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肉苁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 C. M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利用光谱数据结合理化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肉苁蓉干燥肉质茎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毛蕊花糖苷(1)、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 (2)、肉苁蓉苷C (3)、肉苁蓉苷D(4)、异毛蕊花糖苷(5)、管花苷B(6)、管花苷E(7)、盐生肉苁蓉苷D(8)、盐生肉苁蓉苷E (9)、plantainoside C (10)、osmanthuside B6 (Z/E) (11a/b)、松果菊苷(12)、8-表马钱子酸(13) 和京尼平苷(14)、ononin(15)、尿囊素(16)和半乳糖醇(17)。结论 化合物10、11a/b和15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9为首次从本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有效提高管花肉苁蓉和荒漠肉苁蓉的接种率。方法 本实验选用柽柳和梭梭及管花肉苁蓉和荒漠肉苁蓉种子为实验材料,进行了激素浸种处理、不同接种深度、不同浸种时间、生根粉、保水剂和接种装置处理对肉苁蓉接种率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 将肉苁蓉种子用500 mg·L-1的激素A浸泡24 h,用牛皮纸信封作为接种装置,接于40 cm土层深度,并灌溉3 g·L-1生根粉和4 g·L-1保水剂混合溶液2 L。结论结果可有效提高中药肉苁蓉接种率。  相似文献   

3.
肉苁蓉研究及其产业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肉苁蓉研究及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发展提出思路。方法 系统查阅近30年肉苁蓉相关研究文献,结合课题组长期研究经验和当前肉苁蓉产业发展状况,系统分析肉苁蓉研究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肉苁蓉深层次研究和产业发展的思路。结果 系统总结了近30年来中药肉苁蓉的研究与开发现状,包括肉苁蓉属植物的种类、野生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分析、开发利用、栽培及其推广等;提出了肉苁蓉研究和生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思路,并对肉苁蓉生态产业的发展进行展望。结论 肉苁蓉具有广泛的药用和保健价值,栽培肉苁蓉及其寄主植物既能保护野生资源、满足中医临床用药和确保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治理沙漠、改善生态环境,因此,肉苁蓉生态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肉苁蓉总苷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及对OH·引起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现代生物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肉苁蓉总苷对O2,OH·,H2O2等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并通过Cu2-Phen-H2O2-VitC-DNA发光体系研究肉苁蓉总苷对OH.引起的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肉苁蓉总苷对O2,OH·,H2O2活性氧自由基均有清除作用。其50%抑制浓度( IC50)分别为0.0731,7.031,0.098,0.1254mg·mL-1。对DNA化学发光的IC50为0.4211ug·mL-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肉苁蓉总苷能有效地清除各种活性氧自由基,能保护OH·引发的DNA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肉苁蓉片的炮制工艺。方法 以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对影响肉苁蓉片炮制工艺的主要因素,包括药材的软化方法、干燥方法、干燥温度和饮片厚度进行了考察。结果 经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炮制工艺参数为:采用隔水蒸软2 h的方式将肉苁蓉软化,然后切成6 mm厚片,70 ℃烘干。结论方法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肉苁蓉片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肉苁蓉全生育期物质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明确肉苁蓉全生育期物质成分动态变化规律,试图明确肉苁蓉碳水化合物和有效成分的变化规律并为确定肉苁蓉高产、高效、优质的采收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光光度法、范氏洗涤法和HPLC,研究了肉苁蓉全生育期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有效成分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肉苁蓉全生育期体内碳水化合物和有效成分含量不断变化,表现为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迅速消耗,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不断累积,有效成分含量逐渐降低,但是在蒴果形成期及之前肉苁蓉有效成分均能达到《中国药典》的标准。结论 蒴果形成期及之前的肉苁蓉均可作为药用。  相似文献   

7.
管花肉苁蓉产地适宜性之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管花肉苁蓉产地适宜区进行分析以指导管花肉苁蓉区划和生产。方法 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以新疆南疆管花肉苁蓉分布区的生态因子为依据,分析管花肉苁蓉在全国适宜产地。结果 管花肉苁蓉最适宜产区只在新疆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27个县市,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结论 管花肉苁蓉与其寄主植物柽柳的分布不同步,管花肉苁蓉在新疆北疆及我国其他省区种植应慎重。  相似文献   

8.
肉苁蓉寄生对梭梭N、P、K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肉苁蓉的寄生对梭梭N、P、K积累及分配的影响。方法 采用凯氏定氮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结果 肉苁蓉寄生后,梭梭的N、P、K累积量分别降低1.83%,45.92%和31.75%;梭梭9.14%的氮素、64.04%的磷素和14.19的钾素分配到肉苁蓉。结论 肉苁蓉寄生会改变N、P、K在梭梭体内的累积和分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栽培与野生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 C. Ma苯乙醇苷类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差异,为名贵濒危中药资源肉苁蓉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栽培与野生肉苁蓉样品进行药典指标成分和指纹图谱分析,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和“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比较发现,栽培样品中松果菊苷含量略高,但与野生样品无显著性差异;野生样品中毛蕊花糖苷的平均含量[(3.15±0.55%]显著高于栽培样品[(1.63±0.55%]。HPLC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分布差异导致指纹图谱存在一定差异;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栽培肉苁蓉样品间的相似系数均大于0.65,而野生肉苁蓉样品之间的相似系数最低仅0.237,说明野生样品间个体差异大,可能存在的变异类型更加丰富。结论 人工种植对于保证肉苁蓉药材质量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加强对野生肉苁蓉的引种工作,确保更大范围内的引种以便保存更多的种质资源,这对于肉苁蓉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管花肉苁蓉寄生实验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明确管花肉苁蓉寄生过程和环境条件,建立寄生实验体系。方法 用塑料盒-沙土-玻璃板装置,培养柽柳和管花肉苁蓉,统计发芽率和接种率。结果 黑暗、相对湿度100%,温度为20~30 ℃条件下,管花肉苁蓉接种率为63%;种子萌发后,接种上管花肉苁蓉的时间为7~12 d。结论 黑暗、相对湿度100%、温度为20~30 ℃是管花肉苁蓉寄生的适宜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1.
肉苁蓉营养元素分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肉苁蓉生殖生长期营养元素的分配规律。方法 采收生殖生长期肉苁蓉样品,分别对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的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其中K、Mg、P、Ca元素采用ICP-AES法测定,N元素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结果 随着生殖生长期的延长,肉苁蓉不同部位营养元素积累高峰期有差异,N元素含量在出土期的花序中最高,K元素含量在果期的花序中最高,Mg、Ca元素含量在果期的肉质茎下部中最高,P元素含量在初花期的花序中最高。结论 肉苁蓉进入生殖期后,营养元素逐渐由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各部位营养元素含量差异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蔡鸿  鲍忠  姜勇  孙永强  徐新文  屠鹏飞 《中草药》2013,44(22):3223-3230
目的 对不同来源的肉苁蓉药材进行分析,为肉苁蓉药材的质量控制及采收加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UV方法,对肉苁蓉药材中的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进行测定;采用HPLC-ELSD法对肉苁蓉药材中半乳糖醇进行测定。基于3种活性成分质量分数的差异,对来源于我国内蒙古、新疆以及宁夏地区的68批肉苁蓉药材进行了分析,以期阐明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不同生长期及空间搭载等因素对肉苁蓉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 不同来源肉苁蓉药材活性成分量差异较大,产地以内蒙古和新疆等道地产地药材活性成分量较高;加工方法对肉苁蓉药材不同活性成分量影响不同,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以切片杀酶的方法为佳,半乳糖醇以直接干燥的方法为佳;不同生长期的肉苁蓉药材活性成分量为花序未长出地面的样品>花序长出地面但尚未开花的样品>开花的样品>花期后的样品;从对卫星搭载样品的分析结果看,毛蕊花糖苷的质量分数具有提高的趋势,而松果菊苷以及半乳糖醇的量变化很小。结论 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不同生长期对肉苁蓉活性成分具有影响,为肉苁蓉药材质量控制和采收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栽培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的繁育系统和传粉昆虫,明确栽培条件肉苁蓉的繁育系统类型和传粉昆虫种类。方法 运用田间定位观测、杂交指数(OCI)、花粉胎珠比(P/O);田间人工授粉实验等方法综合判定肉苁蓉的繁育系统类型,并对访花昆虫行为进行初步观察和采集鉴定。结果 肉苁蓉OCI为4;P/O为292.78,人工异株异花传粉结实率最高,平均结实率为79.1%,种子饱满度达82.2%,未发现孤雌生殖等现象。初步鉴定肉苁蓉访花昆虫共计43种,隶属6目16科,以膜翅目昆虫种类最多,占65.1%。其中传粉昆虫有6科27种,24种属膜翅目的蜜蜂总科,其余3种为双翅目的食蚜蝇科,主要有意大利蜜蜂、阿尔泰原木蜂、盗条蜂、黑白条蜂等。结论 肉苁蓉的繁育系统属于异交类型,需要传粉者;栽培肉苁蓉传粉昆虫种类丰富,保证了较高的田间结实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肉苁蓉饮片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为不同产地肉苁蓉饮片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0批不同产地肉苁蓉样品。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18;流动相为乙腈-0.5%乙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30 nm;柱温为30 ℃。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A 版计算相似度,结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肉苁蓉饮片进行模式识别。结果 建立了肉苁蓉饮片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7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8个峰。不同产地肉苁蓉饮片相似度>0.94。10批肉苁蓉样品可聚为2类,分析确定了4个主成分。结论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准确高效、灵敏度高,可为不同产地肉苁蓉饮片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黄林芳  李文涛  王冬梅  任伟光 《中草药》2013,44(24):3471-3475
目的 以肉苁蓉为研究对象,阐述其经酒炙前后的物质基础差异,探讨酒制肉苁蓉增强温肾助阳功效,避免滑肠致泻副作用的科学内涵。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了肉苁蓉酒炙前后成分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酒炙前后肉苁蓉化学成分量的变化。结果 研究首次揭示肉苁蓉酒炙增效的物质基础,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β-谷甾醇、胡萝卜苷、蔗糖、次黄嘌呤核苷的量升高,其中以苯乙醇苷类化合物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最显著;而8-表马钱酸、丁二酸、京尼平苷的量呈下降趋势。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8-表马钱酸、丁二酸可作为区分生品与炮制品的指标性成分。结论 对阐明肉苁蓉酒炙的炮制原理阐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阐明酒炙肉苁蓉增效减毒机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马志国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2):899-902
 目的 建立沙苁蓉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并与肉苁蓉饮片比较。方法 基于10批沙苁蓉饮片,采用RP-HPLC,色谱柱Agilent-C18(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采用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30 nm对不同批次的药材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了沙苁蓉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7个共有峰被标定。并与不同来源的肉苁蓉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结果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所建立的沙苁蓉HPLC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特征性强,可用于沙苁蓉与肉苁蓉饮片的鉴别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基于抗氧化谱效关系的肉苁蓉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方法,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10批肉苁蓉指纹图谱。利用H2O2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以活性氧自由基半数抑制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含量为药效指标测定肉苁蓉抗氧化能力。通过主成分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共同构建谱效关系,并对筛选出的活性成分进行药效验证。结果 建立了肉苁蓉的U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17个共有峰。基于谱效关联分析筛选出9个成分,活性成分验证结果显示京尼平苷酸、8-表马钱子酸、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管花苷A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基于谱效关系探讨了肉苁蓉的Q-marker,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君  王霞  徐荣  于晶  刘同宁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4):1066-1068
 目的 研究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Ma)花粉原位萌发特性,初步判定其自交不亲和类型。方法 应用荧光显微法观察肉苁蓉花粉粒的原位萌发、花粉管在柱头及花柱中的生长路径;比较不同授粉方式和授粉不同时间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特性,并通过胼胝质的产生部位判断自交不亲和类型。结果 观察结果显示,授粉后40 min花粉管开始萌发,1 h后长度达一个花粉粒径,但自花花粉总量较少,仅萌发的部分留在柱头上。异花授粉10~12 h后,花粉管已经在花柱的中空处集成一束,远离柱头花粉管长度达8~15 mm;自花授粉48~72 h后花粉管基本停止伸长,测量长度仅为2.8~5.6 mm,仍处于柱头与花柱交界处,末端出现较长胼胝质样亮点。结论 肉苁蓉种群内存在自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类型属配子体型;同花的花粉与柱头成熟期相同且空间分离较小,花粉容易落到自花的柱头上萌发但不能结实,这可能是肉苁蓉自然结实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松果菊苷延缓衰老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肉苁蓉提取物松果菊苷(ECH)延缓衰老的药理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皮下注射10% D-GAL 10 mL·kg-1,每天1次,连续8周,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阳性组和ECH各组分别同时灌胃给予维生素E 40 mg·kg-1和ECH 20,40,60 mg·kg-1,每天1次。检测小鼠抗应激能力、血清中IL-2、IL-6含量以及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抗应激能力下降,血清IL-2含量和脑组织NO、SOD含量均显著下降,IL-6和脑组织MDA含量显著升高。ECH各剂量组和维生素E阴性对照组均能提高衰老小鼠抗应激能力、血清IL-2含量和脑组织NO、SOD含量,降低IL-6和脑组织MDA含量。结论 ECH能够提高衰老小鼠的免疫能力、NO含量,减轻D-GAL诱导衰老小鼠的活性氧自由基损伤,这些可能是其延缓衰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杨国栋  刘昱甫  刘永林  马瑜  李诒光  陈杰 《中草药》2023,54(16):5146-5153
目的 研究裸花紫珠Callicarpa nudiflora叶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初步的抗炎筛选。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方法(硅胶、MCI、羟丙基葡聚糖凝胶、ODS)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核磁、质谱数据明确其结构。通过Griess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初步的抗炎活性筛选。结果 从裸花紫珠叶中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S,7R)-3-oxo-megastigma-4,8-dien-7-O-β-D-glucoside(1)、phoebenoside A(2)、(6R,9R)-3-oxo-α-ionol-9-O-β-D-glucopyranoside(3)、blumenol C glucoside(4)、异毛蕊花糖苷(5)、myricoside(6)、肉苁蓉苷D(7)、地黄苷(8)、木通苯乙醇苷B(9)、4,4''-dimethoxy-3''-hydroxy-7,9'':7'',9-diepoxylignan-3-O-β-D-glucopyranoside(10)、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11)、木犀草素- 7-O-β-D-葡萄糖苷(12)、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13)、大波斯菊苷(14)、luteolin-7-O-β-L-rhamnopyranosyl (1→2)-β-D- glucopyranoside(15)、芹菜素-7-O-β-D-新橙皮苷(16)、2-O-butyl-1-O-(2′-ethylhexyl) benzene-1,8-dicarboxylate(17)。化合物714对NO生成抑制率达到45%以上。结论 化合物14911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714能显著抑制NO的产生,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