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将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照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为五组。测定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本研究统计方法为Mann-Whitney U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 60例患者和24名健康对照组,年龄分别为(63.7±11.0)岁、(52.6±7.8)岁。两组之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01),包括:对照组和Ⅲ、Ⅳ、Ⅴ级;Ⅰ级和Ⅲ、Ⅳ、Ⅴ级;Ⅱ级和Ⅲ、Ⅳ、Ⅴ级;Ⅲ级和Ⅳ、V级;Ⅳ级和Ⅴ级。低危(Ⅰ、Ⅱ、Ⅲ级)、中危(Ⅳ级)、高危(Ⅴ级)患者以及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337.0±195.1)ng/ml、(629.0±131.3)ng/ml、(1 131.7±380.5)ng/ml和(121.3±38.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严重程度、胸部影像学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入住ICU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治疗前后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某院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入住ICU患者45例,并选取同期与之相匹配的未入住ICU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75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CT、CR 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PCT、CR P变化。进一步将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入住ICU患者分为生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经过标准抗炎、化痰等综合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时患者血清PCT、CRP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未入住ICU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相比,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入住ICU患者PCT、CRP的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入住ICU患者中,死亡组的血清PCT、CRP的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入住ICU患者中,死亡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的血清PCT、CRP水平与治疗后第7天相比明显增高,其中治疗后第3天最高(P0.05);存活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第7天血清PCT、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治疗后第7天下降更为显著(P0.05);通过Wald检验分析发现,校正后血清PCT浓度每升高50 ng/mL,死亡发生风险增加1.324倍,血清CR P浓度每升高50 mg/L,死亡发生风险增高1.310倍。结论血清PCT、CR P水平与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严重程度相关,同时,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入住ICU患者与患者治疗后预后情况存在相关性,可以指导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6例CAP患者(大叶性肺炎16例、小叶性肺炎60例)及18例健康者进行血清PCT(免疫发光法)及CRP(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定量检测.结果 CAP患者血清PCT、CRP水平高于健康者(P<0.05);大叶性肺炎患者血清PCT、CRP水平高于小叶性肺炎患者(P<o.05).结论 血清PCT、CRP联合检测有助于CAP诊断及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24例被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4例拟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2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抗菌治疗均无效,其中2例行支气管镜肺活检,21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1例经外科胸腔镜手术病理检查,最终均确诊为COP。所有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均有效。结论:CO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等疾病。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及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确诊COP的重要手段。抗菌药物对COP治疗无效,而糖皮质激素治疗该病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序贯治疗方案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疗效、病程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74例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序贯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序贯组给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联合口服序贯治疗。结果序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4.59%,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97%;序贯组患者的啰音消失时间为(3.85±1.27)d、咳嗽咳痰消失时间为(5.93±1.84)d、发热消失时间为(6.05±2.12)d,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序贯组患者T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水平分别为(68.94±8.12)%、(35.64±4.25)%和1.36±0.17,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为(28.26±3.31)%,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序贯治疗方案可以提高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留观病例的临床特征及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我院收入住院的56例留观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6例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中位数为39岁,无明确流行病学史或流行病学史为低危,但不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的4条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主要以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为主,肺部影像学表现多样,1例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其余均阴性,诊断多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予以抗感染等治疗好转出院或转其他专科继续诊治。结论我科纳入留观病例的标准为:流行病学史为低危,而临床表现不支持的患者;或者无确切流行病学史,但临床表现符合病毒性肺炎的患者;出院标准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和《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社区获得性肺炎不同病原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我院呼吸内科住院部和门诊部就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206例(肺炎组),取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选取同期我院体检健康的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入院时均采血检测Hp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病原体感染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Hp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Hp抗体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组感染流感嗜血杆菌与肺炎链球菌、衣原体与肺炎支原体间H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Hp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衣原体与肺炎支原体(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Hp抗体阳性率高,提示Hp感染可能增加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针剂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莫西沙星组(43例)和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 阿奇霉素42例),疗程7~14 d。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进行X线胸片和实验室检查并对比。结果:莫西沙星针剂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对莫西沙星有较好的耐受性,且依从性好。结论:单独应用莫西沙星针剂可作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可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中的PCT、hs-CRP和IL-6的水平,探讨其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4例,并按照Fine危险分层分为重症肺炎组(A组,Fine危险分层Ⅲ、Ⅳ、Ⅴ)54例和一般肺炎组(B组,Fine危险分层Ⅰ、Ⅱ)7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C组)68例,同时检测入选者血清中的PCT、hs-CRP和IL-6的水平,并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三组的PCT、hs-CRP和IL-6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CT的阳性似然比为8.70,特异度为90.2%,明显高于hs-CRP和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CT和hs-CRP的敏感度为85.3%和82.3%,高于IL-6的敏感度70.6%,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16和021,明显低于IL-6的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CT、hs-CRP和IL-6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PCT水平对肺炎的严重程度有更好的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医院2018年2月—2019年12月接诊的社区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死亡或恶化)和预后良好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社区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效果相关因素有年龄、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基础疾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低钠血症、低白蛋白血症、预警评估间歇、低年资护士(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社区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有年龄≥70岁、合并基础疾病、合并COPD、低钠血症、低白蛋白血症、预警评估间歇≥2d、低年资护士(<5年)。结论社区老年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有年龄≥70岁、合并基础疾病、合并COPD、低钠血症、低白蛋白血症、预警评估间歇≥2d、低年资护士(<5年),临床需加强预后影响因素识别。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402-2403
选择笔者所在社康中心2013年3月21日~2014年3月21日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信封抽取的方法进行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常规内科治疗+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和常规内科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率及治疗时间。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率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药清金化痰汤治疗可进一步增强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且该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可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 2010年4~9月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0年10月~2011年3月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生命体征改善、住院指标、护理质量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生命体征改善、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指标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优质护理可减少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呼吸内科和干部病房住院治疗并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年龄≥60岁的126例患者,从病原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方面入手,回顾性分析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特征。结果 77.7%(98/126)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其中84.7%(83/98)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81.6%(80/98)合并高血压,39.2%(40/98)合并冠心病,25.5%(25/98)合并有糖尿病。126例患者中,68.3%(86/126)有气促等呼吸道症状,75.6%(95/126)有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61.1%(77/126)有反应迟钝等精神状态的改变;72.2%(91/126)的患者肺部体征明显,而27.8%(35/126)的患者无明显肺部体征;88.9%(112/126)的老年患者胸部CT提示有斑点状、小片状阴影。有89例患者进行了痰培养,其中58例出现阳性结果,46例对头孢菌素敏感、36例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39例对氨基糖甙类敏感及青霉素敏感。给予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后,56.3%(71/126)的患者治愈、33.3%(42/126)的患者病情好转、10.3%(13/126)的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均为呼吸衰竭。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复杂,应重视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因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并行肺动脉造影的老年患者322例,其中男268例,女54例,年龄65~94(72±9)岁,比较单纯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和伴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寻找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伴发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322例进行了CTPA检查的患者中伴发肺动脉栓塞者有54例,占16.8%(54/322)。单纯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和伴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卧床≥3 d、有VTE病史、存在DVT、心房颤动、不对称下肢水肿、血BNP和血D-二聚体水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卧床≥3 d(OR=26.86,95%,CI:7.64~76.69,P0.001),双下肢水肿(OR=8.34,95%,CI:4.43~15.71,P0.05),和D-二聚体≥2000μg/L(OR=10.63,95%,CI:5.25~45.42,P0.05),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卧床≥3 d、下肢水肿、D-二聚体≥2000μg/L时,需要尽快行CTPA检查,进一步明确是否伴发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期白蛋白降低的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方法分析迁安市中医院3 a来收治的218例急性期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的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结果218例中有75例病原明确,其中单一病原感染54例,混合感染21例;单一感染中真菌24例,细菌20例,病毒8例,非典型病原体2例;混合感染中混合真菌14例。结论真菌及G-杆菌是低蛋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26-427
目的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及效果进行初步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莫西沙星治疗,并观察两组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概率。结果观察组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退热时间、血常规等指标恢复时间、咳嗽恢复时间、胸部阴影恢复大于50%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不仅如此,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获得性肺炎患者莫西沙星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细菌清除率,提升临床疗效,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蛋白(ALB)预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01—2018-08期间因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收治入我院急诊科的患者149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83例)与死亡组(66例),回顾性分析两组间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组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肌酐、PSI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血红蛋白、ALB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ALB是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其曲线下面积为0.711,与PSI评分联合后曲线下面积提高至0.793,曲线下面积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LB是影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以提高PSI评分预测病死率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结果 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相关性.方法 112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入院后24 h内检测PCT、hs-CRP,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细菌性肺组炎PCT与hs-CRP呈正相关(r=0.855,P<0.01),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的PCT与hs-CRP均无相关性(P>0.05),细菌性肺炎组PCT和hs-CR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P<0.05).支原体肺炎组hs-CRP阳性率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者PCT 与hs-CRP检测结果 呈正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007-4008
观察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PCT、CRP、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探讨上述指标联合检测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47例,根据PSI及CURB-65分级标准分别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患者PCT、CRP、NT-proBNP、D-二聚体水平。根据PSI及CURB-65分级分别进行分组的3组患者PCT、CRP、NT-proBNP、D-二聚体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指标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将PCT、CRP、NT-proBNP、D-二聚体联合检测应用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过程中,能有效判定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且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