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的菜园、厕所周边、厨房和庭院4类环境蛔虫卵污染情况。方法选择安徽蒙城县立仓镇路楼村、含山县清溪镇新兴村和霍山县下符桥镇圣人山村为观察地点,每个村抽取10户采集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四类地点的土样。采用饱和的硝酸钠漂浮镜检法检查4类环境土样蛔虫卵污染情况。结果4类生境蛔虫卵总检出率为35%,其中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33.3%,11.1%,33.3%和50.0%。活蛔虫卵总检出率26.7%。结论居民生境中蛔虫卵污染较大,有潜在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了解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土壤中蛔虫卵污染情况, 为制定防治对策及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根据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 (试行)》 要求, 在22个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中, 每年每监测点随机抽取10户居民, 分别采集菜园、 厕所周边、 庭院及厨房的土样, 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检查法分离土壤蛔虫卵, 并鉴别受精和未受精蛔虫卵, 鉴定受精蛔虫卵的死活。另外, 对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土壤中蛔虫卵监测工作进行SWOT分析。结果 结果 2006-2010年, 22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共监测1 090户, 土壤中蛔虫卵总检出率为30.73%, 未受精蛔虫卵、 受精蛔虫卵和活受精蛔虫卵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3.21%、 26.42 %和20.28%, 菜园、 厕所周边、 庭院和厨房土壤蛔虫卵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6.51%、 13.49%、 14.22%和10.73%。SWOT分析表明, 监测点土壤蛔虫卵监测工作存在优势和劣势, 同时面临机会与挑战。结论 结论 部分土源性线虫病国家级监测点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仍十分严重, 应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 改水改厕、 改造环境等措施, 以保护人群免受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疆部分地区农田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为制定防治对策及评价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7─8月按分层随机方式抽取新疆13个地(市)的25个县、500个行政村,统一采集农田土壤样本,每村采集一份样本,采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检查法分离土壤蛔虫卵,并鉴定受精蛔虫卵的存活状态。结果调查农田土壤样本500份,检出蛔虫卵148份,虫卵检出率29.60%;检出活卵102份,活卵检出率20.40%;水田样本中蛔虫卵检出率最高(55.88%),活卵检出率为55.88%;砂土样本中蛔虫卵检出率也较高,达到42.52%,活卵检出率39.37%;不同土地类型(χ~2=13.07)、土壤质地(χ~2=18.87)、土壤根系(χ~2=37.84)、土壤湿度(χ~2=12.87)蛔虫卵检出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疆农田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改水改厕、改造环境等措施,以保护人群免受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四川省国家级监测点2006-2010年居民土源性线虫病感染时段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居民的菜园、厕所周边、厨房和庭院4类环境中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掌握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对监测点常住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2006-2010年共对50户农家的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采集土壤标本,每个场所各检测土壤样本50份,用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结果2006-2010年共检查5616人,其中男性2725人,女性2891人.2006-2010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分别为32.06%、14.4%、10.16%、3.21%和5.62%.男、女性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32%、11.16%、0.37%和1.56%、11.41%、0.42%.2006-2010年土源性线虫、蛔虫、钩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2006-2010年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土壤中活受精蛔虫卵的检出率分别为6.0%、4.0%、2.0%和4.0%,各场所未受精蛔虫卵、受精蛔虫卵、活受精蛔虫卵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受精蛔虫卵的检出和活受精蛔虫卵检出随年份变化呈下降趋势.结论 四川省国家级监测点2006-2010年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与当地村民服药驱虫密切相关;土壤中人蛔虫卵的检出情况随着年份变化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2—2016年甘肃省武威市农村土壤中蛔虫卵污染情况,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6年,收集25个乡(镇)100个监测点400份土壤标本,用饱和硝酸盐漂浮法检测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结果 400份5~20 cm表层土壤标本中蛔虫卵检出分别为41.25%,22.50%,27.50%,25.00%和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4,P0.05);活卵检出率分别为66.67%,66.67%,77.27%,65.00%和53.85%,检出率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P0.05);川区和山区土壤标本中蛔虫卵检出率分别为19.50%和33.50%,山区蛔虫卵检出率明显高于川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6,P0.05);活卵检出率分别为53.85%和74.63%,山区活卵检出率明显高于川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结论武威市农村土壤中蛔虫卵污染较重,在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应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4种漂浮法分离土壤中人蛔虫卵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4种不同漂浮法从土壤中分离人蛔虫卵的效果,从而摸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适用于现场的从土壤中分离人蛔虫卵的方法。方法在不含人蛔虫卵的土壤中按一定比例加入人蛔虫卵(包括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分别用4种漂浮法检查,比较检出效果。结果硫酸锌溶液漂浮法、饱和硝酸钠溶液漂浮法、饱和柠檬酸三钠溶液漂浮法及饱和盐水漂浮法的受精蛔虫卵检出率依次为6.89%、26.85%、8.46%和0.21%(F=221.45,P〈0.01);总蛔虫卵检出率依次为6.29%、25.49%、7.77%和0.19%(F=223.41,P〈0.01)。结论4种漂浮法均能分离出土壤中的人蛔虫卵,以饱和硝酸钠溶液漂浮法的效果最佳,且操作简便,适合大批量土壤样本的人蛔虫卵分离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目前南充市农田土壤中蛔虫卵污染情况,探讨影响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当地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南充市3个区县,2011-2016年共采集农田土壤360份监测蛔虫卵及蛔虫活卵数,调查农户家庭情况1 800户,不同组别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蛔虫卵检出率91.67%,蛔虫活卵检出率65.83%;调查农户中非卫生厕所使用率44.61%,卫生厕所55.39%;粪便利用率57.67%,其中88.05%直接施肥,6.17%土埋后施肥,5.78%高温堆肥;17.00%农户随意丢弃生活垃圾,32.61%随意排放生活污水;55.33%将生活污水排入农田,11.44%排入无害化卫生厕所;大部分农户房屋周边都有家禽圈(74.50%)和猪圈(62.56%);55.50%农户表示饭前便后洗手,4.44%饭前便后不洗手。结论南充市农田土壤蛔虫卵污染状况比较严重,应进一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控制或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户健康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庆长寿区土源性寄生虫病人群感染动态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抽取4个乡镇的4个村为调查点: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为对象.每个点调查人数不少于50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常规计数检查土源性寄生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随机抽取一个点.进行感染因素调查和环境土壤污染情况调查,在调查点内随机抽取10户.每户采集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四类地点的土样1份检查蛔虫卯。结果本次检查共粪检2545人,检出虫种有蛔虫、钩虫、和蛲虫3种;感染者219人,感染率为8.61%.其中钩虫感染率最高,为7.82%:其次是蛲虫,为4.09%;蛔虫感染率为0.43%。检测土壤40份。菜园、厕所土壤蛔虫卵检出率为40%,庭院、厨房检出率为20%。结论长寿区人体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率呈下降态势.但是钩虫和蛲虫感染率仍较高.应用对农村人群集体服驱虫药治疗.尽快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2009年重庆长寿区土源性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重庆长寿区土源性寄生虫病人群感染动态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抽取4个乡镇的4个村为调查点: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为对象.每个点调查人数不少于50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常规计数检查土源性寄生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定性检查蛲虫卵。随机抽取一个点.进行感染因素调查和环境土壤污染情况调查,在调查点内随机抽取10户.每户采集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四类地点的土样1份检查蛔虫卯。结果本次检查共粪检2545人,检出虫种有蛔虫、钩虫、和蛲虫3种;感染者219人,感染率为8.61%.其中钩虫感染率最高,为7.82%:其次是蛲虫,为4.09%;蛔虫感染率为0.43%。检测土壤40份。菜园、厕所土壤蛔虫卵检出率为40%,庭院、厨房检出率为20%。结论长寿区人体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率呈下降态势.但是钩虫和蛲虫感染率仍较高.应用对农村人群集体服驱虫药治疗.尽快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鄱阳湖区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与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鄱阳湖区进贤县4个村土壤中土源性线虫卵污染情况及其与人群感染率的关系。方法在4个村131户农户的庭院、客厅、厕所、菜园4处采集土壤,土壤寄生虫卵检查采用饱和硫酸镁离心漂浮法,人群土源性线虫检查采用Kato-Katz法。结果4个村共调查1210人,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26.26%、65.26%、1.74%。土壤样本共检查131户,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检出率分别为58.02%、77.86%、3.82%。相关分析表明,4个村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与土样中土源性线虫卵检出率非常显著正相关(γ=0.995,P<0.01),其中人群蛔虫感染率与土样蛔虫卵检出率显著正相关(γ=0.954,P<0.05),人群鞭虫感染率与土样鞭虫卵检出率非常显著正相关(γ=0.991,P<0.01)。131户农户的菜园、厕所、庭院、客厅的蛔虫卵检出率依次为48.86%、47.53%、45.04%、34.35%,鞭虫卵检出率依次为66.40%、74.23%、54.20%、45.04%。蛔虫卵、鞭虫卵的每克土壤虫卵数均以菜园和厕所较高。土样中还查到其他寄生虫卵和成虫。结论鄱阳湖区进贤县的4个村土壤中土源性线虫卵检出率与人群感染率之间非常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河南省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方法 2006-2015年,每年在淮阳县国家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收集不少于1 000人份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土源性线虫及其他肠道蠕虫卵,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此外,每年随机抽取10户家庭,收集其菜地、厕所、庭院和厨房的土壤样本,用改良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测土壤蛔虫卵污染情况。结果 2006-2015年,共在淮阳县监测点调查10 419人,检出5种肠道蠕虫卵,分别为蛔虫、鞭虫、钩虫、蛲虫和东方毛圆线虫,人群土源性线虫平均感染率为3.69%,均为轻度感染且存在家庭聚集性。男性和女性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10岁年龄组土源性线虫、蛔虫及蛲虫感染率均最高,其中3~9岁儿童为重点感染人群,蛲虫为主要感染虫种。小学文化程度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最高,感染率随文化程度升高呈递减趋势。10年来,河南省国家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监测点土壤中检出受精蛔虫卵和未受精蛔虫卵,但检出率很低。结论 近10年来河南省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维持在较低水平,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儿童尤其是3~9岁儿童为重点感染人群,蛲虫为重点防治虫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2006-2015年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设立国家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每年秋季收集至少1 000名年满3周岁的常住居民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肠道蠕虫卵;对参检的3~12周岁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蛲虫卵。随机选择居民居所附近的菜地、厕所周边、庭院和厨房等环境的土壤,检测蛔虫卵和钩蚴污染情况。结果沭阳县监测点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从2006 年的1.81%(19/1 049)和4.72%(5/106)分别下降至2015 年的0.25%(3/1 180)和0(0/ 263),分别下降了86.19%和100%。所有感染者均为轻度感染。土壤样本未检出蛔虫卵和钩蚴。结论沭阳县土源性线虫和儿童蛲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处于较低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云南省勐海县西定乡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为制定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粪便中土源性线虫卵,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儿童蛲虫卵。随机抽取15户居民,每户采集蔬菜、水果或其他作物种植地的土样进行钩蚴分离。结果共粪检1 002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为20.06%(201例),其中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8.96%(190例)、1.70%(17例)和0.90%(9例)。钩虫、蛔虫和鞭虫感染者中,轻度感染者分别占97.37%(185/190)、88.24%(15/17)和100%(9/9)。未检出蛲虫感染者。检测土壤15份,未检出钩蚴。结论勐海县西定乡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高,但感染度低。应加强该地区土源性线虫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4.
蔬菜和沾在鞋底上的泥土携带土源性线虫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福建、江苏农村土源性线虫的传播途径。方法 :样本经水洗沉淀 ,用直接涂片法检查幼虫 ,用消化法和饱和硝酸钠漂浮法检查土壤中虫卵。结果 :检查福建省邵武市 3个农村 18户农家的 16种蔬菜 ,其中 7种发现蛔虫卵钩虫丝状蚴与粪类圆线虫丝状蚴。 4 7份标本中有 19份阳性 ,检出率为 4 0 .4 % ,其中以大蒜、葱、卷心菜、空心菜检出率较高 ;江苏省江宁县 2个农村 2 0户农家 17种蔬菜中 ,11种发现虫卵 (蛔虫、钩虫、鞭虫 )和或小杆属线虫幼虫 ,79份标本中 2 1份阳性 ,检出率为 2 6.6% ,其中青菜、空心菜、苋菜检出率较高。菜场的蔬菜邵武市查 7种 ,4种 (葱、小白菜、香菜、黄瓜 )阳性 (蛔虫卵和 /或类圆线虫丝状蚴 ) ;江宁县查 9种蔬菜 ,4种 (萝卜、葱、西红柿、地瓜 )阳性 (蛔虫和 /或类圆线虫丝状蚴 )。农户鞋底土的虫卵检出率以福建邵武为高 55.6% ,江宁仅15.0 % (蛔虫卵 )。两村查到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和犬弓蛔虫卵。结论 :被虫卵污染的蔬菜与鞋底土在土源性线虫传播上起相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6-2009年监测发现,勐海县国家级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平均为88.12%,其中蛔虫、鞭虫、钩虫和绦虫感染率分别为69.70%、59.79%、36.79%、1.30%;感染者均以轻度感染为主。以菜园土样的蛔虫卵阳性率为最高,达44.5%。当地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清流县土源性线虫病的现状及分布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随机抽取福建省清流县长校镇、赖坊乡、龙津镇、嵩口镇、林畲乡共5个乡(镇)为调查点,收集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检测蛔虫、鞭虫、钩虫等虫卵.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x2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共调查1 000人,土源性线虫感染76人,感染率为7.60%.钩虫、鞭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为7.60%、0和0.钩虫感染者克粪虫卵数(eggs per gram feces,EPG)最多的为320,最少的为2,均为轻度感染.感染率最高的为长校镇,为14.08% (20/142);最低的为林畲乡,为4.59% (10/218).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3,P>0.05).不同年龄组间、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0、29.223、27.672,P<0.01). 结论 清流县土源性线虫病人群感染情况处于较低水平,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仍是感染土源线虫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06-2009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情况.方法 2006-2009每年9-11月在22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采集年龄3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的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三检)检查蛔虫、鞭虫和钩虫虫卵;对3~12周岁儿童的粪便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虫卵;采集人群家庭的菜园、庭院、厨房及厕所周边的土壤样本...  相似文献   

18.
蛔虫重度流行区实施不同化疗措施后人群再感染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蛔虫重度流行区采取不同方案的全民化疗措施后,居民个体和群体的蛔虫再感染状况。方法选择鹿塘、大园和杨墅塘3个自然村,全体居民用噻嘧啶首次化疗后,分别间隔3、6和12个月进行重复化疗,并存每年的春、秋季用Kato-Katz法各粪检1次。结果化疗后鹿塘、大园、杨墅塘3个自然村居民蛔虫感染率分别下降53.43%、41.93%和22.62%,人群受精蛔虫卵的比率分别下降50.02%、35.73%和38.30%,化疗1年后的再感染率分别为35.62%、35.48%和50.00%,新感染率分别为16.39%、21.05%和31.94%。人群蛔虫再感染1次和2次的发生率杨墅塘村〉大园村〉鹿塘村。结论1)试点村人群蛔虫再感染率均比同期新感染率高,蛔虫感染人群比未感染人群表现出更容易发生再感染的倾向;2)间隔6个月的全民化疗方案对控制人群蛔虫的再感染和新感染较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1 送3 检中单次涂片检出率规律,并探索单次涂片检出率与粪便中虫卵密度的相互关系。方法 2006~2010 年,每年9~11 月在安徽省蒙城县监测点采集3周岁以上常住居民的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 送3 检)检查蛔虫、鞭虫和钩虫卵;以片均虫卵数(eggs per slide,EPS)作为描述粪便虫卵密度的计算单位。对虫卵在3 张涂片中的各自出现概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3 张涂片的虫卵出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当EPS<2 时,单张涂片的虫卵平均出现率为52.26%;当EPS≥16 时,单张涂片虫卵出现率可达99.26%。结论 单张涂片的虫卵平均出现率与EPS 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0.
Contamination of soil with helminth eggs in Kathmandu Valley (n=122) and outside of Valley (n=34) in Nepal was investigated with the use of centrifugal floatation technique using sucrose solution (sp gr 1.200). The overall soil contamination rate was 36.5% (57/156). The prevalence was uniform in Kathmandu Valley (36.9%) and outside of the valley (35.3%). A mean of six helminth eggs per sample were detected out of which more than half were embryonated (potentially infective). In Kathmandu Valley, soil contamination rate was higher (48.3%) during wet season compared with that observed in dry season (33.3%) but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Multiple species of helminth eggs were detected in 22.8% of total positive samples (n=57). Altogether five species of nematoda (Ascaris lumbricoides, Toxocarta sp, Trichuris trichiura, Capillaria sp and Trichostrongylus sp) and two species of cestoda (Hymenolepis nana and H. diminuta) were recovered. A. lumbricoides was predominant in Kathmandu Valley while Trichostrongylus was the commonest one in outside of vall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