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OS)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肺转移的时间间隔并寻找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6例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的各项临床参数、治疗方法、无转移间隔时间(DFI)和OS进行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肺转移患者6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46%、25%、20%和18%,中位OS为16个月.有或无特异性肺部及相关症状、性别、年龄、伴或不伴肝转移、肺转移灶单发或多发、是否存在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转移均与OS无关(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发现结直肠癌原发部位(P=0.020)、脉管浸润(P=0.022)和T分期(P=0.009)是影响肺转移患者中位OS的因素,但多因素分析未发现独立预后因子.接受肺转移灶切除术者相比单纯化学治疗者中位OS更长(分别为34和16个月),但因例数较少,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125).160例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者中,术后第1年和第2年各有48例患者出现肺转移,中位DFI为20个月.DFI与结直肠癌原发部位、形态类型、分化程度、T分期和N分期相关(P值均<0.05),其中T分期是DFI的独立预测因子(P=0.023).结论 结直肠癌肺转移多发生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2年内,DFI、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和分期均不是独立的生存预后指标,但T分期是影响DFI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空通气孔同源框2(EMX2)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结直肠癌发展过程中EMX2与β-catenin、Cyclin D1的关系。方法 S-P法检测EMX2和β-catenin、Cyclin D1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组织中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EMX2和β-catenin、Cyclin D1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组织中EM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 7%和38. 2%(P 0. 01),EMX2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癌组织中β-caten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 7%、65. 5%; 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 0%、63. 6%。β-catenin与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 0. 05)。(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EMX2和β-catenin表达呈负一致性(Kappa值=-0. 389,P=0. 000); EMX2与Cyclin D1表达一致性不明显(Kappa值=-0. 161,P=0. 054)。(3)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结直肠癌组织中EMX2阳性表达与患者较好的预后有关(P=0. 032)。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EMX2阳性表达减少,EMX2低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检测EMX2,可能成为判断患者临床分期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70岁及以上Ⅱ期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5年就诊的89例70岁及以上接受根治性手术的Ⅱ期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其中术式为Dixon式68例(75.6%),Miles 21例(24.4%);通过观察总生存(OS)及无病生存(DFS),分析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纳入了T分期、瘤体大小、术式、病理类型、淋巴结检出数、肿瘤大体形态、分化程度、术前癌胚抗原(CEA)、术前糖链抗原(CA)199、术后辅助放化疗。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组间生存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89例中位OS期为52.6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98.35%、86.80%、69.91%;中位DFS期为47.15个月,1、3、5年DFS率分别为94.40%、82.00%、75.65%。分析影响因素对患者总体OS均无明显获益(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P=0.004)、肿瘤大体形态(P=0.042)、淋巴结检出数(P=0.004)、术前CEA(P=0.042)、术前CA199(P=0.025)对DFS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检出数目(P=0.016)及T分期(P=0.030)为影响老年Ⅱ期直肠癌术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分期、肿瘤大体形态、淋巴结检出总数、术前CEA、术前CA199等因素可作为70岁及以上老年Ⅱ期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DFS的预测因素,但不能作为长期预后的观测指标。此类患者OS及DFS并未从辅助治疗中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3,v6蛋白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目的研究CD44v3,v6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回顾性分析121例结直肠癌石蜡组织CD44v3,v6的表达.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7.77mo.结果CD44v3,v6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3%和57.9%.CD44v3的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状况、远处转移与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CD44v6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淋巴结转移状况、远处转移与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44v3阴性、阳性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1.25%,60.27%,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5);CD44v6阴性、阳性患者的5 a生存率分别为80.39%,60.00%,两者之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99).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44v3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CD44v3,v6蛋白与结直肠癌转移、预后相关,CD44v3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腺素β4(Tβ4)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因素及一线含铂类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晚期的老年NSCLC患者病理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Tβ4的表达水平,分析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化疗效果,进行生存随访。分析Tβ4的阳性表达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在94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Tβ4的高表达率为39.4%(37例/94例)。相关性分析表明,Tβ4的高表达与性别、分化程度、病理类型、TNM分期、化疗方案及T分期等因素无关(P<0.05),与化疗疗效(r=0.327,P=0.001)、PFS(r=0.387,P=0.002)及OS(r=0.404,P=0.001)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β4表达为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Tβ4表达水平是化疗反应率及PFS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Tβ4的高表达与老年晚期NSCLC一线含铂化疗疗效及生存期相关。Tβ4对于老年晚期NSCLC一线含铂化疗方案的疗效预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术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2004年登记注册诊断为(CRC)术后(年龄≥60岁)的病例,有随访10年以上存活记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肿瘤部位和大小,临床分期,TNM分期,淋巴结清除范围等对生存死亡的预后风险。结果共选出15 775例患者包括男性7 828例(49.6%)和女性7 947例(50.4%)。超过80岁年龄患者的10年总生存期(OS)显著低于60岁患者(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10年OS优于男性(P=0.000),单因素分析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7),黑种人10年OS显著低于白种人(P=0.000)。与已婚患者相比,单身或未婚和丧偶的患者显示较差的10年OS(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盲肠阑尾肿瘤患者的10年OS最差(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各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超过5 cm 10年OS显著降低,进展期患者(T3-T4,N1-N2和M1)10年OS显著降低(P=0.000)。结论年龄越大,黑种人,单身或未婚和丧偶的婚姻状况,肿瘤超过5 cm,进展期(T3-T4,N1-N2和M1)是CRC术后长期生存的负预测因子,这些因素可用于今后CRC的教育和改进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9例结直肠癌组织、89例癌旁组织、32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21例腺瘤组织中HDAC1表达情况,统计学分析HDAC1染色强度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癌组织、癌旁组织、腺瘤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HDAC1表达强阳性率分别为73.0%(65/89)、56.2%(50/89)、66.7%(14/21)和40.6%(13/32);HDAC1表达与患者Dukes分期、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的大小无关。Dukes A~B分期HDAC1强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Dukes C~D分期(χ2=5.939,P=0.031)。低、未分化组HDAC1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χ2=18.692,P=0.036)。有淋巴结转移患者HDAC1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21.025,P=0.030)。结论 HDAC1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相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DAC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有可能成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对HDAC抑制剂治疗反应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Kaplan-Meier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3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3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3mo.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460)、原发肿瘤部位(P=0.568)、原发肿瘤最大直径(P=0.250)、原发肿瘤组织学分级(P=0.589)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关,而性别(P=0.048)、治疗前血清CEA水平(P=0.023)、肝转移灶数目(P=0.000)、肝转移灶最大直径(P=0.001)、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1)、肝转移灶手术与否(P=0.002)与患者的预后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CEA水平(P=0.028)、肝转移灶数目(P=0.001)、肝转移灶最大直径(P=0.001)、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P=0.049)、肝转移灶手术与否(P=0.003)是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治疗前血清CEA水平、肝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灶最大直径、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肝转移灶手术与否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治疗前血清CEA水平越低、肝转移灶数目越少、肝转移灶最大直径越小、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灶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Ki-67和pAK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结直肠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80例,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结直肠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癌组)、80例结直肠癌癌旁组织(癌旁组)、20例正常大肠组织(正常组)中Ki-67和pAKT的表达阳性率。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Ki-67和pAKT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分期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Ki-67及pAKT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中Ki-67和pAKT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和正常组的阳性率(P=0.000,0.000,0.012)(P=0.000,0.011,0.024)。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变组织中Ki-67和pAKT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3,P=0.009);Ⅰ+Ⅱ期患者癌组织中Ki-67和pAKT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Ⅲ+Ⅳ分期(P=0.003,P=0.002);Ki-67与pAKT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20,P=0.020);Ki-67阴性表达患者总生存率与Ki-67表达(+)、(++)及(+++)的患者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22,0.000);pAKT阴性表达患者总生存率与pAKT表达(+)、(++)及(+++)的患者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12,0.001)。[结论]Ki-67和pAKT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表达上调参与肿瘤形成、发展、侵袭和转移,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着丝粒蛋白(CENP)-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治的乳腺癌患者手术的石蜡包埋标本158例,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ENP-F的表达,回顾性分析其表达与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 43.7%的乳腺癌标本中CENP-F阳性表达。CENP-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33)及临床分期(P=0.027)有关。CENPF阴性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96.6%(86/89),CENP-F阳性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88.4%(61/69)。CENP-F阴性表达患者的OS明显高于阳性患者〔(130.0±4.15)个月vs(103.0±9.09)个月,P=0.004〕。乳腺癌OS的COX分析结果显示CENP-F阳性表达(P=0.039)、淋巴结转移(P=0.045)、TNM分期(P=0.002)、HER-2过表达(P=0.031)及Ki67≥15%(P=0.021)均为影响乳腺癌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HR的表达则为乳腺癌OS的有利因素(P=0.015)。结论 CENP-F在乳腺癌中扩增和过表达,CENP-F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ENP-F高表达是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可作为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微小RNA21(miR-21)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确诊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各8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2组的miR-21水平,并分析不同TNM分期、病理学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肿瘤直径、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组中的miR-21表达差异。[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iR-21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学类型、不同分化程度、不同病灶直径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iR-21表达强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NM分期(Ⅲ期+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不同预后结局的结肠癌组织中的miR-21表达强度显著地高于TNM分期(Ⅰ期+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TNM分期增高、发生淋巴结转移、miR-21表达上调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iR-21表达强度显著上调,并且与肿瘤TNM分期增加、发生淋巴结转移及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的预后价值。方法:对189例初诊的MM患者进行FISH或cIg-FISH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并统计疾病分期及生存情况。结果:t(4;14)阳性者24例(13.5%,24/178),del(17p)阳性者20例(10.7%,20/187)。对比阴性患者,t(4;14)及del(17p)阳性患者具有较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位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4;14)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生存曲线有分离趋势。t(14;16)阳性患者仅5例,未单独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乳酸脱氢酶(LDH)和del(17p)是评估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LDH、del(17p)和t(4;14)是评估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R-ISS分期Ⅰ、Ⅱ和Ⅲ期患者分别为16、142和31例,1年OS率分别为100%、89%和65%(P0.001),1年PFS率分别为86%、77%和52%(P=0.002);ISS分期Ⅰ、Ⅱ、Ⅲ期患者分别为23、77和89例,1年OS率分别为90%、88%和83%(P=0.239),1年PFS率分别为72%、73%和74%(P=0.672)。结论:t(4;14)、del(17p)核型异常及LDH均是预后不良因素;基于LDH和细胞遗传学异常基础上的R-ISS分期在初诊MM患者的预后评估中优于ISS分期系统。  相似文献   

13.
徐凌  程宇  任静  吕莉萍 《临床肺科杂志》2020,25(7):1008-10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鳞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24例肺鳞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影响患者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性别、临床分期、M分期、ECOG评分、手术、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与PFS相关(χ~2=4.354~20.808,P0.05);确诊方式、临床分期、T分期、M分期、ECOG评分、手术、CYFRA21-1、SCCA、血红蛋白(Hgb)与OS相关(χ~2=3.730~18.00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性别、临床分期、手术、SCCA是影响肺鳞癌患者PFS的独立因素(P=0.012,P=0.048,P=0.042,P=0040);手术、ECOG评分、SCCA、Hgb是影响肺鳞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P=0.005,P=0.031,P=0.009,P=0041)。更重要的是,SCCA及手术是肺鳞癌患者PFS(P=0.040,P=0.042)及OS(P=0.009,P=0.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鳞癌患者预后较差,应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SCCA可能成为肺鳞癌患者预后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绝对值之比(PLR)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初诊的177例DLBCL患者,同时收集122例健康体检者信息,根据ROC曲线,得出RDW、PLR最佳截取值分别为13.75%、143.37,分为高RDW组(≥13.75%)和低RDW组(13.75%)、高PLR组(≥143.37)和低PLR组(143.37),符合条件的150例DLBCL患者进一步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RDW值与贫血程度、LDH升高、IPI分组、体能状态及ESR有明显相关关系,低RDW组患者3年总生存(OS)率高于高RDW组患者(64.7%∶29.2%,P=0.001),低RDW组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PFS)率高于高RDW组患者(71.4%∶36.2%,P=0.001);高PLR值更易伴随ESR增快,低PLR组患者3年OS率高于高PLR组患者(62.0%∶39.5%,P=0.002),低PLR组患者3年PFS率高于高PLR组患者(64.8%∶51.3%,P=0.02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分期、体能状态、IPI分组、RDW值、PLR值及贫血为影响DLBCL患者OS、PF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RDW及PLR是影响DLBCL患者OS和PF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RDW、PLR与DLBCL患者体内炎症指标(ESR)、贫血、基础体能状态等水平相关,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或许有望成为评估DLBCL患者预后的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对268例经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随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入选患者进行相关预后的统计分析,取预后指数分组,比较其生存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有意义因子包括性别、术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形态、肿瘤浸润深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P0.05);多因素分析有意义因子包括肿瘤病理分级、肌层受侵、区域淋巴结转移是预后的显著因素;预后指数≤1.5组生存曲线高于预后指数1.5组。结论病理分级、肌层受侵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术后的预后显著因素,可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判断提供有力依据,根治性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从基因水平诊断和治疗癌症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有效手段。目的:探讨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35例结直肠癌患者,以15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kp2、VEGF表达和MVD值,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Skp2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0),且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直肠癌VEGF表达和MVD值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9,P=0.002),且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结直肠癌Skp2表达与VEGF表达、MVD值均呈正相关(r=0.569,P=0.000;r=0.481,P=0.017)。结论:结直肠癌组织Skp2异常高表达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Skp2、VEGF表达和MVD值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主要发病途径有两条,即染色体不稳定性途径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途径。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MMRP)和p5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13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收治的276例结直肠癌中4种MMRP和p53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MSI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MMRP表达缺失36例(13.0%),MSI与组织病理学类型、TNM分期和血吸虫感染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p5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4.9%,其表达与组织病理学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血吸虫感染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和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MSI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169,P<0.05)。MSI组和MSS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7.2%、83.1%和96.7%、81.9%、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2,P=0.001)。结论:MSI和p53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对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MSI与p53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参与结直肠癌不同阶段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度(LNR)及肿瘤N分期与III期结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直肠癌切除术并经病理确诊结直肠癌的患者11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临床因素与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LNR及肿瘤N分期与患者死亡的关系。结果 110例结直肠癌患者SF-36得分为(56.8±11.8)分,在8个领域中,RE得分最高(64.5±10.9)分,BP得分最低(51.2±18.4)分;年龄、手术方式、LNR、N分期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相关,P0.05;LNR(P=0.04)、N分期(P=0.035)、肿瘤侵犯深度(P=0.03)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但LNR对预后的死亡的预测价值更大HR为13.5。结论年龄、手术方式、LNR、肿瘤N分期均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LNR对术后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要优于肿瘤N分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Hsa-miR-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标本66例,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癌组织及肿瘤远端切缘正常结直肠组织中Hsa-miR-9的表达状况,并观察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Hsa-miR-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68.18%)远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中表达率(15.15%)(P=0.007);结直肠癌组织中Hsa-miR-9的高表达率与肿瘤分化及浸润程度、肿瘤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 Hsa-miR-9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密切相关,可成为结直肠癌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FBXO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配对的结直肠癌临床标本中的FBXO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0例石蜡包埋的结直肠癌标本,统计学分析FBXO5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相应配对的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标本中FBXO5 mRNA和蛋白明显上调。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FBXO5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临床分期(P=0. 004),T分期(P=0. 009),M分期(P=0. 003)。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显示,FBXO5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P=0. 045,HR 1. 53,95%CI 1. 01~2. 31)。结论 FBXO5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预示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FBXO5可以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