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总结了5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护理,包括营养方法;术前饮食护理、肠内营养护理、肠外营养护理;术后肠外营养护理、肠内营养护理。认为加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护理,能纠正术前营养不良,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手术的耐受性,及时发现营养支持是否有效及相关并发症,减少营养支持的不良反应,为营养支持提供了安全保障,有利于肝癌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我国肝癌病人多合并乙肝及肝硬化,患者一般状况较差,术后极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异常以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本研针对患者肝癌术后营养支持问题设立品管圈管理,旨在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康复进程。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癌患者。由我院肝肿瘤外科病区10名护理人员组成QCC小组后进行现状调查,经小组讨论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并实施干预。结果:QCC干预组患者对营养状况及饮食认知正确率明显提升(88.5% vs 34.2%, P<0.01)、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25.6% vs 43.4%, P<0.01)。同时,QCC干预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6.6±1.1 vs 8.2±1.3, P<0.01),住院费用降低(42.5±8.0 vs 46.7±9.6, P<0.01)。结论:我们的QCC干预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术后患者的营养干预效率及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升了患者围手术期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治疗理念,提高患者胃癌术后的营养状况,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通过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早期下床活动、围手术期护理等一系列措施,观察患者术后营养状况、肠蠕动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合理的营养状况评估和肠内营养支持,辅以快速康复外科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营养状况,加快胃癌术后的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30例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行整体护理。结果:通过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微创新技术,而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对外科治疗的影响。方法对33例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个体化的综合营养支持治疗,及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经护肝,肠内、外营养支持等措施后痊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胃癌合并肝硬化时外科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早期积极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明显减少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患者常常合并肝炎后肝硬化,由于肝功能受损,同时多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腹水等疾患,使病情复杂,手术危险性大,术后并发症多。2003年9月~2005年6月笔者对89例(PHC)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根据具体病情,实施积极有效的营养支持和术前护理措施,避免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喉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护理干预方法。通过对患者营养支持的类型、途经、方式、时机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术前营养支持、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联合支持、术后后期肠内营养支持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提出有利于喉癌患者术后康复的营养支持方法,期望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为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合并高血压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5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加强术前术后血压的监测控制、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结果 5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高血压患者介入治疗后均未发生并发症。 结论 原发性肝癌合并高血压患者实施介入治疗,重视术前术后血压的控制,密切观察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加强术前术后血糖的控制、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感染。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低血糖休克3例,肝性脑病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介入治疗,重视术前术后血糖的控制,密切观察并发症及预防感染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肥胖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2月~2013年12月28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术前气管插管困难1例,术后并发切口裂开2例,肺部感染1例,经积极的治疗护理措施后,2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肥胖症患者围术期潜在并发症多、风险大,需术前全面评估,加强饮食和安全管理;术后严格气道管理、血糖管理、切口护理、心理护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营养干预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机体蛋白指标、营养指标以及肝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机体蛋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营养干预可显著提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机体蛋白指标参数,有效满足机体营养物质需求,增强抵抗力,对减轻患者肝功能压力、促进肝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双介入治疗术后病情观察和护理。方法通过对32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肝动脉栓塞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的护理回顾,总结术后不良反应及护理经验和体会。结果 3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副反应,患者肿瘤缩小,白细胞、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脾功能亢进好转,无1例严重并发症,32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护士必须熟悉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双介入治疗术后副反应及并发症,加强病情观察,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介入术后副反应,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三腔鼻空肠喂养管在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对2012年6月-9月收治的60例胃癌术后患者,通过安置三腔鼻空肠喂养管予以早期肠内营养(EN),并就喂养管的固定、冲洗、堵管处置及营养制剂温度、输注速度的选择控制等护理措施进行归纳。结果60例患者经EN,出院时其白蛋白水平为(34.58±5.29)g/L,血红蛋白水平为(113.90±19.12)gm,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达(3.47±0.71)分,营养状况明显得以改善。结论术后使用三腔喂养管行肠内营养,有助于胃癌患者营养状况改善,积极有效地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在肝硬化组织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Masson染色和Gordon-Sweet染色对30例(HBSAg阳性)肝硬化组织和1例大致正常肝组织进行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用CMIAS-8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进行面密度测定。结果:胶原纤维主要位于汇管区、纤维隔、炎症区、毛细血管、毛细胆管周围,肝窦内也可见胶原纤维存在,总阳性率50%,在肝炎后肝硬化组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外周肝硬化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 >0.05);网状纤维的分布与胶原纤维相似,且实质细胞周围也存在。18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外周肝硬化组织有13例(72.2%)癌细胞区Gordon-Sweet染色阴性;肝炎后肝硬化组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外周肝硬化组之间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分布的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 <0.01)。结论:肝硬化组织中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明显增多,尤其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外周肝硬化组更明显;肝窦内的胶原纤维可能与肝窦毛细血管化有关;Gordon-Sweet染色可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5.
杨颖  盛玉  卞兰峥  卢燕  章文娴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2):1838-1842
总结3例消化道高流量瘘患儿行胃液、胆汁、肠液回输联合接力式营养支持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实施接力式营养支持治疗、进行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造瘘口的管理以及做好患儿及其家长的人文关怀等。3例患儿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体重平稳增长,营养状况逐步改善,均顺利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并肝脏畸胎瘤诊断水平,减少误、漏诊。方法回顾分析1例乙肝肝硬化并肝脏畸胎瘤误诊为肝癌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右上腹痛伴尿黄入院,经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查诊断乙肝肝硬化,根据B超及CT检查显示肝右叶占位及甲胎蛋白(AFP)1320.00μg/L,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拒绝手术,经保肝、降酶及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及AFP改善,3个月后恢复正常。随访20个月,肝脏占位病变无变化,行手术治疗,经病理检查确诊肝脏畸胎瘤。结论乙肝肝硬化并肝脏占位伴AFP增高者,易误诊,条件许可情况下,应尽早手术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和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二者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肝癌、32例肝硬化病人及25例正常人血清标本,通过ELISA法检测标本GPC3值,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标本AFP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肝癌组GPC3值为22.014±36.930ng/ml,与正常对照组及肝硬化组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2)GPC3对肝癌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83%和50.00%;AFP对肝癌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33%和62.50%,GPC3与AFP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二者联合检测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5.83%和46.88%,敏感度有所提高。(3)肝癌组GPC3与AFP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GPC3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对肝癌诊断的敏感性较高,GPC3与AFP联合诊断更能提高肝癌的检出率,但二者之间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氩氦超冷刀消融治疗晚期肝肿瘤的护理配合,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采用氩氦超冷刀消融治疗晚期肝癌患者共50例,并实施了整体护理措施。结果 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在肿瘤的局部控制和缓解疼痛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对实施氩氦超冷刀消融治疗的晚期肝肿瘤患者开展系列护理措施,有利于治疗的顺利实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interferon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C is eradication of the hepatitis C virus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disease to prevent progression to liver cirrhosis 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owever, the effects of interferon on prev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or chronic hepatitis C without cirrhosis remain obscure. We wished to study these effects.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e followed up 66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who were treated with interferon alfa-2a (total dose 324 to 792 MIU) for an average period of 3 years after treatment. Of these 66 patients, 3 patients develop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range, 0.3 to 2.8 years; yearly incidence 1.5%). All 3 patients were among 27 patients who did not respond to interferon treatment. Of these 3 patients, 1 patient developed liver cirrhosis after interferon treatment, and the histologic staging of the remaining 2 patients before interferon treatment was F3, according to the new Inuyama classification. None of the 18 patients who were complete responders to interferon treatment or the 21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responses develop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who have no response to interferon treatment and histologically advanced disease should be closely followed up after interferon treatment, although the mechanism of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is still obscur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学组对预防营养高风险住院患者营养支持过程中并发症和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效果。方法择优选拔学组护理骨干,明确学组成员职责;对营养基础理论、疾病知识和护理常规、操作技能进行系统培训;对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制定营养管理标准;建立护理部、学组二级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开展学组活动,组织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结果完善了全院营养质量监控体系,营养相关并发症明显下降,营养学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结论营养护理学组的建立能保证护士对患者实施规范的营养护理措施,减少营养支持过程中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推进护理学科向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