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不同女性人群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为制定不同人群宫颈癌筛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体检和就诊的3376例妇女,分为5组:普通人群组770例,妇科疾病患者组106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组560例,不孕症患者组648例,产褥期妇女组329例。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进行HPV检查,分析HPV DNA亚型感染状况。结果:(1)共检出HPV 22个型别,最常见类型依次为6型(14.81%,500/3376),16型(14.16%,478/3376),52型(12.59%,425/3376),58型(11.91%,402/3376),43型(6.66%,225/3376),未检测出HPV 44型。(2)不同人群HPV总阳性率及高危型阳性率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CIN患者组[89.46%(501/560),85.89%(481/560)],不孕症患者组[66.67%(432/648),58.80%(381/648)],妇科疾病患者组[62.77%(671/1069),55.57%(594/1069)],普通人群组[24.03%(185/770),19.22%(148/770)],产褥期妇女组[13.07%(43/329),10.03%(33/329)]。(3)不同人群中HPV DNA亚型分布有差异,CIN患者组及不孕症患者组以高危型HPV感染为主,感染HPV型别构成比相似,最常见类型均为HPV16、58、52型,且HPV多重感染百分率高于其他组(P0.01),但妇科疾病患者组总体高危型HPV感染率及多重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及产褥期妇女组。(4)CIN患者组中随CIN病变级别增高,HPV总阳性率及高危型HPV阳性率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总=57.49,P0.01;χ~2高危型=58.40,P0.01)。三重及以上HPV感染在高级别病变(CINⅡ、Ⅲ)中更常见(χ~2=8.96,P0.05),在CINⅡ、CINⅢ组中HPV16型检出率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4,P0.01)。结论:不孕症患者及妇科疾病患者是高危型HPV感染及CIN的高危人群,重视机会性筛查是提高CIN检出率的有效手段。不同女性人群HPV感染状态不同,应针对不同女性人群制定特异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25~54岁已婚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对北京地区12个区县共137个社区内随机抽取的25~54岁已婚妇女6339例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宫颈细胞涂片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宫颈分泌物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并对TCT结果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IN的高危因素及危险度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6339例妇女中,CIN患病率为5.90%[(374/6339,包括4例鳞状上皮细胞癌(SCC)因例数少,未单独统计].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R-HPV感染(95%CI=9.953~15.811)、滴虫性阴道炎病史(95%CI=1.046~2.104)、口服避孕药避孕(95%CI=1.087~1.806)以及年龄<45岁(95%CI=1.069~1.828)等因素与CIN患病相关.结论 HR-HPV感染是CIN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滴虫性阴道炎病史、口服避孕药避孕及年龄<45岁是CIN患病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不同年龄组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CINⅡ~Ⅲ)高频电刀锥切术(LEEP)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及亚型清除的情况,评价手术疗效及随访价值。方法:336例因CINⅡ~Ⅲ接受LEEP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将随访资料完整的101例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术前HPVDNA检测证实高危型HPV感染。治疗后6个月再次检测HPVDNA及液基细胞检测(TCT),如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再次行活检病理学检查。比较各组HPV术后清除率及HPV亚型持续感染率及残存率。结果:①3个年龄组LEEP治疗后HPV清除率分别为93.8%(30/32)、71.4%(25/35),64.7%(22/34)。21~30岁组治疗后HPV清除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个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6个月41~50岁组HPV16亚型持续感染率与21~30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亚型与其他亚型相比持续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6个月41~50岁组HPV16亚型持续感染残留率与21~30岁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EP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可在切除病变的同时清除HPV。术后6个月HPV分型检测是一种较好的随访方法。对年龄较大尤其是术后HPV16亚型持续感染人群应密切长时间的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通州地区机会性筛查女性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及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妇女进行HPV分型检测,阳性患者行阴道镜检查。结果 12 431例妇女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21.67%。HR-HPV前五位的感染亚型分别为:HPV52(19.90%)、HPV16(15.67%)、HPV58(11.54%)、HPV53(9.24%)和HPV51(7.13%)。不同年龄组HR-HPV的感染率不同,51~60岁及41~50岁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HR-HPV感染中发生≥CIN2病变的前五位亚型为HPV16(26.77%)、HPV18(13.21%)、HPV58(12.54%)、HPV33(6.48%)、HPV31(5.32%)。结论通州地区机会性筛查妇女的HPV感染率较高,HPV52、16、58、53、51是最常见的感染亚型,HPV16、18、58是主要致病亚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人群中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统计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人群中HPV 16型、18型及其他12种HPV亚型的阳性率,计算高危型HPV阳性转诊阴道镜人群中发生CINⅡ及以上(CINⅡ~+)的比率及CINⅡ~+人群中HPV的感染构成情况。结果: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人群中,高危型HPV总阳性率为19.0%,HPV 16阳性率为5.0%,HPV 18阳性率为1.6%,其他12种HPV阳性率为15.2%。HPV 16阳性、HPV 18阳性及其他12种HPV阳性患者TCT分流检测≥ASCUS者均转诊阴道镜病理活检,其发生CINⅡ~+的比率依次为55.2%、35.5%及38.9%;发生CINⅢ及以上(CINⅢ~+)的比率依次为25.3%、7.7%及6.9%。CINⅡ~+中45.0%为其他12种HPV感染、46.3%为HPV16感染、8.7%为HPV 18感染,其余病例为HPV阴性。结论:宫颈癌机会性筛查人群中,CINⅡ~+患者HPV 18阳性所占比率较低,其他12种HPV阳性所占比率高。需对各亚型阳性率进行细致分型以协助评估发病风险。转诊阴道镜人群中,HPV 18阳性者及其他12种HPV阳性患者TCT检查为ASCUS/LSIL者发生CINⅡ~+风险相对较低,可考虑通过行分流检测以提高筛查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山西省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队列中HPV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对2014年6—12月山西地区65岁已婚女性40 000例行宫颈癌筛查,排除宫颈液基细胞学(TCT)示腺细胞异常者,进一步行阴道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最终共2304例女性纳入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及子宫颈癌相关因素情况,采用导流杂交术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HPV高感染年龄段为36~40岁;HPV感染率居前5位型别分别为HPV16、58、52、53、51。CIN2及以上中HPV感染率居前5位型别分别为HPV16、58、31、33、52。HPV单一感染占23.13%,多重感染占9.51%,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增加,HPV单一感染率及多重感染率也随之增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9年者感染HPV的风险是9年者的1.236倍(95%CI 1.029~1.484);非经期使用护垫者感染HPV的风险是不使用护垫者的1.328倍(95%CI 1.016~1.736);未绝经女性感染HPV的风险是绝经女性的2.407倍(95%CI 2.012~2.880)。结论山西省HPV感染高发年龄段为36~40岁;HPV感染最常见的型别为HPV16、58、52、53、51;致病性较强的型别为HPV16、58、31、33、52,其分布特点不同于其他地区;受教育年限短、未绝经、非经期使用护垫是HPV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妇女生殖道不同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以及在人群中的分布。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对新疆18~64岁的女性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宫颈癌筛查,对合格对象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采集受试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液基细胞学(LCT)检测、HPV分型基因芯片检测。LCT异常者进行阴道镜及宫颈组织病理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金标准。结果 (1)维吾尔族妇女HPV感染率最高(27.97%,299/1069),与汉族(13.42%,161/1200)、哈萨克族(14.00%,35/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汉族高危型HPV阳性人群中以16、58、52、18和31型HPV阳性者最多,维吾尔族高危型HPV阳性人群中以16、58、31、52和68、39型HPV阳性者最多,哈萨克族高危型HPV阳性人群中以16、18、58、33型HPV阳性者最多。(3)3个民族妇女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呈趋势性增加;3个民族CINⅡ及CIN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维吾尔族发生率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青岛市崂山区妇女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探讨HPV DNA检测(HC2)与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L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以崂山区35~64岁妇女为研究对象,8000例行LCT检测,对LCT≥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体组织检查;3633例行HPV联合LCT检测,对HPV(+)且LCT≥ASC-US,以及LCT(-)但HPV高负荷量(HPV≥1000pg/ml且年龄40岁或HPV≥100pg/ml且年龄≥40岁)的女性进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体组织检查。两组均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最终诊断。结果:LCT组中133例行病理检查:18例CINⅠ、18例CINⅡ、19例CINⅢ、19例宫颈癌,CINⅡ+检出率为0.7%。HPV联合LCT组中,HPV阳性检出率为13.16%;98例行病理检查,其中HPV(+)且LCT≥ASC-US的病理检查67例,LCT(-)但HPV高负荷量者病理检查31例。病理结果:22例CINⅠ、6例CINⅡ、17例CINⅢ、10例宫颈癌,CINⅡ+检出率为0.9%。HPV联合LCT组的病理阳性检出率(1.51%)明显高于LCT组(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联合LCT法进行宫颈癌筛查有助于发现宫颈病变高危人群,降低单独采用细胞学进行筛查的漏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与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长期预测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HPV及细胞学检测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且随访时间超过3年的临床研究。应用合并累积发生率及合并比值比(OR)评估在长期随访过程中不同筛查结果人群间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级及以上(CINⅡ~+)、CINⅢ级及以上(CINⅢ~+)和宫颈癌发生风险的差异。结果:纳入26篇临床研究文献。HPV检测阴性的人群在随访3年内发生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风险均低于细胞学筛查阴性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NⅡ~+:OR=0.500,P0.001;CINⅢ~+:OR=0.377,P0.001;宫颈癌:OR=0.546,P0.001)。而HPV阴性组在随访第5年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累积发生率仍要低于细胞学阴性组随访第3年的累积发生率,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INⅡ~+:0.47%vs 0.60%;CINⅢ~+:0.15%vs 0.20%;宫颈癌:0.016%vs 0.020%),但各OR值均小于1。结论:单独采用HPV检测是一种可行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对于HPV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人群,其筛查间期相较细胞学筛查可适当延长至5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各亚型感染或多亚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11月至2008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PCR扩增、基因芯片探针杂交分型检测法检测98例CIN患者的HPV亚型。以35岁为界将98例CIN患者分为两组,年龄≤35岁者为A组(43例);年龄>35岁者为B组(55例)。结果 98例CIN中HPV阳性率,CINⅠ为72.41%(21/29),CINⅡ为75%(27/36),CINⅢ为96.97%(32/33)。HPV单重感染率在CINⅠ、CINⅡ和CINⅢ中分别为41.38%(12/29),44.44%(16/36)和57.58%(19/33);HPV双重感染率在CINⅠ、CINⅡ和CINⅢ中分别为27.59%(8/29),19.44%(7/36)和27.27%(9/33);HPV多重感染率在CINⅠ、CINⅡ和CINⅢ中分别为3.45%(1/29),11.11%(4/36)和12.12%(4/33)。CINⅠ中主要为低危型HPV感染,CINⅢ中以HPV16为主导感染亚型。AB两组HPV16感染率分别为20.93%(9/43),40%(22/55),差异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广西妇女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HC2)或HPV基因分型检测技术,对4874例妇女进行HPV检测,高危型HPV感染者进行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①两种方法检测后,HPV阳性率为27.00%(1316/4874),其中高危型HPV阳性率为23.78%(1159/4874),低危型HPV阳性率为3.22%(157/4874)。高危型HPV阳性者CIN57例,占4.92%(57/1159),CINⅡ~Ⅲ29例,占2.50%(29/1159)。②HC2检测结果:检测2260例,其中高危型HPV阳性率24.96%(564/2260)。高危型HPV阳性者CIN29例,占5.14%(29/564),CINⅡ~Ⅲ15例,占2.66%(15/564)。并且,病毒负荷量<100ng/L的CINⅠ、CINⅡ~Ⅲ与病毒负荷量>100ng/L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1.098,P=0.000)。③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检测2614例,HPV阳性率28.77%(752/2614),其中高危型HPV阳性率为22.76%(595/261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女性HPV感染率和基因亚型分布,分析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妇科就诊29832例女性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对2398例同时具有宫颈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结果的患者进行分组,包括慢性宫颈炎症组599例;CIN Ⅰ组437例;CINⅡ/Ⅲ组906例(CINⅡ338例,CINⅢ568例);宫颈癌组456例.结果:HPV感染率为25.20%(7518/29832),其中高危型HPV、低危型HPV、HPV多重感染率分别为21.03%(6275/29832)、4.17%(1243/29832)、5.94%(1772/29832).常见的高危型HPV为HPV16、58、33、52、18.随着年龄增加,HPV感染率呈现增高趋势.随着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增加,HPV感染率增高.所有宫颈病变中,常见的高危型HPV由高至低依次为HPV16、58、33、18、52;在宫颈癌组中为HPV16、18、58、33、52;在CINⅡ/Ⅲ组为16、58、33、52、18.在HPV阳性的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均以单一感染为主,除慢性宫颈炎组外,单一感染的比例随宫颈病变程度增加而增加.结论:本研究最常见的高危型HPV为16、58、33、52、18,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HPV感染率随年龄增加呈现增高趋势.在不同宫颈病变中,HPV的型别分布有所不同,单一感染可能更易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库尔勒市妇女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亚型分布,分析HR-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方法选取在新疆巴州人民医院妇科行宫颈活检的库尔勒市妇女458例进行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HPV基因分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行HPV分型检测的女性分为正常/宫颈炎组、CIN1组、CIN2组、CIN3组及宫颈癌(CC)组,检测各组HR-HPV感染情况;比较不同年龄HR-HPV感染情况。结果正常/宫颈炎组、CIN1组、CIN2组、CIN3组、CC组HPV感染率分别为20.80%、47.92%、71.43%、74.12%、81.67%;HPV感染年龄高峰为≥50岁(P 0.05);CIN1组HR-HPV感染以16型、58型及52型最为常见,CIN2~CIN3组HR-HPV感染以16型、58型、52型、33型最为常见,CC组HR-HPV感染以16型、18型、53型最为常见。结论库尔勒市妇女宫颈病变的程度与HR-HPV感染率相关,应加强对≥50岁库尔勒市女性的重视,定期进行HR-HPV分型检查及宫颈病变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与高危型HPV载量对宫颈液基细胞学阴性妇女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辅助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宫颈液基细胞学联合HC2 法检测高危型HPV DNA进行宫颈癌筛查的细胞学阴性、HPV阳性的妇女906例,并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将高危型HPV检测的RLU/CO值<10、10~99.99之间和≥100划分为病毒低、中、高载量,分析年龄和高危型HPV载量与 宫颈癌及CIN的关系。 结果 906例女性中,病理诊断宫颈癌4例(其中浸润性鳞癌3例、腺癌1例),CIN3 29例,CIN2 50例,CIN1 155例,VAIN1 2例;无CIN妇女666例。30~49岁年龄段 ≥CIN3的患病风险是 <30岁妇女的3.4(1.02~11.40)倍;HPV检测的RLU/CO值 ≥100的患病风险是RLU/CO <10者的12.44(2.89~53.5)倍。30~49岁组HPV病毒低、中、高载量者 ≥CIN3的患病率分别为1.0%、4.0%和8.8%(χ2 =14.978,P=0.001);≥CIN2的患病率分别为4.3%、7.5%和19.1%(χ2 =27.270,P=0.000)。无CIN女性中,年龄<30岁者HPV DNA载量高于较高年龄段女性,HPV平均载量RLU/CO 值分别为244.04±547.20和149.59±328.39(P<0.05)。 结论 宫颈癌及CIN的高发年龄段女性HPV病毒载量随CIN级别的升高而升高。在高发年龄段,感染HPV病毒而细胞学检查正常者,HPV病毒载量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协助确定是否需要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有利于减少宫颈癌与CIN的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生殖道感染专病门诊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的感染状况及其与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及以上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妇科生殖道感染专病门诊就诊的494例机会性筛查女性子宫颈脱落细胞行STD10联检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37分型检测,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94例机会性筛查女性人群中,STD10联检的总感染率为48.4%,且随着年龄段的增加,感染率呈下降趋势(χ~2=14.236,P=0.012)。在≤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人群中,STD的感染率明显高于≥HSIL人群;在腺细胞相关病变人群中STD的感染率最高(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沙眼衣原体感染是HPV感染(χ~2=10.925,P=0.001)和高危型HPV感染(χ~2=11.802,P=0.001)的危险因素;HPV37种亚型的总感染率为63.4%,在55~64岁年龄组女性的感染率最高,为75.8%。子宫颈上皮病变的病程越重,HPV感染率越高,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和腺细胞癌(adenocarcinoma,AC)人群中,HPV的感染率为10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2)。以组织病理学诊断≥HSIL作为子宫颈病变阳性的标准,高危型HPV感染会增加子宫颈病变的发生风险(χ~2=3.935,P=0.049)。结论成年女性罹患STD的风险高,沙眼衣原体感染可能会增加HPV尤其是高危型HPV感染的发病风险,进而增加HSIL发病的概率。因此,应该将STD的筛查纳入妇产科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酶切信号放大法高危型HPV检测(enzyme digestion signal amplification method in detection of HR-HPV,称为Cervista法)和PCR反向点杂交法HPV检测(PCR-RDB)对宫颈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从宫颈癌筛查患者中选取319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异常(≥ASCUS)和319例同期同年龄段TCT正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同时进行Cervista、PCR-RDB HPV检测。TCT异常和(或)高危型HPV阳性者均进一步行阴道镜下活检。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计算宫颈上皮内病变组HPV阳性人数与HPV阴性人数比值和宫颈正常组HPV阳性人数与HPV阴性人数的比值比(OR)。结果两种方法对14种高危型HPV的检测结果一致率85.6%(546/638),KI值为0.708。Cervista诊断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CIN1)和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CIN2+)的敏感性分别为85.7%和93.0%,PCR-RDB诊断CIN1和CIN2+的敏感性分别为92.9%和95.5%。Cervista高危型HPV阳性时患CIN1和CIN2+的OR值分别为14.207(95%CI:5.048~39.984)和18.078(95%CI:8.284~39.449),Cervista A9组HPV阳性时患CIN1和CIN2+的OR值分别为15.832(95%CI:5.296~47.327)和32.031(95%CI:14.356~71.470)。PCR-RDB高危型HPV阳性时患CIN1和CIN2+的OR值分别为9.685(95%CI:4.854~19.323)和20.705(95%CI:10.901~39.328),PCR-RDB HPV16阳性时患CIN1和CIN2+的OR值分别为11.909(95%CI:3.768~37.640)和86.864(95%CI:39.087~193.039)。两种HPV检测方法对ASCUS患者发生CIN1和CIN2+的诊断敏感性均分别为86.7%和91.3%。Cervista与TCT联合筛查对CIN1和CIN2+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9.1%和99.4%,特异性分别为51.5%和45.3%。PCR-RDB与TCT联合筛查对CIN1和CIN2+的诊断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38.3%和33.5%。结论两种HPV检测方法结果一致性良好。除PCR-RDB方法对CIN1筛查敏感性略高于Cervista外,两种HPV检测方法对CIN2+的筛查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目标人群中宫颈病变的现状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流行病学特征。方法:(1)应用醋酸白试验(VIA)、碘不着色试验(VILI)对4007例妇女宫颈行肉眼观察,疑似异常病例行阴道镜检查,异常病例组织活检确诊;(2)采用导流杂交基因分型技术(HybriMax),对宫颈癌及CIN(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患者进行21种HPV基因型的分型检测,分析HPV感染率以及宫颈疾病发病状况。结果:(1)两年诊断出宫颈病变发病率为5.01%,其中CINⅠ3.74%,CINⅡ0.87%,CINⅢ/原位癌0.32%,浸润癌0.07%;(2)病变宫颈HPV-DNA基因分型检测到HPV-DNA阳性127例,阳性率63.18%,其中CINⅠ53.33%,CINⅡ91.43%,CINⅢ92.30%,宫颈浸润癌100%;高危型HPV感染136例次,占77.27%,低危型40例次,占22.73%;单一亚型感染89例,占70.08%,多重HPV基因型混合感染38例,占29.92%。感染最多的基因型是HPV16,共45例次,占25.57%,其次是HPV58,占10.23%,随后基因型由高到低依次为:HPV52,占10.23%;HPV33,占7.95%;HPV6,占6.82%,不同级别CIN及浸润癌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肉眼观察筛查宫颈病变虽有一定的漏诊率,但由于检查成本低廉,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仍可作为防癌普查的基本方法;(2)HPV16型是本地区宫颈病变HPV感染的主要型别,位居第二为HPV58,HPV52、HPV33、HPV6分别位居第三、四、五位。加大对高危人群的普查力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女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及不同HPV基因型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妇科诊断并治疗的632例不同级别CI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及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级别CIN患者HPV的感染状况。结果 632例样本中,共304例检测出HPV阳性,阳性率为48.10%;其中高危型-HPV检出率为25.63%(162/632),低危型-HPV检出率为22.47%(142/632),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以HPV16亚型为主,低危型以HPV6亚型为主。感染患者中,多基因型混合感染占39.80%(121/304),其中CIN2和CIN3患者占混合感染总例数的68.60%(83/121)。20~30岁组和41~50岁组HPV检出率(63.97%和50.27%)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0 1)。CIN1、CIN2、CIN3患者的单一基因型感染率分别为27.41%、30.47%、28.49%,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3患者多重基因型HPV检出率(22.35%)略高于CIN1(19.89%)和CIN2(16.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1患者的高危型-HPV感染检出率(11.96%)明显低于CIN2(72.73%)和CIN3(69.23%)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20~30岁和41~50岁组是HPV感染的高发人群;不同级别CIN患者均存在高危型HPV感染,但在高级别CIN患者中感染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 RNA检测在女性宫颈疾病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和住院部就诊的HPV阳性感染者287例,其中宫颈疾病患者267例[包括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Ⅲ、宫颈癌],阳性感染者中体检无疾病表现及病理学检查无宫颈病变者20例。取患者宫颈脱落细胞用支链DNA技术(简称b-DNA技术)检测高危HPV E6/E7 m RNA,患者同时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和HPV分型检测,对不同年龄、HPV分型、阴道细胞学分型(简称TBS分型)及疾病分级的HPV E6/E7 m RNA的诊断价值进行效能分析。结果在不同年龄段内E6/E7阳性和阴性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组≤30岁组和50~60岁组,E6/E7阳性者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85.40%和84.40%;而HPV E6/E7m RNA拷贝数在不同年龄组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E6/E7结果在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以及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感染型别中,只有HPV 16型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其感染率呈递增趋势(P0.05),其余HPV型与病变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疾病分组间,E6/E7阳性率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无宫颈病变组(0)宫颈炎(15.60%)CINⅠ(86.20%)CINⅡ(93.00%)CINⅢ(96.50%)宫颈癌(100.00%),P0.05;E6/E7拷贝数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宫颈炎1773.89(936.54)CINⅠ4997.74(10 439.75)CINⅡ52 655.02(38 495.10)CINⅢ72 300.12(38 298.57)宫颈癌121 616.68(34 348.59),P0.05。结论在宫颈疾病中检测高危型HPVE6/E7 m RNA的转录对女性宫颈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和诊治具有重要的价值,或可作为进一步分流HPV阳性病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武昌地区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点,以期获得感染HPV在该地区的流行病学概况和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武汉市武昌医院的有性生活史女性患者宫颈脱落细胞并进行HPV感染检测和基因分型。计算比较HPV在不同年龄组中的感染特点。结果 HPV感染率为18.8%。其中高危型占74.9%,低危型占15.2%。各年龄组高危型感染率均明显高于低危型感染率,高危型和低危型感染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30岁以下年轻女性,分别为25.8%和21.0%。高危型中,感染率最高前3种基因型为HPV16(20.0%),HPV18(18.0%),HPV52(14.0%)。低危型中,感染率最高的前3种基因型为HPV11(33.0%),HPV6(32.0%)和HPV CP8304(26.0%)。HPV阳性患者中,单基因型和二重基因型HPV感染率分别为76.2%和18.0%,部分患者为五重感染。除了HPV43,其他基因型均可在多重感染的样本中检测到。结论武昌地区女性HPV的感染率为18.8%,且以高危型感染为主,主要基因型为HPV16、HPV18和HPV52。30岁以下年轻女性为高发人群。加强HPV的筛查和增强女性的自检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