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产科DIC临床治疗困难,发病急骤,病死率极高,应在临床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将我院1999~2009年收治7例产科DIC病人救治情况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
清开灵治疗重度感染合并DIC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重度感染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我院2002~2004年以来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重度感染合并DIC3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常见诱因,DIC也是恶性肿瘤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并发DIC 5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此类DIC临床特点及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2009年11月收治了1例分娩并发羊水栓塞DIC患者,经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救治,患者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26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科DIC早期诊断和处理原则。方法:对1995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6倒产科DI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熟知产科DIC的主要诱发病因为妊高征、胎盘早剥、子宫收缩乏力、羊水栓塞等。及时祛除病因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补充凝血因子、合理使用肝素抗凝是阻止DIC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结论:早期诊断DIC是关键,及时祛除病因选择性应用小剂量肝素,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切除子宫是治疗DIC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是肺心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与致死原因之一。为了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我院内科血液室自1977年1月至1978年4月,1978年11月至1979年5月,对87例经临床确诊为肺心病住院患者进行有关DIC的实验检测,其中29例符合DIC诊断标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 1977年第二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规定的DIC诊断标准:1.临床上有诱发DIC的因  相似文献   

7.
产科DIC是产科急症,往往来势凶猛,危及产妇生命。为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在产科DIC中的应用价值,对我院9年来收治的12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发生DIC的相关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9例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诊治过程,总结认识与体会。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1月出现的9例DIC诱因、诊断、处理、母儿预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8例,死亡1例。7例因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致DIC全部存活,其中子宫切除4例。1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胎死宫内引发DIC,子宫切除存活。1例羊水栓塞致DIC抢救无效。结论及早诊断是关键,合理治疗是提高DIC救治率的根本保证,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凝血因子是DIC治疗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与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DIC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常规体检者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D-D、FIB水平,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中DIC诊断标准为金标准,统计DIC检出率,比较D-D、FIB、D-D+FIB诊断DIC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结果观察组血浆D-D水平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D-D检出DIC 40例,非DIC 39例;FIB检出DIC 39例,非DIC37例;D-D+FIB检出DIC 38例,非DIC 38例;D-D+FIB诊断DIC灵敏度(100.00%)、准确度(100.00%)、特异度(100.00%)高于D-D (73.68%、71.05%、68.42%)和FIB (76.32%、75.00%、73.68%),漏诊率(0.00%)、误诊率(0.00%)低于D-D (26.32%、31.58%)和FIB (23.68%、26.32%)(P0.05)。结论检测血浆D-D、FIB可用于DIC的诊断,D-D+FIB能提高诊断DIC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减少漏诊与误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5例产科DIC的病因、探讨诊断标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产科DIC与严重的产科并发症,如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羊水栓塞、重度肝炎等因素相关.结论 重视高危孕产妇的管理,重度子痫前期的监护和治疗,是防治DIC的关键,早期发现DIC,积极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抢救产科DIC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对其原因、病理,国内外近年来的报导很多。产科某些疾病继发 DIC 的频度之高,已为大家所公认。因而、进一步探讨 DIC 的有关问题,已经引起产科医生的普遍注意。我院产科病房从74年2月到79年2月共遇到DIC 疾患22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卢庆 《广西医学》2008,30(2):269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广大孕产妇的生命。我院产科1999年1月至2006年10月诊治DIC24例,现对产科DIC的发病特点和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产科收治的13例DIC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例DIC产妇均有明确的相关发病诱因,综合救治后,DIC抢救成功率为92.3%。结论:对诱因明确的产妇进行积极观察,可尽早发现危重的症状,为临床急救措施的实行争取足够的时间;有效静脉通道的建立是急性DIC治疗成功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VLBWI)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高危因素,以便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10月我院NICU住院治疗VLBWI 78例DIC发生情况,分析DIC组与非DIC组基本资料、围生期情况、并发症及治疗方面的差异,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8例VLBWI发生DIC 26例,存活74例(94.9%)。DIC组与非DIC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宫内生长迟缓(IU-GR)、窒息、败血症、低体温、肺出血、贫血、呼吸衰竭和消化道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95、3.100,χ2=4.524~18.567,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UGR、窒息、败血症、低体温、贫血及呼吸衰竭是VLBWI发生DIC的高危因素(χ2=4.325~17.175,P<0.05)。结论 VLBWI是DIC高危人群,胎龄、出生体质量、IUGR、窒息、败血症、低体温、贫血、呼吸衰竭、肺出血、消化道出血与DIC发生有关,其中IUGR、窒息、败血症、低体温、贫血及呼吸衰竭是VLBWI发生DIC的高危因素。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越易发生DIC。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对2005年10月~2010年10月5年间收治的30例产科DI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科DIC高危因素为胎盘早剥、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去除病因、止血、合理使用肝素及补充凝血因子、高度警惕全身各脏器缺血性损害是抢救产科DIC患者的重要方法。结论:早期明确DIC的诊断,大量输注凝血因子、血小板及新鲜血浆,及时使用肝素,果断终止妊娠或切除子宫是抢救产科DIC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学科联合救治产科DIC的方法,从而降低产科DIC患者的死亡率.方法 对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入住的56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IC的发病原因依次为:产后出血、前置胎盘、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胎盘早剥、死胎、妊娠合并肝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血液病等.其中成功抢救50例,死亡6例,12例行子宫切除术.结论 加强多学科联合救治产科DIC,积极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能很大程度提高DIC抢救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简称急白)较易合并DIC,特别是急性多颗粒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尤为多见。关于DIC的治疗问题,特别是急白合并DIC的处理,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专题讨论白血病并发DIC的文章国内尚少报导。本文就我所近三年来不同类型急白在入院时及开始化疗前后合并DIC的发病情况,以及我们的处理意见,初步的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产后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病急,临床凶险,如何及时综合治疗是抢救DIC的关键。现将我院3年来成功抢救14例DIC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评价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显性DIC评分结果分为DIC组、非DIC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行常规凝血功能、血常规及TEG等检测,比较3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正常对照组PT、APTT显著低于DIC组患者,且DIC组患者PLT显著低于非DIC组及正常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DIC组PLT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正常对照组PT、APTT、FBG均显著低于非DIC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的a角、MA值、CI值显著低于非DIC组患者,但是显著高于DIC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TEG可识别严重脓毒症的凝血状态,协助诊断严重脓毒症并发DIC,客观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风险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预防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6年7月收治的14例DIC病人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4例DIC患者,痊愈11例,死亡3例。结论产科DIC重要在预防,预防的关键是做好围生期保健,建立高危门诊,及时治疗各种产科合并症或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