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测试分析吲哚-2,3-二酮(ISA)的遗传诱导毒性,为ISA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高、中、低三种不同剂量的ISA给小鼠连续染毒,计数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 PCE中的微核和PCE/NCE比值)和骨髓染色体畸变率。结果三种不同剂量的ISA微核形成率分别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E/NCE比值均在0.71±0.2正常范围内,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与ISA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 P<0.001)。中期核型分析显示,ISA对骨髓染色体无损伤,而环磷酰胺可诱导小鼠染色体致畸。结论 ISA无遗传诱导毒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对家兔肌肉注射所产生的刺激反应和豚鼠的全身过敏反应,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家兔4只,雌雄各半,采用自身对照,左侧股四头肌注射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右侧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注射部位肌肉的刺激反应,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豚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组(致敏剂量0.5mg/只,激发剂量1mg/只)、空白质粒对照组(致敏剂量0.5mg/只,激发剂量1mg/只)、生理盐水对照组和10%人血白蛋白阳性对照组,进行全身过敏试验。结果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对家兔肌肉局部刺激仅见注射部位轻度充血,未发现肌肉组织的变性和坏死;对豚鼠无过敏反应发生,10%人血白蛋白阳性对照组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结论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对家兔肌肉无刺激作用,对豚鼠也无过敏反应,预期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日本血吸虫混合DNA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为提高日本血吸虫DNA疫苗免疫效力,观察日本血吸虫抗原分子的混合DNA疫苗诱导小鼠的抗攻击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方法 大量制备真核质粒pBK-CMV-Sj26和pBK-CMV-Sj23,然后将单价DNA疫苗pBK-CMV-Sj26和pBK-CMV-Sj23混合后免疫小鼠。实验分为4组:混合疫苗组、单价疫苗pBK-CMV-Sj23组、空质粒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于0周、3周、5周在小鼠股四头肌注射相应质粒DNA或生理盐水,第9周小鼠用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第15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及减卵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减虫率及减卵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与单价pBK-CMV-Sj23组比较,混合DNA疫苗组的减虫率及减卵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吸虫混合DNA疫苗诱导小鼠对血吸虫的保护力优于单价DNA疫苗。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对小鼠单次肌肉注射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单次肌肉注射小鼠的急性中毒反应,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40只BALB/c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即10、20mg/kg给药组,空白质粒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观察14d。结果各组动物无死亡,疫苗10mg/kg组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疫苗20mg/kg组有个别动物出现短暂的活动减少,而空白质粒对照组出现活动减少和体重下降。结论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对小鼠单次肌肉注射给药无明显毒性反应,预期临床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Ames.微核及精子畸变3项致突变实验,对灭螺药“浸螺杀”进行其遗传毒理的研究.Ames实验中采用TA97、TA98及TA100 3种试验菌株,微核和精子细胞畸变试验中以环磷酰胺作阳性诱变对照.结果表明:浸螺杀各剂量组对Ames试验中的3种菌株均无诱变作用,微核试验中微核出现率为1.8‰—2.2‰,小鼠精子细胞畸变率为25.3‰—61.6‰,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证明浸螺杀无明显的遗传毒性损害.  相似文献   

6.
大蒜精油软胶囊的毒性及致突变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蒜精油软胶囊的毒性和致突变作用. 方法按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对大蒜精油软胶囊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和致突变试验. 结果大、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LD50均大于10g/㎏BW;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大蒜精油软胶囊属于实际无毒物,致突变试验结果阴性,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新基因Sj Dad1的DNA免疫动物保护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未知基因SjDad1的DNA免疫保护动物实验效果 ,探讨其作为疫苗候选分子的可能性。方法 构建SjDad1的真核表达载体 pEGFP -N3 -SjDad1,两次质粒DNA免疫BALB/c小鼠后给予小鼠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 ,设置生理盐水对照组 (NS)和pEGFP -N3 对照组 ,攻击感染后 4 2天处死小鼠 ,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 双酶切和PCR反应以及测序结果证实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pEGFP -N3 -SjDad1构建成功 ,DNA免疫动物的保护实验证明 pEGFP -N3 -SjDad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对小鼠没有显著的减虫作用 (P >0 0 5 ) ,减卵效果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减卵率是6 5 74 %。结论 日本血吸虫 pEGFP -N3 -SjDad1有抗血吸虫生殖作用 ,具有疫苗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牛初乳粉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牛初乳粉的安全性.方法 按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年版),对牛初乳粉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致突变试验和30d喂养试验.结果 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LD50均大于7.2g/kg BW(相当于人体推荐量的216倍);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各剂量组大鼠生长情况良好,各时点体重、进食、食物利用率、实验期间的总增重、总进食、总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主要脏器绝对重量、脏体比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牛初乳粉属于无毒、无致突变作用,30d喂养试验未显示毒性作用,食用基本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弓形虫感染对孕鼠及胎鼠染色体的影响,探讨弓形虫的致畸机制。方法通过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试验和微核(MN)试验,检测妊娠期感染弓形虫的小鼠骨髓细胞及胎鼠肝细胞的SCE和MN发生率。试验设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双侧t检验)。结果孕4d及孕11d感染弓形虫,孕鼠骨髓细胞SCE发生率实验组为(3.39&#177;0.94)/细胞和(3.33&#177;0.90)/细胞,阴性对照组为(3.89&#177;0.97)/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鼠肝细胞SCE发生率实验组为(3.06&#177;0.69)/细胞和(3.09&#177;0.68)/细胞,对照组为(2.71&#177;0.91)/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鼠骨髓细胞MN发生率实验组为(3.00&#177;0.53)‰和(2.75&#177;0.71)‰,对照组为(2.50&#177;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鼠肝MN发生率实验组为(4.25&#177;0.64)‰和(4.00&#177;0.76)‰,对照组为(3.50&#177;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感染弓形虫,对孕鼠及胎鼠染色体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131Ⅰ清除剩余甲状腺(清甲)治疗后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变化。方法 2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放射活度为3.7GBq的^131Ⅰ清甲治疗患者做为清甲组,分别于服^131Ⅰ治疗前1d及服^131Ⅰ治疗后1w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常规制片法检测染色体畸变率;以6例Graves病患者为甲亢治疗组,口服^131Ⅰ平均放射性活度为165MBq,6例服用安慰剂的正常自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后两组均与清甲组同时服药或安慰剂并在相同时间用同样方法取外周血进行检测(以染色体畸变率〈2.5%,且“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率〈0.05%为正常值)。结果 清甲组、甲亢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在服^131Ⅰ或安慰剂前1d染色体畸变率均在正常水平。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甲亢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服^131Ⅰ或安慰剂后1w染色体畸变率及“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率均无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清甲组服药后1w染色体畸变率及“双着丝粒体+着丝粒环”率明显增高,与甲亢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DTC患者^131Ⅰ清甲治疗后短期内可引起染色体畸变率增高。  相似文献   

11.
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防治日本血吸虫病的双价DN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方法 构建共表达双价DNA疫苗pVI-VO2-mcs-SjFABP-Sj23和pVIVO2-mcs-Sj23-SjFABP,并用BamHI/EcoRI和BspHI/AvRⅡ进行双酶切和测序鉴定。通过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质粒在BALB/c小鼠骨骼肌细胞的表达。70只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肌肉注射生理盐水、pVIVO2-mcs、pVIVO2-mcs-Sj23、pVIVO2-mcs-SjFABP、pVIVO2-mcs-Sj23-SjFABP、pVIVO2-mcs-SjFABP-Sj23和pVIVO2-mcs-Sj23-SjFABP+多糖佐剂,免疫1次。免疫后4周用40±2条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45 d剖杀,计数各组小鼠成虫数和肝虫卵数。 结果 双酶切反应和测序分析证明成功构建双价质粒DNA。IFAT结果提示双价质粒DNA可在小鼠骨骼肌细胞胞膜和胞浆中表达。双价DNA疫苗免疫小鼠后获得41.2%~53.8%的减虫率和47.0%~53.8%肝减卵率;pVIVO2-Sj23-SjFABP+多糖佐剂组获得68.9%的减虫率和84.0%肝减卵率,保护力显著高于单价疫苗和双价疫苗(P<0.05﹚。结论 共表达的双价DNA疫苗在小鼠体内可产生较好的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多糖佐剂组保护效果明显高于单价和双价疫苗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解决单价重组DNA疫苗免疫保护效果较低的问题,进行了大量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主要包括鸡尾酒式DNA混合疫苗、双价及多价DNA联合疫苗、佐剂等方面。研究发现在减虫率、肝减卵率等方面,联合免疫疫苗效果明显优于单价DNA疫苗效果,具有较高的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cDNA3/SjHGPRT的安全性。方法同体左右侧自身对比法对3只家兔进行局部肌肉刺激实验,22只豚鼠随机分为4组:无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牛血清白蛋白阳性对照组、pcDNA3/sjHGPRT低剂量组、pcDNA3/SjHGPRT高剂量组,进行全身过敏试验。结果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cDNA3/SjHGPRT对家兔局部肌肉刺激反应轻微,对豚鼠无全身过敏反应。结论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cDNA3/SjHGPRT在该实验条件下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双价DNA疫苗pVIV02-Sj14-Sj23在不同免疫剂量、免疫次数、免疫有效时间及不同免疫途径的最佳免疫方案。方法 构建和制备双价DNA疫苗pVIV02-Sj14-Sj23;11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11组,每组10只,按照四因素三水平分成2个对照组和9个实验组。各组统一在末次免疫后30 d每鼠感染(40士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45 d剖杀,计数成虫虫荷。结果双价DNA疫苗9个实验组获得40.14%~62. 68%的减虫率。通过SPSS 12.O进行正交设计的统计分析:F值O. 05。免疫剂量,免疫次数,免疫途径和免疫有效时间几个因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结果提示该疫苗的较好免疫方案为:50 Vg/只,免疫2次,采取皮内注射,免疫有效时间至少为12周。  相似文献   

15.
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体内外表达及持续时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在体内外表达及体内表达的持续时间。方法将构建的共表达日本血吸虫双价核酸疫苗pVIVO2-SjFABP/Sj23瞬时转染HEK-293细胞,通过逆转录(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T)检测真核细胞中SjFABP和Sj2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质粒经股四头肌注射免疫BALB/c小鼠12只,每月眼眶采血,并活体灌流小鼠2只,IFAT检测重组蛋白的原位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持续观察6个月。结果RT-PCR和IFAT证明质粒pVIVO2-SjFABP/Sj23能在体外表达。免疫后连续6个月,IFAT均检测到小鼠骨骼肌注射部位重组蛋白的原位表达,但Westernblot未检测到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存在。结论日本血吸虫双价DNA疫苗在HEK-293细胞和小鼠骨骼肌中均能够正确地表达,体内表达持续时间至少在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编码抱雌沟蛋白保守区cDNA核酸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为研究血吸虫性别特异性表达基因的核酸免疫特性。方法 本研究将所克隆的编码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抱雌沟蛋白基因保守区cDNA片段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中 ,得到的重组质粒直接免疫昆明系小鼠 ,感染血吸虫尾蚴 ,7周后剖杀小鼠冲虫 ,进行成虫和虫卵计数。结果 其减虫率为 32 4 % ,肝脏减卵率为 4 6 9%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初步显示血吸虫抱雌沟蛋白基因DNA疫苗具有一定的核酸免疫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重组信号蛋白14-3-3DNA免疫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重组信号蛋白 14 - 3- 3(rSj14 - 3- 3)DNA作为血吸虫病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方法 碱裂解法大量制备rSj14 - 3- 3和rSjGSTDNA ,将两种DNA分别免疫BALB/c小鼠进行攻击感染实验。 结果 在尾蚴攻击感染 6w后 ,剖杀小鼠计算各组的减虫率 ,rSj14 - 3- 3DNA组为 34 2 0 % ,rSj14 - 3- 3+rSjGSTDNA组为32 4 0 % ;减卵率为 (按以上组序 ) 5 0 74 %和 5 5 2 3%。结论 重组Sj14 - 3- 3DNA具有一定的抗血吸虫病潜能 ,有可能作为日本血吸虫病的候选疫苗 ,但未见Sj14 - 3- 3、SjGST两种重组DNA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鉴定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的雌性特异性片段及DNA重复序列.方法分别提取雌、雄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制备检测子和驱动子;利用代表性差异分析(RDA)及PCR进行扣除杂交,获得目的DNA片段;对所获目的DNA片段用低熔点凝胶回收;转质粒载体、重组质粒载体的阳性克隆筛选、测序;用Southern blottmg对目的DNA片段进行鉴定.结果RDA及PCR获得5个目的DNA片段;并转质粒载体测定了5个目的DNA片段(P1~P5)的序列.Southernblottmg显示DNA片段P1和P2均与雌、雄基因组DNA强烈杂交;DNA片段P3与雌性基因组DNA的杂交强度明显高于与雄性基因组DNA的杂交强度;DNA片段P4和P5仅与雌性基因组DNA杂交,但不与雄性基因组DNA杂交.结论DNA片段P1和P2为日本血吸虫DNA重复序列,并以多拷贝存在于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中;DNA片段P3存在于日本血吸虫性染色体W和Z上,在性染色体W的拷贝数多于在性染色体Z上的拷贝数;DNA片段P4和P5仅存在于日本血吸虫性染色体W上,为日本血吸虫雌性特异性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