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理瀹骈文》内病外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瀹骈文》有较为完整的、理法方药具备的中医外治法理论体系,肯定了中药外治在整个治疗领域中的作用,并将中药外治灵活辨证地运用于各科内病的治疗中。内病外治,溯源有据;内治外治,理同法异;膏治内病,辨证施治;内外并重,外治之优。  相似文献   

2.
中药外治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时代的《内经》中就有记载,经历代医家不断完善,逐渐成为辨证论治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科之疾,既经济方便,又疗效卓著.现就近年来中药外治在儿科中的应用略举数例,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3.
中药外治法与内治法一样,均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药物施于皮肤、孔窍、穴位等部位,达到治病目的。近年来中药外治法普遍用于临床,在局部疗效上与中药内治法相比优势显著,查询《中国药典》收录用于外治的中药材及成方制剂和中国知网近五年中药外治在临床治疗疾病上的研究,笔者从给药途径及其外治机理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不同给药途径在中药外治疗法中的作用机制,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生肌中药内服、外用及内外合用治疗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疗效的差异。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内治组、中药外治组和中药合治组。采用腹腔注射糖皮质激素结合外科方法制备难愈性创面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给予中药煎剂内服、白玉膏外用,观察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愈合率。结果:第7天起模型组创面愈合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总体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延长(P〈0.01)。中药内治组、中药合治组第3、7、10、14天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中药外治组第3、14天创面愈合率高于模型组(P〈0.05),且第7、10天内治组、合治组愈合率高于外治组(P〈0.05)。中药内治组、中药合治组创面愈合时间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且中药合治组优于中药内治组和中药外治组(P〈0.05)。结论:生肌中药具有良好的促创面愈合作用,中药内外合用效果更佳。内服、外用及内外合用在创面炎症反应期具有良好促愈作用,而内服及内外合治在肉芽增生期及上皮爬生期的促愈作用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中药外治理论、外用功效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药外治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在外治理论、外治作用机理、外用功效研究方面尚存在一定问题.提出在建立常见中药外用功效的基础上,依据穴位刺激,经络传感,并结合现代经皮给药和全息生理理论等,进一步完善中药外治理论,使中药外治理论更加丰富、完善和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洗渍疗法是一种重要的中医外治疗法,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中记载有"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内治外治并列"的治疗法则,《医统源流》中云:"外科之证最重外治",清代医家吴尚先在《理  相似文献   

7.
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治以及针灸疗法等。中药外治法是对不同部位疾病通过局部皮肤、穴位、鼻口、脐部、阴道、直肠等途径,采用外敷、涂抹、脐疗、灌肠等方法使药物进入体内,达到更直接的治疗作用;针灸疗法是通过针刺、药灸穴位达到舒通经络的治疗作用;均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主要方法,在癌性疼痛治疗中应用广泛,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网球肘的文献进行分类、总结,分别从中药外治、推拿手法治疗、针灸针刀治疗等多方面进行综述,认识到中医药治疗网球肘疗效显著,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并提供了相关的临床参考,同时也对中医药疗法治疗网球肘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形成中医药治疗该病完善的理论体系及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方法颇多 ,众多医家注重用针灸外治 ,其中包括穴位敷贴 (中药制剂 )、穴位埋藏 (针、肠线、磁环、异体脂肪 )、穴位注射、穴位照射、耳针等  相似文献   

10.
中药熏蒸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中药雾化透皮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由来已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摩之浴之”、之说,《理瀹骈文》曾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实践证明,中药熏蒸疗法作用直接,疗效确切,适应症广,无毒副作用。下面试对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作用机理作初步探讨。1软组织损伤疼痛的主要病理变化软组织损伤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大脑功能障碍而引发的获得性及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记忆力减退、定向不准确、判断能力丧失、语言表达能力丧失、缺乏逻辑判断能力、意识模糊、人格分裂和情感改变等认知功能发生慢性和持续性障碍,个别患者还伴有脾气暴躁、精神抑郁、紧张感等行为。中医具有几千年的痴呆治疗经验,理论体系成熟,在AD的治疗上更具优势,但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有些问题仍需重视加以解决,如辨证不统一,有医家从补肾填精论治出发,兼顾化痰开窍或活血行血;有医家从痰瘀虚论治,以补肾化痰祛瘀为治;还有医家从毒损脑络立论,以祛毒通络为治,等。疗效评估标准不一,缺乏大样本系统研究及中西医结合研究,均制约了中医在AD治疗上的优势发挥。对本病的治疗应充分发掘、发挥中医优势,深入研究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有效治疗方案,采用中西医协同治疗,统一疗效评估标准,建立大样本临床研究,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争取在AD的治疗上取得一定的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12.
慢性支气管炎的外治疗法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方法颇多,众多医家注重用针灸外治,其中包括穴位敷贴(中药制剂)、穴位埋藏(针、肠线、磁环、异体脂肪)、穴位注射、穴位照射、耳针等。  相似文献   

13.
著名新安医家孙一奎深受金元医家学术流派及相关医家的思想影响,汲取了朱丹溪、汪机等医家学术思想,撰著了《赤水玄珠》。通过探析其《赤水玄珠》总结"外内君相"学术思想、临床治疗特色等。孙氏严格地指出君火相火有天人内外之分,完善了君火相火论,对后世辨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构建中医药论治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理论体系,使中医药辨治本病能够进一步规范化,并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通过对古今文献进行系统地搜集、归类、整理和分析,清晰地勾勒出中医药有关CFS的历史渊源、发病因素、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治疗方法、方药集萃和医家论要等,并依据近年在此领域的研究心得,提出预防为主、多元辨治、确立最佳程序干预方法的中医药辨治方略。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外治疗法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治疗方法。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一书,系统总结了唐以前的医学成就,结合个人近一个世纪的临床经验,不仅在方药、养生、保健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在中医内病外治方面亦有突出贡献。他善于外治,方法多样,对外治之法有许多独到的方法。纵观现今应用的外治方法,大多在《千金要方》中可以见到,其治疗范围涉及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疾病,而且还应用于急救和预防,他的内病外治学术思想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1治疗方法多、堪称法中有法孙氏所…  相似文献   

16.
陈实功注重中医基础理论和外科技能的研究 ,从整体出发 ,倡导内、外治并重 ,“使毒外泄为第一要务”的外症思想 ,为纠正当时医界时弊起了积极作用。他内治外症 ,主张辨证寒热虚实 ,判定提纲挈领的消、托、补三法 ,尤善托、补 ,并重视脾胃之调理 ;外治外症 ,融会历代医家外治法且多有创新 ,尤其在刀针手术上 ,为后人提供了信而有效的方法 ,形成了中医外科史上第一大学派———正宗派。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注重辨证论治,但因历代医家认识骨关节炎的切入点有所不同,导致现代医家中医药辨治骨关节炎的理论体系各有所侧重,梳理发现目前主要从脏腑、六经、病因、络病、髓系等不同学术思路辨治骨关节炎,总体而言均取得了一定疗效,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斑秃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研究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斑秃的文献,发现多数医家认为斑秃与肝肾关系密切,强调情志因素在斑秃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中医内治多从肝肾、气血论治,治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法;外治多采用药物熏洗、自制酊剂及外用制剂涂抹患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中医的综合治疗,将药物内服外用、针刺、穴注及物理治疗等不同作用途径的有效疗法联合运用,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中医药在治疗斑秃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目前的科研和临床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五十二病方》对蛇伤治疗收方较多 ,居该书诸病第 7位。在治疗手段上 ,有内治、外治、内外兼治、祝由术等多种方法。选用药物颇具实效 ,大多为后世医家所沿用。运用补法治疗蛇伤为一大特色 ,可资借鉴。由此反映出祖国医学在先秦时期治疗蛇伤所积累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20.
张金超  吕景晶  何秀娟  张璐  林燕  李萍 《中医学报》2019,34(7):1390-1393
中医疮疡内治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之上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宋以前,外治法盛行,内治法发展;宋至明代,内外并重;清代,强调内治,结合外治;现代,疮疡的治疗继承了消、托、补的内治理论,结合阴阳辨证,根据不同时期的证候特征,发展了不同阶段的具体治疗方法。中医内治法对于疮疡的治疗不可或缺。现代医家多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对疮疡的治疗采用分阶段的内外合治之法。古代医家对内治法的重视及应用对现代临床仍然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