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气相色谱法测定菝葜中薯蓣皂苷元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菝葜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CP Sil 5CB熔融石英毛细管柱,FID检测器。结果薯蓣皂苷元在0.20~5.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测定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7.20%。结论 本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回收率,可用于菝葜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薄层扫描法测定知母总皂苷元中菝葜皂苷元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知母总皂苷元中菝葜皂苷元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回收率为98.92%,RSD为2.44%。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IC-EISD)法测定知母中菝葜皂苷元的含量。方法:ODS-C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因菝葜皂苷元为一甾体皂苷元,无紫外特征吸收,选择了通用型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结果:菝葜皂苷元在0.12~4.0μg范围内具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3%。结论:本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回收率,可用于知母中菝葜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研究短梗菝葜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并采用TLC鉴别短梗菝葜中的薯蓣皂苷元、HPLC法测定短梗菝葜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短梗菝葜在与对照品薯蓣皂苷元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薯蓣皂苷元在1.08~5.40μg(r=0.99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99.3%、RSD=0.63%(n=5);不同产地的短梗菝葜平均含薯蓣皂苷元0.039%。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准确可靠,可作为短梗菝葜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菝葜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 ,CPSil 5CB熔融石英毛细管柱 ,FID检测器。结果 薯蓣皂苷元在 0 2 0~ 5 0 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0 9998,测定方法平均回收率为 97 2 0 %。 结论 本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回收率 ,可用于菝葜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薄层扫描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菝葜皂苷元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曾道元  黎利华 《中国药房》2003,14(8):496-497
目的 :建立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菝葜皂苷元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扫描法 ,展开剂为苯 -丙酮 (9∶1) ;锯齿扫描 ,λS =443nm ,λR =600nm。结果 :菝葜皂苷元在1 028μg~3 6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5) ,平均回收率为100 89 % ,RSD=3 36% (n=5)。稳定性与精密度良好。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抗病毒口服液中菝葜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知母总皂苷元中菝葜皂苷元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回收率为98.92%,RSD为2.44%.  相似文献   

8.
宋坤  陆兔林  季德 《中国药师》2009,12(10):1338-1340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品知母中主要药效成分菝荚皂苷元含量。方法:以菝葜皂苷元含量为指标对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品知母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各产地知母中菝葜皂苷元的含量差别较大,经盐炙后菝葜皂苷元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山西产的知母中菝葜皂苷元含量最高;以菝葜皂苷元为主要治疗成分时,使用生品、盐炙品均可。  相似文献   

9.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知母总皂苷元中菝葜皂苷元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回收率为98.92%,RSD为2.44%.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采用HPLC法结合比色法对蒺藜药材质量进行控制。方法: HPLC法采用色谱柱Welch Ultimate LP-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80∶20);检测波长:203 nm,比色法采用高氯酸法,以蒺藜皂苷元为指标,对蒺藜皂苷元、总皂苷进行含测方法研究。结果:HPLC法和比色法中,蒺藜皂苷元在0.820~7.380 μg和24.600~86.100 μ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99.5%(n=6)。并对18个产地的蒺藜样品中蒺藜皂苷元和总皂苷含量测定。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蒺藜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朱明晓  谢宁  柳文媛  冯锋  任宇 《海峡药学》2006,18(4):126-128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蒺藜药材的指纹图谱,以控制其质量。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ELSD法测定蒺藜的指纹图谱,并根据向量夹角法计算相似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初步建立了蒺藜药材的指纹图谱。结论HPLC指纹图谱法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蒺藜药材内在质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蒺藜中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蒺藜中总黄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为对照品,色谱条件:ODS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v/v)45∶55,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回收率试验的RSD分别为1.59%、0.98%、1.42%。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蒺藜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蒺藜总黄酮对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药物浓度,采用体外血液灌流的方法,在低切变率下观察血小板在胶原蛋白表面上的黏附形态,计算黏附面积;利用血小板聚集仪,以二磷酸腺苷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不同浓度的蒺藜总黄酮均能明显降低血小板在胶原蛋白表面上的黏附面积(P<0.01),对照组血小板的黏附聚集成团,实验组则疏松散在或单个黏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在蒺藜总黄酮高、中剂量组也显著下降(P<0.01)。结论:蒺藜总黄酮具有显著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蒺藜中5个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DAD-ELSD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5%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DAD检测波长为369 nm,ELSD漂移管温度100℃,载气流速2.5 L·min-1。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各组分在55 min内均得到较好分离。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海柯皂苷元和替告皂苷元的浓度分别在0.829~20.73μg·mL-1,0.4051~10.13μg·mL-1,0.5176~12.94μg·mL-1,33.76~211.0μg·mL-1,17.12~107.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98.5%,98.4%,98.8%,97.7%,RSD均小于2.0%。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蒺藜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蒺藜果实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蒺藜果实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与结论从蒺藜果实的乙酸乙酯萃取液中分离得到7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棕榈酸单甘油酯(1)、琥珀酸(2)、香草酸(3)、3-羟基-豆甾-5-烯-7-酮(4)、4-ketopinoresinol(5)、蒺藜酰胺(6)、N-反式咖啡酰基对羟基苯乙胺(7)。化合物1-5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蒺藜的开发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蒺藜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共分离出64个化学成分,鉴别出其中54个,占挥发油总量的96.920%。主要成分有(E,E)-2,4-癸二烯醛(9.156%)、香芹烯(7.951%)、反式-茴香烯(7.625%)、肉桂酸乙酯(6.687%)、己醛(5.846%)、α-松油醇(4.457%)、科绕魏素(4.050%)、2-戊烷基-呋喃(3.529%)、(E)-2-庚烯醛(3.507%)、芳樟醇(3.312%)、2,4-癸二烯醛(3.058%)。结论:该试验可为蒺藜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蒺藜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ITS)基因序列,确定不同产地的蒺藜在种质遗传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测定不同产地蒺藜的rDNA-ITS基因序列。结果测得ITS碱基序列742 bp,其中ITS1全部序列267 bp,5.8 S全部序列167bp,ITS2全部序列209 bp。6个产地的蒺藜样品的ITS的碱基序列完全相同。结论不同地区的蒺藜在种质上没有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8.
Haloperidol, an antipsychotic drug,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behavioural state called catalepsy, in which the animal is not able to correct an externally imposed postur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have attempted to evaluate the anticataleptic effect of Tribulus terrestris on haloperidol-induced catalepsy in albino mice. Mice were allocated to four groups, each group containing six animals. Both, the test drug, Tribulus terrestris and the standard drug trihexyphenidyl were uniformly suspended in 1% gum acacia solution. Catalepsy was induced in mice with haloperidol (1.0 mg/kg, intraperitoneally). The first group received the vehicle (10 ml/kg, orally), the second group received trihexyphenidyl (10 mg/kg, orally) and the remaining two groups received Tribulus terrestris (100, 200 mg/kg, orally). The animals were assessed after single and repeated dose administration for ten days, 30 min prior to haloperidol, using standard bar test. The result of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ribulus terrestris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against haloperidol-induced catalepsy, which is comparable to the standard drug used for the same purpose. Our study indicates Tribulus terrestris can be used to prevent haloperidol-induced 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19.
刺蒺藜对衰老小鼠的红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探讨抗衰老机理,本实验采用D-半乳糖致衰模拟小鼠自然衰老环境,灌胃刺蒺藜水煎剂30d,测定衰老小鼠红细胞SOD活性力和MDA含是。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刺蒺藜能明显提高小鼠红细胞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提示刺藜藜能提高小鼠抗氧化作用,可延缓小鼠红细胞衰老。  相似文献   

20.
心脑舒通治疗冠心病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41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64±11a;其中心绞痛1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3例)用心脑舒通30mg,tid,8wk为一个疗程。结果:心绞痛缓解率89%(16/18);对34例有缺血型ST-T改变者有效率56%;血液流变学中血浆粘度、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均有极显著下降(P<0.05-0.01),抗凝血酶Ⅲ活性显著增高(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