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了解陕西省农村学校饮用水重金属指标达标状况和变化趋势,为保障农村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2019年累计对陕西省697所农村学校供水工程末梢水中重金属指标进行检测,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按照不同年份、不同区域对砷、镉、六价铬、铅和汞等5项重金属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3年累计采集分析有效水样2 298份,除铅、汞全部达标外,砷、镉和六价铬等重金属指标达标率分别为98.83%,99.91%和96.95%.与陕北高原和陕南相比,关中平原水砷达标率较低(x2值分别为5.67,13.59,P值均<0.01).陕南六价铬达标率最高,关中平原次之,陕北高原最低(x2值分别为20.48,17.05,48.32,P值均<0.01).2份镉超标水样均来自于陕北高原.结论 陕西省农村学校饮用水重金属指标超标存在明显地域特点,应重点关注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砷、六价铬等重金属对学生健康带来的危害,还应持续关注局部地区饮用水中镉、汞的平均浓度,从水源选择和水处理技术等方面保障学校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净水器处理水水质在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性状、毒理学和微生物指标方面是否优于自来水。方法:在太原市5个不同居民小区采集5份匹配的自来水和净化水水样,并用相应的检测方法对浑浊度、pH值、总硬度、溶解氧、铝、铁、锰、锌、硒、汞、砷、铅、镉、总铬、总大肠菌群等15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自来水中镉和铁含量超标率均为100%,净化水中镉和铁含量超标率分别为40%和80%;两种水体的其他三类指标均达到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结论:太原市自来水镉、铁含量在一定地区存在超标。净化水总硬度偏低,许多有毒重金属含量较自来水更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产妇全血及新生儿脐带血中12种元素(镉、铅、铜、铬、锰、钴、砷、硒、钼、锑、汞和铊)的负荷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0年3月—4月间在深圳某医院住院分娩、年龄21~40岁的产妇109名,分别采集产妇静脉血和分娩时胎儿脐血,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全血中镉、铅、铜、铬、锰、钴、砷、硒、钼、锑、汞和铊的含量,并进行产妇问卷调查和新生儿医学检查.结果 有1例产妇血镉超标,其他重金属浓度均未超标.新生儿脐带血中铅、汞、镉、砷、锰、硒、钼、铊、锑、钴元素浓度与产妇血中同种元素浓度呈正相关(P<0.01),并且全血中铅和镉浓度具有正相关关系,砷、汞、硒三种元素浓度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的产妇血和脐带血中钼浓度高于不吸烟者,常食用海产品的产妇血镉浓度高于不食用海产品者(P<0.05).各项新生儿生长发育状况指标与新生儿脐带血中重金属浓度未见统计学相关(P>0.05).结论 本次调查的深圳地区产妇血和脐带血中重金属暴露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武汉市市政管网末梢水卫生现状,为改善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6年全市6个中心城区设立40个市政管网末梢水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在每个季度各采集1份水样进行监测,监测末梢水中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毒理学指标(砷、镉、铬、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氨氮)以及饮用水消毒剂常规指标(游离氯).监测结果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5749-2006)中标准限值进行评价.结果 分析研究的市政管网末梢水水样共320份,所检项目结果全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合格率为100.00%.结论 武汉市市政管网末梢水水质状况较好,但相关监管部门不能掉以轻心,仍需加强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部分地区末梢水的卫生现状。方法于2009年11—12月(枯水期)和2010年7—8月(丰水期)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地区270户,检测并评价末梢水中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毒理学指标(砷、汞、镉、铅、硒、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一般化学指标(铁、锰、铜、锌、铝)和非常规指标(银、镍、钡、铍、钼、钠、铊、二氯一溴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三溴甲烷、三卤甲烷、六六六、滴滴涕、七氯、六氯苯、林丹)。结果除总大肠菌群合格率(88.5%)略低外,其余指标合格率均在90%以上。与丰水期比较,枯水期末梢水中钡、钠、硒、铁的合格率以及菌落总数、铅、镍的浓度较低,铝、钡、钠、硒、锌、铁、锰的浓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自备水比较,某地区市政供水末梢水水样中总大肠菌群、锰的合格率以及铝、锌的浓度较高,钡、钠的浓度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郊东北部地区水样中锰浓度相对较高;城近郊西南部地区水样中钠、铁、硒、钡浓度相对较高;城区水样中所测化学指标均合格;远郊西南部和近郊西南部地区水样中总大肠菌群合格率相对较低。结论该地区末梢水的卫生状况良好,末梢水水质受到季节(水期)、供水来源和地区的影响。部分地区需要增加高风险化合物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潍坊市主城区居民生活饮用水及部分小区直饮水中消毒副产物的污染状况。方法于2018年采集潍坊城区4家自来水公司出厂水、88份小区管网末梢水、44份二次供水及88份小区直饮水共224份水样,参照GB/T 5750.6-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有机物指标》对水样中7种DBPs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四氯化碳检出率较低为6.78%,其余6种DBPs的检出率均较高在75.4%-87.1%;三氯甲烷有少数样品超标,其余6种DBPs的合格率均为100%。出厂水中7种DBPs的检出率及含量均值明显低于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水样中所有DBPs的检出率及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区直饮水中DBPs的检出率及均值也显著低于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潍坊主城区生活饮用水整体水质较好,但存在三氯甲烷超标现象,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北京市城区生活饮用水中17种金属元素的水平,于2015年4月15—20日,在北京市四个方向的城区随机选取96户家庭,采集生活饮用水并检测砷、镉、铅、汞、硒、铝、铁、锰、铜、锌、锑、钡、铍、钼、镍、银和铊17种金属元素的浓度。结果显示,共采集120件水样,除了2件水样铁超标、2件水样汞超标外,其余116件水样中17项金属指标均合格。仅净水设备出水和二次供水中的银浓度高于一次供水中银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北京市城区一次供水和二次供水的饮用水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鄂尔多斯市、榆林市十区县水源水、末梢水和直饮水中汞含量监测数据分析,探寻鄂尔多斯高原及其周边地区饮用水汞含量现状和变化规律,为饮用水中重金属引起中毒事件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AFS-230E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对该区域68份水源水、220份末梢水和32份直饮水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统计了2013-2014年鄂尔多斯市各旗区以及榆林市的神木、府谷二县饮用水样本320份其中末梢水220份,水源水68份,直饮水32份,只有一份水源水样品汞含量超标,其余所有样品都符合国标要求,其中水源水汞检出率为67.65%,末梢水汞检出率为45.91%,直饮水汞检出率为65.63%.320份样品中,水源水、末梢水以及直饮水含汞量均值分别为0.163 μ g/L、0.12 μ g/L以及0.148μ g/L.鄂尔多斯市榆林市十县4~6月份水源水样品含汞量均值为0.147 μ g/L,7~9月份水源水样品含汞量均值为0.233 μ g/L,而10~12月水源水样品含汞量均值为0.1 μ g/L.结论 夏季水源水汞含量高于其它时间段.由水源水、末梢水以及直饮水汞含量均值比较以及汞检出率结果可以看出由于自来水公司对水质的净化操作,末梢水中汞含量明显低于水源水.  相似文献   

9.
荞麦不同组成部分中金属元素含量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荞麦不同组成部分茎、叶、花中金属元素(铜、铁、锌、钙、锶、硒、锰、铅、砷、汞、镉)的含量。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及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结果:荞麦茎中铜、铁、锌、锶、硒、锰、砷、镉均高于叶和花;荞麦叶中钙、铅、汞明显高于茎和花。结论:荞麦茎、叶、花中铅含量较高均超过国家标准;砷、镉、汞无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宁夏农村饮用水中8种毒理学指标的暴露情况,分别于2012年对全区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的394个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出厂水和末梢水中砷、铬(六价)、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浓度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显示,除硒和氰化物均合格外,砷、铬(六价)、铅、汞、氟化物、硝酸盐的超标率分别为1.97%,3.46%,0.59%,7.49%,12.71%,2.48%。川区汞、氟化物超标率最高(15.28%和10.96%),山区氟化物超标率最高(15.79%)。提示应关注川区汞超标和山区氟超标,采取有针对性的水质净化处理措施,进一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1.
1996年长沙市卫生防疫站对长沙市区生活饮用水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检测,市政供水的水源湘江,浏阳河水中价铬和镉超标,出厂水中挥发性酚及铁,锰,细菌总数有时超标,管网末梢水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及余氯也有超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评估珠三角某市管网末梢水中化学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风险。方法 于2015年1-12月,对珠三角某市160份管网末梢水中5种基因毒物质(砷、六价铬、镉、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和12种躯体毒物质(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铁、氨氮、锰、铜、锌和挥发酚)进行检测,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上述17种化学污染物通过饮水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做出初步评价。结果 珠三角某市管网末梢水中化学污染物所引起的致癌风险介于3.10×10-10/a~2.92×10-5/a之间,非致癌风险介于0.08×10-11/a~95.24×10-11/a之间,总健康风险为3.66×10-5/a。个人致癌风险由高至低分别为六价铬>砷>三氯甲烷>镉>四氯化碳,个人非致癌风险由高至低分别为氟化物>硝酸盐>铅>铜>汞>硒>氨氮>铁>锌>氰化物>锰>挥发酚。结论 珠三角某市管网末梢水中17种化学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个人健康风险水平均在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规定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佛山市某城区饮用水重金属健康危害风险初步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测佛山市某城区饮用水中重金属含量并评价其健康风险.方法 在佛山市某城区选择3间水厂作为监测对象,在选择水厂的供水范围内选定5~6个监测点,分枯水期(2010年4月)、丰水期(2010年11月)各1次采集水样,检测砷、锑、镉、铬(六价)、铍、铅、汞、硒、镍、铊、铝、铁、锰、铜、锌共1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按<生活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小龙虾及其养殖水体常见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探讨小龙虾重金属污染与养殖环境的关系。方法选择苏北某地区分别采集各点成年小龙虾及养殖塘水样,按国标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或原子荧光法检测样品中砷、铅、汞、镉的含量,分析其在体内的分布及与养殖水体的相关性。结果小龙虾体内砷、铅、汞、镉检出率分别为100.0%、55.8%、56.7%和92.5%,含量超0.5mg/kg浓度水平的比重分别为34.2%、5.0%、10.0%及0。养殖塘水中铅、镉均未检出,砷、汞检出率为60.0%和20.0%,砷、汞超标率为20%和12%。小龙虾头部对砷、铅、镉的蓄积远高于尾部。养殖塘水砷和小龙虾尾砷、水汞与小龙虾尾汞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该地区小龙虾以砷、汞的含量最高,头部(虾黄)高于尾部(肌肉),重金属含量与其养殖水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生活饮用水中铝、锰、铁等14种元素同时测定的ICP-MS方法。方法 Agilent 7 9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优化后用混合内标校正基体干扰和漂移,标准曲线法定量,对经过前处理的生活饮用水样品中铝、锰、铁、镍、铜、锌、砷、硒、银、镉、钡、汞、铊、铅共14种元素进行同时测定。结果 14种待测元素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 999 5,检出限在0.001 438~0.208 8μg/L之间,均低于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对各元素的标准限值;平行测定两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一份生活饮用水样品及其高、低加标样品中各元素11次,其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34%~3.72%,加标回收率为90.1%~108.8%。结论该方法高效简便、线性范围宽,结果令人满意,是一种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多种元素同时分析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铜水管的卫生安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铜水管对水质的影响。方法:采集1家国外企业和2家国内企业生产的24根直径15mm、长0.5m的紫铜水管和20个黄铜管件进行24h浸泡实验并检测水质变化。选择北京市以市政管网为水源使用铜水管超过1a的2个用户和使用少于3个月的2个用户检测末梢水水质变化。结果:浸泡实验显示浸泡水中溶解性总固体、铜、铅、锌、镍浓度不同程度超标,pH值、余氯、总碱度、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铬、镉、锡、砷浓度达标。使用铜水管的用户末梢水中总硬度、镉、镍浓度不同程度超标,其余指标均达标。结论:紫铜水管配合黄铜管件使用存在很多卫生学问题,尤其是黄铜管件,其浸泡水卫生学指标超标是铜水管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铜水管水质超标的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黄铜管件。现场调查显示铜水管用户末梢水部分指标超标与使用不锈钢水龙头有关,故铜水管基本满足我国饮用水质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厦门市售水产品中铅、镉、铬、砷与汞5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为其限量标准制定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在厦门市6区超市和农贸市场抽取189份样品,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重金属元素,并分析检出率、超标率和元素含量。结果样品中铬和砷总检出率均为100.0%,其余3种元素总检出率分别为铅>镉>汞;干制类中铬、镉、铅、砷含量检出值高于其他4类样品;各元素在5类样品中总超标率为砷>镉>铅>铬>汞。仅腌制类未检出超标样品。结论厦门市售水产品中存在一定程度重金属污染,干制类污染情况相对严重,应加强监管并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贵州10产地中药杜仲中镉、铜、铅、汞、砷和硒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湿法进行消化,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镉、铜、铅元素的含量和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其汞、砷、硒元素的舍量。结果:不同产地杜仲药材镉、铜、铅、汞、砷和硒6种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其中汞含量均超出标准范围,砷含量均未超出标准范围,习水和安顺的药材含硒量相对其它产地较高。结论:不同产地杜仲药材镉、铜、铅、汞、砷和硒,6种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管网末梢水和两种不同类型净水机出水中重金属元素和消毒副产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了解不同类型饮用水中这两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和不同类型净水机对饮用水健康风险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管网末梢水和以末梢水为原水的两种不同类型净水机出水,于2017年4—6月采集水样共计25份,对水样中6种重金属元素、Al元素和5种消毒副产物进行检测和分析,并结合"四步法"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通过饮水途径所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对于重金属元素:三种类型饮用水的致癌风险均以Cr为主,风险排序为超滤出水末梢水铜锌合金(KDF)净水机出水(简称KDF出水);非致癌风险均以Pb和Cd为主,风险排序为末梢水超滤出水KDF出水。对于消毒副产物:管网末梢水和超滤出水致癌风险以一溴二氯甲烷为主;管网末梢水非致癌风险以一溴二氯甲烷为主,超滤出水非致癌风险以三氯甲烷为主,KDF出水不存非致癌风险。管网末梢水总致癌风险以消毒副产物为主,总非致癌风险以重金属元素为主。两种净水机出水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以重金属元素为主。[结论]不同人群通过三种类型饮水途径暴露于重金属元素和消毒副产物的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两种类型净水机均使总致癌风险和总非致癌风险有所降低,KDF净水机的效果优于超滤净水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某公司管道直饮水加热后颜色变深的影响因素,阐明水质深度净化处理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方法]分3次随机采集嘉兴市某公司地下室至17楼经管道直饮水系统净水设备处理后的水样33份及贮水箱底部可疑结晶物1 g,同时采集未通过管道直饮水系统的市政自来水16份作为对照,以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为依据检验色度、浑浊度、臭和味、亚硝酸盐、肉眼可见物、铅、砷、铜、镉、铁、锰、锌、耗氧量、pH值、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结果]33份直饮水冷水合格率为27.3%;16份市政水合格率为100.0%。直饮水冷水的菌落总数、铜的超标率分别为57.6%、69.7%,铜的平均值是水质标准限值的1.12倍,其余14项指标合格率100.0%;pH值范围在5.0~6.8,均值是6.1。作为对照的市政供水各项指标检验结果均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直饮机冷水检出的菌落总数、铜的超标率和市政供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净化处理的出水(直饮水)亚硝酸盐含量高于进水(市政水)浓度,进水和出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贮水箱底部结晶物确定是氢氧化铜结晶,黑色物质是氧化铜。[结论]铜质管材输送及净水在管网中滞留时间过长,分支管道的水循环不完全导致的二次污染是引起直饮水加热后颜色变深的主要原因。反渗透装置出水偏弱酸性,在新铜管内发生吸氧腐蚀,蓝色的氢氧化铜加热变成黑色的氧化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