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妊娠中晚期瘙痒,血清胆酸显著升高是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一项特征指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7例患者的血清结合胆酸,平均(20.58±11.32)umol/L,较对照组增加8—144倍,按胆酸轻、中、重分为三组,发现高胆酸组病情重,发病早,分娩并发症多,围生儿死亡时间早,说明测定血清胆酸对诊断本病、判断病情及预防和积极处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血清胆酸显著升高是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一项特征性指标。方法应用放免分析法测定46例患者的血清结合胆酸,平均(20.56±11.31)μmol/L,较对照组增加8.2~144.7倍。结果按胆酸低、中、高分为3组,分别与临床症状、肝功能、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发现高胆酸组病情重、发病早和分娩并发症多。结论测定血清胆酸对诊断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判断病情及时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妊娠终止时机和方式.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住院并分娩的200例ICP.记录是否有皮肤瘙痒、肝功能结果、血甘胆酸(GIycocholic Acid,CG)、羊水污染情况、分娩方式、分娩孕周、新生儿Appear评分.根据CG结果.将病例分为A组(甘胆酸<1000 μg/d1),B组(1000μg/dl≤甘胆酸<3000μg/dl),C组(甘胆酸≥3 000μg/dl).结果:1.三组间CG越高,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汁酸、总胆红素异常升高的比例也越高.2.羊水过少发生率无差异.羊水粪染有显著性差异.3.三组比较CG值越高,小孕周分娩比例越高.4.三组问分娩方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G值越高,剖宫产率越高.5.随着CG水平的升高.皮肤瘙痒更严重.结论:CG是ICP诊断评价、制定治疗方案的敏感指标,如果CG值小于1000μg/dl,国可在严密监护下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4.
7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按血清胆酸的变化分低、中、高3组,分别对3组临床症状、肝功能、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ICP患者血清胆酸>50μmol/L组肝脏受损严重,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92.3%)。认为血清胆酸测定对ICP的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早期检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胆汁酸含量,了解其血清胆汁酸谱的特征,探讨胆汁酸谱预测母乳性黄疸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2月在玉环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正常新生儿320例,依据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经皮胆红素水平低于75百分位的新生儿,在出生72 h采集足底血样标本,晾干后密封冷藏包装备检和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新生儿分为母乳性黄疸组(36例)与正常新生儿组(48例),以UPLC-MS/MS方法检测备检标本的15种胆汁酸浓度。 结果 母乳性黄疸组与正常新生儿组血胆汁酸谱有一定差异,2组的甘氨石胆酸水平、甘氨石胆酸/熊脱氧胆酸比值、熊脱氧胆酸/总熊脱氧胆酸比值分别为(0.41±0.31)nmol/L和(0.58±0.39)nmol/L、0.11±0.19和0.30±0.51、0.28±0.23和0.19±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乳性黄疸组和正常新生儿组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鹅脱氧胆酸、熊脱氧胆酸、甘氨胆酸、甘氨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甘氨熊脱氧胆酸、牛磺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牛磺石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牛磺熊脱氧胆酸、总胆汁酸和胆酸/鹅脱氧胆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UPLC-MS/MS方法可以敏感地发现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在高胆红素血症出现前血胆汁酸谱的变化特点,有助于早期预测高胆红素血症及其病因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7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诊治的分析,探讨血清胆酸与该病的临床表现、病情轻重、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74例患者按血清胆酸值分组,并与瘙痒起始时间、肝功能及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各组比较均有差异。结论 测定血清胆酸值是诊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重要手段,血清胆酸值越高,出现全身瘙痒时间越早、肝功能损害越明显,发生黄疸者多,早产、难产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血清胆酸显著升高是妊娠肝内胆汁郁积症(ICP)的一项特征性指标。47例 ICP 患者和17例同期正常孕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结合胆酸,对照组为0.58±0.25μmol/L;ICP 组为20.58±11.32μmol/L。将 ICP组按胆酸值的低、中、高分为 A 组(<10μmol/L)、B 组(10~30μmol/L)和 C 组(>30μmol/L),并分别与临床症状、肝功能、分娩方式和结局进行比较。结果示 C 组的瘙痒起始时间早,黄疸发生多,肝功能异常程度高,早产、宫内窘迫和难产者亦较其它两组高;B 组次之,A 组最轻。表明血清胆酸浓度与病情轻重是一致的。故测定血清胆酸对诊断ICP、判断病情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中西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的不同,探讨茵陈合剂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ICP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134例ICP患者,按治疗选择分为中西药组(茵陈合剂+熊去氧胆酸)58例,西药组(熊去氧胆酸)76例。两组疗程均为2-8周。评价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终止妊娠时)实验室指标TBA、GC、ALT、AST及分娩前S/D值、分娩孕周、分娩方式、羊水粪染、新生儿体重、围产儿死亡率、产后出血率等。结果:(1)两组内TBA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内GC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间TBA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间ALT、AST异常患者数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治疗后,两组间产前S/D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妊娠结局:经治疗后,两组间的分娩孕周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早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羊水粪染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剖宫产率、新生儿体重增加、围产儿死亡率、产后出血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合剂联合熊去氧胆酸较之单用熊去氧胆酸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以降低ICP患者TBA、ALT、AST水平,改善孕妇S/D值,减少早产、胎儿窘迫、羊水粪染等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及分娩方式。②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45例患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分娩方式、新生儿预后进行分析和总结。③结果皮肤瘙痒占77.24%,黄疸发生率13.79%,胆酸及肝酶升高达100%,早产发生率15.17%,胎儿窘迫发生率4.83%,剖宫产率67.59%,(社会因素为剖宫产指征占22.45%),经阴道分娩占32.14%.产后出血8.28%,无围生儿死亡。④结论胆酸升高是诊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唯一不可缺少的指标,及早期诊断指标。若能得到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对胎儿的不良影响,阴道分娩也安全。  相似文献   

10.
薄晓莉  哈丽亚  冉文玉 《医学综述》2011,17(20):3172-3173
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76例IC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熊去氧胆酸加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只用地塞米松治疗。两组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瘙痒症状、血苷-胆酸及转氨酶的变化以及分娩后两组的早产率、剖宫产率、羊水粪染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皮肤瘙痒评分、血苷-胆酸、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数值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率、羊水粪染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产率及新生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CP效果显著,是治疗IC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杨修武 《西部医学》2008,20(5):1045-1045
目的评价熊去氧胆酸联合硫酸镁预防急性胰腺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20例,联合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只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联合组预防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硫酸镁预防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SD大鼠经尾静脉注入胆酸,观察胆酸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对肝脏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清甘胆酸水平以高胆酸组升高最为显著;大鼠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光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3种酶的活力从对照组到低、高胆酸组依次升高。提示肝脏在胆酸负荷下所产生的活性氧可能增加并对肝脏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2003—2004年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率及诊断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2004年242例ICP诊治情况。结果(1)ICP发病率高为15.59%:(2)诊断规范化,特别是胆酸升高为ICP的特异性生化指标,使ICP确诊时间提前,当胆酸升高〉30μmol/L,羊水粪污率明显增加(P〈0.01):(3)虽ICP发病率高,但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未随之增加,新生儿窒息率低:(4)分娩方式以剖宫产分娩为主,虽剖宫产率增加,但产后出血率并未增加。结论ICP发病率高,诊断规范化,血清胆酸检查辅以肝功能检查,缩短确诊时间,剖宫产术是目前ICP终止妊娠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胎鼠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小芸  孙敬方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5):335-337,F002
目的:了解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症对胎鼠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给妊娠第16天的大鼠分别于颈后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5mg/kg)和尾静脉注射游离胆酸(2.4mg/kg),连续5天,制造两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模型,将该孕鼠于妊娠第21天在麻醉状态下剖腹,取胎鼠血、羊水、胎肝、胎盘。结果:雌激素组晚期死亡胚明显增高(15.66%),21日龄胎鼠体重明显降低,胎血总胆酸(TBA)明显升高。胆酸组羊水中的TBA明显高于对照组,胎鼠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病理学显示,两模型组胎盘水肿明显,绒毛变性坏死,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结论:雌激素组可引起胎儿的高胆酸血症;胆酸组羊水中的TBA高于对照组,胎盘水肿、坏死明显,提示胆酸可影响胎盘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给予丹参注射液+熊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治疗.疗程均为10天.然后,进行临床瘙痒症状、血清肝功能(TBA、STB、ALT、AST)的评价.分娩后,观察两组的早产率、新生儿体质量、羊水粪染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 两组血清肝功能(TBA、STB、ALT、AST)的浓度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皮肤瘙痒评分、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羊水粪染率降低较明显(P<0.05);但新生儿体质量,两组相差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效果确切,可部分改善围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孕妇、肝功异常孕妇和正常孕妇胆汁酸谱中7种胆汁酸亚型在不同孕周的血清水平差异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血清胆汁酸亚型分析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2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常规产检并分娩的ICP孕妇84例、单纯肝功异常孕妇20例和正常孕妇30例,于9~13+6周、15~20+6周及28~40周采集空腹静脉血,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血清中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石胆酸(LCA)、熊脱氧胆酸(UDCA)、甘氨胆酸(GCA)、牛磺胆酸(T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水平;分析与相应妊娠结局间的关系。 结果 孕早、中、晚期ICP孕妇均有多种胆汁酸亚型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和肝功异常孕妇组,以GCA和TCA为主;ICP组胆汁酸谱随孕周升高趋势明显,7种胆汁酸亚型在3个妊娠阶段均有显著差异;GCA与分娩孕周负相关,GCA、LCA、GCDCA与新生儿体重负相关,其他胆汁酸与临床结局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3组病例的胆汁酸谱随孕周变化规律不同;CA/CDCA比值有望作为区分ICP和单纯肝功异常的指标;LCA、GCA和GCDCA升高可能与不良预后有关,HPLC-MS/MS法检测的7种胆汁酸可用于ICP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7.
李彦 《大家健康》2013,(7):30-31
目的观察分析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母婴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妇45例,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孕检正常的孕妇45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血中ALT、AST、甘胆酸水平,终止妊娠孕周/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血中的ALT、AST、甘胆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羊水粪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终止妊娠孕周/分娩孕周、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结局有明显影响,全面加强孕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对症处理是预防母儿并发症发生,减少围生儿死亡,提高新生儿存活率的关键,对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分析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诊治方法及母婴影响,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妇45例,设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孕检正常的孕妇45例,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血中ALT、AST、甘胆酸水平,终止妊娠孕周/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孕妇血中的ALT、AST、甘胆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羊水粪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终止妊娠孕周/分娩孕周、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儿结局有明显影响,全面加强孕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对症处理是预防母儿并发症发生,减少围生儿死亡,提高新生儿存活率的关键,对保障母婴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中西医综合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效果.方法观察组120例采用以熊去氧胆酸为方的综合治疗,对照组用能量合剂等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肝功能、胆酸、瘙痒评分.两组病人在孕32击后行胎心率无激惹试验(NST)检查,分娩后比较两组围生儿预后及产妇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TBLL)、直接胆红素(DBLL)、血清总胆汁酸(TBA)、硷性磷酸酶(ALP)及搔痒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产时缺氧发生率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剖宫产率较低(P<0.05).结论以熊去氧胆酸为主的中西医综合治疗ICP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熊脱氧胆酸用于ICP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山西省太原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12月间收治的60例ICP住院分娩产妇,按ICP程度分类轻度与重度交叉分组,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是应用熊脱氧胆酸250mg,3次/d,口服,共7d;对照组应用地塞米松12mg,1次/d口服,连用7d。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ICP患者血清总胆汁酸,肝酶系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明显下降,孕妇瘙痒症状短时间内明显减轻,期待延长孕周时间增加,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降低。结论熊脱氧胆酸治疗ICP效果优于地塞米松,是治疗ICP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