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用一次性血沉管作红细胞沉降率(ESR)时的影响因素。方法每人采血3管,分别用标明甲、乙、丙的抗凝管准确采血到2m L刻度处混匀。甲管的血沉管不插到管底,乙管插到管底,丙管按传统魏氏法操作,60min读数。3种方法配对比较。结果血沉管不插到管底的甲管ESR明显加快(P0.05),插到管底的乙管测得值与传统魏氏法结果一致。结论用一次性真空血沉管作ESR时,方法简单、可靠、无污染,但操作时必须待血液充满血沉管后,继续将血沉管插到管底,否则结果明显增快。  相似文献   

2.
皮下隧道膀胱黏膜管在长段尿道下裂中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膀胱黏膜管治疗长段尿道下裂的临床价值.方法16例长段的尿道下裂Ⅰ期阴茎伸直术后6月,取膀胱黏膜管皮下隧道成形尿道,正位开口于龟头.新尿道内置多孔硅胶管.结果14例治愈,1例小尿瘘,1例尿道外口狭窄.结论皮下隧道膀胱黏膜管尿道成形术治疗长段尿道下裂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预防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对69例患者采用皮下隧道法PICC静脉置管(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传统PICC静脉置管(对照组),置管期间加强感染监测和护理.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期间穿刺部位渗血、导管移位、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过程中及留置期间出血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移位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隧道法穿刺PICC导管置管方法操作容易,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预防PICC穿刺部位出血及导管移位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PD)导管隧道出口位置对PD导管功能障碍及感染的影响。 方法 对2011年11月至2021年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外科手术置管腹膜透析患者3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双卡夫Tenckhoff直管,局部麻醉外科手术法置管。按照腹透导管出口位置分为观察组(高位出口)182例和对照组(低位出口)170例。比较分析两组间漂管发生率及感染率差异。 结果 观察组漂管8例,漂管发生率4.4%,手法复位成功率100%;对照组漂管19例,漂管发生率11.2%,手法复位成功13例,成功率68%,再次手术6例,成功率100%。两组漂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透相关感染情况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 采取高位导管隧道出口方式,可减少漂管的发生,同时也不增加感染等并发症。调整隧道出口位置及方向对于维持腹透管的良好功能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门诊随访的腹透患者检查腹透管出口情况并分类,结合隧道超声显像以了解其在隧道感染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将腹透患者的出口分为良好、可疑、感染出口(ESI)和隧道感染(TI),统计出口和隧道感染的发生率、细菌种类、治疗效果和预后,并与隧道超声显像结果比较.结果在随访期间共对69例腹透患者的出口进行定期检查,共发生ESI 21例次,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7.6%)和绿脓杆菌(28.6%)为主.经治疗,17例次出口感染痊愈,4例未愈病例均存在隧道感染.临床诊断隧道感染发生率为0.012/病人年,超声显像诊断隧道感染发生率为0.049/病人年.结论隧道超声显像检查不仅能提高诊断阳性率,而且对隧道感染的治疗起指导作用.隧道感染多发生于出口感染未愈的病例中,感染的细菌种类和范围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腔二囊管压迫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导致的肺炎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41例经三腔二囊管压迫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40例未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者(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患者肺炎发生情况和临床特点.结果 观察组有10例(24.4%)并发了肺炎,而对照组有1例(2.5%)并发肺炎,差异有显著性.临床表现为发热2 例和咳嗽4例,双侧肺炎多见(7例),45%患者无症状.11例肺炎患者治疗后痊愈6例,好转5例.结论 三腔二囊管压迫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可增加肺炎的发生率,要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症失代偿期最危险的并发症,其病死率较高可达50%[1],首次出血率为40%,再次出血病死率为60%以上.2006年1月-2008年5月我院对4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使用三腔双气囊管和注射用生长抑素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牙髓室底与根管侧壁意外穿孔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濮阳市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76例牙髓室底与根管侧壁意外穿孔患者(80颗牙)分组后给予不同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根据牙髓室底与根管侧壁意外穿孔患者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方法修补患者牙齿对于保存其牙齿健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它起病急,出血量大,预后极差,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50%左右,内科应急治疗一般采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三腔两囊管是一种特制的三腔管和双气囊,长约100c m,第一腔即胃管起减压作用,可胃腔冲洗及胃腔注射止血药通胃内,第二腔通胃气囊,第三腔通食管气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透析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普及和健全,糖尿病肾病、老年病人及维持性透析存活10年以上的患者越来越多,需要采用长期深静脉置管维持血液透析者也在相应地增加.目前,长期置管大多采用撕鞘套法,该法存在失血量多,血管有拐角时易导致置管受阻而失败,以及涤纶套以下的隧道渗血不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插管方法作了一些改进,方法简便,效果明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