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对136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肌电图(EMG)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分析。损伤神经支配的168块肌肉,EMG均为神经原性损害。166条受损神经MCV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或缺失,其中周围神经完全断伤29.52%,严重损伤21.69%,中度损伤21.08%,轻度损伤27.71%。本文认为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定位和损伤程度的判断EMG和MCV是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肌电图在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肌电图(EMG)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的意义。方法:对131例患者损伤神经支配的188块肌肉和166条受损神经进行EMG和MCV检测,并以10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损伤神经支配的188块肌肉EMG结果均为神经原性损伤,166条受损神经MCV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慢以至消失,其中周围神经完全断裂者占21.7%,严重损伤者占21.1%,中度损伤者占24.7%,轻度损伤者占32.5%。结论:对周围神经损伤的定位和损伤程度的诊断,EMG和MCV是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损伤是常见的,原因主要由骨折、牵拉、撞击伤、脱器伤、压迫、肌肉注射等原因造成。本文就1995年~1997年8月经肌电图(EMG)检查,资料完整的156例周围神经损伤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56例中140例以外伤而就诊,16例以感觉障碍、肌肉萎缩、无力而就诊。应用广东威达公司产WD—4000型神经电位诊断系统。室温15°~25℃。对神经可能损伤的肌肉均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并作跨越神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神经电图和肌电图(EMG)改变的特点。方法:对121例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进行神经电图及EMG检测。结果: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异常占72.5%,股外侧皮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异常占74.4%;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电位异常占65.3%,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电位异常占45.5%;EMG异常占19.9%。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主要引起广泛性周围神经损害,肌肉受损程度较轻。神经电图检测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桡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方法及其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预防。方法:测定40例桡神经损伤病人的桡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根据桡神经损伤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需要,按不同阶段分布选择肌肉进行肌电图(EMG)检查。结果:40例患者桡神经肘以上完全性(或严重)损伤20例,不全性损伤9例;桡神经肘以下完全性(或严重)损伤7例,不全性损伤3例;桡神经腋部严重损伤1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11例,占总病例的28%。结论:桡神经损伤诊断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很重要,EMG在桡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价值,其中肱桡肌、肱三头肌、三角肌是重要的鉴别诊断及定位肌肉。医源性桡神经损伤难以回避且发生率较高,应用术中持续肌电监测可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与操作的精确性,减少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及神经电生理改变,总结经验,寻找防治措施。方法:总结分析66例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为手术误伤、压迫伤、牵拉伤、注射性损伤等,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明确损伤神经的部位及损伤程度。结论: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多由术中操作不当引起;医务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坚实的解剖知识基础和熟练细致的操作是预防的关键;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医源性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股神经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现将我院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对31例股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电图检测的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31例股神经损伤患者中男21例,女10例,男女比例2.1∶1;年龄17~61岁,平均37.7岁;病史0.5个月至9年,平均9.5个月。损伤见于左侧14例,右侧17例。已出现股四头肌萎缩27例。致伤原因:刀刺伤12例,车撞伤10例,医源性损伤5例,神经纤维瘤术后1例,挫伤1例,高压水枪水压伤1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经我院手术共11例:刀刺断伤者中作吻合术5例;股神经在髂腹股沟部粘连受压行松解术5例,其中4例为车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在臂丛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99例单肢体、闭合性臂丛神经损伤的病人根据病情需要分别进行肌电图、神经电图以及体感诱发电位( SEP)检查,并与术中所见对比.结果:全臂丛神经C5 - TI根性完全性损伤63人.其中,根性节前完全性损伤26人,根性节后完全性损伤21人,根性节前节后联合性损伤16人;最高受损部位在臂丛神经干及其以下的115人;最高受损部位在束支部及其以下的121人.通过手术证实诊断符合率在90%以上.结论:对于臂丛神经损伤,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可以作出较明确的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肢体功能恢复率并不尽人意。据国内外一些大宗病例报告[1,2],其优良率在62.1%-82%之间,实际临床伤残率的比例仍较高。近年来结合临床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法及其相关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时机神经干断裂的开放伤除外。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经l-3个月的保守治疗,有其充分的时间允许:①损伤后能自行恢复的神经麻痹患者;②损伤神经出血将被吸收时;③水肿消退;④感染征象消退;⑤外科手术应在恢复的过程减慢和停止时。从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电图(EMG)、神经电图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中的特点。方法:对31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124条、感觉神经93条及128块肌肉进行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远端潜伏期;F波的出现率、潜伏期、波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一过性离散(TD)测定。结果:每例均有3条以上神经受累;远端潜伏期延长58%;MCV减慢70%;SCV减慢50%;F波异常率73%;TD异常55%。EMG出现自发电位占32%。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远端,近端损害,感觉运动均受累,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特点。EMG、神经电图的无创性,简便及可重复性使其成为GBS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桡神经断伤与麻痹的肌电图(EMG)表现,期望给临床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56例桡神经断伤与48例桡神经麻痹的EMG资料进行分析:56例桡神经断伤中4例为医源性,52例为刀砍伤或车祸,均进行手术修复证实;48例桡神经麻痹均为肱骨骨折手术复位后水肿压迫所致.结果: 56例桡神经断伤的EMG明显异常,手术后恢复时间长;48例桡神经麻痹的EMG仅有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经非手术治疗效果好.结论: EMG检查能够为临床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曾剑文  朱庆生 《医学信息》2002,15(7):468-469
桡神经由于其解剖结构 ,在外伤以及手术时极易导致损伤 ,临床上比较常见 ,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对桡神经损伤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 神经损伤的修复进展早期桡神经损伤的治疗主要是神经松解和神经修复 ,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1 对于单纯桡神经挫伤以及术后粘连血肿压迫等 ,一般采取神经探查松解术 ,此种方法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通常可以达到满意效果。黄耀添 〔1〕等报道儿童桡神经损伤 78例 ,行神经松解术 38例 ,疗效满意。特别提出 ,伤后 3个月处理比伤后 6个月处理疗效显著。徐建光、顾玉东〔2〕等报道16例周围神经损伤病例 ,其中…  相似文献   

13.
50例臂丛神经损伤的肌电图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常见损伤,多因外伤所致。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复杂,损伤的类型比较复杂,肌电图(EMG)检测在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中非常重要,可从电生理角度为临床提供臂丛神经几个主要分支功能状态,明确损害类型及严重程度的客观资料。我科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臂丛神经损伤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EMG)检测,并对部分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在诊断产伤中的作用。方法:对28例产瘫患儿进行SEP、NAP及EMG测定。并根据电生理结果做出损伤位置,程度及预后判断,结果:28例产瘫电生理结果经长期观察和手术证实与临床符合率89.3%(25/28),结论:神经电生理是判断产瘫所致神经损伤位置,程度的可靠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十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特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39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检查,测定臂丛五大神经主要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对损伤部位和程度进行分类,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全臂丛神经损伤52例(37.4%),临床表现为上肢不能动,肩关节不能外展和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垂腕;上中干型损伤81例(58.3%),临床表现为上肢不能抬起,肩关节不能外展和上举,前臂内旋,手能抓物;上千型损伤4例(2.9%),中下干损伤1例(0.7%),单纯下干损伤1例(0.7%)。结论:肌电图检测对判断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部位、性质及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臂丛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泉州市正骨医院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5例,其中男46例,女19例。病程6 d~4年,年龄2个月~85岁,右侧臂丛神经损伤34例,左侧臂丛神经损伤31例,所有患肢分别进行运动传导速度(MCV)、末端潜伏期(LAT)、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及尺神经运动F波检测,对其异常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神经损伤情况。同时用同心针电极对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进行肌电图检查。结果:65例患者中,其中全臂丛损伤6例,臂丛(C5+C6根性)损伤7例,臂丛(C5根性)损伤6例,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8例,臂丛神经上中下干损伤7例,臂丛神经上干损伤5例,臂丛神经束支部损伤20例,臂丛锁骨上下联合损伤6例。其中合并多发周围神经损害1例,合并尺神经肘段损伤1例,合并副神经损伤3例,膈神经损伤2例。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提供臂丛神经五大分支(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功能状态、受损程度及损伤部位,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CUTS)解剖、病理改变、嵌压部位和临床分型及神经电生理表现,为临床诊断、手术及术后恢复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CuTS患者资料。①尺神经腕-肘下、肘下5cm-肘上5cm-10cm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②感觉诱发电位(SEP)的测定;③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肌、尺侧腕屈肌的肌电图(EMG)。结果:轻度肘段异常MCV〉40m/s,肘上-肘下与肘下-腕MCV差〉10m/s;中度肘段异常MCV(30~40)m/s,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较健侧下降≥50%,EMG(+);重度肘段异常MCV〈30m/s,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NAP测不出,EMG(+)。结论:轻度肘段异常只有肘段MCV改变,属于脱髓鞘改变,保守治疗效果好;中度肘段异常患者尺神经肘段轴突损伤并脱髓鞘改变,及早手术预后较好;对于肘上5cm-肘下5cm检查MCV正常而症状支持尺神经损伤者,刺激点上移到肘上10cm再行测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肌电图(EMG)诊断。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月间经手术治疗的3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及肌电图分析。结果:手术所见与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完全符合62.9%,基本符合为31.4%;EMG推测病变范围大多较手术所见损伤范围广。结论:综合临床、影像学资料,电生理测试可对臂丛神经损伤提出定性定位分类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患肢分别进行MCV、末端潜伏期、CMAP、SCV及F波检测,观察神经损伤情况。同时用同心针电极对受损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进行肌电图检查。必要时与健侧手进行对比。结果:本组患者84例,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患者。其中全臂丛损伤25例,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37例,臂丛神经下干损伤22例,臂丛神经节前损伤22例,臂丛神经节后损伤28例。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提供臂丛神经五大分支的功能状态、受损程度及损伤部位,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电图,神经电图对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及预后评估。方法:对25例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进行肌电图、神经电图检查。结果:68块被检肌肉30块(44.1%)出现自发电位;106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53条(50%)减慢,60条(56.6%)动作电位波幅降低;71条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34条(47.8%)减慢,56条(78.8%)动作电位波幅降低。结论: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肌电、神经电图改变均为周围神经损害,表现为髓鞘和轴索同时受损,并以轴索受损为主。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了解病损程度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