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观察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手术组及常规手术组各32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微创组及常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0±32)min、(21±10)mL、(2.5±0.5)cm、(29.6±15.3)mL、(4±1)d;(60±20)min、(42±21)mL、(7.9±0.8)cm、(41.8±24.5)mL、(6±2)d。结论微创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手术时间较常规手术长,但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微创治疗均较常规手术有优越性,具有术中出血少、切口长度短、术后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可见,微创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两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临床优缺点。方法选择 2016年 6月至 2018年 6月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病例 9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5例,观察组对隐股静脉连接部的处理采用经皮高位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高位结扎术。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手术时间( 14.57±4.39)min、术中出血量( 25.00±9.77)mL、切口长度( 3.00±0.94)mm、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1.79%)优于对照组病人的手术时间( 25.00±5.02)min、术中出血量( 50.00±12.56)mL、切口长度( 40.00±5.02)mm、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1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随访 6个月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较传统开放式高位结扎术在6个月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方法,是一种等效而又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经皮高位结扎,随访,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100例行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除手术时间外,手术切口长度(2.2±0.7)cm、术中出血量(34.5±11.2)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7.9±3.5)h、术后住院时间(3.9±1.8)d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剔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安全系数高、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治疗卵巢囊肿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作为卵巢良性囊肿手术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张春盛  刘继辉  孙明  余兵 《安徽医药》2019,23(2):280-282
目的 探讨胸部小切口在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滨湖医院胸心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6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右胸小切口和上腹正中切口)和对照组(右胸后外侧切口和上腹正中切口)各23例。对两组的胸部切口长度、胸部操作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上肢功能恢复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切口长度[(12.1±3.5) cm比(25.2±4.4) cm]、上肢功能恢复时间[(8.4±1.4) d比(13.6±2.7) d]、镇痛药物使用时间[(42.3±6.6) h比(64.4±7.2) h]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8、8.279、12.770,均P=0.000);胸部操作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部小切口Ivor-Lewis术式缩小了胸部切口,胸部操作时间并无延长,能够充分清扫淋巴结,改善病人术后情况,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陈维 《中国医药指南》2012,(32):148-14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用于急性胆囊炎疗效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开放性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为(3.16±0.87)cm,对照组切口长度为(11.28±1.72)cm,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用于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治疗效果好,值得运用。  相似文献   

6.
黄德宁 《安徽医药》2016,20(11):2099-2101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解剖钢板在治疗胫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100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50例采用LISS钢板治疗作为观察组,50例采用解剖钢板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胫骨近端骨折后接受不同手术治疗时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的功能评定结果等有关数据的差异。结果 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6个月后膝关节HSS评分比较,观察组[(9.56±2.79)cm,(125.40±62.96)mL,(80.46±7.65)分]优于对照组[(14.60±1.72)cm,(318.40±53.35)mL,(77.52±6.81)分] (t=10.916,P<0.001;t=16.537, P<0.00;t=-2.024,P=0.046)。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HSS评分定性评估:观察组优15例,良32例,可3例,差0例,对照组优5例,良40例,可5例,差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9,P= 0.041)。6个月后所有病例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结论 LISS具有创面小、手术疗效好等特点,可作为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彩超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旋切术与传统肿物切除术治疗乳腺肿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接受乳腺肿物切除治疗的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均54例患者。予以对照组患者传统肿物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彩超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旋切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瘢痕长度、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2.98±7.06)mm、瘢痕长度(2.09±1.25)mm、手术时间(15.39±4.81)min、愈合时间(3.15±0.99)d、术中出血(1.85%)、局部瘀斑(3.70%)、感染(3.70%)、乳房变形(1.85%)发生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切口长度(24.01±10.34)mm、瘢痕长度(20.41±3.42)mm、手术时间(23.81±5.32)min、愈合时间(7.07±1.20)d、术中出血(27.78%)、局部瘀斑(29.63%)、感染(33.33%)、乳房变形(31.48%)发生率等(P<0.05)。结论 彩超引导下安珂真空辅助旋切术治疗乳腺肿物可有效缩短术中用时与愈合时间,切口较小,预后效果较佳,患者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直接前方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后外侧入路微创手术,观察组采取直接前入路微创手术,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相对减少,且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相对缩短(P<0.05);2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2组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取直接前入路的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分析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情况。方法单侧腹股沟疝患儿70例,男46例,女24例。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及微创手术组,各35例。观察记录术中情况、切口情况、术后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70例患者腹股沟疝手术治愈率100%。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平均为(31.8±8.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0.3±3.8)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29.6±6.6)h;住院时间平均为(5.7±1.8)d;拆线时瘢痕长度平均为(3.2±0.5)cm。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7.8±7.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5.3±2.4)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18.8±3.9)h;术后无患者住院治疗;拆线时瘢痕长度平均为(1.2±0.5)cm。4例传统手术组患儿术后存在切口异物感;7例传统手术组及1例微创组患儿术后瘢痕增生。微创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住院时间、术后切口不良反应、瘢痕增生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在腹股沟疝治疗效果方面与传统手术相同,但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瘢痕增生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以选择最佳胸部切口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42例行肺癌手术患者,根据手术切口选择分为两组,22例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的患者为观察组,20例后外侧切口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平均开胸时间、平均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VA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5.3±3.4),对照组(7.4±2.1)分,观察组平均开胸时间为(12.2±3.5)min,平均关胸时间为(18.5±3.2)min分别比对照组短8.3min和7.9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出血量虽较对照组短,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入路是肺癌手术较理想的切入方式,可减少术中对患者肌肉、支配神经及肋间的损伤,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皮微创桥接组合式系统(OBS)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经皮微创OBS技术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50例锁骨干骨折病人的资料,其中OBS组23例,钢板组27例。比较两组病人的切口总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OBS组病人术中手术时间[(71.74±6.23)min]较钢板组病人[(57.81±6.73)min]长,但切口总长度[(6.09±0.67)cm]、术中出血量[(20.52±4.31)mL]及骨折愈合时间[(10.57±0.51)周]优于钢板组病人[(9.41±0.63)cm、(48.67±6.93)mL、(12.42±0.50)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BS组病人术后切口周围感觉异常发生率[1例(4.3%)]较钢板组病人[9例(33.3%)]低(P<0.05)。而两组病人术后切口感染、切口瘢痕增生、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及术后3、6、9个月随访时Constan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在胆囊结石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本院诊治的108例胆囊结石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方式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予以治疗,对照组则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给予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11.0±1.8)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4.3±2.7)h、手术时间(40.2±3.1)rain、住院时间(5.1±0.8)d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74.4±11.7)ml、(27.0±2.9)h、(56.3±2.8) min、(9.1±1.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0%vs.12.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胆囊结石患者,对其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实施治疗,创伤小,效果显著,可对胆囊功能较好的施加保护,且术后恢复时间短,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脊椎骨折中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本院脊椎骨折患者中选取21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进行研究,分析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相应指标.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64.5±6.2) min、(60.4±3.5)ml、(8.4±1.2)d.术后VAS视觉模拟评分为(1.3±0.2)、伤椎Cobb角(6.4±1.0)°、伤椎前缘高度比值(93.2±4.1)优于术前的(7.0±1.4)、(19.7±3.5)°、(56.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方法对脊椎骨折患者的伤椎固定、复位及改善伤椎前缘高度等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4.
周伟  唐国庆 《安徽医药》2019,23(1):136-138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单阶段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单阶段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25例,并与同期收治的28例开放手术病人相比较。结果 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18.2个月,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和后凸Cobb''s角,微创组分别为(63.06±1.50)%、(91.24±1.01)°、(24.10±1.49)%、(12.57±1.14)°;开放组分别为(62.95±1.36)%、(91.40±1.28)°、(23.82±1.81)%、(12.46±1.08)°,两组病例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后凸Cobb''s角等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d1在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微创组为(2.88±0.93)分,开放组为(3.43±0.57)分,微创组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首次下地负重时间,微创组为(12.92±1.73)d,开放组为(18.86±2.24)d,微创组早于开放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微创组分别为(54.20±6.40)mL、(8.08±1.82)d,开放组分别为(07.14±11.90)mL、(14.64±1.91)d,微创组较开放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疗效肯定,病人术中出血少,下地负重时间早,疼痛缓解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王攀 《安徽医药》2021,25(4):693-696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病人股骨距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固定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病人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钢板组和PFNA组各46例.钢板组给予股骨距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固定,PFNA组给予PFNA治疗.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部分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效果.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60.48±8.62)min比(86.32±9.73)min]、手术切口[(6.73±1.71)cm比(13.27±2.38)cm]、术中出血量[(65.83±11.49)mL比(182.48±29.26)mL]均低于钢板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部分负重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钢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距重建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两者相比较,PFNA具有更好的微创效果,而股骨距重建结合锁定钢板固定可通过股骨距重建可减少头切割的发生,两者各有优缺点,临床可根据病人身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78例青少年肱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给予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钢板螺钉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比较术后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骨折愈合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3.69±18.53) ml、手术切口长度(2.51±0.53) cm、术后骨折愈合时间(6.10±1.52)周、手术时间(60.36±11.59)d及住院时间(8.31±2.64)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肩关节中重度疼痛发生率(2.56%)低于对照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94.87%)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肱骨干骨折创伤小,术后肩关节疼痛程度低,可缩短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骨折愈合优良率,临床应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经皮微创锁定钢板、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治疗胫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3例.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对照组采用LC-DCP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122,P<0.05);观察组手术过程短、出血量少,切口小,肢体缩短情况以及膝关节屈曲度情况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37、14.720、13.204、4.476、6.971,均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3.94%,对照组为6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4,P<0.05).结论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在治疗本病中的疗效优于LC-DCP,能够有效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另外,其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4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锁定钢板进行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MIPPO技术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158.4±27.9)ml少于对照组的(209.8±24.7)ml,切口长度(4.8±2.1)cm、住院时间(20.2±11.7)d、愈合时间(18.9±1.4)周均短于对照组的(6.9±2.8)cm、(28.4±10.2)d、(22.8±1.6)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技术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出血量少,恢复快,预后功能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总愈合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2.13±0.46)h比(3.56±0.79)h]、骨折愈合时间[(5.14±0.84)月比(6.85±1.14)月]、骨折总愈合率(100.00%比83.78%)、临床疗效优良率(91.89%比70.27%)、总并发症发生率(2.70%比2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能有效提高骨折愈合率及临床有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术在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9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运用关节镜微创术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对照组运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总体疗效和术后2年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手术切口大小、骨折愈合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5.56%(43/45例),对照组治愈率为80.00%(36/45例),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屈伸活动度恢复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术运用到髌骨骨折手术治疗中,创伤小、患者恢复快、骨折愈合率高、总体疗效好,可作为治疗髌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