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角膜铁质异物的处理方法及健康指导的内容方法:对208例(218眼)铁质异物患者在表麻下用一次性5号丰针头别除角膜异物,并在裂隙灯下轻轻拔出铁锈,经处理后给予及时正确的健康指导结果:208例中,198例异物均一次性别除,另有10例异物较深分2次剔除,留有不同程度的角膜班翳,无一例发生角膜感染并发症结论:角膜铁质异物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以及正确的健康指导,预防了角膜异物后发生角膜感染并发症,从而也降低了眼科门诊铁质异物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角膜异物是眼科常见的眼外伤,尤其是金属异物损伤角膜后形成的锈环很难剔除。以往为减轻角膜损伤程度。通常采取肉眼下分次别除.即先清除异物再清除锈环的方法。2003~2005年我们采用裂隙灯下一次性别除角膜异物及锈环的方法,临床应用,198例(198眼)。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5例(201眼)翼状胬肉患者作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84个月,除9眼复发外其余全部一次性治愈,复发率为4.47%.蛄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有独特疗效,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瓣移位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行LASIK手术共1522例(3030只眼),术后发生角膜瓣皱褶或移位15例(16只眼)进行分析。结果近视眼LASIK术后第1天出现角膜瓣皱褶2例(2只眼),术后第1天出现角膜瓣移位并瓣内折6例(7只眼),外伤所致7例(7只眼)。13例(14眼)均行角膜瓣重新复位,除1例(1只眼)术后1个月未达到术前矫正视力外,其余均达到。结论近视眼LASIK术中角膜瓣薄、角膜瓣大、蒂部小,易引起角膜瓣皱褶或移位;对角膜瓣皱褶或移位如发现及时、治疗得当,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显微手术切除前局部应用avasti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96只眼)随机分两组,每组均为41例.A组,单纯翼状胬肉显微手术切除;B组,手术前2个月球结膜下注射avastin治疗.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角膜缘新生血管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诊6-18mon,A组中有13眼复发,B组有1眼复发.结论:单纯翼状胬肉显微手术切除较应用avastin联合单纯翼状胬肉显微手术切除有明显的对比,后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前者.有效阻止胬肉的复发,方法简要,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如何在基层医院初期开展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方法 223例265眼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人手术,随访1~3个月,观察手术并发症,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实际超声能量。结果 80眼中术中后囊膜破裂5眼(1.9%),晶状体悬韧带离断2眼(0.8%),角膜水肿28眼(10.6%),高眼压4眼(1.5%),后发障4眼(1.5%),视网膜脱离1眼(0.4%)。结论冷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基层医院在有成熟囊外显微操作技术基础上可以独立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与分析角膜异物伤对角膜的损害及剔除异物的临床体会。方法对本院半年多来临床诊治的1613例角膜异物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就角膜异物伤性质、临床特征、治疗、并发症及视力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组病例1613例(1638眼),术后视力1.0者(包括矫正)1604眼,占97.9%,瞳孔区斑翳引起视力下降者34眼,占2.1%,其中视力0.2~0.8有28眼,0.1~0.4有6眼。术后1265眼复查角膜无云翳遗留者929眼,占73.4%;角膜云翳形成者235眼,占18.6%,角膜白斑形成者77眼,占6.1%。铁锈残留经2次处理24眼,占1.9%。结论角膜异物伤的发生多与生产劳动中未遵守操作规程有关,要加强劳动防护的宣传和教育,改善生产条件,严密安全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工作操作中戴防护眼罩,以减少角膜异物伤的发生,伤后及时正确治疗可获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8.
角膜穿通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科显微手术的开展和普及 ,使角膜穿通伤的手术治疗效果得以明显提高。我们从 1994年以来采用显微手术对 32例角膜穿通伤进行治疗 ,效果良好。临床资料本组共 32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9例。年龄最小 18岁 ,最大5 8岁。学生 3例 ,工人 2 5例 ,农民 4例。均为单眼 ,右侧 15眼 ,左例 18眼。就诊时间最早 2 h,最长 5 6 h。眼部损伤情况 :全部均为角膜穿通伤 ,伤口长 4~ 8mm,伤口形状包括线状、三角状、弧形及不规则裂伤。合并色素膜脱出2 3例 ,前房出血 15例 ,前房异物 2例 ,外伤性白内障 7例。手术方法 :手术均在显微镜下进行。先用稀释的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羊膜覆盖治疗角膜结膜原位癌(Bowen病)的临床效果,总结显微手术经验,为Bowen病手术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45眼) Bowen病患者,显微镜下行羊膜移植联合羊膜覆盖治疗,观察创面上皮愈合及复发情况,统计手术成功率,术后行视力检查。结果 45例(45眼)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羊膜移植片与角膜、巩膜表面贴合良好,未见出血及感染。所有患者2周内上皮完全愈合,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所有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100. 0%。39例(39眼)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6例(6眼)视力保持不变。术后平均视力(0. 65±0. 20)显著优于术前(0. 45±0. 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 682,P=0. 000)。结论羊膜移植联合羊膜覆盖治疗Bowen病疗效确切,可不同程度改善患者视力,是治疗Bowen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钬激光碎石联合胆道镜在难取肝内外胆管结石中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应用激光碎石联合胆道镜治疗22例难取肝内外胆管结石,在直视下接触结石,将结石击碎后注水冲出,或用取石篮套出。结果 22例结石,18例一次性完全清除,3例2次碎石,取尽,1例大部结石取除,小分支胆管有结石残留,本组无胆道损伤、出血。结论钬激光碎石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难取性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直观、准确、方便、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难取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术中经胆道镜液电式碎石在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网篮取石加碎石病例的疗效 ,分析其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 0 2年 6月至 2 0 0 3年 6月施行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网篮取石加碎石术 1 5例的治疗经过 ,并与同期采用单纯胆道镜网篮取石的 35例胆道结石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1 5例胆道镜碎石病例均获得了胆道结石的一次性完全清除 ;而对照组中有 31例获得一次性完全清除 ,2例术后多次胆道镜取石后清除 ,2例未能完全清除。结论 术中胆道镜碎石技术可明显提高胆道结石的完全清除率 ,减少残余结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角膜溃疡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大部分患者经过药物保守治疗可以治愈,但有些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其他治疗方法如配戴角膜接触镜、角膜移植等,存在难以推广和效果欠佳等问题。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7年5月对16例较难治愈的角膜溃疡且溃疡较浅的患者采取羊膜移植的手术方法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16眼),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为23~62岁,平均年龄33岁,右眼9例,左眼7例。其中细菌性角膜溃疡5例,病毒性角膜溃疡9例,真菌性角膜溃疡2例。视力为眼前指数~0.2。眼部检查见球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上皮缺损,角膜溃疡直径在6 mm以下,炎症浸润限于角膜基质层,前房无积脓,经药物治疗2周以上未见明显好转。1.2羊膜的制备与保存:羊膜取自健康孕妇剖宫产的胎盘,在无菌条件下从绒毛膜上撕下羊膜,冲洗干净后剪成2 cm×2 cm的小片,用400 U/ml的庆大霉素冲洗,浸入90%的甘油脱水24 h后转入另一甘油瓶中置4℃冰箱备用。1.3手术方法:行球后麻醉,用显微手术镊及棉签对溃疡清创,将溃疡边缘粘附不牢的上皮一同去除到周围健康组织区。将处理过的羊膜再加以修剪,使其大小与...  相似文献   

13.
角膜矫形镜配戴后角膜损伤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小禾 《护理学杂志》2001,16(11):665-666
角膜矫形镜 (O- K镜 )是一种用于治疗近视眼而特殊设计的硬性高透氧性隐形眼镜。这种镜片采用物理学的方法压迫角膜 ,改变其曲率度 ,对角膜进行塑形 ,从而达到减低近视的作用 ,用此镜片治疗近视的方法称之为角膜塑形术 (Ortho- k近视疗法 ,简称 O- K疗法 )。它的特点是无需施行手术 ,具有安全性高、无痛苦、疗效确切等特点。我院 1 999年 6月至2 0 0 0年 5月采用 O- K疗法治疗 82例 (1 6 3眼 )近视病人 ,配戴镜片后发生角膜损伤 6 5例 (1 2 9眼 ) ,现将原因分析及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对象 :82例 (1 6 3眼 )均排除其它眼疾 ,有配戴…  相似文献   

14.
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56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56例(66眼)内眦胬肉均采用显微逆行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沿胬肉两侧分别剪开球结膜,钝性分离球结膜与其下的增生组织,于胬肉体部剪断已分离的球结膜,并向泪阜掀开,将增生的胬肉组织充分暴露,再将胬肉与其下的巩膜组织进行分离,于半月皱襞处剪断胬肉根部,然后逆行将胬肉头部自角膜上分离下来,将自体带角膜缘的结膜组织移植于巩膜裸露区. 结果 随访6~36个月,56例(66眼),仅5眼复发. 结论 翼状胬肉显微逆行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可大大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显微技术小瞳孔状态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小瞳孔白内障采用显微技术用撕囊镊撕去瞳孔区机化膜及粘弹剂钝性分离扩大瞳孔,半盲状态下连续环形撕囊,原位超声乳化碎核,植入人工晶体,临床应用35例(41眼).结果 术后3个月37眼瞳孔基本呈圆形,直径2~4mm,4眼瞳孔变形.术前视力光感(+)5眼,手动8眼,眼前指数11眼,0.02~0.10者9眼,0.10~0.15者8眼;术后裸眼视力≥0.50者25眼(60.98%),≥0.10者37眼(90.24%),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者主要为视网膜病变.结论 采用显微技术行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瞳孔恢复好,无过多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大泡技术辅助的暴露后弹力层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手术技术及技巧,为临床顺利施行DALK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山东省眼科医院对37例(38只眼)角膜基质病变的患者施行大泡技术辅助的暴露后弹力层DALK。改良要点如下:(1)采用负压环钻钻切角膜深度约250μm,一次性角膜刀将前部病变的角膜基质切除;(2)30号穿刺针以10°~30°于旁中央角膜穿刺进入后角膜基质并快速注入无菌空气约1mL,然后采用45°一次性角膜刀将后部基质切除;(3)术中根据情况于角膜缘进行前房穿刺控制眼压;(4)供者角膜剥离后弹力层后覆盖于植床,10—0尼龙线间断(或连续)缝合。结果37例患者(37只眼)成功接受了DALK,1例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患者(1只眼)因植床大穿孔改行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8例(21.6%)患者出现双前房,1例患者因真菌再次感染行穿透角膜移植术。所有患者角膜移植片透明并与植床贴附紧密,裂隙灯检查难辨层间界面。37例患者(37只眼)最佳矫正视力由术前手动/20em~0.05提高至术后0.1~1.0(P〈0.01)。结论改良大泡技术辅助的暴露后弹力层DALK在达到有效分离后弹力层的同时,降低了术中发生后弹力层破裂的风险,临床安全有效,可扩展临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对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我院2005-2010年期间收治严重角膜碱烧伤(角膜缘干细胞缺陷)17例24眼,其中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9例11眼,羊膜移植8例13眼.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及手术后均行裂隙灯检查,观察角膜上皮、组织浸润、新生血管情况,对两组患者角膜新生血管情况进行评分和比较.结果:术后两组角膜新生血管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减少(P〈0.05).在术后第21天,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和羊膜移植组角膜新生血管评分分别为(1.410±0.765)分和(2.500±0.961)分,术后第60天分别为(1.770±0.832)分和(2.820±0.947)分.在术后两个评价时间点,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组均较羊膜移植组角膜新生血管显著减少,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组和羊膜移植组术后第60天新生血管评分均较术后第21天稍高,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表明两组角膜新生血管在移植3周后基本保持稳定.结论:组织工程角膜上皮移植对严重的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明显好于羊膜移植.  相似文献   

18.
眼化学烧伤致角膜穿孔、眼失明四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1年至1996年,共收治化学烧伤合并眼烧伤27例,其中4例5只眼发生角膜穿孔,眼内容物脱出致眼失明。4例中3例为90%以上硫酸液烧伤,1例为40%氢氧化钠液烧伤,均系工作中输送管道意外破裂,高温(温度120℃以上)化学物质高压喷出致伤。除四肢、躯干烧伤外,均合并眼烧伤。入院时间最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种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方法。方法1997年至2003年对14例体积巨大、肿瘤由鞍内向鞍上、第三脑室及侧脑室内生长的侵袭性垂体腺瘤,采用经侧脑室及经额下或经纵裂联合入路一期手术治疗。结果4例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本组病人无死亡结论选择合适病例采用一次性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术后血管顽固痉挛的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显微外科手术后的血管顽固痉挛,常规处理难以缓解,常反复发作,是导致移植与再植手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对其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5~37岁。血管痉挛发作次数:4例1次,2例2次,2例3次;发作时间在术后2~5天。均经过探查术证实为吻合动脉血管较广泛的痉挛,无栓塞和静脉痉挛。1.2手术方法1.2.1勒动扩张:动物实验中发现,勒血试验后血管出现极度扩张。据此,术中以两把显微镊轻轻夹持痉挛血管近端,一镊夹持不动,一镊向远端轻柔勒动。松开镊子,此时多见血液涌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