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控措施。方法抽选2019年4—10月我院接收40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X线、听诊、痰菌培养检查确定患儿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析引起患儿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此制定科学的防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4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发生术后肺部感染71例(17.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下床活动时间≥3d、通气功能障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手术治疗中需科学制定防控护理措施,避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腭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小儿颌面外科治疗的56例腭裂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 56例患儿都在全身麻醉下行腭裂修补术,无一例患儿发生心血管方面的并发症。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所有患儿术后3~5d出院;手术后1个月随访,无一例患儿出现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完善饮食护理等,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封堵术后导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行介入封堵术后导致肺部感染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3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导致其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患儿存在免疫缺陷、年龄6岁、存在慢性疾病、精神焦虑抑郁、肺功能障碍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3 d为导致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精神焦虑抑郁,肺功能中度、重度障碍,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3 d为导致患儿肺部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 0. 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术后易发生肺部感染,术前术后都要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已趋向婴幼儿期.由于婴幼儿呼吸功能不健全,同时先天性心脏病本身及术前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导致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伤,加之手术、全麻气管插管和体外循环又加重肺功能损害,极易导致肺部并发症.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减少肺部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本科2010年1至6月对10kg以下105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制定术后合理的吸痰护理对策,有效降低了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新生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体会.方法 对50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循环功能监测,呼吸道护理,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预防感染,营养支持与全面有效的病情观察等.通过对各系统的严密监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 患儿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5.9%,其他并发症包括肺不张、急性肾功能衰竭、低心排综合征、肺出血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均经精心治疗、护理后予有效纠正.结论 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心功能支持,防治肺动脉高压危象,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是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尤其是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由于肺血流增多,而易患肺部感染,从而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以致因反复肺部感染致肺动脉高压而失去手术机会.故精心的护理是使患儿尽快恢复的重要措施。先心病患儿发生肺部感染后,多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喂养更加困难、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诱发心功能不全,如不及时给予治疗和精心护理,严重者可威胁患儿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发生谵妄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的患儿32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发生谵妄现状,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 谵妄患儿32例,占比9.79%,其中男患儿19例,占比59.38%,女患儿13例,占比40.63%;非谵妄组和谵妄组中年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最低体温、心脏畸形类型、ICU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前有无肺部感染、有无呼吸机并发症、肺动脉压力、有无术后并发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1~3岁)(OR=1.257,P=0.042)、体外循环时间(OR=3.186,P=0.027)、主动脉阻断时间(OR=2.194,P=0.031)、心脏畸形类型(OR=1.213,P<0.001)、ICU平均住院时间(OR=1.178,P<0.001)、机械通气时间(OR=1.136,P=0.028)、术前肺部感染(OR=1.164,P=0.031)、呼吸机并发症(OR=1.035,P=0.029)、术后并发症(OR1.784=,P=0.003)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发生谵妄的几率较高,年龄、体外循环时间、心脏畸形类型、ICU平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前肺部感染、呼吸机并发症、术后并发症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构成、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194例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患儿肺部感染致病菌的构成,并分析感染危险因素。结果经痰培养后,发现23(11.86%)患儿存在肺部感染。病原菌共计分离2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高,有16株(69.57%),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6株,肺炎克雷伯菌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革兰阳性菌6株(26.0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肺炎链球菌2株;真菌(白假丝酵母菌)1株(4.3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左室射血分数低、通气时间长、有侵入式操作、术后平卧位体位为患儿肺部感染危险因素(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术中体外循环时间长、左室射血分数低、通气时间长、有侵入式操作、术后平卧位体位等为危险因素,需做好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防控工作,加强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7.5个月.因心脏杂音7.5个月,咳嗽2天于2007年4月26日入院.患儿自生后即被发现心脏有杂音,伴气促,吃奶缓慢,有间歇,多汗,哭闹时口周青紫,考虑先天性心脏病,未治疗.2天前出现咳嗽,有痰,无发热,无吐泻,为明确诊治入院.门诊以"先天性心脏病,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收住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无窒息,其母孕期体健,生后母乳喂养,按时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影响呼吸机早期撤离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辅助下做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87例,根据患儿术后呼吸机撤离时间(<24h、24~72h和>72h)分别分为早期撤机组(46例)、中期撤机组(21例)、晚期撤机组(20例)。分析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等在内多因素对呼吸机早期撤离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性别、术前感染、术中CPB时间、正性肌力指数、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等方面是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早期撤离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感染、正性肌力指数和CPB时间是主要影响患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早期撤离的危险因素。结论患儿年龄及术前感染情况、术中CPB时间及术后心功能与呼吸机早期撤离关系密切,且术前感染情况、术中CPB时间及正性肌力指数是患儿先心病术后影响呼吸机早期撤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王燕  卢芳燕  汤洒潇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0):1544-1547
总结6例终末期肝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肝移植的术后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严格落实感染防控措施,预防肺部感染;精细化的液体管理,谨防心功能衰竭;制订合理的营养方案,满足机体的需求;严格执行抗凝治疗,预防血管并发症;准确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急性排斥反应;重视心理护理,减少患儿负性情绪;信息化的随访管理,追踪出院后病情变化。经过精心的护理,6例患儿术后均康复出院,随访1~6个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后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多采用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其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故术后呼吸道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尤其是婴幼儿,机体抵抗力差,各系统生理功能发育不完善,全麻和术中气管插管导致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减弱,由此更容易导致患儿术后并发肺不张及肺炎。我院自2002年9月-2008年12月行23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直视手术,由于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10 kg以内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2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106例10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畸形矫治术的围术期处理资料.结果 全组患儿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为12.84 h,平均ICU滞留时间为33.4 h;单用儿茶酚胺类药物99例,联合用药7例.延迟关胸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肺不张或肺部感染5例,二次插管2例.死亡2例,病死率1.9%.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严重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严重肺部感染,低氧血症.结论 应掌握好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术前尽可能调整好惠儿的机体功能,术后应注意呼吸道管理、控制出入量和预防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情况及其作用。方法对郑州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2011年9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给予循证护理,根据循证护理理念,同患儿需求相结合,找出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肺功能的因素,规范护理程序,寻找最佳的护理措施,系统地按呼吸道管理程序进行护理,观察患儿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经循证,评估可能出现的呼吸道问题(术前呼吸道感染、气管插管可能的不良影响、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及吸痰中、拔管后易出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 60例患儿术后仅发生并发症3例(5.0%),其中肺不张2例和胸腔积液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患儿平均住院(13.05±3.25)d。结论循证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患儿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Teach back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长自我效能、患儿心功能分级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入院的20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Teach back模式指导的健康教育方法。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收集患儿及家长的基本资料,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心功能分级来判断患儿恢复程度,以家长自我效能量表评价其自身照顾能力水平是否和预期相近。[结果]两组患儿术后3个月心功能得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得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术后自我效能得分高于术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Teach back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可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功能、提高患儿家长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201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纳入研究,将2010年1~12月收治的7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将2011年1~12月收治的124例患儿作为试验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呼吸道管理、呼吸机使用管理、加强气管插管的护理、吸痰护理、肺部体疗、术后康复护理等。结果:试验组患儿术后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术后肺部感染率试验组(4.84%)低于对照组(12.99%),住院天数试验组比对照组短。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患儿实施科学、完善的集束化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呼吸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唐丽琼  邓婧  刘婷 《全科护理》2022,20(6):793-796
目的:探讨适应行为训练管理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心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6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适应行为训练管理,干预3个月。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心功能,采用儿童应对量表(KIDCOPE)评定两组患儿干预后应对方式与策略,依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量表自制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患儿干预后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应对方式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积极应对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各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适应行为训练管理能有效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对方式,稳定其心理状态,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儿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新生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50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循环功能监测,呼吸道护理,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预防感染,营养支持与全面有效的疴隋观察等。通过对各系统的严密监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患儿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5.9%,其他并发症包括肺不张、急性肾功能衰竭、低心排综合征、肺出血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均经精心治疗、护理后予有效纠正。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心功能支持,防治肺动脉高压危象,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是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医护合作式查房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外科治疗手段的日益进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越来越趋向低龄、低体重和复杂化方向发展。由于麻醉、手术创伤和体外循环的影响,先心病患儿术后往往容易发生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异常、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特别是在术后早期阶段,病情变化得更大更快。而作为患儿病情变化的最直接观察者,护理人员可以为医师及时、正确、快速地作出术后处理提供依据。因此医护人员的积极合作对于先心病手术患儿获得良好的近远期治疗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接受手术是目前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膈肌麻痹属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治疗比较棘手,轻者短时间难以脱离呼吸机辅助,严重的无法脱离呼吸机,即使成功脱离呼吸机的,也存在呼吸功能储备下降,易发生肺部感染.膈肌的麻痹与膈神经的损伤有关,比如牵拉伤,电刀灼伤,冰屑冻伤,一般左侧多见[1,2].目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膈肌麻痹的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我科于2004年6月-2009年9月对12例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膈肌麻痹的患儿采取了各项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