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物生长靠太阳,肿瘤生长靠血供。任何细胞及组织的生长和发育均离不开血供,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及迁移亦更如此。因此,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而使得抗血管靶向治疗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阿帕替尼正是一种新型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其通过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从而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进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阿帕替尼在胃癌的治疗中发现了一定的疗效,随后在肺癌、乳腺癌、肝癌以及其他恶性肿瘤中也发现了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阿帕替尼的研究背景及抗肿瘤机制、药代动力学、多种实体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研究现状、不良反应,以及该药在抗肿瘤临床应用的前景与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本身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信号通路是诱导血管生成最重要的调控途径,也是抗肿瘤药物作用的主要靶点。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的抗血管生成剂,是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阿帕替尼作为晚期胃癌的推荐用药已经成为共识。由于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与耐受性和其剂量密切相关,高剂量阿帕替尼易引发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研究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娟  陈雪琴  马胜林 《浙江医学》2019,41(23):2556-2560
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高效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等多个靶点,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双重作用。安罗替尼在晚期肺癌、软组织肉瘤、甲状腺髓样癌、肾细胞癌等肿瘤中的临床疗效良好,本文就安罗替尼抗肿瘤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实体瘤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按阿帕替尼的干预浓度不同将实验分为A、B、C、D四组(A组为对照组,未加任何药物浓度;B、C、D为实验组,B组的阿帕替尼浓度为5ug/m L;C组的阿帕替尼浓度为10ug/mL;D组的阿帕替尼浓度为20ug/mL)。不同浓度的阿帕替尼作用于细胞24h、48h及72h后,使用MTT法检测阿帕替尼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抑制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且随着阿帕替尼的浓度及时间增加,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越明显,呈现时-效及量效依赖关系(P0.05)。结论阿帕替尼能明显的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  相似文献   

5.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最常见的亚型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是其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等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在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过程中肿瘤细胞会通过突变、旁路或下游信号通路活化及肿瘤微环境中炎症因子、免疫细胞水平发生变化等机制产生耐药,而限制了其长期疗效。既往临床及实验研究提示一些中药单体及复方可以通过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相关的多个信号通路,并且调节肿瘤微环境来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从而有效抑制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本文就中医药逆转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获得性耐药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背景 随着研究发现,肿瘤的发生、发展对新生血管有明显依赖,肿瘤血管生成是致癌重要原因之一,阿帕替尼作为我国研制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靶向药物,也是全球首个晚期胃癌的口服抗血管生成药物。目的 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多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42例,根据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对患者给予不同剂量阿帕替尼单药和联合替吉奥治疗。随访至2017-01-01,观察记录患者用药期间的疗效、相关毒副作用及总生存率。结果 截至2017-01-01,31例(73.8%)患者死亡,11例(26.2%)患者存活。生存时间为5.53〔95%CI(4.20,6.86)〕个月。42例患者在靶向治疗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其中恶心呕吐16例(38.1%),乏力16例(38.1%),血压升高8例(19.0%),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8例(19.0%),转氨酶升高4例(9.5%),其他11例(26.2%)。通过适量降低阿帕替尼服用剂量,合理降压药物对症后,患者乏力、高血压等症状有所改善,尚可继续耐受治疗。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多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癌疗效可,但仍有待临床工作者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7.
阿帕替尼为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小分子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血管新生,发挥抗肿瘤疗效,近年来在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崭露头角。本文选取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报告1例,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阿帕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的信号通路.方法 MT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0.5、1、1.5、2 μmol/L)的阿帕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的毒性作用,并设置卡培他滨阳性对照组;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上述不同浓度的阿帕替尼处理后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其对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Bcl-2,Bax,Caspase-3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其对Akt、p-Akt、Erk 1/2和p-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MTT细胞毒性检测结果表明,阿帕替尼在体外能有效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IC50为1.335 μmol/L.Annexin-V/PI双染法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表明,阿帕替尼能显著的诱导HCT-116细胞凋亡,并且呈浓度依赖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阿帕替尼可以诱导促凋亡基因 Bax和Caspase-3的表达,并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信号通路蛋白的结果表明,在阿帕替尼处理后p-Akt 和p-Erkl/2的表达显著降低,而Akt和Erk总蛋白水平没有变化.结论 阿帕替尼可通过抑制MAPK/Erk、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抑制HCT-116细胞增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对阿帕替尼干预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阿帕替尼干预的人肝癌HepG2和HepG2.215细胞,细胞计数试剂(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 阿帕替尼干预后的HepG2细胞组划痕愈合率明显低于HepG2.215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细胞凋亡率及总凋亡率均高于HepG2.215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BV状态影响甲磺酸阿帕替尼抑制肝癌细胞迁移和诱导细胞凋亡的效果,阿帕替尼在HBV阴性HCC细胞中可能更好地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能有效对肿瘤血管新生进行抑制。随着医疗技术与药物研究的不断发展,阿帕替尼在临床中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开始接受口服阿帕替尼治疗,但是对于这类新药,患者心里充满未知的恐惧。本文主要研究口服阿帕替尼靶向药副作用,希望能帮助更多服用阿帕替尼治疗的癌症患者了解该药物的副作用,并做好自我监测,提升治疗效果延长生命期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