2例典型病例,并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婴幼儿阑尾炎临床特点和婴幼儿腹泻与阑尾炎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液(external hydrocephalus,EH)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36例外部性脑积液的CT表现。结果EH的CT特征为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6mm),前纵裂池增宽(>7mm),后纵裂池不宽,严重者可伴双侧侧裂池增宽及鞍上池增大,脑室不扩大或轻微扩大。结论根据婴幼儿短期内头围异常增大,前囱膨隆,抽搐以及特征性CT表现,对E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不困难,CT检查对EH的临床诊断、病程观察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 疥疮是由疥螨引起的一种皮肤寄生虫病,近年来在河南省一些地区的发病人数有逐渐增多趋势,临床上有时不易与湿疹等皮肤病相鉴别,且传统的刮皮涂片法时有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婴幼儿呕吐原因,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诊断要点。方法:分析2009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185例呕吐婴幼儿的临床资料,对确诊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结果:其中胃肠炎及呼吸道疾病所致呕吐149例;肠套叠18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2例;其它6例。结论:婴幼儿呕吐原因繁杂,通过分析病情借助影像学检查,可以降低或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5.
刘克勤  惠婕 《陕西医学杂志》1998,27(11):685-686
<正> 高度腹胀不仅是婴幼儿腹泻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而且见于伴有腹泻的其他疾病。为了明确其病因、诊断、鉴别诊断,特将本院1987年以来在腹泻病程中出现高度腹胀的40例住院患儿作一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液(external hydrocephalus,EH)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36例外部性脑积液的CT表现。结果 EH的CT特征为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6mm),前纵裂池增宽(〉7mm)。后纵裂池不宽,严重者可伴双侧侧裂池增宽及鞍上池增大,脑室不扩大或轻微扩大。结论 根据婴幼儿短期内头围异常增大,前囱膨隆,抽搐以及特征性CT表现,对E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不困难,CT检查对EH的临床诊断、病程观察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2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双侧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宽度5~11mm;32例纵裂池前部增宽,宽度7~12mm;26例双侧裂池增宽;12例鞍上池扩大;8例环池轻度增宽;15例脑室轻度扩大;22例额顶叶脑沟增宽不深,边缘呈“花瓣状”.结论 CT检查对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制疥疮洗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制中药洗剂治疗疮疮92例,与10%硫磺软膏治疗疥疮96例作对照,结果;自制疥疮洗剂在治疗疥疮过程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瘙痒减轻和消失方面具有显著性、皮损消失情况无差异,两组药物疗效总有效率有统计意义。结论疥疮洗剂治疗疥疮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经临床及病原学检查确诊的 2 4例住院婴幼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多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 ,其病情重 ,并发症多 ,肺外并发症以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为主 ,其它如神经、皮肤、泌尿系统亦可受累。结论 :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原学诊断有重要意义。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除选用红霉素、白霉素、阿奇霉素治疗外 ,亦应注意综合治疗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提高对婴幼儿腹痛、腹胀的鉴别诊断,进一步提高对婴幼儿肠套叠诊治水平和疗效.方法 对124例婴幼儿肠套叠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82例,女42例.结果 经非手术治疗(空气灌肠复位)98例,手术治疗26例,其中1例患儿空气灌肠失败后手术.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 (1)婴幼儿肠套叠诊断成立,首先行空气灌肠;(2)根据患儿病程时间长短及一般情况好坏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