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西药痛点注射结合手法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肩周炎患者78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39),观察组采用西药痛点注射结合手法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痛点注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西药痛点注射结合手法推拿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肩关节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推拿、痛点注射、排瘀三种疗法联合(简称三联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肩周炎患者分为三联疗法治疗组(三联组,n=10)和痛点注射治疗组(对照组,n=176)。三联疗法将推拿、痛点注射、排淤三种方法相结合,痛点注入0.2%利多卡因2ml加入泼尼松龙7.5mg混合液,然后用酒精棉球在针口周围挤压,排出瘀血。对照组单用痛点注射治疗。结果三联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9%和96.4%,对照组分别为27.3%和88.1%,两组间疗效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联疗法是治疗肩周炎的一种简易、安全、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痛点注射联合肌注神经妥乐平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132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痛点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肌注神经妥乐平,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点注射联合肌注神经妥乐平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肯定,能够缓解肩部疼痛,促进功能活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尹贵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85-3086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推拿疗法,对照组给予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4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6.5%;对照组有效3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治疗肩周炎较肩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在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对照组只用痛点注射治疗,观察组内服黄芪当归汤加痛点注射治疗,比较2组疗效的差别。结果:2组治疗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肩关节周围痛点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后再配合中医推拿对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疗效的影响。方法 把216例早、中、后期肩周炎患者分成A、B两组,A组肩关节周围痛点注射曲安奈德后自行功能锻炼;B组肩关节周围痛点注射曲安奈德后配合正规中医推拿手法。结果 早期患者A、B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中、后期患者A、B两组疗效有明显差异,B组优于A组。结论 早期肩周炎患者单独应用肩关节周围痛点注射曲安奈德的治疗方法即可取得良好疗效,且经济、简便。中、后期患者特别是后期患者需采用痛点注射与推拿相结合的方法,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将 7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加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 3 6例 ,对照组仅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 3 8例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体征及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变。结果显示 :治疗组治愈显效率 94.44%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疗程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且治疗组治疗前后肩关节ROM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认为穴位注射加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疗程短 ,疗效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消骨痛酊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19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8例采用自拟消骨痛酊配合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98例采用推拿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估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消骨痛酊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针型针灸按摩仪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为急性期肩周炎的治疗提高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无针型针灸按摩仪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肢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并作统计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VAS疼痛评分、各项关节活动度评分显著由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针型针灸按摩仪加穴位注射在急性期肩周炎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有效起到止痛的功效,还能明显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是一个理想的急性期肩周炎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按摩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推拿科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给予复方麝香按摩凝胶结合手法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疼痛时可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必要时给予20%甘露醇和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结果:(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下降,压痛阈值和痛点处软组织张力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压痛阈值和痛点处F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按摩结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缓解疼痛,降低患处软组织张力,可考虑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自制紫荆活络酒膏摩与常规推拿对肩周炎的疗效及初步机制探讨。方法:74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7例,治疗组予以自制紫荆活络酒膏摩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推拿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肩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的影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自制紫荆活络酒膏摩和常规推拿治疗肩周炎2个疗程后,肩周炎患者症状及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自制紫荆活络酒膏摩和常规推拿治疗肩周炎均有效,但是自制紫荆活络酒膏摩治疗肩周炎在改善功能、缓解疼痛方面疗效均显著优于常规推拿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推拿结合脐针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方法 将90 例肩关节周围炎门诊适宜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6例采用推拿配合脐针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推拿配合普通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2 个疗程后,两组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均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配合脐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可靠,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向奎 《中外医疗》2016,(2):101-102
目的 探析小针刀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3 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39例,治疗组采取小针刀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针灸配合手法松解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1例,其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9例,其总有效率为7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小针刀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术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显著,没有毒副作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腕踝针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腕踝针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将1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4例与药物对照组46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65.22%,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腕踝针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范家桂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618-1619
目的:对比针刀与局部封闭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针刀或局部封闭治疗,配合功能锻炼,共治疗3次后进行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为87.50%,对照组为65.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刀治疗肩周炎与局部封闭相比,其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温针灸、穴位注射、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临床治愈率为7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临床治愈率为23.6%,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加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对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包头市中心医院疼痛科收治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治疗(超声注射)组、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组、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的1周、2周、4周、3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的疼痛程度(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采取方差F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后,三组VAS、RO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VAS、ROM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其余两组(P<0.05),超声注射组治疗1周后VAS和ROM评分优于ESWT组(P<0.05),ESWT组治疗4周、3个月后VAS和ROM评分略优于超声注射组。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联合组临床疗效最佳,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其余两单独治疗组。超声注射组起效较快,短期疗效较好;ESWT组起效较慢,作用持久;联合组结合二者特点,在各研究时间点内疗效均为更佳,是临床中治疗肩周炎的一种高效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唐铭含  宋浩  魏治中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0):1745-1748
目的 探讨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为肩周炎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采用VAS视觉疼痛评分法、Mell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关节活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并评价2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治疗效果,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 2组治疗前患者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血清CGRP、S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疼痛评分、关节活动功能评分、血清CGRP、SP水平低于对照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温针灸能够抑制疼痛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以此来缓解肩周炎患者疼痛症状,恢复肩关节功能,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杨文广  赵杭  宋丰军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3(12):1385-1388, 1394
[目的]阐述传统推拿手法结合杠杆扳法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方法,观察疗效并分析其作用原理。[方法]将60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取传统推拿手法结合杠杆扳法治疗,疗程为4周,诊疗前后利用《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Assessment Criteria for Shoulder Pain of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以下简称JOA)》量表进行评定,对比两组诊疗前后在疼痛、功能、活动度、X线评价和关节稳定性方面的差异,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后利用JOA量表评分进行比较,两组在疼痛、功能、活动度和关节稳定性指标方面均有明显进步,其中治疗组在疼痛、功能和活动度指标的进步都较对照组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而在关节稳定性指标方面的进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后两组X线评价指标无明显改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治疗后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推拿手法结合杠杆扳法较单纯的传统推拿手法在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上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5年9月收治的73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3),观察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总有效率、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79%(26/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分别为(2.56±0.13)、(4.30±0.28),均低于治疗前的(8.01±1.87)、(7.99±1.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为(2.56±0.13)分低于对照组的(4.30±0.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技术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