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熊燚  王健  魏笛  赵君  叶梅 《现代预防医学》2015,(23):4287-4289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 细胞17(Th17)细胞水平在儿童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儿36例;健康儿童2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离外周淋巴细胞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即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mRNA 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6,IL-17及IL-23的含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脓毒症患儿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增高(t=3.68,P<0.05);脓毒症患儿组RORγt mRNA 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8.32,P<0.05);同时脓毒症患儿组细胞因子含量(IL-6,IL-17,IL-23)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此外,脓毒症死亡组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2.2±0.5)%显著高于存活组(0.8±0.3)%(t=4.67,P<0.05),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患儿死亡率呈正相关(r=0.24,P<0.001)。结论 Th17细胞参与了脓毒症的炎症反应,检测Th17细胞水平有助于儿童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B病毒相关mRNA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03例IM患儿潜伏期基因LMP1、即刻早期裂解基因BZLF1和晚期基因BLL1 mRNA的表达以及EBV DNA载量.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健康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3(TLR3)和Toll样受体7(TLR7)mRNA表达,探讨性别和年龄对TLR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人群113名,取抗凝全血,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LR3和TLR7 mRNA表达。结果 健康青年女性TLR3表达量比中老年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5,P<0.05),而TLR7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P>0.05),健康青年男性TLR3,TLR7表达量比中老年男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63,7.17,P<0.05)。健康中老年女性TLR7表达量比中老年男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P<0.05),但是TLR3表达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41,P>0.05)。健康青年女性TLR3,TLR7表达量比青年男性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7,11.66,P<0.05)。结论 性别和年龄与对Toll样受体的表达有一定关系,为疾病预防和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患儿血浆中微小RNA-155(microRNA-155, miR-155)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E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活动期IM患儿(活动期IM组)和81例缓解期IM患儿(缓解期IM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BV DNA载量将活动期IM患儿分为EBV DNA≥3.38 lg拷贝/ml组(56例)、EBV DNA<3.38 lg拷贝/ml组(40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中EBV DNA载量和miR-155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155水平与EBV DNA载量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浆中miR-155表达水平预测IM患儿为活动期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缓解期IM组、活动期IM组血浆miR-155水平均较高(P均<0.05);与缓解期IM组相比,活动期IM组血浆miR-155水平较高(P<0.05)。与EBV DNA<3.38 lg拷贝/ml组相比,EBV DNA≥3.38 lg拷贝/ml组血浆miR-155水平较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活动期IM患儿血浆miR-155水平与EBV DNA载量呈正相关(r=0.547,P<0.05);ROC曲线显示,血浆miR-155水平预测活动期IM患儿的AUC为0.869,其敏感度为65.90%,特异度为93.80%。结论 活动期IM患儿血浆中miR-155表达水平上调,与EBV DNA载量呈正相关,可为早期预估IM患儿病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2014年与2009年江苏省昆山市6月龄儿童健康状况。方法利用昆山市妇幼保健网络收集儿童体检资料,获得6月龄儿童的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和喂养方式等信息,对2014年与2009年的6月龄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并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昆山市6月龄儿童身高(67.97±2.48cm),t=-2.520;体重(8.51±1.03kg),t=-6.388;母乳喂养率(17.78%),χ2=550.385;贫血患病率(22.22%),χ2=150.615;以上数据均高于2009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纯母乳喂养儿童的身高(67.75±2.53cm)<混合喂养的儿童(67.91±2.43cm)<人工喂养的儿童(68.06±2.58cm),其体重(8.49±1.06kg)>混合喂养的儿童(8.47±1.04kg)>人工喂养的儿童(8.43±1.05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901、-6.388,均P<0.05)。结论应将预防儿童贫血纳入昆山市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内容;进一步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Bmi-1和p16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6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2例正常膀胱组织中Bmi-1和p16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Bmi-1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0.242±0.129比0.031±0.011),而p16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组织(0.059±0.021比0.165±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和p16基因的表达量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复发有相关性(P< 0.05或<0.01),而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p16基因的表达量与Bmi-1基因的表达量呈负相关(rs=-0.714,P<0.05).结论 Bmi-1基因的高表达和p16基因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Bmi-1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下调p16的表达,从而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基因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EB病毒(Epste in-Barr virus,EBV)感染状况,分析EBV感染基因产物的表达。方法:原位杂交法检测18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1);免疫组化法检测EBV潜伏感染膜蛋白1(LMP1)。结果:18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到17例EBER1表达,阳性率为9.4%;而相应癌旁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BV感染,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4,P<0.05)。乳腺癌组织中均未检测到LMP1的表达。结论:部分乳腺癌的发生与EBV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乳腺癌中可能缺乏LM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CD4+T细胞四大亚群及淋巴细胞亚群在小儿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广饶县中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在早晨空腹情况下抽取静脉血5mL于3小时内进行标本处理,利用流式细胞仪器测量外周血中Th1、Th2、Th17、外周血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研究组患儿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5);Th1占CD4+T细胞的比率在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1.03,P>0.05);Th2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5.32,P<0.05);Th17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6.94,P<0.05)。研究组CD3+所占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56,P<0.05);研究组CD4+所占百分率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61,P<0.05);研究组CD8+所占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t=5.04,P<0.05);研究组CD16+56+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6.77,P<0.05)。两组间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低(t=7.99,P<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t=12.58,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2.06,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Th1/Th2/Th17)、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哮喘免疫反应的标准,对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以及疗效的评价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率及智能影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彩虹集团公司彩虹医院儿保康复科就诊的158例无合并症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编号和家长自愿的原则,73例早产儿从纠正胎龄40周开始进行早期医疗康复干预结合家庭干预(综合干预组),85例早产儿只行常规的家庭干预(常规干预组),两组患儿均在3、6、9、12个月用发育量表检查发育商,1岁时进行脑瘫诊断和排除诊断。结果从9月龄后,综合干预组儿童各能区得分均高于常规干预组儿童,且综合干预组儿童6月龄时的社交能力( t=2.53,P<0.05);9月龄时的社交能力(t=2.50,P<0.05)和语言能力(t=2.04,P<0.05);12月龄时的大运动(t=4.00,P<0.05)、精细运动(t=2.40,P<0.05)、适应能力(t=2.34,P<0.05)和社会行为(t=2.12,P<0.05)得分都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综合干预组儿童脑性瘫痪的检出率为4.1%(3/73),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的12.9%(11/85),χ2=6.10,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早产儿脑性瘫痪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对婴儿期智能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血清可溶性Fas(sFas)的表达水平,分析sFas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sFas与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是否涉及细胞凋亡.方法病例选自两所三甲医院住院SLE患者(n=68),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n=69);参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ACR DI)量表,设计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器官/系统损害资料.利用流式细胞仪,采用连接素V(Annexin V,A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检测研究对象的PB-MCs早期凋亡率;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sFas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组(n=68)的血清sFas表达水平(6876.27±1979.38 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3275.08±1023.01 PS/ml)(t=13.405,P<0.01),与SLE-DAI(r=0.274,t2.86,P=0.005)和SLICC/ACR DI(rs=0.437,t3.95,P<0.01)均呈正相关,与PBMCs的早期凋亡率也呈正相关(r=0.395,t=3.49,P<0.01).CNS损害SLE组(n=11)的血清sFas水平9576.60±3654.70 pg/ml高于非CNS损害SLE组(n=57)6629.37±2372.30 pg/ml(q=6.42,P<0.05),并且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69)3275.08±1023.01 pg/ml(F=75.10,P<0.01,q=13.93,P<0.05;q=13.45,P<0.05).肾脏损害SLE组(n=33)的血清sFas水平10968.45±4814.60 pg/ml高于非肾脏损害SLE组(n=35)6502.78±3971.00 pg/ml(q=8.20,P<0.05),并且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69)3275.08±1023.01 PS/ml(F=66.33,P<0.01,q=16.20,P<0.05;q=6.93,P<0.05).浆膜炎SLE组(n=6)的血清sFas水平10376.69±4149.50 pg/ml高于非浆膜炎SLE组(n=62)6718.34±2351.80 ps/ml(q=6.30,P<0.05),并且两者均高于正常对照组(n=69)3275.08±1023.01 PS/ml(F=75.71,P<0.01,q=12.28,P<0.05;q=14.48,P<0.05).结论SLE患者的外周血清可溶性sFas的表达水平增加,且血清可溶性sFas与患者的器官/系统损害关系密切.sFas表达升高、凋亡亢进在SI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sFas可较好反映患者器官/系统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TLA-4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9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肾脏免疫科住院治疗的SLE患儿30例为SLE组,其中活动期16例,静止期14例。选择同期健康儿童30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CD28、CTLA-4的表达水平。 结果 SLE组患儿的外周血CD3+、CD4+及CD8+T 细胞上CD28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LE组患儿的外周血CD3+、CD4+及CD8+T 细胞上CTLA-4表达均呈低水平,分别为(0.92±0.53)、(0.55±0.41)、(0.57±0.29)。其中SLE组患儿外周血CD3+、CD4+ T 细胞上CTLA-4分子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t=3.06、3.11,P<0.05),CD8+T细胞上CTLA-4分子的表达亦低于对照组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P>0.05)。活动期SLE组患儿外周血CD3+、CD4+T 细胞上CTLA-4分子的表达(分别为:0.74±0.47、0.41±0.24)明显低于对照组(t=3.40、4.48,均P<0.05),CD8+T细胞上CTLA-4分子(0.47±0.29)的表达亦低于对照组水平(0.65±0.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P>0.05)。静止期SLE组患儿外周血CD3+、CD4+及CD8+T细胞上CTLA-4的表达量均较活动期SLE组患儿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SLE患儿外周血T 细胞中存在CTLA-4分子表达的缺陷,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在SLE发病进展的过程中,CTLA-4表达明显降低,使得免疫反应相对激进,促使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对HBV表面标志物、HBV DNA、ALT水平进行检测;分离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检测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经CD3/CD28细胞和HBV核心抗原(HBcAg)...  相似文献   

13.
刘艳梅  乔俊华 《中国校医》2022,36(3):193-196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3.42±0.95 vs 2.97±0.82,t=2.536,P=0.013;)、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2.83±0.77 vs 2.36±0.52,t=3.577,P=0.00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6.23±1.20 vs 5.61±1.06,t=2.738,P=0.007)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其中观察组临床症状(喘息、咳嗽咯痰和肺部哮鸣音)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16±0.38 vs 2.54±0.33,t=-5.339,P<0.001;3.21±0.65 vs 4.02±0.77,t=-5.684,P<0.001;3.25±0.83 vs 4.13±0.86,t=-5.206,P<0.001),住院时间(4.63±1.25 vs 7.21±1.87,t=-8.111,P<0.001)、住院费用(2160.54±321.13 vs 3455.18±346.59,t=-19.375,P<0.001)及复发率(6% vs 22%,χ2=5.316,P=0.021)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为86.00%,高于对照组52.00%(χ2=13.511,P<0.001)。结论 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促进肺功能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乳腺癌局部微环境中免疫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mRNA表达的状况,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比较,探讨其意义.方法 4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切除标本,根据是否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采用地高辛末端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以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浸润单个核细胞和肿瘤细胞IFN-γ、IL-10和TGF-βmRNA的表达状况.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癌细胞TGF-β和IL-10 mRNA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GF-β[%/积分指数]:46.25±12.88/0.49±0.27 vs 19.33±7.69/0.28±0.18;IL-10[%/积分指数]:39.08±17.49/0.42±0.19 vs 22.58±7.87/0.33±0.17,t=4.330,P<0.01;t=2.962,P<0.05),TGF-βmRNA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的差别更为明显.未检出IFN-γmRNA阳性肿瘤细胞.肿瘤间质浸润的单个核细胞中,淋巴结转移组IFN-γmRNA阳性细胞明显低于TGF-β、IL-10 mRNA阳性细胞(TGF-β:35.58±13.62/0.40±0.25,IL-10:40.83±15.49/0.47±0.22,IFN-γ:18.17±8.41/0.18±0.08,t=3.005,P<0.05;t=4.390,P<0.01;t=3.563,P<0.01).结论 乳腺癌组织局部微环境中,调节T细胞和Th2免疫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明显占优势,使得肿瘤免疫微环境趋于抗瘤免疫反应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SiO2刺激的肺泡巨噬细胞(AM)通过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因子(TIMP-1)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矽肺患者AM,将其分为加入SiO2粉尘悬液的处理组和仅加入无血清培养液的对照组.培养18 h后吸出培养上清.将原代培养的HELF分为4组:(1)处理组:加入经SiO2刺激的AM上清;(2)对照组:加人未经SiO2刺激的AM上清;(3)10%血清组:仅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4)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含体积分数为3%胎牛血清的DMEM.4组均分别于6、12、18、24、36、48 h取出细胞爬片,吸出上清,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检测HELF中MMP-1和TIMP-1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ELF条件培养上清中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处理组18、24、36、48 h MMP-1表达分别为0.0605±0.0201,0.0519±0.0117,0.0412±0.0105,0.0213±0.0106,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各时间点TIMP-1表达和Ⅲ型胶原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IMP-1/MMP-1与Ⅲ型胶原呈正相关(r=0.88,P<0.01).结论 SiO2经AM的介导可促进FB表达TIMP-1和Ⅲ型胶原,抑制HELF表达TIMP-1,TIMP-1/MMP-1的失衡与Ⅲ型胶原的病理性累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卧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症状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6-9月在乌鲁木齐市养老福利院居住的128例老年卧床患者,根据卧床不起诊断标准将其分为 A、B、C 三个等级,将不同卧床级别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之后的8周,通过Barthel指数和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30,GDS-30)来评估日常生活能力和抑郁症状。 结果 干预前各等级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G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8周,A、B、C卧床级别的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ADL评分显著上升[A级:(68.70±5.68)vs.(83.69±8.29), t=11.247, P<0.001;B级:(52.50±5.26)vs.(74.75±9.39) , t=15.112, P<0.001; C级:(31.36±5.81) vs.(34.32±5.19), t=2.891, P=0.009],GDS评分显著下降[A级:(13.39±4.08)vs.(10.04±4.33), t=-3.076, P=0.006;B级:(15.51±4.83)vs.(11.90±4.29) , t=-5.190, P<0.001; C级:(18.23±4.93) vs.(14.50±5.46), t=-3.582,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对照组干预前后ADL评分[A级:(68.81±6.51)vs.(70.00±7.07), t=1.588, P=0.135;B级:(53.64±4.92)vs.(55.45±5.96) , t=1.789, P=0.088; C级:(30.75±5.45) vs.(31.25±4.55), t=0.567, P=0.577]、GDS评分[A级:(13.52±4.78)vs.(13.10±4.39) , t=-1.752, P=0.095;B级:(16.36±5.20)vs.(15.14±5.15) , t=-1.618, P=0.121; C级:(19.10±5.95)vs.(19.30±6.03) , t=1.453, P=0.1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不同卧床级别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的评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提高老年卧床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延缓卧床不起的进程,减轻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发病及耐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市人民医院儿科明确诊断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予深度水解或完全水解蛋白配方粉喂养6个月,6个月后行食物激发试验,过敏耐受者15例,耐受失败者3例。治疗前后测定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分析比较牛奶蛋白过敏患儿治疗前、治疗后及与对照组之间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差异,并比较治疗后过敏耐受患儿和耐受失败患儿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差异。结果牛奶蛋白过敏患儿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3.73±0.42% vs 6.90±0.35%,t=2.22,P<0.05);治疗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18±0.81% vs 3.73±0.42%,t=2.10, P<0.05);治疗后牛奶蛋白耐受患儿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耐受失败患儿(5.36±0.76% vs 4.28±0.36%,t=2.31,P<0.05)。结论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有助于减少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并帮助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CⅠ(ApoC1)和维生素E结合蛋白(AFM)与肺结核患者脂质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ApoC1、AFM在31例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组)和26名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含量,两组均空腹抽血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A和视黄醇结合蛋白等指标,并分析肺结核组血清差异蛋白质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肺结核组ApoC1含量为(34.60±4.60)μ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43±5.12)μg/mL (t=2.703,P<0.01);肺结核组AFM含量为(15.69±6.79)μg/mL,高于对照组的(11.95±6.36)μg/mL(t=2.054,P<0.05),且AFM 与患者的甘油三酯含量存在负相关性(rs=-0.371,P<0.05);ApoC1与所有临床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ApoC1和AFM可能参与了肺结核患者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