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决策,随访调查药物治疗效果与社区综合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以桐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辖区5个行政村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10例为观察对象,建立健康档案,随访血压变化,考核疗效。结果:210例老年高血压知晓率100%,用药治疗率67.62%,用药的142例达标率66.6%,其中单一用药达标率55.6%(50/90),联合用药达标率88.5%(46/52)。未用药的68例,采取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血压控制率为8.82%(6/68)。210例老年高血压农村社区综合干预的总有效率48.57%。综合干预后较干预前,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达标是关键,对每个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相当一部分患者需联合用药,加强社区随访制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治疗成本,是提高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达标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谢红光 《时尚育儿》2016,(2):162-162
目的:研究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纳入的对象来源于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的100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降压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联合双胍类、胰岛素、磺脲类、糖苷酶抑制剂等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分析(1)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干预总有效率;(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的差异。结果:(1)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经临床治疗,显效有49例,有效4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0.00%。(2)100例患者均无出现严重副作用,仅有个别患者出现头痛、药物性皮疹和腹痛等轻微症状,均可耐受,无需特殊处理,对正常治疗不产生影响。(3)干预后血压和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药物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和搭配,经合理用药,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和血糖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和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社区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社区管理和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药物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8%(49/50),对照组患者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为76%(38/50),两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管理和治疗,能够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降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4.
武桂梨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403-4404
目的以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神鹿社区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控制以及用药情况。方法利用神鹿社区服务中心近年来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资料作调查分析。结果神鹿社区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38.73%;在263名用药患者中,血压水平1级的患者18.87%,血压控制率分别为79.00%;2级患者79.00%血压控制率为37.88%;3级患者37.60%,血压控制率为17.89%。结论社区高血压病的控制不是很理想;降压药物的应用不太合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社区高血压人群尼阿氢卡治疗方案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尼阿氢卡(NAHC)方案治疗社区高血压人群的效果。方法对门诊确诊的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NAHC方案治疗6个月~4 a后观察效果。结果3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290例(占96.7%)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0例(占3.3%)血压控制在159/99 mmHg以下;心血管危险分层发生了显著变化,低危人群从4.7%上升到34.6%,很高危人群从41.6%下降到6.7%。结论NAHC方案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推荐作为社区高血压人群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我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抗血压药物的应用现状以及用药趋势,为社区医务人员科学管理抗高血压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统计2010年至2012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对三年内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物种、联合用药情况、用药频率、消耗金额和限定日费用等指标和用药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至2012年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用药量增加了24.19%,但总费用却下降了6.98%;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β-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用药量位于前四位,用药频率较高;用药频率最高的前5种药物分别为硝苯地平、非洛地平、氨氯地平、缬沙坦和厄贝沙坦;患者采用二联降压方案的比例较高为49.79%,其中以CCB联合β-RB使用最多占40.07%,且固定复方制剂有逐步代替单药合用的趋势。结论我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较为合理,费用较为经济,其中CCB占据主导地位,符合目前国内外抗高血压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干预及动态血压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门诊常规治疗组和动态血压组,前者根据门诊血压调整药物,后者在社区干预结合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下指导用药。观察2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治疗达标率、药物选择种类的情况。结果动态血压组在血压控制水平以及达标率方面,均优于门诊常规治疗组;动态血压组所选药物种类少于门诊常规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干预模式,并结合动态血压监测,可更有效地控制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辖区高血压健康管理患者药物应用与血压控制的关系,为社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用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采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患者药物应用与血压控制的关系。结果 1 120例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60.48±12.19)岁。男性661例,占59.02%。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为69.64%。对比1年前血压情况,患者血压达标率上升3.84%,其中联合用药(≥2种)和使用中医药的患者血压达标率分别提高19.55%和24.63%(均P<0.01);使用单种西药和未用中医药的患者血压达标率分别降低5.03%和2.83%(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用药(OR=0.20)、增加使用中医药(OR=0.41)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存在关联。结论 联合用药、增加中医药的使用,更有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患者住院用药现状及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城市社区高血压患者住院用药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社区管理和医保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取结构式问卷法,调查北京东城区和南京秦淮区2个地区4个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台账或管理册,获取有效样本1 217个,并在当地社保中心调取样本高血压患者2008年的医保信息;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80%高血压患者住院人次累计用药集中在100种药品左右,而这100种药品费用占住院西药总费用的50%左右;高血压患者年平均住院费用为16 634.0元,其中诊疗费占63.0%,药品费用占37.0%;住院次均药物费用为35.1元,医疗保险平均支付91.3%;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类型、并发症类型、病程和规范管理对高血压治疗费用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类型和病程对高血压防治费用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城市社区高血压患者住院用药相对集中,药品费用所占比例不高;病程长、血压水平高是影响高血压费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用降压药物的种类和降压治疗方案,评估患者是否符合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以促进社区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查2012年3月四平社区5126例高血压患者门诊处方,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患者2445例,占47.7%.使用单药患者为4176例(81.5%),其中以CCBs为主者2041例(49%),其次为ARB 701例(17%)、ACEI 243例(6%)、β-阻滞剂43例(1%)、利尿剂11例(0.2%),中药复方制剂636例(15%).二级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为4508例,其中单药3257例(72%),联合用药875例(19%),二联用药中符合指南推荐的674例(84%);三联以上为86例(2%),其中未添加利尿剂者44例(51%).相同机制药物联合67例,占1.4%,主要为CCBs和ARB的重复使用.结论 本社区门诊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种类和联合降压方案基本符合国际高血压治疗指南,但是单一降压药物使用比例较高,联合降压比例仍偏低,且仍存在重复用药现象,三联以上不应用利尿剂以及单用中药复方制剂等情况.建议社区进一步规范降压药使用,增加联合用药比例,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和达标率,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徐菱钧  李静  陈志花 《现代医院》2013,(10):149-151
目的 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处方回顾,分析高血压患者临床上常用的降血压药物以及治疗方案.方法 对2012年1月~6月在西乡人民医院治疗的西乡街道1600名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进行统计,详细了解患者目前的降压治疗方案以及服用的降压药物,并进行讨论分析.结果 通过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目前钙拮抗剂(CCB)的临床使用率最高,达到36.81%;然后依次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以及中西药复方制剂.降压治疗方案中,使用一种降压药的患者最多,占55.06%,二联及以上的患者占25.50%.降压达标率方面,78.50%的患者血压控制较为稳定,9.44%的患者血压波动较大,原因多和不规律服药以及给药剂量不足相关.结论 药物的使用上,门诊医生的处方基本符合目前我国社区高血压的治疗现状.降压药物种类使用和用量基本合理,联合用药也较为合理.但临床上也存在利尿剂的应用偏少及可能存在降压药物用量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管理病人药物降压治疗管理及血压达标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市两社区700例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血压控制情况、药物治疗以及管理行为进行观察。结果:通过本次调查中对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管理行为以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遵医嘱服药、记得服药、年龄≥65岁、血脂达标和并发症种数对血压达标情况存在一定的影响(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管理的方式,具有良好的效果,其中遵循指南推荐方案、药物治疗,且服药依从性好以及血脂正常的患者,血压能够得到明显的控制。因此,值得在社区大力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将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内的11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给予健康教育)和对照组56例(给予用药指导),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血压控制优良率为83.93%,对照组血压控制优良率为53.57%,观察组血压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即两组在血压控制效果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即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使患者加深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以更好的干预患者行为,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社区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建卡、年龄≥60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血压控制率、药物治疗依从性和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率、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更高,药物治疗依从性更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社区强化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家庭自测血压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提高血压控制率。方法选择10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社区高血压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接受家庭自测血压管理,进行患者血压及相关知识培训,主要规范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方法,每天进行血压测量,根据自测血压值指导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干预4周、8周后评估血压控制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4周、8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4周、8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干预4周、8周后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增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1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自测血压能够检测到尚未控制的血压,为降压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从而提高血压达标率,降低不良反应,值得在社区医疗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随访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达标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纵向前瞻的、有对照的流行病学试验研究方法,通过对社区患者抗高血压治疗2年后血压值的变化,并对患者治疗达标情况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共分析接受社区管理、随访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 000例,其中500例入试验组-规范化治疗管理组(A组),另500例入对照组-常规治疗管理组(B组).2年管理、随访后所有患者的达标率(血压<140/90 mmHg)达到了47.26%;其中A组患者血压达标率为54.0%;B组患者为40.6%(P<0.01). 结论遵循"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管理-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和规律用药,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武汉市农村某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及血压达标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结合现场体格检查的方法,对武汉市某乡镇社区346例高血压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和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武汉市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用药率为98.27%,常用药物包括CCB、ACEI、利尿剂、β-阻滞剂、ARB、α-阻滞剂和复方降压制剂;二联用药患者占23.12%,其中以CCB+ACEI应用最多(12.14%);三联用药患者占4.62%,其中以CCB+β-阻滞剂+利尿剂应用最多(1.73%)。二联、三联用药患者血压达标率明显好于单一用药及不用药患者(P0.05)。结论武汉市农村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应用种类基本符合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指南,但也存在利尿剂使用较少和降压药用量不足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青岛市海军特勤疗养中心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3例。干预组采用个体化药物治疗,同时加入心理干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连续治疗60 d,观察两组治疗后血压控制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显效52例(82.5%),有效9例(14.3%),无效2例(3.2%);对照组显效40例(63.5%),有效14例(22.2%),无效9例(14.3%);干预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干预组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干预联合个体化治疗方案,更有利于患者缓解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促进血压达标,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社区家庭医生制度实施1年后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探寻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有效控制的医护模式.方法 选取我社区管辖内的146例高血压患者,依据患者自身意愿将其分为干预组(病患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并进行家庭医生高血压管理)与对照组(没有意愿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进行传统社区高血压管理)各7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1年后的高血压理论知识、自我管理能力、血压控制水平和治疗依从性结果数据.结果 干预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压控制良好.干预组患者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危害和高血压治疗与预防等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心理调整、合理运动、饮食调整、规律用药、监测血压和定期复查等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果数据对比差异有较强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家庭医生管理高血压患者的医护模式能够提高病患理论知识、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家庭支持对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的中青年高血压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行家庭支持"二化"、"二性"管理,对照组实施社区常规诊治管理。干预1年后,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与血压控制达标情况。[结果]干预1年后,干预组患者的家庭自测血压率由62%提高到83%,服药依从性由82%提高到96%,血压达标率由20%提高到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各项指标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支持能够改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血压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