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蔡学义 《健康世界》2000,8(12):21-21
在儿童中推行计划免疫,是为了有效地控制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即俗称“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等6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由于人们对免疫接种后的一些反应和禁忌证了解甚少,所以常有些家长因孩子预防接种后出现不适而手足无措、有的人一天跑几趟医院:有的人自做主张给孩子找药吃。为了帮助家长了解计划免疫,正确对待和处理预防接种后的各种反应,特介绍以下知识。  相似文献   

2.
社区儿童预防接种的心理护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接种作为社区预防保健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儿科临床和公共卫生保健的基础[1],目前国内外对儿童预防保健工作非常重视.我们社区在工作中改变传统服务理念,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心理护理应用,在儿童预防接种中取得了儿童和家长的配合和信赖,对促进预防接种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推动了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分析深圳泰康乙肝疫苗事件发生前后,家长对于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为进一步改善免疫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在深圳市福田区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504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7.42%的家长知道孩子出生时需要接种疫苗;孩子性别不同的家长,在是否带孩子按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不同的家长,在孩子出生后是否办理预防接种证与是否带孩子按时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预防接种有必要的家长中,85.32%的家长会主动带孩子进行预防接种。有98.21%的家长听说过深圳康泰乙肝疫苗事件,47.42%的家长认为此事件中儿童的死亡可能与疫苗有关;在此事件发生前后,对我国乙肝疫苗安全性持中立态度的家长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及不良反应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普遍较好,深圳泰康乙肝疫苗事件对家长的态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是保护儿童健康的关键。当前我国主要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脊髓捉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进行接种。由于小儿的个体差异,部分小儿预防接种后出现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而有些家长缺乏对预防接种正常反应与处理的有关知识,以为是小儿患病,(如个别小儿接种麻疹疫苗后5~7天出现发热,伴流涕、咳嗽、皮疹等)来医院诊治。为此,我们医护人员很有必要把儿童预防接种前的注意事项和接种后的反应与处理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宣教。1.预防接种前注意事项(1)掌握孩子的健康状况,必要时测体温和体格检查,如小儿发热或急性传染病、传染病接触史而未过检疫期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的心脏病、肝肾疾病,荨麻疹,过敏性疾病等,应暂缓接种。  相似文献   

5.
在工作中,我常见到不少家长在孩子接种疫苗出现不适后不知所措,有的一天要跑几趟医院;有的则自作主张给孩子找药吃。其实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孩子的家长对孩子预防接种后的一些反应和禁忌症了解甚少。  儿童计划免疫是为了有效地控制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作为家长,在领孩子预防接种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有无预防接种的禁忌症,如孩子有过敏史或正处于患病期等,这时应向保健医生说明,延迟或不要给孩子接种疫苗,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孩子预防接种后应适当休息,多喝开水,多吃些水果和有营养…  相似文献   

6.
儿童预防接种是对婴幼儿进行基础免疫和适时的强化免疫 ,以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它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和千家万户的幸福。但是 ,预防接种所用的疫苗 ,对于机体都是外源性的异体抗原 ,接种后可引起机体疼痛、发热、皮疹、过敏性休克等局部或全身反应。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旦发生 ,就可能引起医疗纠纷。因此 ,预防接种工作中 ,家长的知情权至关重要。1 何谓知情权2 0 0 2年 8月 5日 ,卫生部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患者的知情权予以了明确的保护。知情权是家长具有的法律和道德的基本权利 ,他们有权知道孩子为什么要做预防接种 ,…  相似文献   

7.
预防接种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疫苗作为一种异性蛋白接种于人体,必然产生一些反应,了解家长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态度和要求,对我们进一步搞好计划免疫工作有着积极意义。1986年9月至1987年9月,对我站计免门诊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计免门诊固定专人负责来访者的接待处理工作,同时依据拟好的“预防接种后异常反应来访者登记表”,对发生“反应”儿童的家长,按照表内项目逐一进行调查登记。二、调查结果一年期间共接待来访者(均为接种对象之父或母)31人次。接种者发生“异常反应”(以下称“反应”)类型与其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群众对计划免疫工作的认识及心理状况,我们于1988年6月10日~6月20日对南京市六合县的部分3周岁儿童家长130人(包括城区41人)进行了随访问卷调查。结果如下:有96.15%的家长相信预防接种可以防病,92.3%的家长没有顾虑。如果孩子漏种,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不同人群的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情况,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0年7月-12月,对前来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592例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分析常住与流动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和对预防接种的态度.结果 预防接种知识得分及格比例常住儿童家长高于流动儿童家长,常住儿童家长回答正确率除预防儿童感染传染病的最好方法和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的时间外,其它题目均高于流动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防接种态度,对"家长应该学习了解预防接种知识"、"您对现行的预防接种工作比较满意"、"预防接种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的同意比例常住儿童家长高于流动儿童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住与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和作用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还有欠缺,尤其是流动儿童家长对有些知识点的知晓率更低,今后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预防接种前告儿童家长书》试点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锡市自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接种率已稳定在较高水平,针对的传染病已基本控制.但在实施预防接种时,由于疫苗、个体差异等因素,少数儿童在获得免疫保护的同时,会出现一些副反应或偶合疾病,引发纠纷,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除了规范、科学地对儿童实施预防接种外,更要做好预防接种前的宣传,让儿童家长/监护人了解预防接种的意义及可能出现的副反应等,明确责任,共担风险.为此,我们选择城乡各1个乡级预防接种门诊开展了<预防接种前告儿童家长书>(简称"告家长书")的试点调查工作,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直接措施,也是维护儿童身体健康的关键所在.必须要依据规定的程序来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儿童预防接种时,要在各个环节中展开更完善的护理,在保证预防接种工作安全开展的同时,确保预防接种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此外,在儿童接种完毕后,家长也应当对儿童进行护理,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果出现问题要第一时间与医务人员联系,避免产生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1起儿童家属怀疑为接种卡介苗后儿童出现淋巴结炎病例的调查分析,探讨儿童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与调查处理。[方法]对预防接种点和接种疫苗儿童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此次事件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结论]尽快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与处理办法,消除异常反应的负面影响,确保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健康问答     
《生活与健康》2013,(4):55-55
每年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为了进一步扩大科普宣传,本期集中摘选读者关于“免疫接种”的问题进行解答。老人说孩子不打预防针也没关系,是这样吗?那预防接种到底有什么用途?预防接种记录着儿童的许多信息,根据儿童基本情况可以推断以后需要接种的疫苗、如何同儿童家长联系等;据接种日期可以推断疫苗接种是否合格和及时;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可以确定该儿童是否需要接种疫苗;据疫苗禁忌证发生情况可以判断该儿童是否可以接种疫苗;发生异常反应时可以根据疫苗批号追查疫苗是否存在问题;据医生签字可以查到该批次接种的责任人,预约日期可以提示及时进行接种;疫苗知识和接种反应知识可以增进儿童家长对免疫接种的了解;上托儿所、上幼儿园、上学、出国需要查询预防接种证。  相似文献   

14.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疫苗接种的种类增多,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受到预防接种工作者的高度关注。预防接种副反应指的是,接种生物制品后对机体可产生有益的免疫反应的同时,伴随发生的对机体无益的,甚至有害的免疫反应,而伴随的免疫反应过程中表现的临床症状即为免疫副反应[1],也叫预防接种反应。预防接种反应是计划免疫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病症,尽管其发生率极低,但处理不当会影响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如果我们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操作,可以减少预防接种反应。而且预防接种工作者有必要把儿童预防接种前的注意事项和接种后的反应与处理对家长进行指导和宣教。为搞好预防接种工作,对接种反应的护理体会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孟卫红  刘开喜 《职业与健康》2009,25(20):2183-2184
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除相应疾病的简单经济、安全有效的预防手段,它也是关系到所有儿童健康成长的预防保健工作,具有服务对象特殊、工作量大、环节多、技术性强等特点。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各级政府重视以及具体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更需要儿童家长的支持与参与。他们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掌握、需求等直接关系到预防接种的顺利开展。鹤壁市开发区总人口1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7.4万,农村人口2.6万,为了解鹤壁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我们于2008年10—12月对不同居住地适龄儿童家长进行了预防接种知识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16.
儿童健康问题是社会关注的中心,疫苗接种给儿童开通了最便捷的绿色健康通道。预防接种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乡镇预防接种主要面对的是健康儿童,注射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和免疫保护效果一直是计划免疫不可回避的问题,甚至疫苗接种后引起的一般反应如发热、局部红肿等,也可能导致家长的不满,甚至引发纠纷,使预防接种护理人员处于被动状态。加强预防接种门诊护理工作已是当务之急,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3年媒体报道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事件后,部分省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信任度的变化,评估家长带儿童接种疫苗的意愿。方法在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县、衡山县,怀化市洪江市;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保定市北市区和邯郸市曲周县各随机选择100名儿童家长,于2013年12月18—22日开展无记名预防接种信任度电话调查。结果3个省7个县(区)共调查701名儿童家长,362名(51.6%)儿童家长听说过湖南乙肝疫苗事件。80%的儿童家长对死亡病例与接种乙肝疫苗关联持怀疑或不确定态度,肯定儿童死亡与乙肝疫苗有关联或无关的各占10%,28%的家长认为国产乙肝疫苗非常安全或安全,25%的家长带孩子去接种疫苗时会发生犹豫,28%的家长不愿意带孩子接种疫苗。结论2013年媒体报道乙肝疫苗事件后,公众对疫苗的安全性产生质疑,对预防接种产生担忧,儿童家长产生了接种犹豫和不愿意接种的现象,有必要尽快采取一系列宣传和社会动员措施,提升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静安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方法使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根据信息饱和原则,对静安区接种门诊儿童家长开展小组访谈。结果儿童家长均已知晓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但对免疫规划知识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尤其在第二类疫苗和进口疫苗的选择等问题上存在困惑,希望免疫规划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并有专业医生为其提供更多的预防接种知识。结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需求不断增加,我们不仅需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还需要提高业务人员专业素质,并改进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使儿童家长正确认识预防接种,才能真正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辖区内现阶段家长预防接种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方法】自行设计预防接种健康素养评价问卷?对前来预防接种的儿童家长进行干预前和干预后问卷调查?期间我们利用留观30 min对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健康素养教育?【结果】调查儿童家长855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健康素养显示?男性与女性预防接种素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和文化程度对预防接种素养有显著影响?经过健康教育后?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健康素养有了显著提高?【结论】对社区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健康素养的评价及干预应成为预防接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重点做好低文化程度、年龄较大家长的预防接种健康素养的干预工作?留观期干预是提高儿童家长预防接种健康素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桂林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对接种服务的需求。方法在桂林市每个县区选取2个预防接种门诊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调查3岁以下儿童母亲(或父亲) 30名,采用调查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和对接种服务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1 045名儿童家长,调查对象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87.2%,各项知识的知晓率在32.3%~99.9%之间,预防接种知识中,"有必要接种疫苗否"的知晓率最高,"免疫规划疫苗预防的疾病"的知晓率最低。农村和城镇儿童家长知晓率无差别,有1个孩子父母和有2个及以上孩子父母知晓率无差别,知晓率随文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儿童家长对常去的接种单位的服务质量满意度较高,满意者占98.7%。家长对预防接种最关注的是疫苗安全(96.6%)和服务质量(62.8%),大部分家长希望得到的接种服务是减少排队时间(79.8%)和医生对所接种疫苗及相关知识多做解释(66.0%)。结论桂林市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总体较高,部分知识仍需加强。今后应优化预防接种服务,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