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抗击冰雪救灾部队官兵发病情况,为部队防病治病提供依据。方法:制定疾病诊断标准和官兵患病调查登记表,对抗击冰雪救灾部队官兵进行巡诊和患病登记。结果:抗击冰雪救灾部队官兵抗寒救灾4天后,其昼夜发病率1.5%;病种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损伤和急性喉炎位居发病的前3位,总发病率79.7%。结论:抗击冰雪救灾部队官兵昼夜发病率较高,应对其加强医疗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了解抗震救灾官兵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简易心身健康问卷对地震1个月后抗震救灾官兵情绪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一线救灾组情绪不稳定、自责及容易紧张发生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非一线救灾组及对照组(P〈0.05,P〈0.01);非一线救灾组情绪不稳定和容易紧张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一线救灾组情绪状态因子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非一线救灾组及对照组(P〈0.05,P〈0.01),非一线救灾组情绪状态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一线救灾组焦虑状态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反复回忆可怕情景、参加一线救灾均进入情绪状态和焦虑状态总分回归方程。结论:抗震救灾官兵情绪状况较差,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据报道,汶川地震共有10余万人参与救灾,而关于救灾人员发生各种伤病的具体情况,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通过对某三甲医院收治抗震救灾人员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及分析,探讨救灾人员的发病特点与规律,为今后做好救灾的卫勤保障,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救灾人员的发病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抗震救灾时间和地点对救灾人员心理的影响,为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震后应急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汶川、彭州、青川的救灾官兵519例进行测试,并根据其参与救灾时间长短分为10~12天组、13~15天组和16~18天组,分析时间和地点因素对心理指标的影响。结果:(1)10~12天组SCL-90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2)汶川组SCL-90总均分、各因子得分高于其他组(P〈0.01)。青川组除强迫、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余因子得分高于彭州组。(3)救灾地点和救灾时间与总均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12.25和-1.16(P〈0.01)。结论:抗震救灾人员的心理状态有显著的时间和地域特征,震后心理干预应综合考虑相关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四川北川地区抗震救灾部队官兵皮肤病发病情况。方法:通过门诊接诊和医疗巡诊的方式,对抗震救灾官兵皮肤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救灾部队官兵由于灾后居住、卫生条件,疲劳、气候及心理神经性等因素影响,真菌性、细菌性、蚊虫叮咬、变态反应性、病毒性、精神神经性等皮肤病发病率显著上升。结论:地震救灾中后期应增加皮肤科医师编配,皮肤病治疗药品按照救灾部队疾病谱进行合理配置,有针对性地做好灾区皮肤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2010年广西遭受近60年来的大旱灾,医院接到上级命令后,立即成立两支医疗队分赴旱情较重的百色、河池灾区进行抗旱救灾。这次抗旱救灾的实践,是对机动卫勤分队能力素质的检验,为遂行多样化军事和非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4月15日凌晨,我院奉命赴灾区执行救灾任务,药品保障工作随即展开。1药品供应渠道1.1救灾携带药品品种选定根据我院野战医疗所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在短期内迅速调集大批成建制部队进入灾区进行抗震救灾,这是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特有的一种救灾形式,在救灾过程中,我们对成都军区空军地空导弹十一旅参与救援的官兵进行生理心理调查分析,发现了在这种突发灾害中官兵在生理、心里方面易出现疾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武警医学》2008,19(7)
5月13日,武警疾控中心奉命抽组由流行病、传染病、卫生监督、卫生检验等专业骨干组成的应急防疫队,携带防疫药品200箱,喷雾器15台和防护物资等应急装备,奔赴四川执行救灾任务。到达灾区后,他们立即深入北川、汶川、映秀、都江堰、茂县、水磨等8个重灾区一线,对救灾部队进行卫生防疫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武警医学》2008,(7):I0004-I0004
5月13日,武警疾控中心奉命抽组由流行病、传染病、卫生监督、卫生检验等专业骨干组成的应急防疫队,携带防疫药品200箱,喷雾器15台和防护物资等应急装备,奔赴四川执行救灾任务。到达灾区后,他们立即深入北川、汶川、映秀、都江堰、茂县、水磨等8个重灾区一线,对救灾部队进行卫生防疫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沿海地区人口稠密,集中了我国50%以上的人口,是创造国家财富的重要地区[1].但是处在陆海交替、气候多变地带,海陆之间巨大的热力差异,形成了显著的季风气候,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很高.自然灾害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往往给社会区域发展和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影响和损失,并且引起一系列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2].因此,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是救灾防病的重点工作.其中,健康教育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3].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沿海居民救灾防病知识水平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以增强救灾防病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抗震救灾官兵的心理障碍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参加四川抗震救灾官兵的心理健康变化特点,为我军应对灾难性事件导致的官兵心理障碍的发生及建立干预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法,使用<军人精神疾病预测量表>对参与救灾的324名官兵(研究组)和未参与救灾的418名官兵(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对照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组量表总分和心理防御不良、精神病性、人格偏移、躁狂、社会支持缺乏、个性内向、成长经历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比较,在心理健康水平上均呈现军官高于士官、士官高于义务兵的趋势,但只在部分因子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士官和军官量表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将相同文化程度者相比可见,研究组量表各因子分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尤以高中及中专文化者和大专及以上者的差异明显(P<0.05).影响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军龄.结论 参与救灾官兵的心理健康受到明显损害,需要引起重视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徐克钧  王东川 《武警医学》2013,(11):991-993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芦山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拯救生命和保证救灾部队顺利完成抗震救灾任务,我院在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随总队前指奔赴灾区,迅速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和卫生防疫,同时切实做好救灾部队卫勤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卫勤保障任务。共抢救伤员23名,转运伤员17名,巡诊诊治病员2235名,对89名灾民进行了心理疏导,消毒处理了25个灾民集中安置点和50余个垃圾堆放点及厕所,消杀面积达31万平方米。同时派出医疗小分队对我总队救灾部队进行伴随卫勤保障,确保了部队的战斗力。中央电视台、成都电视台、昆明电视台以及四川在线等多家媒体网站报道了我院医疗队的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4.
刊中报     
《武警医学》2012,(8):735-736
武警北京总队积极做好特大汛情卫勤应急保障工作本刊讯7月21日,北京地区出现了61年来特大暴雨,在严峻防汛救灾形势面前,武警北京总队医疗系统积极准备、主动作为,全力做好抗汛救灾部队的医疗保障工作。一、启动卫勤应急保障力量。按照防汛应急预案要求,启动了灾害医学救援应急响应机制,各支队成立了3~5人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了解抗震救灾官兵睡眠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简易心身健康问卷睡眠状况分量表对抗震救灾官兵睡眠障碍状况进行测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检出入睡困难228例,发生率为20.7%;早醒198例,为18.0%;易醒260例,为23.6%;昼夜不眠37例,为3.4%;睡眠障碍总发生率为65.7%。4类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抗震救灾官兵睡眠障碍总分与参加一线救灾和回忆可怕情景呈显著或非常显著正相关(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忆可怕场景、参加一线救灾和文化程度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抗震救灾官兵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回忆可怕情景、参加一线救灾和文化程度是抗震救灾官兵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5月13日,武警疾控中心奉命抽组由流行病、传染病、卫生监督、卫生检验等专业骨干组成的应急疫队,携带防疫药品200箱,喷雾器15台和防护物资等应急装备,奔四川执行救灾任务.到达灾后,他们立即深入北川、汶川、映秀、都江堰、茂县、水磨等8个重灾区一线,对救灾部队进行卫生防疫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应急管理是指针对国家减灾、备灾、救灾之架构所建立的管理机制,其使命是通过组织和协调,对各类必要行动进行整合,以维护和改进减灾、备灾、救灾或灾害后恢复重建能力,保护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应急医疗救援急救分队是在县级医院组建的县辖属地紧急医疗救援组织,是县辖属地突发事件的主要紧急医疗救援力量。作为应急管理类别中紧急医疗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应急医疗救援中不可替代的更科学、更易发挥突发事件现场医疗救援效能的紧急医疗救援组织。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灾害预警信息技术、灾情信息传递技术、生命救援信息技术和救灾决策支持信息技术等四个方面阐述目前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中应用的高科技信息技术,并探讨其所面临的技术瓶颈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军队派出了大批卫勤分队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灾区近两个月的救援过程中,救灾人员面临重重困难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不仅造成身体上的疲劳,更导致精神上的疲惫.为了使他们尽快从这种状态恢复过来,进入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上级特地安排部分救灾人员在7~8月分批进行了疗养休整.笔者对在我院疗养的抗震救灾人员的疗养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探索团体疗养的新模式,为今后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三兄弟同在救灾一线 兰州军区医疗队队员、第323医院政治处协理员李志军,自从5月15日到四川绵竹市土门镇开展伤员救治和防疫工作后,每天都要与同在抗震救灾一线的大哥、二哥通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