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氟桂嗪辅助治疗儿童癫的疗效及其对癫患儿脑脊液钙含量的影响.方法 64例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按不同发作类型应用抗癫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氟桂嗪口服,5 mg/次,每晚1次,连服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并测定癫发作后3、72小时脑脊液钙含量,同时与3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32例中14例发作减少≥75%(43.8%),10例发作减少≥50%(31.2%);对照组32例中8例发作减少≥75%(25%),8例发作减少≥50%(2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5%、50%,有显著性差异(P<0.05).64例患儿癫发作后3小时和72小时脑脊液Ca2+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加用氟桂嗪的治疗组已恢复到健康组水平(P>0.05).结论 氟桂嗪联合抗癫药物治疗儿童癫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氟桂利嗪联氟西汀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存民 《临床荟萃》2003,18(4):222-222
我院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偏头痛 78例 ,并以盐酸氟桂利嗪治疗75例作为对照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①本组病例按孙传兴[1 ] 制定的偏头痛诊断依据确诊 ;②治疗前 3个月每月头痛发作频率≥ 2次 ;③所有病例均进行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排除其他躯体疾患。1.2 一般资料 本文 15 3例 ,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盐酸氟西汀组 (研究组 )和盐酸氟桂利嗪组 (对照组 )。研究组 78例 ,男 2 5例 ,女 5 3例 ;年龄 18~ 5 2岁 ,平均33.8岁 ;病程 3月…  相似文献   

3.
许志均  王强 《临床医学》2004,24(6):28-29
目的 :利多卡因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近期疗效比较。方法 :偏头痛病人 69例 ,随机分为 2组。利多卡因组 :用利多卡因 1 2mg/kg加入 5 0 %G·S 10ml静注 ,4~ 6min注完 ,qd ,连用 3d。氟桂利嗪组 :用氟桂利嗪胶囊 2粒 ( 5mg/粒 ) ,po ,qd ,用药 3d。结果 :利多卡因组显效率 74 3 %,总有效率 91 4%,氟桂利嗪组显效率 5 2 9%,总有效率 91 2 %,2组间显效率存在差异 (P <0 0 5 ) ,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2组用药后起效时间 ,利多卡因组 0 4± 0 3d ,氟利桂嗪组是 1 5± 0 8d ,P <0 0 1。结论 :两药治疗偏头痛近期总疗效近似 ,但利多卡因组比氟桂利嗪组显效比例高 ,作用明显迅速 ,利多卡因可作为急诊控制偏头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58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58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托吡酯每日0.5mg/kg起始,每晚1次或分成2次口服,每周增加0.5~1mg/kg,若在加量期头痛已缓解则停止加量。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2.5~5mg/d,睡前服。用药12周时评定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偏头痛后患儿头痛发作的频率均有明显减少和缩短,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7%和61%,但服用托吡酯治疗头痛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2)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时用量明显少于治疗癫痫,最小剂量在每日0.5mg/kg即可达到控制发作。(3)服用托吡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氟桂利嗪。结论:托吡酯治疗儿童偏头痛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在前庭性偏头痛(VM)预防性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60例V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与实验组(应用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治疗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各80例。随访3个月,比较2组总有效率、眩晕累计发作时间、眩晕累计发作次数、眩晕强度评分、脑血流速度、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 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 00%(P 0. 05)。实验组治疗后眩晕累计发作时间、眩晕累计发作次数、眩晕强度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7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 7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对VM患者实施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可有效减少眩晕发作次数及强度,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托吡酯单药或添加治疗小儿癫癎的疗效.方法:对28例癫癎患儿进行观察,其中全身性发作10例,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4例,复杂部分性发作8例,简单部分性发作4例,婴儿痉挛症2例;应用托吡酯单药或添加治疗,进行自身对照的开放性研究,观察持续治疗6个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4例(85.7%)发作频率减少≥50%,19例(67.8%)发作减少≥75%,12例(42.8%)发作控制.最常见不良反应为中枢神经系统表现.结论:托吡酯治疗小儿癫癎安全、有效、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亮 《新医学》2009,40(3):178-17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氟桂利嗪每晚5mg口服,治疗2个月。对照组20例偏头痛患者仅采用氟桂利嗪治疗,每晚5mg口服,治疗2个月。比较2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16-2617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晕痛定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94例慢性偏头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病人给予晕痛定胶囊+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照组46例予以盐酸氟桂利嗪治疗;以治疗初始、治疗后2w及4w作为观察节点,观察治疗效果并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2W和4W后比较,头痛程度评分(VAS)和持续时间均明显减少(P0.05);通过两组相比较,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晕痛定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慢性偏头痛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临床治疗偏头痛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
小儿睡眠中发作的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儿睡眠中发作的癫发作时临床表现、癫分型、神经影象学及其与遗传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录像脑电图监测观察分析临床和脑电图特点,并与26例随机选择,年龄相当的健康志愿儿童作对照.结果 50例中中央-颞区放电的小儿良性癫24例(48%),额叶癫(24%),其余还有颞叶癫,以及零散出现的顶、枕叶癫等其他类型.家系调查显示患者热性惊厥家族史与夜间发生的额叶癫的癫家族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智力发育二者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儿睡眠中发作的癫绝大多数为与放电部位有关的部分性癫,以中央-颞区放电的小儿良性癫为多.其与热性惊厥有相关性,夜间发生的额叶癫可能与遗传有关.二者对智力影响均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托吡酯单药和添加治疗儿童各型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总结我院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10月确诊癫痫患儿 46例 ,其中部分性发作及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 2 9例 ,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 3例 ,失神发作 5例 ,Lennox Gastaut综合征 7例 ,West综合征 2例 ,对传统抗癫痫药物控制不理想的病例添加妥泰 ,而对新诊断病例应用单药治疗 ,均进行自身对照的开放性研究。结果 :( 1)妥泰治疗 46例总有效率为 84 8% ,发作减少≥ 5 0 %占 2例 ( 4 3% ) ,发作减少≥ 75 %占 13例 ( 2 8 2 % ) ,发作完全控制 2 4例 ( 5 2 1% )。 ( 2 ) 7例无效病例中 5例失访 ,1例不良反应重退出 ,1例治疗恶化退出。 ( 3)单药治疗 37例 ,有效 34例 ,总有效率 91 9% ,添加治疗 9例 ,有效 5例 ,总有效率 5 5 5 % ,两者疗效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 4 )不良反应 :纳差、恶心 2 2例 ( 4 7 8% ) ,类暑热症 2 2例 ( 4 7 8% ) ,反应差、记忆力下降 15例 ( 32 6 % ) ,嗜睡 11例 ( 2 3 9% ) ,头晕、步态不稳 4例 ( 8 7% ) ,体重下降 4例 ( 8 7% ) ,多尿 2例 ( 4 4% ) ,皮疹 1例 ( 2 2 % )。结论 :妥泰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癫痫药物 ,对于儿童各型癫痫发作均有明显疗效 ,且妥泰单药优于添加治疗 ,同时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泰必利合并氟桂利嗪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随机将血管性头痛患者63例分为两组,一组为泰必利合并氟桂利嗪组(治疗组)31例,给予泰必利300mg/d,及氟桂利嗪5mg/d,疗期为1个月,随访6个月。另一组为单纯泰必利治疗组(对照组)32例,仅给服泰必利300mg/d,疗期1个月,亦观察6个月。以统一的疗效4级标准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0.65%,对照组为53.13%。(t=2.34,P<0.05),说明泰必利合并氟桂利嗪组的疗效优于泰必利组。在副反应方面治疗组为41.13%,对照组为38.28%(χ2=0.23,P>0.05),无显著差别。结论泰必利合并氟桂利嗪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切实,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氟桂利嗪对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124例确诊为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2例。治疗组采用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合氟桂利嗪口服,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1.0 g,每天3次;氟桂利嗪,每晚睡前10 mg。对照组单纯口服氟桂利嗪,每晚睡前10 m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与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用,可明显增强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调神针刺法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1组、对照2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1组进行调肝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对照2组进行安慰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研究组则进行调神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及治疗前、后的头痛症状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2组,对照1组显著的明显高于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3个月,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1、2组,对照1组低于对照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的头痛症状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的头痛症状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1、2组,对照1组低于对照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疼症状,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少发作频率,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氟桂利嗪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桂利嗪是否对急性缺血性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受损神经元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方法:把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符合临床及脑核磁共振检查诊断的急性缺血性梗死的60例患者分为氟桂利嗪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并在治疗前、治疗后3,6及12h分别进行脑弥散核磁共振检查,观察缺血核心部位及半暗带面积的变化。结果:氟桂利嗪组在治疗后12h半暗带面积为(0.40&;#177;0.23)cm^2,与本组治疗前(2.05&;#177;0.77)cm^2及治疗12h后对照组(0.71&;#177;0.22)cm^2相比较,缺血半暗带均有明显改善(P&;lt;0.001)。同时缺血核心部位的面积也明显缩小(P&;lt;0.001)。结论:氟桂利嗪对急性缺血性梗死缺血性半暗带的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卓鹏  梁小文  王芳  刘蓉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1):1226-1227
目的 :探讨氟桂嗪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2例氟桂嗪治疗组患者和 2 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 ,在用药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其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并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肝、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 1个月后治疗组门静脉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量、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分别下降为 ( 110 3 1± 430 7)ml/min、( 5 0 3 1± 42 9 7)ml/min、( 1 2 3± 0 18)cm、( 0 92± 0 31)cm ,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或P <0 0 5 ) ,临床未见明显副反应。随访 1个月至 1年 ,对照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治疗组 ,两组中Child pughC级患者的再出血率和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氟桂嗪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是安全有效的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试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盐酸氟桂利嗪(flunarizine hydrochloride)对预防晚发型偏头痛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门诊就诊的晚发型偏头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10 mg组,n=45)和B组(5 mg组,n=45)。收集患者年龄、偏头痛家族史、头痛时间、头痛严重程度及头痛频率等资料。A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10 mg预防治疗,B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5 mg预防治疗;两组给药均每天1次,持续12周。比较两组患者头痛程度、发作频率、不良反应和远期疗效;头痛程度的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析盐酸氟桂利嗪剂量与预防效果的关系。结果:A组头痛程度低于B组(p<0.05)。A组发作频率和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10 mg控制晚发型偏头痛疼痛程度和发作频率的效果较好;远期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盐酸氟桂利嗪5 mg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养血清脑颗粒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治疗组及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偏头痛的疗效(88.6%)明显高于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81.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优于单独服用盐酸氟桂利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度罗西汀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伴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伴轻度以上焦虑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氟桂利嗪联合度罗西汀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口服治疗,治疗周期为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2组患者焦虑程度,并比较头痛程度及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2、4、6、8周,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而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出现明显减少,且治疗后6、8周,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8周头痛减轻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8周,治疗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度洛西汀联合氟桂利嗪能有效减少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减轻头痛程度,改善焦虑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溶血磷脂酸(L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治疗的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头痛宁组(盐酸氟桂利嗪+头痛宁治疗)、常规组(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各60例,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头痛发作频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发作程度评分;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MMP-9、TNF-α及LPA水平。结果治疗后,头痛宁组患者的头痛发作频次、头痛发作持续时间、头痛发作程度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宁组患者的血清MMP-9、TNF-α及LPA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头痛宁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0%(57/60)高于常规组的81.67%(4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桂利嗪联合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肯定,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血清MMP-9、TNF-a及LPA水平,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永贵  李丹  孙峰  刘彬 《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0):775-775
目的观察盐酸氟桂利嗪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将SAH患者42例随机分为氟桂利嗪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于发病48h内接受治疗,对照组用脱水、止血等常规疗法,氟桂利嗪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氟桂利嗪5mg,3次/d口服,共3~4周。结果1个月内,氟桂利嗪组的CVS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发病第14天时,氟桂利嗪组患者的病情级别及TCD检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桂利嗪防治SAH后CVS疗效确切,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且无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