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6年起,我院门诊输液大厅设计了不同颜色的卡片和圆形粘贴纸以提醒护士巡视的内容及重点,并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材料用红色、绿色、黄色的薄塑料板制成8cm×10cm大小的卡片,与输液巡视单一同夹住,挂于输液架上;用红色的粘贴纸剪成直径1cm的圆形贴。  相似文献   

2.
各种药物过敏试验阳性或有过敏史者,根据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均应在病历夹正面作出相应的标识.以往在作此标识时,是在病历夹表面贴上一张粘贴纸或者胶布,再用笔写上过敏试验的内容,病人出院时,粘贴纸或者胶布并不能完整地撕下来,长时间使用后,病历夹表面满布粘贴纸或者胶布的痕迹而难以清洁,残留的字样与下次使用此病历夹的病人的过敏试验结果混淆不清,给临床的护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甚至易造成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适合本院特点的整体护理.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把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纳入护理质量控制,我们设计研制了“整体护理卡”。此卡纳入护理质控一年来,收到了良好效果,对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1整体护理卡的设计研制整体护理卡为10cm×14cm的硬板纸印制,正反两面使用.卡片内容见样本。2整体护理卡的应用2.1整体护理卡主要用于一级护理以上的各种重患者和卧床患者,护上按卡片内容和护理要求为患者实施各种护理服务。每做一次在相应的眉栏下记录一次,签名签时间。为避免虚假填写.卡片放于患者床头袋内,置…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肿瘤或怀疑肿瘤病人的家属要求对病人病情保密的情况,以往的经验是每班进行交接,如果交接班不到位,就会泄漏家属要求保密的病情,加重病人思想负担或引起纠纷。为了避免不在班医护人员不知情及类似情况的发生,我科特将床头卡及病员一览卡用红色记号笔进行标识。  相似文献   

5.
病房主管护士会根据病房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护理级别.护理级别标识各家医院都有所不同.有的医院是把护理级别写在床头卡上;有的是写在一览表上.我院是将护理级别用刻字机刻出不同颜色的圆点(特级护理:紫色;一级护理:红色;二级护理:黄色;三级护理:绿色;陪护:蓝色;护工陪护:粉色),然后根据护理级别贴在患者一览表内的纸质卡片的右上角,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程贤琴  石正娟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419-1419
每个医院的病区护士站均设有住院病人一览表,按照要求,在一览表上要注明病人的姓名、床号、住院号、人院日期和护理级别等。按规定,危重病人用红色三角形表示,一级护理用红色实心圆点表示,二级护理用蓝色实心圆点表示,三级护理不标识。由于病人的病情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同一个病人在不同的时间段会有不同的护理级别,在一次住院中可能要更换几次护理级别,每次更换护理级别时,护士要重写一览表或重贴不同的级别标记,工作重复而繁锁。为此,我们采用一种新的护理级别标识法,既快又准确,既减少了重复劳动又使一览表清洁整齐,一目了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冯晶  茹静  孙利娟 《全科护理》2008,6(13):1142-1142
因我科系腔镜外科,病人住院周期短、流动快,每日手术量大,床头牌中的等级护理卡更换频繁。病人入院后无特殊情况一般为二级护理,床头护理卡为蓝色的二级护理牌现象。病人手术为一级护理,床头卡为红色的一级护理牌。病情稳定后,医嘱停一级护理后又改用蓝色标记的二级护理牌。  相似文献   

8.
茹静  冯晶  魏俊 《护理研究》2008,22(6):1557-1557
腔镜外科病人住院时间短、周转快,手术量大,病人一览表中等级护理条更换频繁。病人入院后无特殊情况一般为二级护理,使用蓝色的二级护理条。手术病人为一级护理,使用红色的一级护理条。病情稳定后,医嘱改为二级护理,再变为蓝色的二级护理条、频繁更换护理等级条,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2007年3月腔镜外科采用旧放射片,在其正反两面分别贴蓝色、红色纸各一张,再剪成等级护理条,应用于不同等级护理的病人,医嘱护理级别改动时,只需翻转等级护理条即可,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明确了护理等级。  相似文献   

9.
改进病房标识结构,将分散挂于病房各处的床头卡、主管医生标识卡、主管护士标识卡、警示标识卡等各种标识牌集中放置于设计好的多功能床头牌,将多功能床头牌用玻璃胶粘贴在病床上方1.2~1.5 m高的墙壁上,规范其内容排序及床头卡上患者资料的填写与级别护理标识,方便护士更换卡片及医护人员查对使用;根据空置的病床知道每个护士分管患者的数量,动态调配人力;责任护士每天评估患者,结合医嘱更新各种警示牌,加强各种警示牌的动态管理.多功能床头牌的应用具体明示了对应病床的患者资料、护理级别、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每一例患者的护理重点、注意事项,使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加强,患者总体满意度从以前的89%上升至94%,对医护人员的知晓率从以前的34%上升至98%,同时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0.
腕带作为住院患者的标志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腕带信息可以作为患者各项检查、操作治疗、手术时的身份识别,腕带标识是患者特殊情况的表现。比如:有跌倒风险的在上面贴红色的预防跌倒标识,有药物过敏的在上面贴黄色的药物过敏标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腕带标识不牢易脱落,粘贴时间长标识毁坏,频繁更换标识加大了护理的工作量。通过不断地实践,本科探索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临床护理中,石蜡油除作为润滑剂外,还有多种用途: 1 在普通科室的应用 1.1用于巧揭敷料贴新型无菌敷料贴应用方便,且粘贴力强,不易揭除。使用无菌的石蜡油涂于敷料贴上,待敷料贴完全浸透后,揭除贴膜。此法可减轻患者的疼痛,且无污染、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张英妹  何秀珍  谢迎悦 《全科护理》2012,10(26):2477-2477
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二联瓶、器械盘、持物罐、急救车等使用打码纸或粘贴式输液卡粘贴有效期的部位均会出现不同厚度的胶水,特别是急救车封条后,高压灭菌好的急救物品重新放回急救车内时,常因粘贴式输液卡撕脱不全需重新填写,有的则因胶水粘性过高,不易刮除或者刮除后急救车上留下刀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研究分析和总结芬太尼(多瑞剂)透皮贴剂对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治疗的效果、粘贴方法及镇痛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方法:晚期癌痛患者45例持续使用多瑞吉(外贴)25—50μg/h观察治疗过程中镇痛效果,心理护理的作用,使用中粘贴方法及引起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多瑞吉贴剂按症确的粘贴方法,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中、重度晚期癌症患者疼痛。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便秘最为多见。结论:多瑞吉应用的心理护理,正确的粘贴方法,能影响药物的使用疗效和患者的依从性,对晚期癌痛治疗疗效好,使用方便,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多能缓解。  相似文献   

14.
腹壁储尿袋的固定贴膜过早脱落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丽 《现代护理》2003,9(3):231-231
腹壁储尿袋的固定贴膜简称腹壁贴 ,其一面粘贴在病人的腹壁上 ,一面与储尿袋相接。它的使用情况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于 1999~ 2 0 0 2年进行膀胱全切伴腹壁造口 18例 ,其中回肠膀胱术 13例 ,输尿管皮肤造口 5例。使用腹壁贴小于 4天 ,为过早脱落。通过观察 ,发现引起腹壁贴过早脱落与以下因素有关。1 操作的熟练程度此项为直接因素 ,操作熟练程度直接影响腹壁贴使用时间。护士应给予示范并加强对病人及家属操作的指导。2 更换腹壁贴时 ,尿液外渗的情况更换腹壁贴时 ,如尿液外漏到新贴的腹壁贴下 ,会影响腹壁贴与皮肤的粘合 ,…  相似文献   

15.
输液室病人的分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摸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输液室病人的分级管理方法,现介绍如下。方法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的不同,通过悬挂不同颜色的巡视卡作为醒目标识,从而对病人进行分类、分级管理。要求收药时,护士认真查阅病历,了解病情,并看到病人本人,简单的体格检查或问诊后,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信息,将病人通过悬挂不同颜色巡视卡进行分级管理,同时在巡视卡上写明年龄、诊断、特别需注意的护嘱。标志(1)红色。表示拒绝住院的(不论成人还是儿童)。第一次收药时,在治疗单上盖上红“☆”标志。(2)黄色。凡70岁以上老人、孕妇、四肢活动不便、…  相似文献   

16.
总结我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警示标识的方法与效果.在放置高危药品的盒子和抽屉上粘贴醒目标识、对药物过敏患者悬挂标识牌、在各种管道上使用不同颜色的标签以示区分、为特殊患者佩带不同颜色的手腕带、在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贴上警示标识等.使用护理警示标识后,因身份识别、用药、管道等因素发生的不良事件,由23起降至3起,患者跌倒由11例次减少至2例次,患者的满意度由95.3%提高到98.5%.说明使用护理警示标识能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隐患,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常用红色标签表示一级护理,蓝色标签表示二级护理。在床位一览表上用相应的红蓝色竖条显示。但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标签有的用打印纸打出,质软、色淡、易卷、显示不明显;有的用硬塑料制作,易断。我科与2005年以来采取自制的护理等级标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床头卡是置于患者床头或床尾,供医护人员进行各种操作及治疗护理时查对的一种重要标志。我院现使用的床头卡是根据护理级别、饮食不同而颜色不同的一种比较醒目的大小为7 cm ±215;7 cm 的彩色床头卡,第1排是护理级别,第2排是饮食,第3排是姓名,第4排是年龄,创伤骨科患者饮食和护理级别在入院、手术前1d、术日、术后康复期更改较为频繁,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且每位手术患者最少要用到3~4张床头卡,极为浪费。鉴于此,我科探索出一种废旧床头卡再利用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侯建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598-2598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良好的输液服务成为患者在院治疗对护理工作的主要需求,为了适应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我院2005-08开始使用粘贴式输液巡视卡,经过多次修改,不断完善,使用简单、方便、记录详实,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屡次遇到输液结束拔针时,输液贴不容易从皮肤上揭下的情况,延长了拔针的时间,用力用指甲分离还容易触痛患者,因此我科自2005年1月起将输液贴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避免了上述弊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方法静脉穿刺成功后,打开一次性输液贴袋,取出输液贴,在针头处粘贴一条,针头上部粘贴一条,针柄处粘贴一条,三条呈平行关系。粘贴时按常规方法依次从左到右进行粘贴,只是最后在输液贴的右上端近1cm处,向下折一小角。输液完毕拔针时,从此小角处开始揭输液贴。2体会目前临床上均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